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朱熹的見解

刑部的府衙內,万俟卨熱情接待了楊興。雖然楊興的官職只是岳雲的親兵隊長,但他的官品卻是正四品的承宣使,竟然和關鈴、牛通、曹寧、高寵等都統一個級別。万俟卨又知他從岳雲擔任背嵬軍統制開始,就一直追隨其左右,岳雲商量什麼大小事情從不瞞他,又豈會把他當成一個普普通通的親兵隊長看待。

“萬大人,漢王吩咐,希望明天在臨安學院和朱熹見一面,之所以不直接通知他到嶽府或者兵部去,一來是怕嚇着他了,二來也怕朱鬆起了疑心。”楊興拱手行了一禮,然後將岳雲的話轉述了一遍。

“沒問題!我就讓他的老師通知其來學院一趟,就說要發覆習資料好了。”万俟卨一口便答應了下來。然後隨即問道:“楊將軍,那對朱鬆其人如何處理呢?漢王可有指示?”

楊興想了一會後,苦笑着搖了搖頭道:“這倒是沒有,但從幾方情報應證,趙構應該是有什麼大動作,極有可能想引狼入室,所以招致朱鬆不滿。但漢王並未交待如何採取下一步行動,應該還想再等等看吧!”

“哦,明白了!”万俟卨這時眼中卻閃過一絲精芒。

“萬大人,楊某就先告辭了!”楊興雙手抱拳作了一揖。

“萬某送送您!”万俟卨親熱地將楊興送出了刑部府衙大門。

然後神色猶豫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見他回來,萬無憂方起身問道:“大哥。這件事很平常啊,可能是漢王認爲這朱熹是個可造之材吧!所以想見面瞭解一下,準備提拔。你怎麼一臉不安呢?”

万俟卨這時方嘆道:“我是覺得漢王太優柔寡斷了,明顯趙構在策劃一個大陰謀,如果我們不趕快採取行動先下手爲強,只怕會中暗算呢。”

“沒這麼嚴重吧!”萬無憂眉頭一蹙道:“之前的方針都是爲了引蛇出洞,把趙構一黨一網打盡。如果現在就打草驚蛇。頂多把趙構、劉子羽一干人擒住,他們的同黨仍會潛伏下來,暗中和我們搗亂。一旦將來北伐中原時。他們在後方作亂,就麻煩了!”

“這我知道,但是現在增加了一個變數。那就是趙構在暗中勾結金人,同時趙琢也暗懷鬼胎。我怕漢王養虎爲患,反爲其害啊!”万俟卨感概道。

“那大哥您的意思是?”萬無憂凝聲問道。

“直接抓捕朱鬆!撬開他的嘴!”万俟卨沉聲道:“他是最忠誠於趙構的幾個大臣,又位高權重,對趙構的陰謀一定知道得很清楚。現在他對趙構又有不滿,正是我們從他口中瞭解趙構計劃的好機會!”

“可如果抓了他,會不會打草驚蛇呢?可會驚動趙構改變計劃!”萬無憂有些擔憂道。

“呵呵,我的想法是:不但讓他吐露計劃,還要他裝着沒有發生什麼事一樣!”万俟卨嘿嘿笑道。

“這怎麼可能呢?他可是對趙構忠心耿耿啊,而且又是一把硬骨頭。只怕不會向我們吐露的……”

“放心好了!他再有骨氣,對趙構再忠心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弱點。我們就針對他的弱點下手好了!”万俟卨不動聲色道。

“大哥……朱鬆有什麼弱點呢?”萬無憂有些迷惑道。

“朱鬆的弱點就是太重情義!”万俟卨眼中閃過一絲寒光道:“他對那趙構是如此,對自己的老婆兒子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擒住他的老婆兒子加以脅迫。他便只有在效忠趙構和犧牲妻兒之間作出選擇了!”

“這……”萬無憂不禁有些猶豫了。他遲疑了一陣後方提醒道:“大哥,朱鬆的兒子朱熹可是漢王比較欣賞的人啊!”

“呵呵,欣賞是一回事,但要提拔重用又是另一回事……再說了,如果把趙構的陰謀拷問出來了,又沒有打草驚蛇。漢王只會高興,而不會責怪我們的!”万俟卨桀桀笑道……朱熹實在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在這裡遇上岳雲。

他不過是突然接到臨安學院的老師派人來通知,說有新科舉考試的一些複習資料要發放,讓他上午來學院領取。但到了學院後,他的老師卻是領着他到了一間雅緻的小房間內,稱有一位大人物要見他。

而在這小房間內,卻是站着一位二十多歲,身着白色綢衣,劍眉星目,丰神如玉的年輕人。

當岳雲微笑着向他打招呼時,朱熹只覺頭都有些暈呼呼的了。他作夢也沒有想到,這位大人物竟然是岳雲。

那老師給他們兩人奉上茶水後,很知趣地離開了。

“漢王,沒想到會在這裡看到你,實在太讓我意外了!”朱熹激動地迎了上去,向岳雲拜倒行禮。

岳雲連忙將他扶了起來,微笑道:“朱兄弟多禮了!這裡是學院,又不是在官場上,你不必太過拘謹!”

能見到自己崇拜的英雄,朱熹心中實在是欣喜若狂。

兩人坐下後,朱熹方迫不及待地問道:“漢王,您怎麼會想到來這裡找我呢?”

“哦,是這樣的,今天本王偶然路過這裡,便想趁機瞭解一下臨安學院的情況,隨便想聽聽你們這些學子對新科舉考試的意見和想法。”岳雲淡淡道。他並不想和盤托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朱熹卻是依舊十分高興,他欣喜道:“其實,象臨安學院這樣的高等學府早就應該設立了。之前在金軍南侵前,家父也曾向太上皇提出過,但太上皇似乎對此並不感興趣。如今漢王在各地設立了學堂,在臨安設立了學院。和朱某以前所想的將教育分爲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的教育不謀而合!”

“哦?說來聽聽!”岳雲一聽,不禁大感興趣。他可知道朱熹除了是程朱理學的創始人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教育家。

在原本的歷史上,朱熹於公元1178年在廬山創辦白鹿洞書院,廣收門徒,並制定了學規。即: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爲學之序”。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的“修身之要”。

“政權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接物之要”。

這個“白鹿洞書院”後來成爲中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而其“學規”則成爲各書院的楷模,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朱熹見這大宋的實際掌權者如此重視他的想法,亦是十分高興,於是便侃侃而談道:“朱某認爲,應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階段,兩者應有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在下以爲:八至十五歲爲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聖賢坯璞’。鑑於小學孩童‘智識未開’,思維能力薄弱。所以,小學教育的內容是‘學其事’,讓孩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行事,懂得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養成一定的行爲習慣,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應強調先入爲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動,能激發興趣;以《須知》、《學規》的形式培養兒童道德行爲習慣……”

岳雲聽得十分驚訝,這已經和現代的小學教育方式很接近了。他立刻又問道:“那大學呢?”

朱熹見岳雲一臉欣賞的表情,頓時大受鼓勵,忙接着說道:“十五歲以後的大學教育,其任務是在‘坯璞’的基礎上再‘加光飾’,把他們培養成爲國家所需要的人才。與重在‘教事’的小學教育不同,大學教育內容的重點應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對於大學教育方法,在下以爲,一是要重視自學,二是要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的相互交流。真理越辯越明……”

岳雲越聽越驚喜,感覺這些歷史名人果然不同凡響,這朱熹在教育方面的天賦的確高於常人。如果他能拋去後來搞的那套“程朱理學”的理論,改爲宣傳法治、民主、開拓、殖民、契約等思想精神,則對改造漢族的血性,和搶先世界其他國家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殖民擴張大有好處。

待朱熹說完之後,岳雲方微微一笑,凝聲道:“朱兄弟,你可否有意擔任禮部侍郎,分管教育?”

“什麼?禮部侍郎?”朱熹幾乎以爲是自己聽錯了。自己父親朱鬆可是爲官了二十多年,才混到這個正三品的高官職位的,自己才十七歲,就擔任如此要職?

朱熹不禁低聲道:“漢王,朱某十分感謝您的賞識……不過,您覺得這是不是太草率了點呢?一來我的歲數太小,二來沒有官場經驗,三來這個職位現在應該是清照大家在擔任吧!小生未立寸功,更沒有什麼資歷德望,如何能擔任此要職呢?”

這也難怪朱熹對自己沒有信心,十七歲的禮部侍郎,在大宋可是頭一遭,沒哪個官員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擔任這樣的要職。rq!~!

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19章 搜索運河第589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上)第287章 帳薄的問題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58章 狹窄的空間第55章 冤家路窄第728章 宴會的異常情況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553章 九嶺鎮之戰(四)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472章 金國的情形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685章 宋金大海戰(三)第533章 遼國的反應第95章 美女與玉佩第780章 高麗出兵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150章 曖昧的“棍子”第59章 楊月的困境第776章 燕京的屠殺事件第315章 危險一刻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211章 岳雲的計策第134章 汴京之戰(一)第28章 完顏亮的陰謀第452章 糾結的李家第398章 再見銀鈴第397章 王雯辭行第756章 假途伐虢第72章 二女相爭第427章 漢城危機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460章 死裡逃生第773章 秦檜逃逸第351章 臺灣的管理體制第37章 完顏宗敏的擔憂第四三十二章 掌控衛戍軍第126章 韓常的對策第652章 吳東林的對策第176章 寡婦上門是非多第323章 詩詞較量(下)第59章 楊月的困境第107章 宴會驚變(下)第708章 奇襲汴京第80章 險象環生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58章 狹窄的空間第114章 銀鈴公主第332章 薜源相投第541章 巴東之戰(下)第540章 巴東之戰(上)第67章 深入虎穴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584章 趙構的陰謀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644章 万俟卨的內心直白第737章 國號大漢第660章 江南時報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310章 趙構召見第483章 勢如破竹第559章 遼軍奇襲的慘敗第469章 盧容之戰(上)第298章 秘密換比武第107章 宴會驚變(下)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307章 邀請參賽第8章 初見張憲第248章 宣撫司的變動第369章 收穫頗豐第780章 高麗出兵第127章 刁蠻的銀鈴公主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9章 撤軍危機第685章 宋金大海戰(三)第691章 徐州難攻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183章 安置百姓第338章 立足臺灣第536章 初戰巴東(中)第711章 西姜口之戰第21章 戰爭來臨第83章 三返楚州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573章 帝王心術第70章 人質危機第399章 引發嫉恨第569章 發行國債第511章 德昭朝廷第547章 涪江之戰(上)第669章 南洋的戰事第669章 南洋的戰事第55章 冤家路窄第339章 欲擒故縱第666章 完顏雍的敗亡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