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

平羅到郡府時,正好是上巳節的次日。

上巳節原是上古時期的擇婚節,大約與鮮卑、烏丸至今尚行的“以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飲燕畢,然後配合”的習俗相同。後來,隨着文明的開化,婚俗的進步,此節的意義發生了改變。先是變成到水邊沐浴以祓災祈福的修禊節;前代以降,玄學盛行,士族多縱情山水,注重自然之美,以抒一己之情,此節祓除災氣的節日目的遂又被尋歡作樂、娛懷騁情所取代,並將時間確定爲每年的三月三日,而不管當天是否巳日,已經成爲本朝最盛大的節日之一。

在這一天,上至王公,下到庶民,萬人空巷,皆至居所的水邊,熙熙攘攘,或歌舞遊戲,或走馬步射;便是婦人,亦於設陳的帳幔內暢飲取樂,引路過的輕薄少年徘徊不去。

隴地雖處邊疆,此節的風俗與內地沒有不同。

昨天,受本地士族的邀請,莘邇與傅喬、宋翩及一干郡府大吏等出到城外的河邊,“與民同樂”,玩了半日。

士人們風雅爲好,當時,經宋翩提議,大家“臨清流,飛羽觴”,作了回他們最愛的“曲水流觴”之戲。

在一風景優美的清流縈繞處,包括張金父子在內的十餘人散坐水旁,以酒杯盛酒,雜以雞蛋、紅棗,悉置於清流之中,觀其載沉載浮之狀,停在誰處,誰即飲酒、取食,同時吟詩作賦。

莘邇前世少讀詩文,知道的詩詞不多,合用於水畔情景、當代文風的更少,近月他雖讀書不倦,然所讀之書盡爲經卷、史籍;扒揀這世的此前記憶,翻出來的詩賦也極寥寥,——卻是莘家不以文學取勝,那位救主身死的忠義阿瓜,對文學興趣幾無,日常勤讀的,唯一本家學《左傳》而已。

因是,應對的極爲吃力。

要非已然大致瞭解宋翩的脾性,莘邇簡直懷疑他是故意要讓自己當衆出醜。

張金、張道將、宋翩、傅喬諸輩,要麼吟詠他人的名作,要麼現場賦詩,什麼“羽觴乘波進,素卵隨流歸”、什麼“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於中河”,個個文采斐然;就連那高鼻綠眼的史亮也能隨口吟誦,輕輕鬆鬆。

莘邇嚴重懷疑他們提前做了準備,一邊後悔大意,沒有臨時抱抱佛腳,一邊絞盡腦汁,艱難應付。

幸好流到他面前的酒盞等物次數不多,否則真要彈盡糧絕,不得不把“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都給說出來了。

當時的境況實在窘迫,以致直到接見平羅的時候,莘邇還沒能將心情徹底恢復過來。

看着髡頭小辮的平羅,莘邇想起了去年在胡中的日子。

在建康郡待的時間越長,“今不如昔”的感覺就越強烈,澤邊時的那些日子雖說整天提心吊膽,卻似比現下舒心。

現下的日子,從表面上看,他官居五品,督三郡軍事,執掌建康大權,誠然年輕貴重;可落到實處,卻是務政理事,難展手腳,步履艱難。

到任的兩個月來,令狐奉的嚴令之下,傅喬的下場爲鑑,莘邇很想快點打開局面,把“收胡”的事兒儘早辦妥,實際偏與願望相違。

外不能使各存心思的氾丹、杜亞甘願從命;內時被自恃族聲的張道將等吏輕慢不恭,張道將那廝,乃至當堂拂袖!宋翩、傅喬,兩個左膀右臂,又一個使喚不動,一個沒有實才。

上有重壓,而無論郡中郡外,都極不順心;出城玩一趟,還要費勁應付士人們的風流習氣。

林林總總,不說焦頭爛額,也是鬱悶難免。

這纔是一樁“收胡”的政務、纔是一郡的民政、三郡的軍事,就已難辦至此了麼?

莘邇不由拿自己和令狐奉對比。

令狐奉篡位至今,也才兩個多月,卻怎麼把整個定西國的朝堂、地方,收拾得妥妥當當?

他不得不忖思,莫非是自己的能力不夠?

可他又隱然有感,這似乎與能力關係不大,好像是自己的施政手法出現了錯失。

苦無良師指引,莘邇儘管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一時也無對策。

平羅行禮罷了,半晌等不來莘邇叫他落座的話,嘀咕犯疑,悄悄擡眼偷覷。

莘邇呆呆地坐在榻上,神不在焉,不知在想些什麼。

黃榮咳嗽了一聲。

莘邇回過神來,笑道:“請入座罷。”

平羅恭謹謝恩,上榻入座。

“才得內徙胡落百餘,本以爲汝父會擇一佰人來郡,沒想到派了你來。”

平羅答道:“‘徙胡設邑’是明公關心的大事,家君非常在意,不敢以內徙的胡落尚少而稍有怠慢,因此用了鄙弟元光的建議,特地遣小胡入郡。”

莘邇心道:“是且渠元光的建議麼?‘在意’沒錯,只是在意的緣故,怕非是因我‘關心’,而是怕將來設邑時,我不任你父爲邑長,故特遣你來,做個耳目,時刻觀察形勢吧?”笑道,“汝父對朝廷的忠心,我會上書朝中,稟與大王。”問平羅道,“你帶了多少人來郡?”

“從騎二十餘,奴婢七八。”

“你是留在樂涫,還是去牧場?”

內徙胡落太少,平羅這個“主官”沒必要到牧場上任,暫時留在樂涫也是可以的。

“縣中人文薈萃,名士輩出,小胡常年居住野外,來郡府的機會不多,竊懷仰慕之心,思欲浸受德化,如果明公允許的話,小胡想在縣中住上些許時日。”

他這麼文縐縐的,讓莘邇想起了隱居在弱水北岸,薤谷中的那位大儒,問道:“我聽說你曾從陰師就學?”

“是,小胡年少時,嘗受學陰師,得益匪淺。”

“陰師”便是那位大儒,名象。陰氏是隴州的冠族。陰象少時好學,節操過人,青年時遊學各地,拜隱居在張掖郡東山的宿儒何洽爲師,潛心攻讀,精通經義。何洽去世後,陰象爲師守孝三年,繼承師業,遠離清談風盛的郡縣,到薤谷開鑿石窟,設館講學,著書立說。

不好老莊之道,務以經學爲要的士子們拜入他門下的甚多。

多年前,令狐奉遣使請他出山作官,被他婉言謝絕;令狐奉即位後,又遣人召他,仍然被拒。

令狐奉都請不動的人,莘邇自問更沒戲,退一步講,即便有戲,他也不敢請,所以到任以來,除派人給陰象送過一次禮物,禮敬的問候了下外,再沒去打擾過他。

對這等潛心經世學問,不被浮華風氣影響的醇儒,莘邇是很尊重的,問了平羅很多他求學時的事情,嘆道:“漱石以礪齒,枕流以洗耳。松柏之志者,說的便是陰師這樣的人罷。”

正說着話,外邊來了一吏,奉上書信一封。

黃榮到堂門口拿住,呈給莘邇。

前些日,禿連樊狼狽竄回,莘邇由此知曉了氾丹在酒泉郡挑撥胡部內鬥的事情,給他去了封信,問他詳情;卻是氾丹的回信到了。

平羅識趣告辭。

從他來樂涫的,不止從騎、奴婢,另有好馬十匹,還帶了“湩乳皮”,即乳酪之膏腴者數斛;來前,拔若能交代他,半數獻給莘邇,半數送給張金。趁天色還早,他打算去張家一趟。

待平羅離去,莘邇展信觀看。

信很短,沒什麼乾貨,說的都是莘邇已知的東西。

氾丹的口氣很滿,刨除掉語言的套話修辭,通篇說的,其實就一個意思:叫莘邇不要多嘴多舌,亂打聽,操心好建康郡就行了,只且等着看他功成便可。甚是穩操勝券。

本就懷有鬱氣,看完氾丹此信,越發不痛快。

想及昨天聽張金他們說起的,一個叫道智的和尚,號召郡縣士民集資,修建石窟、佛像,聲勢不小,酒泉等郡也都有人蔘與,莘邇問黃榮道:“本郡、酒泉,信佛的人很多麼?”

“不少。”

百姓的日子貧困,還搞什麼鑿窟造像,耗費民財民力,莘邇打心底不贊同,但這是民間的自發行爲,本地的士族大姓不少參與,他不好橫加阻止,唯是更增些不悅,搖了搖頭,沒再說話。

氾丹的回信沒有能打消他的疑慮,反而加深了他的擔心。

莘邇想着去院子裡溜達溜達,散發一下悶氣。

將氾丹的信丟在案上,他站起身來,隨口問了一句:“景桓,氾府君治郡,風評何如?”

“望白署空,如此而已。”

黃榮知道莘邇與氾丹雖只見過一面,兩人卻不對付,回答的語氣帶着不屑。

“望白署空、望白署空。”莘邇喃喃說着,繞開案几,下到堂中。

他心道:“勤懇作事,被目爲鄙俗;望白署空,被譽前程遠大。今之士人,若張金、張道將、傅喬、宋翩諸輩,昨日流觴,旁徵博引,盡飽學之士,不是無知淺薄之徒,卻怎麼揚譽‘望白’,貶低勤恪?”

踱步到堂前,莘邇穿上絲履,正待出去,瞧見外頭,院中綠樹成蔭,遠處樓閣層立。

如似福至心靈,他突然想到了一個詞:“高屋建瓴”。

他心道:“不對。時下的士人絕非不知常理的!‘望白署空’四字,應是另有含義。”霍然明瞭,想道,“是了。‘高屋建瓴’、‘提綱挈領’,此纔是署空之真意!”

張道將數次諫勸他不要事必躬親,言說“望白署空”,方爲做官之上流。

莘邇對此不以爲然,認爲這是今下虛浮的陋風,此時陡然覺到,“望白署空”四字實有它的道理。

當然,不是“不辦事”有道理,而是“望白署空”這四個字的本意有道理。

何爲“望白署空”?

其本意絕非尸位素餐;不是張道將所理解的那種,“不辦事乃爲清貴”。

時下的士人雖有種種的毛病,可基本的政治素養、對施政好壞的判斷還是有的,不可能把不做事當做是表揚。

莘邇這時領會到,“望白署空”四字的本意,指的應是“提綱挈領”。

換而言之,也就是“大政方針”。

古人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朝廷設置了這麼多級別的官吏,每個級別的官吏都有其自身對應的職任。

作爲長吏,縣令長、郡太守、州刺史,以至主君,他們的職任與下邊吏員的職任是不同的。

事無鉅細,全都親自處理的,不見得是好官。

就如莘邇當前,不可謂不盡心,不可謂不用功,可結果不如人意。

那麼一個優秀的長吏,該怎麼做事呢?

應該是像令狐奉那樣,抑或如氾丹那樣,把握好方針,制定下政策,然後交給下吏去執行。

就像令狐奉的“收胡”之策,他把政策定好,交給莘邇之後,便不再過問,幾乎沒有詢問過他具體的辦理細節。

又如氾丹,黃榮對氾丹的評價雖帶着不屑,但氾丹歷任職官,卻常獲上等的考評,治理酒泉,亦井井有條,其人實是有理政才能的,想來其治政,應與令狐奉近似。

莘邇思考得入神,渾忘了自己的行爲,一腳跨出堂外,一腳留在堂內,怔怔地站了好一會兒。

黃榮不知他在幹什麼,心道:“府君這幾天怎麼不太對勁,公務太重,累得了麼?時不時的就發呆起來。”輕車熟路地又咳嗽兩聲。

莘邇哈哈大笑,拍打大腿,呼黃榮近前,說道:“揀兩瓶上好的葡萄酒,送去酒泉,請氾府君品嚐。”

黃榮莫名其妙,不知爲何又要給氾丹送酒,想當然地猜道:“氾府君在信中說什麼不中聽的了麼?可瞧明公的模樣,卻是十分開心,不像惱怒啊。”恭謹應諾。

想通了此節,莘邇無意再出去散心,迴轉堂上,重新坐下,託着下巴陷入沉思。

認識到了自己施政辦法的偏差和錯誤,他急切地想要作出改變。

可隨之的問題就來了。

面對當前的局面,他該用什麼作爲大政方針?

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二十六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中)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五十章 膽壯自作餌 勿延襲敵營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四十七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下)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中)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準備開下一卷,構思一下章節概要,明天更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二章 香火亦沒用 子明辛苦了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隸 孟朗忍爲國第三十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四)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上)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馬不畏寒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十七章 孟朗三計上 還都清君側第四十九章 寧遠突圍出 西鎮爭可汗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爲短視徒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五十四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五)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五章 陳氾明暗謀 莘邇斥門戶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中)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二十四章 碧鵝黃榮恨 明公重舊情第九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