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體面地結束

“晉軍出城了?”

一瞬間,拓跋珪就知道路強一定知道發生在雁門的事了。

“他們出動多少人馬?都是什麼兵種?”

嘴裡問着,拓跋珪的腳步卻還是急匆匆地向外走去,說實話,他是太想與晉軍面對面地打上一仗了。

中原人善於防守,依託着堅固的城牆,讓他們這些以鐵騎縱橫天下的草原人,根本沒有用武之地,而騎兵一旦下了馬,就同這些中原士兵沒什麼區別了。

兩次大戰,拓跋珪的軍隊始終沒同晉軍有過地面交戰,所以這個時候若能和晉軍來場地面戰,那可真是求之不得了,因爲拓跋珪深信能打敗晉軍,而只要打敗晉軍,那麼是走是留,就都可慢慢商量了。

路強這次出動了三萬大軍,正前方是五千手持長矛、身披鐵甲的士兵,這些士兵個個身材魁梧,手中的長矛也要比一般長矛長上許多。

在長矛手身後是五千弓弩兵,最讓人奇怪的是軍中還有五百戰車,只不過每輛戰車上除了駕車的士兵,再無一人,而這種戰車也與一般的戰車不同,戰車兩側都是高可及人的擋板,好像是要遮擋什麼東西似的。

這種戰車給人的感覺是它不象戰車,更象拉貨物的馬車。

再往後是路強的五千中軍,大軍左右各有五千鐵騎護衛着兩翼。

拓跋珪先是站在營中的望臺上看了看晉軍的排兵佈陣,隨即下令出動五萬大軍。這是戰場,沒什麼仁義道德可講,他已經看到路強親自出戰,所以才這麼安排的,如果一戰能搞定這個難纏的晉朝皇帝,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出城不遠,路強就命令大軍停下,並迅速展開隊形,戰車上拉的都是經過特殊打磨的石塊,而藉着戰車的高度,那些小巧的投石機組裝起來也不容易被發覺。

很快,魏軍也排好了隊形,這時就見鄧祥的老對手莫題縱馬而出,來到兩軍陣前高喊鄧祥出來答話。

鄧祥和檀道濟都隨護在路強左右,遠遠地,他也看到了莫題,向路強請旨後,也縱馬奔了出來。

“蠻將,可還要與我一戰嗎?”

對手難求,離着莫題還很遠,鄧祥就喊了起來。

誰知莫題卻沒有急着動手,深深地看着鄧祥道:“我們草原人最重英雄,我已經向陛下請旨,只要你肯歸順我大魏,陛下一定封你個比中原皇帝給你的官職更高的職位,怎麼樣?”

鄧祥聽完莫題的話不由愣住了,上下看了莫題半天才道:“我也對陛下說了,只要你投降,一定封你做大將軍,拓跋珪早晚得被我家陛下消滅,你現在投降還來得及”

鄧祥心說這傢伙空有一身武力,腦筋怎地會如此幼稚?不過還別說,這傢伙真是傻得可愛。

在莫題心中,魏軍鐵騎天下無敵,在這種正面交鋒的情況下,晉軍根本不可能取勝,想及與自己鬥個旗鼓相當的鄧祥,這才一廂情願地跑來勸降。

聽了鄧祥的話,不由皺了皺眉頭,還想說什麼,身後本陣中卻已經響起了進軍的戰鼓聲。

無奈之下,只好撥馬返了回去。

鄧祥對着莫題的背影忽道:“莫題,衝你今天這番話,來日抓到你,我一定不殺你”

莫題沒有再回頭,打馬返回本陣。

拓跋珪此時已經沒有耐心再同晉軍乾耗着了,令旗打出,一萬鐵騎飛奔而出,直奔晉軍前鋒撲去。

晉軍這邊眼見魏軍撲來,弓箭手立刻將早已上弦的箭矢對着天空拋射而去,首當其衝的五千長矛手將長矛根部在地上重重一戳,矛尖向天成四十五度角,同時雙手緊握矛杆,看樣子是要以這種方式抵抗騎兵了。

正常情況下,這是步兵對陣騎兵時,一種既無奈,又悲壯的防守辦法,誰都知道,用這種方法阻擋騎兵也只是暫時的,鐵騎過後,這些步軍恐怕十不存一。

所以拓跋珪見了晉軍的防守架勢後,嘴角不由露出一絲微笑,暗道:“我還當晉軍有什麼好辦法抵擋我的鐵騎呢!用這種土掉渣的蠢辦法,豈不同找死一般?”

可拓跋珪的笑容很快就定格在臉上,眼睛不能置信地看着戰場上的景象。

正常情況下,騎兵突擊,弓弩爲先,不過晉軍的弓弩卻先放了出來,這種距離下,平常的弓箭是傷不到魏軍的,卻還是讓跑在最前邊的魏軍下意識地舉起盾牌,這樣就給長矛兵換來一線生機,同時也給隱身在戰車後面的投石機爭取了寶貴時間。

戰馬飛馳,當衝鋒中的魏軍拉開弓箭的時候,晉軍的投石機也開始發威了。

這種小巧的投石機原理,有點類似後世的彈弓,只不過威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跑在最前面的魏軍剛拉開弓弦,漫天的石塊就落了下來,而被石塊砸中,可不象弓箭那樣,射中目標就失去威力,因爲石塊都是會滾動的,砸中第一個人後,往往都會繼續向後翻滾,然後再帶倒幾個人。

萬人衝鋒,一旦前面有人倒下,轉眼就會被後面的同伴踩成肉泥。

第一輪石塊之後,一萬魏軍的攻勢頓時就緩了下來,而這個時候,剛剛還做出防守姿態的長矛兵忽然如潮水般後退,徹底把陣線讓給身後的弓弩兵。

於是弓弩配合着石塊,再次如疾風驟雨般向魏軍撒去。

“怎麼會這樣?”

拓跋珪被晉軍層出不窮的手段弄得腦袋都快缺氧了,不過這回他總算沒有再鳴金收兵,而是派出兩萬騎兵分左右接應那些自己逃回來的軍隊。

誰都知道臨陣脫逃是死罪,可在如此恐怖的襲擊下,再不跑就是腦袋有問題了,所以拓跋珪並沒有怪罪那些自行潰退回來的士兵。

這時他已經看出晉軍左右兩翼的騎兵已經隱有發動之勢,所以他必須保證軍隊不能亂。

對面大軍環衛下的路強見狀,不由暗暗點頭,拓跋珪果然夠老辣,看來自己想要突襲他的計劃,又無法實施了。

路強沒有命令大軍向前推進,他的軍隊以步兵居多,若離城太遠,是很容易被魏軍切斷退路的。

對面的拓跋珪這時也犯起愁來,晉軍看似擺開架勢了,卻仍不肯同自己正面開戰,而晉軍的投石機太過恐怖,軍隊若再衝鋒的話,勢必還會增加損傷。

其實士兵的損失還在其次,拓跋珪兩次南下,均空手而回,而且還損兵折將,這已經嚴重損傷了他的威信,將給他的統治帶來極大隱患。

很奇怪的場面,雙方都有顧忌,卻又誰都不肯先退兵,一時間竟僵持在這裡。

片刻之後,路強忽然縱馬而出,來到兩軍陣前,高喊道:“拓跋老兄,出來一敘如何?”

拓跋珪眼見路強單騎而出,微一琢磨,就明白路強是爲什麼而來了,心中微微一嘆,中原有他在,怕是再無自己用武之地了。

當下不顧侍衛們的反對,也催馬單騎而出。

“中原皇帝,可是要與我單挑?”

聽了拓跋珪故做強硬的話,路強不由笑道:“如果拓跋老兄有興趣,我也不介意奉陪,只是恐你不是我對手”

“行了,明人不說暗話,兩軍正面交鋒,我的軍隊不如你的軍隊,因爲我的騎兵太少,不過你想徹底打敗我也不太可能,與其在這這麼幹耗着,不如彼此退一步”

借拓跋珪兩個膽子,他也不敢同路強單挑,那不過是一句壯臉面的話,待路強說完最後一句話,才冷冷地道:“如何退法?”

“你帶兵退出雁門關,我保證不阻攔你,讓你平平安安地退走,如何?”

路強說完,見拓跋珪似有不服之意,隨即冷下臉來:“拓跋老兄,說句最實在的,我能敗得起,你敗得起嗎?別到時候孤家寡人地逃回草原,恐怕你的皇帝寶座就要讓給別人坐了,現在我們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對你我來說,都是再好不過的,好好想想吧!”

隨即又道:“放心,你活着,我也不會睡安穩的”

路強的話句句都說到拓跋珪的心裡,尤其是最後一句,拓跋珪呆了一下後,不由放聲而笑。

“中原皇帝,你可是說到我心裡了,有你在,寡人又怎能睡好覺?好!就如你所說,我退出雁門關,你的軍隊不得騷擾我的軍隊”

路強微微一笑道:“中原人最講信用,拓跋老兄可以走了,但願我們後會無期”說罷向拓跋珪拱了拱手。

二人都是當世霸主,也只有彼此才能接受對方的禮敬。

拓跋珪學着路強的樣子,也向路強拱手爲禮,然後撥轉馬頭返回本陣,很快就見魏軍前隊變後隊,緩緩向北退去。

看着魏軍終於退走,路強不由暗暗長出了口氣,拓跋珪打不起,他何嘗再想打下去?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再明白不過的常識,此戰即便打敗拓跋珪,自己也必元氣大傷。

現在燕地剛剛佔領,還存在着太多不穩定因素,所以要徹底消滅這個來自草原的隱患,只能等待以後了。

眼見魏軍退走,路強也大手一揮:“收兵”

第42章 再遇老道第213章 新的問題第113章 劍指廣州第142章 陽謀第131章 難題第143章 密謀第249章 潤物無聲第186章 身份之議第287章 八方來使第17章 計劃周詳第21章 老婆那去了第81章 暗流第160章 垂死掙扎第294章 甕中之鱉第324章 雲動地二百八十二章 所謂聯軍第304章 沒那麼容易第270章 餘波未平第74章 開始攻城第191章 失敗的滋味第271章 牛鬼蛇神第77章 伏兵四起第203章 解散北府第69章 月黑風高夜第31章 人怕出名第214章 皇帝也爲難第306章 棋局第21章 老婆那去了第66章 野望第68章 主動出擊第98章 誰也不傻第137章 謀而後動第152章 第一次交戰第75章 就差一點第189章 劉裕的禮物第6章 新的一天第155章 斷腕第128章 挑撥離間第96章 豈能罷休第58章 志在斬首第254章 考題第244章 戰前美點第170章 黑鍋來了第206章 緋聞主角第23章 空谷幽幽第26章 北府軍官第183章 人心之變第200章 水面之戰第274章 火葬第173章 有人惦記第117章 大事第310章 大戰之前第183章 人心之變第40章 後院有火第79章 新皇旨意第275章 心結第311章 欲擒故縱第83章 廣陵故人第190章 新婚之夜第155章 斷腕第246章 準備反擊第126章 再添猛將第120章 江陵新貌第127章 重大發現第277章 出海第104章 下一個目標第93章 江州攻略第253章 新年到第172章 中山暗流第112章 沒完沒了第18章 何其壯觀第244章 戰前美點第40章 後院有火第70章 兵臨城下第268章 收網第233章 皇子出世第324章 雲動第237章 震懾第80章 八面來風第144章 面子之爭第276章 抉擇第161章 敏感問題第201章 該談談了第35章 風起雲涌第29章 貴人出門第180章 報警第73章 裂痕第63章 託付第267章 草原明珠第73章 裂痕第111章 耀武揚威第278章 主動找茬第268章 收網第94章 夜佔潯陽第255章 人心難測第163章 兵進成都第301章 渾水第7章 金殿之上第176章 蛇蠍女人第323章 茅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