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地區部署的一枚彈道導彈升空,在進入大氣層高層後然後開始俯衝,沿着大氣層邊緣釋放了一枚扁平彈頭,乘波體的彈頭跨越大西洋朝着瓦特聯邦美洲東海岸飛去。
先進的科技往往是最先運用於戰爭,並非科技爲了戰爭而研發,而是戰爭對科技最迫切需求。就像你工作的公司,錢的大頭都被到老闆手裡了。並不能說明公司所有人努力賺錢大部分是爲了老闆。只不過是老闆比較能拿錢罷了。而戰爭則是比其他行業更會用科技。
爲了清理太空中垃圾的科技,優先成爲了爲洲際導彈高空彈道清理太空垃圾。扁平彈頭並沒有攜帶核彈,而是常規核彈頭。然而就是相同的科技。比如說火藥時代槍管。是工匠手工來打造,而現在機械化製造無縫管的水平,代表着兩種產量。
二十一世紀洲際導彈還需要大量的高級技工,進行焊接。這是因爲每一個零件價格非常高,根本無法自動化工廠生產,自動化工廠造個件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技工來焊接,檢查一個個零件把握生產。
當能源充足,一切成本就降低下來了,就比如說初煉鈦礦,這可不是直接把鈦元素抽取了。而是需要氯氣反應氫氣還原,大量繁複的化學步驟才能製造出粗鈦。無論是電解氫氣還是氯氣,都是海水爲原料,實際上需要大量的能源。而粗鈦變成細鈦,簡單的將百分之九十九的鈦含量變成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那種工業級別純鈦,這背後是更加耗費能源的工序。
至於鋼鐵嘛,那些先進的特種鋼,不是用單純用礦物,然後加上外國先進的方法,就可以變成先進工廠的,就能創造先進產能的。淡淡一個電閘熔爐的加工,那個耗電量。就能讓特種鋼價格翻幾番。如果這種特種鋼要是還賣不出去?對不起工廠虧死。
現在的洲際導彈彈頭生產,在工業全方位進步下,每一個工業零件都能輕易的提高產量到自動化生產線的級別。因爲能量降低了加工和材料製造的成本。所以現在的洲際導彈是以上百發量朝着美洲東海岸線發射的,一枚枚洲際導彈採用的是氫氧燃料的火箭技術,大量電解的氫氣可以隨時灌入。
隨着朝霞的升起一枚枚彈道赤紅的彈頭落下,在海面戰鷹的激光指引下,以不可攔截的速度,墜落在聯邦沿海地區的碼頭,軍港等重要目標上。數百米的火光騰起震顫了整個城市,數百發彈頭攜帶儲氫炸藥,爆炸的場面猶如小型核爆。火焰衝擊波對生命的殺傷範圍三百米。
一百枚這樣彈頭,以此在各個港口爆炸,對於瓦特聯邦的攻擊不下於一枚當量萬噸的戰術核彈。畢竟核彈當量大部分用於重複摧毀了。每天黃土區都能打出二十一世紀能搞定一場海上戰役的彈藥量。
彈道導彈從本土發射,於萬里之外轟炸敵國。這是以陸權對抗海權的思路,當任迪將科技攀升到這個階段,現在大西洋這一塊海權無法超然於陸權上了。
在港口中猶如天火降臨的漠視,天空中赤紅的流光從天空中迅速滑落,給整個港口帶來一片血色。一艘三萬噸的船隻被命中,這艘船隻並非軍艦,而是大型運輸船,脆弱的鐵皮迅速被內部的火焰撕碎。船頭被爆炸的火光推到了土地上,斷口森森的斷裂鋼板鋸齒,顯示着天空中下降火力的蹂躪。
當大西洋黃土區取得了海權的全面優勢後,聯邦採取的將艦隊存在保留艦船的戰略,然而現在的情況讓該計劃破產了,猶如東來颶風。劇烈的火力對岸邊的大型目標進行了定點摧毀。不僅僅炸燬了的停泊的船隻,油料倉庫,零件倉庫,造船廠。能癱瘓的目標全部在轟炸中癱瘓了。
或許工廠這些工廠被轟炸的場面不像核轟炸一樣留下了一個大坑,足量的常規化學炸藥,讓這些工廠變成了一片瓦礫,能夠燃燒的全部燃燒殆盡。摧毀效果是一樣的。至於核彈可能波及的遠方建築物,大部分是民居,戰爭中摧不摧毀效果是一樣的。反正現在的聯邦的工業生產用不上次人類。
五大湖區域,卡維斯看着面對現在情況已經開始有些浮躁爭論的聯邦議員,無奈的搖了搖頭。戰爭已經輸了。北美的港口正被轟炸,而南美黃土區的艦隊貼臉在南美區域佈置了大片的水雷帶。
現在聯邦在南美洲的海上力量已經和北美阻斷。大量的鐵礦石,原材料物資堆積在南美的港口中,運不出去,而北美這邊的戰爭工廠已經因爲原材料短缺開始停工了。更加糟糕的情況是,由於極端嚴寒的氣候北美的人工葉生產設備損壞嚴重,大量的有機物還要爲了生產生化兵種。所以饑荒,饑荒已經來了,現在地表的情況已經猶如喪屍末日一樣,一羣羣失去控制的次人類,猶如行屍走肉一樣在城市中游蕩。綠油油的眼睛,盯住行走的同類,當監控的機器人走過後,同類相殘的殺戮便開始了。
很顯然這個冬天,聯邦現有的五千萬次人類九成都要死亡了。現在聯邦中的兩批人爭吵的原因話題是是否決戰還是繼續死守。至於投降到是沒人能夠提出來。每一個民族都有着驕傲,全面戰敗臣服,對於一個驕傲的民族來說難以啓齒。
聯邦議會上本位麪人類是在混亂,而聯邦的演變軍官則是在震撼。曾想過失敗了,卻從未設想過擺在了尉官手裡。演變光幕的宣告雖然沒有提及,這位叫做嚮往者預備役尉官的評分級別。但是提前評判勝利的幾個細節值得注意,首先本位面勝利戰略由嚮往者策劃,並且一百年貫穿執行。
這種大戰略任務的評分到底是怎麼算?第一戰略到底是不是你提出來的?如果是你提出來的,這個獲取成功的戰略出自於你。勝利後你的評分很高。就比如說任迪位面的孫中山。無論如何民主共和,最原始的民族民權民生,他提出來。爲中國成爲現代國家最初的概念。所以歷史評分很高。
然而提出戰略,卻沒有一直執行,被他人執行了下來,那麼就不能算最高評分了。所以果黨無資格染指全國政權,雖然他們的創始者提出先進的概念,但是實際做的很少。淮海戰役那場用小推車作爲選票的選舉,確定了一個政權的合法性。
現在由於任務尚未結束,僅僅是提前確定勝利者,所以卡維斯並不知道嚮往者的總評分,但是從這兩個細節明白嚮往者的評分將是恐怖的,不同於蘭特人和雷姆特人兩大團隊如果雷姆特人團隊勝利僅僅只會對其中最有貢獻的幾人進行晉升,至於晉升過後,獲取基地的任務難度還會很高。
而任迪這種,制定戰略,到頭來成爲勝利者一方唯一執行戰略到最後的人。評分數到底有多高?如果是正式少將取得這個成就,下一場獲取中將基地的任務到底會簡單到什麼程度。嗯,當然現在這個位面科技本來就基本晉級到中將科技級別,中將科技的基地的意義也大大衰減了。
雷姆特人現在就處於震撼中。蘇埃爾在得到消息後,就在瘋狂的連線蘭特人。黃土區早期戰鬥的對手是蘭特人,作爲交戰對手蘭特人不可能不知道黃土區的情況,就一位演變軍官,而且還是預備役,近乎於空轉的情況。
就這種情況蘭特人還被揍成這個樣子,對面那位演變預備役上尉到底是什麼狀態?——不朽者誤入演變空間,獲取低級軍銜直接降臨在這個高級任務場中?如果是,那麼這場任務就是深坑,從一開始就要想着晉級,先攻擊不朽者所在的勢力,逼迫其簽訂契約纔是真的。
蘇埃爾,德倫,幾乎是將蘭特人在三次對黃土區發動攻擊的動機全部推測出來,三場戰役失敗後,作爲冤家反倒是支援能量給瓦特聯邦,其實上就是看着雷姆特人一方跳下對抗的深坑,揣摩高端局到底是怎麼打?要知道這場戰爭中雷姆特人的手段無所不用極致。
相反蘭特人在三場大戰役退出亞洲大陸後,就開始看着雷姆特人在打,完全全當一個旁觀者。雷姆特人現在算是把同場的蘭特人恨殘,且不說消耗的大量的紫金。就是這場對抗局面中在非洲大規模播撒沾染炸彈。如果勝利了,那麼這種行爲就沒什麼,因爲是保障勝利者勝利的行爲。
但是現在勝利者是黃土區,那麼這種行爲並不是保障勝利者,而是毀滅一個大陸,成爲歷史絆腳石的行爲。整場任務的評分會猛然拉下來一節。
現實就是如此,當勝利者出現後,勝利者所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都是歷史發展的阻礙。這些阻礙被衝破了。
所以雷姆特人的憤怒,卡維斯理解。然而這場任務後卡維斯就要和雷姆特人分道揚鑣了。看了看混亂的聯邦議會,卡維斯決定爲這個世界做出最後一個選擇。面對亂哄哄的議會,卡維斯說道:“我去一趟東方,如果種族可以延續,那麼就接受無條件投降吧。”
此言一出,整個會場,一片安靜。投降,認輸這個詞,山窮水盡的聯邦議會成員腦海裡都冒過這樣一個詞。但是沒人能夠光明正大的說出來。聯邦現有的歷史從來沒有認輸過。現在這是一件難以啓齒的事情。現在卡維斯說出了這個詞。按照政治正確應該反駁,但是無人反駁。
一個民族能否承受失敗,也決定着一個民族的品質。就比如元清兩個朝代。已經被記載爲中國正史。宋明的失敗已經被歷史承認,這或許是悲劇,但是一切都會過去。歷史跌宕後,民族會走的更加平穩。至少軍人的地位不會出現充軍從而卑賤。有錢代表與國家爭奪利的“民”們,再也無資格染指國家政權。
一直失敗的民族會被征服磨滅消亡。南亞半島的文明就是例子。一隻勝利的民族,經不起失敗,一場失敗後所有民族精神都斷裂。從此一蹶不振也不是好的民族性。希臘,馬其頓,羅馬,西班牙。都曾榮耀過,但是榮耀過後,都似乎不可能再次榮耀。客觀對待歷史的成敗,確定自己未來取得勝利的方向和努力。剛柔並進,不自卑不狂妄。
勝利時候,反思過去的錯誤,因爲勝利是有原因的,勝利是努力的結果,不是天賜的屬性。失敗的時候,認下來,從不放棄失望,用歷史的失敗貶低自己的未來。
自此核鋼紀元在這個位面已經是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