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十幾顆核彈在空曠的太空中炸響,雙方龐大的艦隊均接收到了核彈爆發的磁脈衝。猶如士兵聽到了戰鼓的身影,巨大且修長的艦體尾部爆發出明亮的光芒,一艘艘戰艦開始加速。在太空中形成寬闊的面陣列朝着預定戰區行駛過去。
在空曠的太空中沒有任何遮擋,雙方龐大的兵力陣列線相互之間一覽無餘。在這個太空戰場中普通的戰列艦就是步兵,而航母的艦載機集羣,就是這個星空的騎兵,而泰坦戰艦這種能放射奇異夸克流的武器就是炮兵集羣。
戰爭讓人進步,人類的星際文明在內戰過程中確認了這一套太空戰爭的套路。方風在戰爭中建立了僕役制度,且在整個控制區域推行了僕役制度,建立了航母戰鬥羣體系。
而碎星則是建立了泰坦艦隊這樣的炮兵體系。一艘艘長20公里寬五公里的看起來胖乎乎的戰艦混雜在戰列線的隊列中,在碎星的上千萬戰艦的序列中,該種泰坦戰艦數量超過五千。
在碎星巨大戰艦的內部是一個個瓶膽一樣的機制,內部約束着夸克羣,這些夸克羣可以隨時放出在細頸的反應倉中加速,匯入大量的重核元素,轉變爲中性的奇異物質,朝着太空噴射。
當巨大泰坦戰艦開火時,前方會有各種發光且不連接的模塊結構在戰艦前方構建一個長三百公里磁場管道,這個管道能讓噴射流更加集中。在戰場上這些火炮率先發言,他們的目標是太空中的騎兵,也就是大量的航母戰鬥羣。由於反物質反應裝甲的原因,大型戰艦正面衝鋒時難以被奇異夸克的炮火毀滅。這些炮兵在戰場上主要的任務就是清場飛機集羣,同時在戰列艦相互炮戰的時候,干擾對方的射擊。
碎星一方五千艘泰坦戰艦,分別在太空中分爲八十二個集羣,這些戰艦前方每一次發射前方都會出現一個身長是自己十幾倍的光柱。這個光柱就是模塊結構在艦隊前方形成的炮管。
每一次發射,奇異夸克噴流中的帶點雜質粒子的衝擊力都會讓這樣的炮管陡然伸長一截。然後在磁場作用下又再次復位。由各種圓環在太空中排列構成的炮管就這樣在發射過程中,不斷的伸縮。
太空中大片的航母戰鬥飛機集羣被擊毀,只有百分之六十可以倖存,然後對戰列艦起到攻擊效果。太空航母的艦載機士兵成爲了陣亡率最高的兵種。在戰場上倖存絕大部分是靠運氣。猶如火焰噴射器下的蒼蠅羣,隊列越密集越容易被泰坦的艦載雷達注意。
而方風一方戰列艦集羣,則是和一艘艘數百噸的護衛艦編隊的,這些護衛艦,開啓了一個半徑三十公里的球形磁場區控制着反物質環繞其上,爲戰列艦編隊形成一個球形的盾牌。
由於無法將整個戰列艦加載反物質裝甲,所以他們採用了折中的處理方案。這不是技術的原因,技術上他們能把
戰列艦加上這一層裝甲,但是成本太高了,反物質太不穩定太危險了。這個環節容易出錯,一旦出錯毀掉整艘戰艦。所以分開了兩個模塊,護衛艦模塊和戰列艦模塊。護衛艦結構要比戰列艦簡單,加載防禦模塊,容錯率高。而一旦護衛艦模塊出錯,也不會讓戰列艦模塊受損。
所以在太空區域則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個球形的力場被一艘艘護衛艦撐開,在戰列艦的前方列陣展開,整個戰列艦面就像一羣持盾武士一樣在太空中列陣。
方風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是讓任迪佩服的。這是工程師對工程師的惺惺相惜。看起來沒有整艘戰艦集成那麼高科技。但是在成本上和產品穩定性,這種防禦模塊和進攻模塊分開的戰艦製造方式,極大的提高了兩種武器的性價比。
任迪在非常佩服之餘,山寨之。任迪也造了一批噸位爲三十萬噸的護衛艦,武備僅僅是激光火力。而反物質裝甲以及磁場裝甲一應俱全,那批戰列艦的護盾頂不住了,就讓這批護衛艦派過去,把球形護盾開起來,擋住前方火炮,讓戰列艦的在這段時間內把護盾體系恢復,或者是直接後退。
所以在雙方戰列面上,這種小型的護衛艦組隊在一艘艘戰列艦之間穿梭,也成了戰場上常見的風景線。他們是整個戰列面的救火員。
整個太空戰場上,鋼鐵整齊排列,護盾防護罩在炮火中閃爍,被奇異物質灼燒過的艦載機在慣性作用下,砸響戰列艦。最終在激光的攔截下變成了一大團宇宙塵埃。最後撞在了戰艦的反物質光罩上,讓光罩驟然明亮,出現了一個光球的輪廓。
而有的時候一些艦載機成功投彈,在戰列艦的磁場區域綻放明亮的光。每當這個時候,對面的戰列艦就像見了血的鯊魚一樣,優先集火這艘戰列艦。趁你病要你命,在這個宇宙中也是爭鬥的不二法則。而這個時候附近待命的護衛艦,就會張開護盾爲磁場不穩定的戰列艦,撐起一片防禦。
雙方的戰列艦在互射火力的時候,也會交替的用電磁廣播,來播送戰況,當然只會播送有利於自己的戰爭實況,必要的時候進行一些誇張宣傳,當然不能太誇張,整個太空戰場是透明的。
數據表明,這種宣傳戰雖然無法讓對方的僕役停止攻擊,但是那些駕駛艦載機的成員在難以取勝的情況下,或許會在戰場上進行多次不必要的變軌,降低進入戰場的時間。這些艦載機的成員這麼做的動機也許只是想要偷生的時間長一點。而這種複雜的磨洋工情緒,僕役身上的程序難以判別。
在對整個戰場的大數據統計後,發現這種宣傳有用,所以雙方都在戰場上用公共頻道播送看起來客觀公正,其實偏向於自己一方的戰場評判。(都在戰場上自己奶自己。)
這是一場宏大的戰鬥,雙方艦種體系完善,戰術體系完善。在這樣
的戰場上,單一的修煉強者毫無作用,雙方的艦隊艦隊長官都是y宗師,坐在自己的旗艦中。利用體內星門對各個戰艦傳訊。
當艦隊被轟成爲殘骸的時候這些宗師也優先撤退,然後選擇一部分作戰優異的艦員撤退。龐大戰列艦上逃生艇的數量只夠百分之三十的成員逃生。其餘的人員需要在崗位上戰鬥到死。
至少有四百多位來自各方(有穿越怪也有初代)的穿越者,在加入這碎星和方風之間的戰鬥在熾熱的戰艦內被火化成渣滓。沒有屍體,人燒乾淨後就是二氧化碳水汽以及氮,或多或少還有點硫化物,至於剩餘的骨灰變成了宇宙塵埃的一部分。
整場戰鬥持續了五天,隨着碎星的一隻六十萬的戰列艦編隊,在方風艦隊的側翼列陣,一排排打擊的火力。讓方風的軍團陷入了連鎖崩潰中。這已經是方風在大艦隊決戰中第十三次慘敗了。
在前面幾次慘敗中,方風進行了三次改革,奴隸制實行越來越徹底。最上層把握的權利越來越大,越來越集中。
以任迪旁觀視角,要不是這個世界的諸神幫方風撐腰,方風的內部矛盾早就引爆,讓其進行徹底的變革了。沙俄敗一次改革一次,滿清庚子事變後,老佛爺維新比光緒還要徹底。
而現在方風就是這麼慘敗,依舊不倒塌。所有的改革方面都是讓最底層的人負責,以僕役失去人生自由權利爲改革的結局,那些高等的修煉者掌握國家權利就跟沒事人一樣,繼續所謂文明發展的“督查者”。任迪不得不感嘆,這個世界的帝國體系如此穩定。
當碎星軍團全面獲勝時,任迪說道:“碎星撐不住了。”
是的碎星已經撐不住了,在碎星取得全面勝利時,一個在方風一方,一個臨時星門快速在戰場展開,這個時候碎星是有機會動用泰坦戰艦轟擊,但是足足讓這個星門展開了四十分鐘。
陳儒做出這個選擇顯然不想做絕。而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思,戰爭已經快妥協了。妥協不一定是錯,有時候妥協換來發展的時間,換來科技進步的時間。地球上的資源有限,所以打了一段戰爭必須妥協。等待生產力攀升到停滯,各個階層的矛盾再次積累。而現在陳儒妥協想要幹什麼呢?作爲一個帝國皇帝他想享受戰果了。
不僅僅是陳儒,整個碎星軍團的高層可能都是這樣的想法,別看陳儒現在打的節節勝利,但是其他統帥在其他宇宙區的擴張已經被幾十個種族的聯軍遏制住了。現在碎星所有的統帥眼巴巴的看着他們的皇帝取勝,然後代表碎星以勝利者的姿態,獲取應有的權利。
陳儒將作爲碎星新興勢力和宇宙舊勢力和解的關鍵人物。而和解的前提條件是碎星的擴張被遏制住,陳儒的野心被屢敗屢戰的方無憂擋住。
所以碎星撐不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