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漫卷詩書談石榴

衆人邊走邊行,只聽那秦牧之道:“我臨潼東臨臨河西有潼河,故而得名爲臨潼,渭水穿城而過,又有零水河繞城而走,實乃一塊風水寶地也。”

衆人見他搖頭晃腦如數家珍,均覺得好笑,但聽他繼續道:“相傳女媧補天之時,將一塊紅色的寶石失落在驪山腳下。有一年,安石國王子打獵,在山林裡看到一隻快要凍死的金翅鳥,急忙把它抱回宮中,又是餵食,又是治病。金翅鳥得救後,爲了報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遠萬里,將驪山腳下的那塊紅寶石銜到安石國的御花園,不久就長出一棵花紅葉茂的奇樹,安石國王便給它賜名“安石榴”。”

韓暮插口道:“安石國距此千萬裡之遙,還在西北蠻荒之處,卻和咱們這臨潼石榴有何關係呢?”

秦縣令拱手道:“韓大人有所不知,前朝漢人張騫不知大人知道此人否?”

韓暮笑道:“可是出使西域諸國的張騫呢?”

秦縣令高挑大指讚道:“大人年起輕輕博古通今,不愧爲英才;此人正是出使西域諸國的張騫,話說那一年他來到安石國,恰逢安石國大旱,真可謂是赤地千里,萬畝良田盡成不毛之地,連御花園中的石榴樹也奄奄一息。於是,張騫便把漢朝興修水利的經驗告訴他們,救活了一批莊稼,也救活了這棵石榴樹。那一年石榴花開的特別紅,果兒結得特別大。張騫回國的時候,安石國王送給他許多金銀珠寶,他都沒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種子,作爲紀念品帶了回來。從此,由驪山“紅寶石”變成的石榴,便開始在長安上林苑和驪山腳下定居繁衍,成爲今日的臨潼石榴。”

衆人恍然大悟,原來還有這麼個典故在其中,張彤雲嬌笑道:“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吧,哪有這麼巧的事啊。”

秦縣令正色道:“有些事確實就是這麼巧,很多事我等常人會覺得不可思議,蓋因古往今來誇大其詞危言聳聽者甚衆,以至於人們都以爲古老相傳之事均是以訛傳訛不足爲信,但就此事而言,女媧補天之事或許無從考證,但是張騫帶回的石榴種子卻是有史料可查的。”

張彤雲笑道:“哦?還有史料麼?”

秦縣令咳嗽兩聲捻着下頜上的長鬚道:“張華《博物志》雲:“漢張騫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陸機《與弟雲書》雲:“張騫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石榴也。””

韓暮對着兩人只是在後世聽說過,而對於張彤雲來說,這兩人之名簡直是如雷貫耳了,張華和陸機均爲西晉時期的大名士大學儒,兩人編纂了多本著作,影響深遠。

秦縣令又笑道:“各位此時應該知道本人爲何沒有嘗過這麼大的石榴了吧,這裡的石榴都是貢品,似那麼大的石榴一季也不過幾百顆,除了進貢之外每年我都藏下十幾顆待客,自己可是一顆都沒捨得品嚐啊。”

衆人忙向秦縣令致謝不迭,那秦縣令只是謙虛不已。

經秦縣令如此一說張彤雲忽然想起一篇文章來於是道:“秦大人,你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一篇文章來,可能正是描述這安石石榴的。”

秦縣令笑道:“洗耳恭聽!”

張彤雲面色微紅曼聲吟道:“榴者,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華實並麗,滋味亦殊。商秋受氣收華斂實,千房同蒂,千子如二。繽紛磊落,垂光耀質,味浸液,馨香流溢。”

秦縣令撫掌大笑道:“夫人真是好學識啊,此文正是潘岳所做《石榴賦》中的最精彩的一段,花果狀態,色味香型,描寫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堪稱妙文啊。”

轉身又向韓暮道賀道:“韓大人好福氣啊,尊夫人乃是才貌雙全,羨煞旁人啊。”

韓暮呵呵笑道:“那是自然,我韓暮的女人哪有不出色的,大人您若是女子恐怕也是一位才女,我觀大人詩文典故如數家珍,也是大才也。”

秦縣令微微一笑道:“韓大人說笑了,莫要取笑本人,本人在這臨潼小縣閒來無事,只是喜歡研究研究這些關於地方上的典籍文獻罷了。”

韓暮正待插話,張彤雲忽道:“我家夫君也會吟詩作賦呢,秦大人何不請我夫君爲這石榴作詩一首呢?”

秦縣令長眉一挑,笑道:“哦?韓大人還有如此雅興麼?何不爲我這小縣做上一首,日後我也好寫入縣誌,刻碑流傳,此乃佳話也。”

韓暮鬱悶的看着張彤雲,只見這小妮子正捂着嘴幸災樂禍的看着自己偷笑,心中恨得牙根癢癢,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不是要老子好看麼?

當下百般推辭,但那秦縣令堅決要求,韓暮實在推辭不過只得搜腸刮肚的想起來,衆人停下腳步站在街角等待韓暮吟出詩句來。

韓暮左右踱步,腦子裡七拼八湊終於戰戰兢兢的開口吟道:“顆顆大如頭……”

那秦縣令本自屏息鑑賞,忽然聽了這句不文不白粗俗不堪的詩句,差點一個趔趄跌倒;張彤雲和蘇紅菱笑得打跌,韓暮寫詩雖然是有佳作,但大部分都是打油詩,這一點她們比誰都瞭解。

韓暮既然開了頭,便剎不住車了,撓撓頭繼續道:“粒粒甜如蜜……”

秦縣令面孔漲紅,想笑又不敢笑,憋得辛苦之極。

韓暮一氣呵成的念道:“只恨來時晚,未見繽紛時。”

這兩句一出,衆人頓時大驚,此詩不僅表達了對石榴的果實的喜愛,更進一步的將口服享受上升到欣賞美景的精神層次;衆人只是一直讚揚這臨潼的石榴是如何的個大香甜可口,卻忘記了石榴開花之事滿城嫣紅繽紛,香氣滿城的大好美景,韓暮後兩句便是深深嘆息自己沒有早早來到這裡,觀看榴花正盛的時節那動人心魄的美景。

秦縣令品味良久,嘆道:“大人高才,和您一比我簡直就像一個賣弄書文的小丑了。此詩我定要刻在碑上,立於驪山園林之中,讓天下聞名而來欲一嘗我臨潼石榴的食客知道,榴花正盛時節纔是我臨潼最美的時候。”

韓暮一身冷汗,忙謙遜幾句敷衍了事,張彤雲本擬要韓暮出下醜,卻見韓暮來了這麼一手,心中簡直愛煞了檀郎,充滿愛意的目光繞着韓暮來回打轉,就連說話聲也變得嬌嗲了許多。

不知不覺中衆人已經出了臨潼南門,驪山在臨潼南邊數裡處,秦縣令招呼衆人上車馬趕去,此時是下午未時,半個時辰內便可到達,離天黑還有近兩個時辰,有這麼長的時間可以將驪山的風景逛個差不離了;衆人登上車馬,快馬加鞭直奔驪山而去。

第三三四章 舊時恩第一九零章 北府新軍(二)第二七七章 狼狽不堪的桓大司馬第四百零八章 大戰將起第四十二章 烏衣巷口夕陽斜(哭求收藏,紅票)第三九二章 閨怨第二五四章 化蝶(二)第一三六章 遊園第四三四章 淮陰之戰(四)第三五九章 木馬記(下)第五十二章 一入宦門深似海第三九八章 壓力重重的變革(中)第三零六章 搏殺第一六零章 脣槍舌戰第一七八章 自污污人第二五零章 沖喜第一百零三章 鬥法(一)第二八六章 處處亂紛紛第一九九章 北府新軍(十一)二更第二六五章 殿鬥(下)第五章 苦肉計第一九三章 北府新軍(五)第三八四章 桓溫之死(下)七十五章 那一夜的風情(五)第十二章 暗夜劍光寒第二零七章 劍指青台山(三)第一二三章 華麗的推倒第四一零章 襄陽之戰(之二)第二三二章 梁祝(四)第二三一章 梁祝(三)第二十六章 血戰溫嶺(一)先來一章 求收藏,推薦。第四三二章 淮陰之戰(二)第二六一章 似曾相識第三一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五七章 木馬記(上)第十一章 花不迷人人自迷第四四三章 洛澗之戰(二)第二六五章 殿鬥(下)第二八九章 反擊第二七九章 鬥智鬥勇第四二八章 無毒不丈夫第四一零章 襄陽之戰(之二)第二五一章 找個鬼來背黑鍋第一百零六章 難題第四三五章 淮陰之戰(五)第四百零六章 八卦語錄第四百零三章 漠北之戰第三九五章 冊封第三二七章 黑衣衛第七章 五月初五第四五四章 鏖兵淝水(趕豬)第三一六章 巧設迷陣第二七二章 恐怖之城第四一六章 襄陽之戰(之八 )第一六五章 你來我往 今非昔比第一九四章 北府新軍(六)第三二八章 陷阱重重第二章 偶遇第二十六章 血戰溫嶺(一)先來一章 求收藏,推薦。第一二四章 我濟世人 誰人濟我第四十二章 烏衣巷口夕陽斜(哭求收藏,紅票)七十五章 那一夜的風情(五)第六十二章 往事不用再提(二更送到,求收藏,票票)第一八三章 此去經年第四二三章 軍火第二二三章 烏雲(下)第三一二章 進退兩難第三三一章 夜訪謝府(上)第四十八章 伊人如蘭(求收藏)第三五八章 木馬記(中)第十四章 格物致知第二十三章 人生苦短第三三六章 淮水河上舞蹁躚第九十三章 狼煙(七)第一三零章 折梅鞭之(三更到)第五十四章 王謝(二更,求收藏)第三五二章 一塊肥肉第四一七章 襄陽之戰(之九)第四一三章 襄陽之戰(之五)第二五六章 化蝶(四)第一六八章 酒國怪叔叔第一八一章 困難重重第四三九章 反攻第三四五章 有間密室第一四一章 機關算盡第二二五章 北行漫記(二)第二二七章 北行漫記(四)第三零八章 探囊取物第二二八章 北行漫記(五)第三三零章 探路第九十七章 夏日第一八三章 此去經年第二九零章 圍追堵截第三七六章 戰京城(一)第二十二章 菊花殘(二)第三百零一章 西線有戰事第二一二章 烏雲(上)第一八六章 浮生半日第二七八章 怨男一對第七十三章 那一夜的風情(三)二更,求收藏,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