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突然,方臘造反了
張英看到嶽翻,放下信件,皺眉道:“江南出事了。”
嶽翻一愣,隨即好像想到了什麼……
方臘!
張英接着說道:“十月初九,方臘率衆在歙縣七賢村造反起事,自稱得天符牒,聚衆造反,自稱聖公,居然改元永樂,公然與朝廷作對,江南苦花石綱久矣,方臘振臂一呼,響應者數十萬,方臘連破各州軍府,已經無法控制。”
嶽翻細細盤算了一下,詢問道:“如今已是十二月,十月初九的事情,再怎麼慢,如果要通知,也不該這個時候才通知你纔是。”
張英點點頭:“官家早先派了內侍譚稹率軍出征,敗了。”
嶽翻頓時覺得無語,這也算是趙宋王朝的一大特色,宦官統軍,從趙光義開始,十全大太監王繼恩就率軍出征西蜀,開了宋代宦官統兵的先河,要說這也是宋代得國不正,防這個防那個,總是懷疑有人奪他的江山,所以防武將也防文官,怎麼着都不放心,思來想去,也就只有宦官可以信任,所以宋代出了很多有名的軍隊太監,除了王繼恩,還有軍神級的大太監李憲等人,也的確立下過大功,但是,這樣的太監實在是太少了。
譚稹,顯然不是什麼厲害的角色,對付不了方臘,一敗塗地,所以……難不成徽宗皇帝想起了張英,所以想要調遣張英率軍出征?
可爲什麼是信件?奪情起復也是需要正規詔書的。
彷彿看穿了嶽翻的疑惑,張英開口道:“這是我京中好友來信,他說,譚稹兵敗,江南大亂,官家震恐,在朝堂上提起了我,估計是要奪情起復,將我派出去統兵作戰了,讓我做好準備,不日就會有詔書過來,情況很不妙啊,居然連我這樣瘦小之身都要調動,難道偌大的朝廷,連一個可用之人都沒有嗎?”
嶽翻在心中說道,當然就是如此,偌大的朝廷都是一羣藝術家,你要他們帶兵打仗?呵呵呵呵,真的,說真的,還是宦官靠譜一點,至少宋代宦官有這樣的傳統,所以,有些宦官還會專門學習兵法,童貫那貨就是拜軍神大太監李憲爲老師,才能在西軍中站穩腳跟,一直到現在。
比起那些個藝術家,嶽翻尋思着,徽宗皇帝心裡頭也明亮着,還是宦官可靠一點,靠譜一點,要藝術家帶兵打仗,還真有些困難……結果呢,宦官戰敗了,藝術家用不了,西軍要防備西夏,還要準備和金兵聯合討伐遼國,徽宗皇帝思來想去,想起了以五百相州兵掃平河北匪患的張英,張英也是文人,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心思。
張英嘆息道:“國家承平日久,武備廢弛,昔年王荊公以將兵法改革朝政,遂有王韶熙河開邊之壯舉,可惜神宗皇帝病逝,司馬光盡廢新政,很多好的策略都被一併廢除,朝廷黨爭日烈,絲毫不在意邊患內患,這纔有今日,堂堂大宋朝,居然需要一個太監統兵出征,還被逆賊打的丟盔棄甲,幾近全軍覆沒,唉!”
張英似乎是王安石的擁護者,對司馬光很不感冒,他曾經對嶽翻說過,在他看來,司馬光就是一個黨棍,爲了黨爭,把熙河開邊以來西軍將士浴血奮戰奪來的土地白白送還西夏,甚至還要把熙河路送還給敵人,這樣的做法怎是一個宰相可以做出來的?他的氣度呢?他的才華呢?!
張英很不喜歡司馬光,除了那本《資治通鑑》以外,他覺得晚年的司馬光就是一個誤國之臣。
嶽翻隨即說道:“現在可不是說王安石和司馬光的對錯的時候,三郎,你可準備好了?方臘之軍雖爲烏合之衆,但是,能交給你指揮的京師禁軍可連烏合之衆都不如,你可有必勝的把握?如果沒有,你還是推辭比較好,此去江南兇險萬分,你可要小心謹慎啊!”
張英猛然站起身子,嚴肅道:“英乃國家之臣,食君之祿,爲君分憂,國難當頭,我輩男兒豈有畏縮之理?!”
嶽翻看着義正言辭的張英,微微嘆了口氣,點點頭,對他說道:“既然決定要去,等聖旨來了,你就要先上一道奏章,請官家廢江南花石綱,請徵調西軍豹頭將軍林沖所部三千精騎爲輔助,然後你纔會提兵南下,剿滅方臘,如此,便有八成勝算。”
張英一愣,隨即露出了釋然的微笑:“六郎,要不,你隨我一起南下平叛吧!你不需要上陣廝殺,你只需要爲我謀劃即可,你的智略,應該用在江南,而不是這裡,只要有你隨我一起出徵,我可確信,有十成勝算!”
嶽翻一愣,心念轉動,搖頭笑笑:“行軍打仗的事情,這樣重要,哪裡輪得到我去議論?不會有人允許我這樣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去參謀軍機的,一沒閱歷二沒名份,就不拖累你了!”
張英看了看手中信件,突然露出了讓嶽翻看不懂的笑容:“六郎,你這樣的大才,怎麼可以屈居在這小小的湯陰呢?你是金鱗,**?一遇風雲便化龍,六郎,這江南亂局,就是你的風雲啊!”
嶽翻疑惑了一下,還是搖搖頭,還是覺得不去參合這種自相殘殺的事情就好了,好不容易把梁山起義消弭於無形,但是卻忽略了更加可怕的方臘起義,儘管方臘起義也是官逼民反,但是最終一樣失敗,嶽翻不贊同這種起義,卻也不願讓自己的手沾染無辜通報的鮮血,讓張英上書徽宗皇帝停止花石綱,方臘的勢力就會迅速降低,如此再戰,加上張英的能耐,勝利並不是難事。
只要拜託張英儘量少做殺戮,那就是最好的了。
但是嶽翻忽略了張英手中的那份信件裡的內容,究竟是什麼,除了方臘起義,還有些什麼呢?
宣和二年十二月十七,徽宗皇帝的詔書抵達了湯陰縣,抵達了正在守孝的張英手中,前來宣佈聖旨的是一個言官,他宣佈,徽宗皇帝決定奪情起復原相州知州張英,命爲兩浙路制置使,全軍主帥,青州知州張叔夜爲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原制置使譚稹爲監軍,調京師禁軍十五萬,並西軍著名大將林沖所部常勝軍精騎三千餘人,南下平定方臘之亂。
讓嶽翻吃驚的不是這次鎮壓方臘起義沒有童貫的事情了,也不是張叔夜突然的亂入,更不是戰敗的譚稹又被任命爲監軍,而是後面的一句話——國有危難,遂詔湯陰良家子岳飛、嶽翻隨軍聽用。
嶽翻頓時就斯巴達了,然後感到膝蓋上中了一箭,這算什麼事情?躺着也中箭?還是用神臂弓射過來的?皇帝的聖旨,居然他孃的要我岳氏兩個孩子隨軍聽用?還是僅僅只有兩個孩子,萬一出了事情,岳氏豈非無後?
顯然徽宗皇帝還有相關囑咐,不會讓嶽翻不理解皇帝的苦心——嶽郎不需要擔憂,官家此次讓嶽郎和貴兄長隨軍聽用,只是想起當初河北匪亂時,岳氏二子皆立下大功,有文韜武略,值此國家危難之際,只好奪情起用嶽郎和貴兄長隨軍聽用,不過官家也說了,爲了確保岳氏兩子的安全,不要讓嶽員外老來無子,特允許岳氏兩子不上戰場,不用與敵交兵,只需提意見,參與謀劃即可,嶽郎不需擔憂,官家還說了,就算是全軍覆沒,也要力保岳氏兩子的安全!
我TMD真是謝謝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