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

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

“噼裡啪啦——”

鞭炮炸響,新春味濃……

伴隨着正旦節到來,朱高煦也迎來了自己在大明渡過的第三個正旦節。

比較起第一個正旦節時的茫然無措,第二個正旦節時的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三個正旦節,或許是朱高煦經歷過最沒有負擔的一個。

渤海王府前烹羊宰豬的畫面重現,許多知了肉味的娃娃又循着肉味前來。

承運殿裡,朱高煦面前的桌上飯菜也比平日裡豐盛許多。

羊肉炒、煎爛拖齏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坢肉等十道菜的新年宴讓朱高煦難得吃了頓好的。

“殿下,這是熊掌和虎掌,是昨夜嫌真部派人送來的食材,俺們特意炮製的。”

本以爲十道菜就已經是最高規格,不曾想兩道比臉還大的熊虎掌擺在了朱高煦的面前。

坐在椅子上,身穿一身緋袍的朱高煦略感唏噓。

放在前世,別說他,就算那些權貴,又有誰能吃上這熊虎掌的?

“動筷吧。”

看了一眼等待動筷的亦失哈等人,朱高煦先拿起了筷子,而後對熊虎掌開始下筷。

見他動了筷,林粟、張純、亦失哈等人紛紛動筷,這四人十二道菜的規格還算是有些高的。

當然,比起朱高煦的那些叔叔伯伯,他吃的就比較寒酸了。

不過吃嘛,朱高煦也不是特別挑剔,況且他的胃口也頂多就是三四個菜罷了,因此平日也是兩葷一素一湯的吃着。

今日人多,多些菜倒也是應該。

“洪武二十九年了……”

嚼着沒太多味道的熊掌,朱高煦只覺得自己好像在啃豬蹄,腦中則是對已經到來的洪武二十九年感慨萬千。

“可惜這大雪漫山,不方便走動,不然我們倒是可以去遊獵。”

張純聽着朱高煦感慨時間,還以爲他是覺得在吉林城無聊,因此跟着附和起來。

不過朱高煦卻沒有順着說下去,反而詢問道:“那些歸化的女真人如何了?”

“回殿下……”亦失哈連忙喝了一口茶來將食物嚥下,而後交代道:

“都安排了屋舍,也給他們分配了煤塊和糧食,王府外的豬羊雞鴨肉,也會酌情分給他們每戶一斤,吃的比他們在老奴手下時好太多了,不少人都感激殿下。”

亦失哈的話沒有誇大其詞,儘管女真人行走在白山黑水間,可以通過狩獵來獲取肉食,但能吃上肉的日子,一年到頭也就是那幾十天,剩下的日子還是該耕種耕種,該交糧交糧,餓肚子那是常有的事情。

正因爲生存環境惡劣,所以他們纔會有血性來拼殺。

相比較之下,吉林城雖然也需要他們開荒幹活,但在糧食上卻從未剋扣。

每月成人五斗米的穩定日子,對於他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別提吉林城軍民每次吃肉也都沒少過他們的份,只是份量多少罷了。

如果連這樣的日子都能被視作奴隸生活,那恐怕大半關外的女真人都會願意來吉林城做‘奴隸’。

在吉林城,朱高煦給他們的身份定調,那就是在三年勞工時間沒有結束前,他們是吉林城的勞工。

三年時間結束後,如果願意留下,那他們就是大明子民,他們的孩子將會有書讀,他們將會有自己的耕地和生活。

正因朱高煦的平等,纔會讓南下的女真人心悅誠服,如今的他們幹活沒有偷奸耍滑,都盡心盡力。

儘管語言不通,但漢民手腳比劃後,他們也能明白漢民說的是什麼意思,因此跟着去幹活。

只要時間足夠,漢人那不記仇的性格就會開始發作,因此大多女真人都沒有遭受歧視。

在這一點上,朱高煦還是十分滿意的,唯一對女真人看不下去的,也是參與過作戰的渤海軍兵卒。

儘管他們接受了朱高煦的教育,但他們暫時還是放不下仇恨。

對此,朱高煦也只有等時間來沖淡這一切,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兵卒們對女真人的歧視,也只是存在於西陽哈部罷了,對於其它部落的女真人還是照常的對待。

“嗚嗚嗚……”

呼嘯的寒風聲將朱高煦喚醒,他看向下得愈發大的大雪,不由嘆氣:“這大暴雪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下。”

“有幾個小部落熬不過去來投靠我們,接收了這麼多人,糧食恐怕吃不到四月去了。”

見朱高煦說起暴雪,亦失哈也說出了近來發生的事情。

冬至過後,傅讓乘坐犬橇返回了安東城坐鎮,朱高煦也藉機看了一眼這個時代的雪橇犬。

和哈士奇沒太大區別,就是更瘦,毛髮更長。

在傅讓帶人離開後,暴雪就降臨了關外,不過半個多月的時間,許多小部落就面臨斷糧的危險,因此成羣的來投靠吉林城。

對此,朱高煦也是讓亦失哈照單全收,並且還將新建的民坊劃給他們居住,這些民坊只修建了圍牆,裡面是一塊塊空地,但這不妨礙歸順的女真部落搭帳篷。

安置好他們後,朱高煦將這些小部落的頭人任命爲坊長,每個月除了六鬥米的口糧,還能領一石米的俸祿。

這樣的待遇讓這些只有幾十上百人的小部落頭人很受用,畢竟他們在部落時,一年能收上來的糧食也就二三百石,還得照顧所有人的口糧,實際上也剩不下多少。

如今來到了吉林城,不用再過着那種朝不保夕的生活且不說,單單口糧加俸祿,每年就能收穫十九二十石糧食。

除此之外,朱高煦還承諾來年開墾結束後,同樣給他們均發田畝,開春之後就開辦有女真教習的學堂,讓他們的孩子學習官話,未來擔任官員。

這樣的待遇,讓許多小部落在來到吉林城後紛紛安分守己。

如果不是暴風雪阻礙了消息的傳播,恐怕許多實力不濟的小部落都會前來投靠吉林城。

“那幾個小部落的人口都點齊了嗎?”朱高煦端着一碗湯詢問亦失哈,亦失哈也點頭道:

“點起了,四個小部落都安排在一個民坊裡,有三百二十一戶,一千三百二十七人。”

“他們帶來的牛馬牲畜和糧食都充了公,但奴婢也告訴他們,等到開春過後,王府還是會給他們發耕牛和農具種子的。”

亦失哈辦事基本沒有讓朱高煦失望過,尤其在對女真人的安排上,他海西女真人的身份往往能獲得其它女真人的認可和信任,爲吉林城招撫女真人做出了顯著的成果。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對亦失哈交代道:

“開春之後,六十九部也會送來兩千扈從和牛馬牲畜了,到時候我讓林粟幫你,你們兩人把這兩千人訓練好。”

“對待他們,不能用對待漢人的辦法,最好是先讓他們學習三個月的官話和文字,然後再調整和其它兵卒一樣的作息。”

“這兩千人,分爲兩個千戶,你與林粟各領一個。”

兩千女真人還未到手,朱高煦就已經給他們安排了去處,不過對此張純卻開口道:

“殿下,雖說這兩千女真人和我們無仇無怨,但三個月時間就把他們歸入軍中,是不是太快了?”

“他們雖然來到了吉林城,但他們的親眷畢竟還在曾經的部落,萬一他們的部落要他們做一些損害朝廷的事情怎麼辦?”

張純雖然年紀小,卻有些記仇,對關外女真始終抱着一些懷疑的態度,不過這也可以理解。

對此,朱高煦也舉起酒杯對他們三人說道:

“關外很大,足夠漢人和女真人共同生活和發展。”

“同時,關外也很小,只能容得下親近大明,渴望融入大明的人。”

他的話說的很隱晦,但張純卻理解了。

說到底,只要親近大明,朱高煦就可以允許女真各部安穩生活,可若是不親近大明,還意圖反明,那朱高煦就要清理門戶了。

他這個渤海郡王所節制的,是整個關外,也包括了關外土地上生活的女真諸部。

說到這裡,朱高煦也抿了一口茶,繼續說道:“這關外之地,我看女真諸部不會少於大小三百部。”

“如今我們只招撫了六十九部,剩下的許多部落,我們還有很多都沒有接觸過。”

“就好像這些日子來投靠我們的這些小部落,他們雖然小,但實力並不弱,只是苦於沒有足夠的甲冑兵器罷了。”

“若是我們能將這關外之地的所有部落紛紛招撫,那這關外之地起碼能在數年耕耘後養兵數萬。”

朱高煦這話不是誇大,這是他在前番討伐西陽哈時,親自考察並發現的事實。

東北之地之所以貧瘠,是因爲沒有投入,而本地的女真諸部又拿不出那麼大的物資來投入開墾,因此自然沒辦法開發東北。

因爲生產力不足,女真諸部只能零散的生活在東北大地上,即便這樣,他們之中卻還是有不少部落無法養活自己。

宋元小冰期降溫加上蒙古人對東北農業設施的破壞,這一切就決定了想要開發東北,就必須有足夠的投入。

吉林城爲什麼能開發那麼快?說到底還不是因爲大明在吉林城背後不斷給人給錢給糧。

就拿朱高煦抵達前後來說,他抵達前的吉林城軍戶只能領到夠吃的糧食,手中的畜力雖然足夠,但糧食卻不夠開荒。

可朱高煦抵達後,先後十幾萬石糧食砸下,僅僅幾個月就在吉林城砸出了三萬畝耕地。

如果從投入和產出來說,這十幾萬石的投入,起碼要這三萬畝耕地十年的產出才能回本。

要是計算得更精細些,三萬畝耕地只收取田賦的話,哪怕十賦二也需要五六十年的時間才能回本。 一個王朝的壽命,短則十幾年,長也不過三百年不到。

用五十年時間來回本,對於許多沒有強大自信的王朝來說,這樣的投入完全就是在豪賭。

不過對於老朱來說,他既然選擇將朱高煦放在吉林城,那怎麼折騰就是朱高煦自己的事情了。

藩王嘛,放在哪裡不是養着,放吉林城也一樣。

老朱的自信讓他給朱高煦提供了足夠的糧食,而朱高煦對歷史的自信則是讓他不斷的對吉林進行投入。

以大明當下面對的世界氣候和局勢,哪怕是朱高煦也不敢保證他能在西北能有所建樹,因此對東北、西南和南洋的開拓和鞏固就是他在當下能做到,且有把握做到的事情。

他不僅要依靠吉林起家,還要利用吉林串聯起松花江流域。

他不會像自己那個還不存在的大侄子一樣,大手一揮就撤回關外所有衛所。

他要做的,是將東北大地郡縣化,他不怕投入,因爲他有自信能搞好。

甚至於怎麼開發東北的人口,他都已經提前想好了,只等靖難之役爆發,吉林城就會迎來一波移民潮。

正因如此,朱高煦纔會積極開發東北,因爲這些機會只要他抓住,那他就能鞏固住東北。

讓吉林城自給自足只是開始,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搶在洪武三十一年臘月前,讓吉林城擁有足夠多的耕地。

“以我們當下的畜力,若是明年沒有戰事,能開墾多少畝耕地?”

朱高煦目光看向了亦失哈,對此亦失哈也沒有着急回答,而是盤算過後才解答道:“就當下的畜力和人力來說,明年起碼能開墾出十萬畝耕地。”

“十萬畝?”張純和林粟有些詫異,他們可是參與過吉林城開荒工作的,自然知道如今的吉林城開荒有多麼困難。

對於他們的吃驚和詫異,亦失哈也解釋道:

“去年我們開荒,基本是往西邊的山林開荒,因此越往裡開就越容易遇到難以開墾的石頭地、樹根地。”

“之所以選擇往裡開墾,是因爲靠近松花江的兩河河灣雖然土地肥沃,卻很容易在雨季遭遇江水倒灌的災害。”

“可是後來殿下您弄出了水泥,那水泥幹得快,還能透水,並且也容易修建事物,因此後來我們將開荒調轉方向往河灣開墾而去,效果顯著,沒有遭遇到江水倒灌的情況。”

“正因如此,奴婢準備明年將開荒方向主要放在吉林灣的幾塊河灣地上。”

“這些河灣地起碼能開墾出三四十萬畝耕地,而且沒有山地那樣多的石頭和樹根,只要解決排水的問題,三年左右就能全部開墾出來。”

“現在比較爲難的,還是開墾所用的糧食……”

開荒開久了,亦失哈也有了心得,不過說來說去,還是因爲吉林城有了糧食,能養的人多了,幹活的人也就多了。

這些原因,加上水泥的出現,這才讓吉林城有了能在短時間構築泄洪、防洪的手段。

如果沒有這些手段,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開墾河灣的肥田,而這些手段中,糧食最爲重要。

“糧食的事情不用你們操心,楊彬和遼東都司與我的歲俸全部加一起,明年起碼能有三十萬石糧食。”

朱高煦給亦失哈定了定心:“雖說眼下城中近兩萬人,但供給這點人並不困難。”

“何況我也向朝廷手書,明年起運的糧食應該能多些。”

儘管這麼說,但朱高煦心底也沒有底氣,畢竟他很清楚老朱一直在控制他。

接收到手書後,老朱能不能多給他批些糧食,朱高煦自己也不能確定。

如果老朱不給,那自己也只能想辦法來通過貿易獲取糧食了,總之不管用什麼手段,他都要在松花江流域開發出足夠十幾萬人生活的耕地。

這般想着桌上的飯菜也吃的差不多了,朱高煦收拾了一下自己,起身便返回了自己的書房。

他的書房,陳列着許多書籍,其中有明代留存的古籍,也有他自己編寫的書籍。

朱高煦畢竟是後世來人,雖然做不到門門精通,但自己精通的一些門類如果編撰成書,想來也能激發部分有天賦的人。

天文、地理、洋流、火器進程、火炮進程、火藥、稀有金屬名稱和特性……

看着自己書架上那一本本由自己寫出的書籍,朱高煦發自內心的覺得自豪。

儘管這些書暫時還沒有編寫審覈完畢,但有朝一日它們終將會印刷發行,成爲學子手中的讀物。

只是在他暢想的時候,距離他兩千餘里外的高山之下,坐落於哈剌溫山(大興安嶺)東北麓的兀良哈禿城也正在就東北一事進行討論着。

兀良哈禿城,這是兀良哈部生活的一座土城,每年一到冬季,這裡就會吸引來被明人稱爲朵顏三衛的兀良哈、翁牛特、烏齊葉特等部的牧民。

他們之所以來到這裡,是這裡毗鄰哈剌溫山脈,擁有足夠多的樹木,足夠他們渡過一個溫暖的冬季,並且冬季結束後他們還能在當地種植一些穀物來熬過年底的冬季。

這地方雖說只是一座土城,但城中卻修建了石砌的宮殿院落,儘管有些簡陋,但在這漠東北部也算了不起的建築物了。

受難於今年的暴風雪,此刻的兀良哈禿城聚集了十餘萬蒙古人,他們帳連帳,營連營,只爲能夠躲過這一場慘烈的白災。

只要躲過這一場白災,三部大汗就會在開春之後帶回糧食,供他們活過那青黃不接的季節。

在這兀良哈禿城,幾乎所有的蒙古人都期盼着來年的糧食,可他們不知道,他們所期盼的糧食貿易已經中斷了……

“這西陽哈就是個蠢蛋,幾千人居然打不過一千人,現在丟失了城池和性命,也算他活該!”

“不能這麼說,他是死了,但我們的糧食就沒了着落,牛馬也沒有了販賣的地方。”

“現在頭疼的不是西陽哈那蠢蛋死了,而是大明要重建肇州城。”

“對!肇州城一旦重建成功,我們要麼就只能北遷,要麼就只能投降了。”

“哈喇兀,你說出個辦法,我們聽你的!”

兀良哈禿城的石堡大殿內,三部的大汗與貴族齊聚與此,殿內燃燒着篝火,爲衆人驅散了不少寒冷。

作爲當下實力最強大的一部,正直壯年的哈剌兀沉着傾聽衆人的吵鬧。

只是他們的吵鬧到了最後,還是需要他來做決斷,對此並沒有人持反對意見,畢竟哈剌兀的能力有目共睹。

當初,三衛當中以翁牛特部最強、其次烏齊葉特,兀良哈在後。

後來,在哈剌兀的帶領下,兀良哈的實力迅速壯大,躍居三部之首。

因此,大明往往把三部籠統之地稱作朵顏三衛或兀良哈三衛,把三部駐地統稱爲“兀良哈地面”。

兀良哈諸部在元代並不討喜,獲取的資源也極少,因此他們總是充當着投機者,時不時在明朝或北元身上下注。

納哈出被擊敗後,他們在哈剌兀的帶領下接受明朝冊封,成爲朵顏三衛。

然而當時被委任節制三部的前元遼王阿札失裡並不滿意大明的安排,並在之後帶領本部兵馬與兀良哈三部南下寇邊,結局失敗。

這之後,兀良哈三部便徹底叛變大明,取而代之開始每年南下劫掠大寧與遼東,成爲大明東北邊塞的邊患。

不過,叛變一時爽,下場亦悽慘。

自從背叛大明,兀良哈三部小到箭簇、大到甲冑糧食通通難以爲繼。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通過扶持東北的女真,用他們來中轉牛羊馬匹販賣給大明,同時又讓他們從大明手中買賣一些貨物來養活兀良哈三部。

西陽哈就是接手這個中轉生意的人,但這生意沒持續太久就被大明發現,繼而斷絕了西陽哈的互市資格。

正因如此,西陽哈才屢次入寇。

他入寇不僅僅是爲了他自己,還因爲他身後的兀良哈諸部在不斷給他施壓。

大明是不可能與兀良哈三部互市的,但大明卻可以與西陽哈互市,只要西陽哈展現出自己的價值。

原本這個價值已經被西陽哈通過這幾年的寇邊而展現出來,不曾想南邊來了一個朱高煦,就藩不到半年時間,就把哈剌兀手中的這個重要棋子給殺了,並且根據消息彙報,這個朱高煦還要在撒叉河重建肇州城。

朱高煦要是真的在撒叉河口重建肇州城,那無疑會極大限制兀良哈三部。

往近了說,肇州城重建成功,它將會把兀良哈三部的活動範圍從東西一千五百餘里,縮小爲東西八百餘里,兀良哈三部會失去數十萬傾的草地牧場。

往遠了說,如果肇州城重建成功,並且還能長期維持下去,那它將會成爲進攻兀良哈禿城的橋頭堡,因爲從肇州城到兀良哈禿城,其距離不過七百餘里,並且其中有四百里可以走水路。

儘管這條水路無法通行大船,但走一些百來料的小船是沒有問題的。

因此,肇州城絕對不能重建,他們必須阻止朱高煦這一瘋狂舉動。

念頭通達間,四十來歲的哈剌兀也擡起了頭,露出了那隱藏在氈帽下的目光。

他掃視了一圈衆人,最後才緩緩開口:“肇州城不能重建,我們也不能坐着乾等。”

“明天開始派出哨騎南下打探消息,從大寧到肇州城,所有消息都得探明。”

“除了這一點,再告訴所有人,磨好手中的刀槍箭矢,是時候去南邊打打草谷了……”

(本章完)

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534章 耕耘海外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92章 鳥盡弓藏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413章 狗咬狗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548章 夜郎自大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501章 天子點兵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58章 以鈔抵稅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24章 領功受賞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第567章 甕中之鱉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590章 後記正德(1)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407章 永樂十年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499章 兄友弟恭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350章 朝日孝子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41章 兄仁侄狠第558章 和光同塵第431章 硬頂上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339章 帖木兒東征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25章 春和宮內第557章 各方局勢第25章 春和宮內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82章 拓土之論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465章 風浪不止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561章 浪恬波靜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472章 瓦剌西遷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第486章 爲人三思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76章 造船平倭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第555章 狐假虎威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109章 雲南告急第549章 形單影隻第610章 地府肉體堅韌朱允炆第613章 地府不裝難受朱重八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30章 父子相似第26章 羽林左衛第70章 何不燒煤203.第203章 柳暗花明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573章 恩威並施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97章 龍江船廠第471章 西南事終第349章 梟雄終焉第381章 背有靠山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43章 春和不和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62章 老丈難當291.第291章 兵臨福岡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497章 洪熙八年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