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養虎

此時路強在中軍大帳也正同王鎮惡、王誕等人研究着劉裕投降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

王鎮惡冷笑着道:“事到如今,劉裕說要投降,是不是有點太想當然了?當我們荊州無人嗎?”

王誕微微搖頭道:“臣倒是覺得可以接受劉裕的投降,這樣就可避免士卒的折損,只是劉裕怕也是有條件的,另外就是收降劉裕之後,該如何安置他?”

自從謝望祖去見劉穆之,路強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他比較傾向收降劉裕的軍隊,就象王誕說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大戰之後,不論江南還是江北,現在最缺的就是人口。

劉裕現在雖被困在幾個城池內,卻仍有十萬之衆,這些人將來一部分可編入軍隊,一部分也可回到地方,有了這些勞力的迴歸,將極大提高各地的生產力,對恢復國內的元氣能起很大作用。

可也就象王誕說的那樣,該如何安置劉裕和他提出的條件?劉裕也不傻,顯然不會一個人跑到自己手下、任自己宰割。

沉吟片刻,眼睛忽然落在徐州的戰報上,那是之前劉毅佔領徐州的奏報。

“以劉裕爲徐州刺史,負責清剿劉毅殘部,海上有徐道覆封鎖,內陸在徐州外圍輔以大軍,你們說,劉裕會答應這個條件嗎?”

當路強這番經過深思熟慮想出的主意,緩緩由口中說出來的時候,下面的人都愣住了。

王鎮惡率先道:“陛下,恕臣直言,您這麼做,豈不等同養虎爲患?劉裕野心勃勃,會安分地待在徐州嗎?”

王誕想了一下,卻道:“陛下此計甚妙,以劉裕的行爲,抄家滅族都嫌輕,可陛下不但不殺,反而仍加重用,此舉並非要劉裕這狼子野心之人感激,而是要給十萬北府士兵看的,只要他們放下武器,今後在輔以相應的策略,自然就會變成陛下的良順之民,待時日久了,劉裕即便有什麼想法,怕也不會有人再跟着他作亂了”

王誕的話正說中路強心思,點頭道:“一會等謝大人回來,看他怎麼說吧?”

話音剛落,就見謝望祖快步走了進來,躬身向路強施禮後,道:“劉裕想投降,條件是讓他帶走兩萬人馬,他要去潁川郡,那裡地處我晉國與秦、燕的交界,按劉穆之的話,是爲陛下守衛北疆去,不過老臣覺得沒那麼簡單”

跟路強想的差不多,不過路強寧可消滅他,也不會讓他去北疆的。

燕國自慕容雲登基以來,始終不太穩定,自顧尚且不暇,那有時間搭理劉裕?而姚興雖有點本事,顯然也不是劉裕的對手,若是讓劉裕去那裡,豈不是給了他自由發揮的空間?那才真是放虎歸山。

路強把自己剛剛的想法對謝望祖說了一遍後,最後道:“讓劉穆之回去告訴劉裕,他可以帶走一萬軍隊,這是我的最後底線,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而且我也不會無限期地等下去,他有三天的考慮時間,過後就不要再談了”

大軍已成合圍之勢,也就等於是斷了劉裕的糧道,劉裕這十萬大軍每天人吃馬嚼,不知要耗費多少糧草,現在跟你談,已經是很給你面子了,若在得寸進尺,那就是給臉不要臉了。

路強這麼說,內中當然也是有水分的,給劉裕三天考慮時間,並不是說三天之後就開始進攻,而是三天後就不會在同劉裕談判,斷掉他的糧草,讓他的十萬大軍不戰自潰。

其實想要潁川郡一事,完全是劉穆之臨時起意想出來的,以現在的國界,潁川郡位於三國交界處,看似危機重重,卻正可利用三國相互防備的心理慢慢發展。

所謂的危機,就是危險與機會並存。只可惜他的算盤打的雖好,卻還是被路強一眼就看了出來。

要說徐州距離燕國也不遠,劉裕的軍隊也剛從那裡撤出來,但之前劉裕兵鋒正盛,根本無懼燕國或是劉毅。

現在就不行了,劉毅有兩萬人馬不說,同時徐州剛經歷幾場大戰,民生凋零,百姓養活自己都成問題,還那有餘力供養軍隊?

而這只是其一,一萬精銳的北府軍,想消滅劉毅兩萬雜牌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過後勢必還要窮於應付不斷寇邊的、被重新趕下大海的劉毅軍隊。

試想一旦去了這樣一個地方,還談什麼東山再起?

可說不去就更不行了,現在不管路強安的什麼心,總還答應讓你帶走一萬軍隊,三天之後,恐怕你連根毛都帶不走了。

劉穆之回來對劉裕把路強的話轉達了一遍後,劉裕許久都沒有說一句話,呆呆地坐在那,眼神閃爍,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剛剛劉裕又接到奏報,劉毅擼胳膊挽袖子的,正準備趁他與路強決戰的時候來分一杯羹,卻不知什麼原因,又退了回去,如今荊州軍在建康那些皇族、官員的幫助下,牢牢控制住了建康城。

隨即朱超石率一部荊州軍,在揚州士紳豪門的暗助下輕取揚州,徹底斷掉了北府軍的糧草,如此一來,這場仗真的無需再打下去了,荊州軍只需圍困,就能活活困死他。

這回連衝動的趙子貴都不說話了,顯然是感受到了形勢的嚴峻。

也不知過了多久,劉裕才沙啞着嗓子對劉穆之道:“道和有何高見?”

劉穆之暗自嘆息一聲,道:“我想送給大將軍四個字,就是臥薪嚐膽”

劉裕明白劉穆之指的是什麼,可就這麼向路強低頭,實在不甘心啊!擺了擺手道:“你們先下去吧!讓我一個人靜靜”

衆人明白劉裕的心情,躬身施禮後退了出去。

劉道規輕輕拉了劉穆之的衣袖一下,示意他隨自己向另一側營帳走去。

劉穆之知道他有一肚子話要問,遂跟着他走了過去。

“道和兄,你說路強真的會放過我們嗎?”

這個問題還真有點不好回答,劉穆之沉吟片刻才道:“觀路強之前的行事,說過的話還從未食言過,雖說他把我們打發到徐州沒安好心,但總好過在這裡等死,我相信大將軍也會想明白此點的”

“那路強會如何安置這些軍隊?”

劉穆之明白劉道規爲什麼這麼問,要知道路強之前在潯陽可是殺了一萬北府軍,一個活口都沒有留下,那叫一個狠。

搖頭道:“這點倒不用擔心,鐵戰屠殺荊州軍在前,路強不過是在報復而已,首惡已除,當初參與屠殺的士兵也都死差不多了,路強心中那口惡氣即出,是不會幹出殺俘的事來的”

說到這,心中不由一動,疑惑地看着劉道規:“道規爲何要這麼問?”

劉道規苦笑一下,道:“道和無須擔心我,我和大將軍是族親,誰背叛大將軍,我都是不會背叛他的,實不相瞞,軍中已有流言傳播了”

原來士兵們已經得到消息了?

劉穆之心中更驚,大軍之所以能堅持到今天,靠的就是上下一心,如果軍心都亂了,那真是萬事皆休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劉裕就命人把劉穆之找了過來,而當劉穆之進帳看到劉裕之後,不由大吃一驚。

一夜的時間,劉裕彷彿蒼老了十幾歲,鬢角的頭髮原本只有幾根白髮,現在卻已完全變白,臉上皺紋隱顯,不知道的,真會把劉裕當成七老八十的人,而劉裕其實連五十都不到。

“大將軍…”

劉穆之只叫了一聲,眼淚就忍不住掉了下來。

劉裕擺了擺手,然後站起身,深深向劉穆之施了一禮,制止了劉穆之的躲閃之後,才道:“裕能否過這一關,全要仰仗道和兄了,裕在這裡對天名誓,來日若東山再起,天下必與道和共享之”

劉穆之一心想輔佐劉裕成就霸業,雖說眼前被路強逼的走投無路,但焉知他日不能如那越王勾踐一般、復國報仇?

跪倒在地,泣聲道:“明公放心,道和萬死,必助明公東山再起,重現我北府昔日雄風”

劉裕的眼淚也掉了下來,拉起劉穆之,然後陪着他一同步行來到營門,親手將他扶上馬,一直目送着他向荊州大營方向奔去,才轉回中軍大帳。

好像那個成功的梟雄都會這套收買人心的把戲,不過翻臉最快的也往往是他們。

將劉道規和趙子貴兩個心腹叫過來之後,命親兵做好警戒,任何人不得接近。

“你二人即刻挑選一萬可靠的兄弟,做好隨我們走的準備,此事千萬不能讓其他營的弟兄知道,切記”

劉道規忍不住道:“這種事怕是瞞不住吧?”

劉裕的臉色有些陰沉,道:“這只是權宜之計,萬一現在消息泄露,士兵譁變的話,我等還如何離開大營?”

劉道規有點明白了,大軍現在還完全處於一種戒備狀態中,而一旦知道劉裕投降的消息,很可能就容易出現潰散的現象,沒有了軍隊的保護,萬一路強反悔,他們還用什麼保護自己?

當下和趙子貴躬身答應後,轉身大步而出。

看着二人的背影,劉裕不由咬牙切齒地默唸着:“姓路的,但願你言而有信”

第307章 老將出馬第302章 劉嗣女的後路第44章 歸營第52章 夜話第120章 江陵新貌第124章 龍兄虎弟第214章 皇帝也爲難第114章 盧循用人第259章 滅燕正當時第288章 回家第167章 留個尾巴第259章 滅燕正當時第49章 結友第296章 後事第116章 人才第269章 最大籌碼第237章 震懾第298章 女人的作用第89章 三年之期第323章 茅山行第152章 第一次交戰第52章 夜話第125章 參見皇帝第152章 第一次交戰第210章 變生肘腋第203章 解散北府第69章 月黑風高夜第231章 應對之策第60章 整頓江陵第97章 再來毒計第292章 又見魏軍第22章 結個仇敵第72章 清理內患第201章 該談談了第147章 害蟲來了第113章 劍指廣州第194章 鐵戰之死第262章 新戰法第11章 皇城禁地第246章 準備反擊第239章 燕國忠臣第3章 患難夫妻第132章 天鬆的陰謀第151章 連戰第113章 劍指廣州第320章 幫手第99章 水戰第7章 金殿之上第105章 何爲真佛第316章 韓範第320章 幫手第223章 條件第228章 決堤了第321章 破西涼第216章 魏軍來了第293章 洛陽城下第318章 再接再厲第115章 張網以待第192章 大風起兮第164章 關懷備至第51章 拆夥第18章 何其壯觀第66章 野望第3章 患難夫妻第1章 建康有雪第273章 引蛇第96章 豈能罷休第12章 誰的貴人第108章 樂極生悲第94章 夜佔潯陽第54章 合作第190章 新婚之夜第261章 拓跋珪的反應第186章 身份之議第222章 破關第72章 清理內患第302章 劉嗣女的後路第232章 雷霆處置第136章 風雨第256章 必死之道第28章 靜觀其變第316章 韓範第30章 只是一刀第110章 誰是漁翁第110章 誰是漁翁第72章 清理內患第161章 敏感問題第52章 夜話第304章 沒那麼容易第190章 新婚之夜第255章 人心難測第6章 新的一天第123章 百年大計第12章 誰的貴人第107章 天意第9章 裝神弄鬼第208章 徐州攻略第56章 計劃有變第105章 何爲真佛第13章 君君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