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

第185章 東征西討

“嘩嘩!!”

七月、在工匠們喜慶的氣氛下,朱高煦帶着一艘戰船與十艘馬船,一千二百餘名漢兵和五百船工踏上了前往肇州城的前路。

迎着倒退的江水,船上的兵卒船工搖櫓划槳,調整船帆,操控着舟船逆流而上。

“唉,跑這麼大老遠,連個胡虜都沒見到……”

“誰說不是,我還以爲這一戰之後,起碼能領些賞錢。”

“你們這小家子氣的模樣,我都是想着擢升。”

“看北巡吧,北巡總不能還什麼都遇不到了吧。”

“別烏鴉嘴……”

舟船甲板上,朱高煦聽着不遠處兵卒們的抱怨,輕笑着搖了搖頭。

阿臺外蘭這種存在,已經吸引不了他的注意了。

他之所以這次跟着來,主要還是爲了尋一個練私兵和鍛炮造槍的地方。

現在目標已經達成,那就沒有必要節外生枝。

相比較阿臺外蘭,對兀良哈打草谷纔是朱高煦想要的。

阿臺外蘭的體量,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實在是太小了。

例如這次拿下的忽喇溫城,如果不是它的位置足夠重要,朱高煦根本不會想來打它。

就那幾千畝耕地,不過是吉林城八九天就能開墾出的數量,實在沒有吸引力。

相比較之下,兀良哈那動輒數千上萬的牛羊,纔是朱高煦眼饞的東西。

在他這般想着的時候,舟船也在搖櫓划槳中不斷北上。

雖然是逆水行舟,但由於沒有了來時還需要修建水驛的麻煩,因此他們返程的速度比來時的速度要快得多。

一連十日,他們便行舟船一千二百餘里,成功抵達了安東城水驛。

連續十日的搖櫓划槳讓舟船之上的弟兄們疲憊不堪,朱高煦見狀也下令下船休整一日。

聽聞他這麼說,所有兵卒立馬生龍活虎的跳下了船,來到了安東城的碼頭上。

安東城的碼頭是去年林粟讓人修建的,按照朱高煦給出的新式建築方法,在此地打下地基,澆築水泥,最後形成了一座佔地二畝餘的軍用碼頭。

在碼頭上,有一個百戶所和佔地一畝的臨時貨倉。

見到朱高煦,百戶所兵卒們紛紛作揖唱禮,而得知消息的陳昶也策馬而來。

他到來時,朱高煦正在觀摩那個臨時貨倉,待他走出來,剛好看到準備翻身下馬的陳昶。

“不用下馬了!”朱高煦笑着打斷陳昶的動作,並走到了赤驩身旁翻身上馬,對陳昶笑道:“走,看看這安東城被你們經營如何。”

“是!”陳昶不苟言笑,只是木訥的作揖應下,並落後朱高煦半個身位,爲他介紹着眼下的安東城。

林粟在半個月前趕去肇州城,因爲他與傅讓他們需要在年末去南京城述職,所以他們將會參加這次北巡,在北巡結束後纔會趁入冬前南下。

如今的肇州城那邊是傅讓在統籌大局,林粟與張純等人協從。

說起安東城,作爲西陽哈的老巢,西陽哈將它經營的確實不錯,選址更不用多說。

在傅讓、林粟先後接管安東城後,二人在原本的基礎上修建了碼頭和臨時貨倉,又用石碾子開闢了從碼頭到安東城的二丈驛道。

寬二丈的驛道足足長四里,雖然看起來十分平整,但實際上是呈拱形,中間高兩邊低。

在道路旁,還有左右兩道寬一尺,深一尺的土壑用來向松花江排水,以免道路積淤。

由於近來安東城沒有下雨,因此這驛道十分平整,並沒有坑坑窪窪的跡象。

不過對此,坐在馬鞍上的朱高煦還是對陳昶交代道:“這水泥產量上來後,除了必要的水渠外,你們也可以用來修建道路,不要緊巴巴的存着。”

“是……”陳昶還是那麼沉默寡言,好在朱高煦已經習以爲常。

二人往前走了一里,很快就看到了正在組織開荒的兵卒,以及三人一頭耕牛的數百支開荒隊伍。

瞧着他們開荒,朱高煦也詢問道:“如今安東城有多少耕地,每年能開荒多少?”

“有耕地一萬九千四百餘畝……”陳昶下意識回答,並詳細說道:“按照林指揮使說的,差不多每年能從四月十二,一直開荒到九月初五,然後開始收割糧食,剩下的幾天就用來準備柴火。”

“按照去年的經驗,一年內起碼能開荒八千畝。”

“不過今年冬季,安東城接受了三個小部落的投效,如今城內口數達到了六千六百七十二人,除去自家兄弟和漢家的親眷,還有五千三百多人,因此開荒的速度要比去年快得多,近來每日都能開出近百畝地。”

“好!”聽到安東城的開荒走上正軌,朱高煦也笑着說道:“這次北巡,若是俘獲了足夠的牛羊,我派人給伱送多些就按照三人一頭的方式送給安東城。”

朱高煦的承諾,讓陳昶臉上總算浮現了笑容,他迴應道:“若是真的能三人一頭耕牛,那來年安東城起碼能開闢熟田兩萬畝!”

“多多招撫野人,不用在意糧食的事情,糧食的事情我會負責。”聽陳昶這麼說,朱高煦就知道他還是沒有放下包袱。

“對於招撫野人,我不定額,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越多越好。”

見朱高煦這麼說,陳昶愣了愣,他很清楚吉林城的家底,即便今年再開荒三十萬畝,不過六十幾萬畝的吉林城,也頂多只能產出四五十萬石成糧罷了。

這點糧食,養個八九萬人就已經很吃力了,養軍都只能靠朝廷發的歲俸和月糧。

不過自家殿下開口,自己照辦就是,如果真的擔心不夠吃,那就在平日裡該節約的地方節約,多多開闢熟田,減輕自家殿下壓力便是。

思緒通達間,陳昶擡手作揖:“末將領命。”

在陳昶應答間,朱高煦也來到了曾經的卜顏堡,如今的安東城。

當初的木寨寨牆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開荒中掘取石頭與水泥拼湊修建的石牆。

城池規模比當初的卜顏堡小了不少,城牆也僅有一丈四尺高。

走過城門,朱高煦看了看城牆厚度,大約六尺左右,算比較擁擠的程度。

走入城內,眼前豁然開朗。

遠處的卜顏石堡還在,曾經的空地,有的被用來修建民坊,有的被用來修建軍營和府庫、糧倉,還有的則是被開闢爲育苗田。

朱高煦用馬鞭指着遠處的育苗田詢問:“這育苗田是你弄的還是林粟弄的?”

“是林指揮使在去年入冬前弄的,一共一百畝,能育出四千畝的稻苗。”陳昶回答,同時說道:

“城外北邊靠山的田地,如今被開闢爲水田,已經種上了水稻。”

“不過具體能產出多少,還是得等到秋收再看,畢竟我們也是第一次在這麼冷的地方種植水稻。”

安東城比吉林城要冷,這個毋庸置疑,畢竟兩地南北的直線距離就有五百多裡,入冬也是安東城要早個七八天,開春則是能晚十來天。

這一來一去,安東城的水稻就少了半個多月的春季,自然要面臨晚種早收的尷尬局面。

“好好管理吧……”

唏噓間,朱高煦也在陳昶的帶路上,參觀起了安東城。

安東城的營造,基本與吉林城差不多,不管是火道、火牆,還是下水道、排污渠、水泥路,基本可以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簡單看了城內的情況,朱高煦便在陳昶的安排下,在曾經的卜顏石堡,如今的安東千戶所休息下來。

翌日,帶着安東城的五百兵卒,他再次踏上了前往肇州城的水路。

水路上,朱高煦他們經過了曾經的金上京,也就是後世的哈爾濱。

不過這裡沒有金代的繁榮,更沒有後世哈爾濱的先進,有的只有被灌木覆蓋的遺址廢墟。

“這裡日後倒是可以再修建一座大城,安東城的地界始終有些狹長,而且這裡有這麼多廢棄的磚瓦,用來修築一個小城也不是什麼難事。”

朱高煦在甲板上與隨軍吏目交代着,並且讓人將船隻靠岸,自己騎馬上岸看了看這片遺址。

經過百餘年的時間變遷,曾經的水渠已經垮塌擁堵,成片的良田變成了河灘草場。

原上京城的遺址上,殘磚斷瓦遍地都是,還有許多腐朽垮塌的屋舍。

朱高煦撿起一塊斷裂的石磚,試了試它的強度。

由於是由石塊切割而成,因此百餘年的時間,並未讓它的強度下降太多,倒是那些燒製的磚塊已經不堪大用。

丟下手中石磚,朱高煦對身後跟隨而來的吏目說道:

“這些石磚收集起來還可以築城,燒製的磚塊雖然腐朽,但也可以打碎後修建下水道。”

朱高煦這樣交代着,同時騎馬繞了上京城遺址一圈,邊走邊說道:“這遺址若是重建,按照原來的情況,可以修建起一個十餘萬人規模的城池,不過我們用不了那麼大,一點點修建就是,而且田地也很容易再次復墾。”

吏目聽他這麼說,也是跟着點頭附和。

上京城遺址四周的土地大多平整,儘管已經荒廢,但畢竟在百餘年前被人爲開墾耕種過。

雖說有一些小樹,但起碼沒有河道衝擊下來的石頭,只要給人給糧,幾年時間就能恢復到曾經的模樣。

“走吧。”

時間緊湊,既然已經給出了辦法和建議,那朱高煦就沒有必要繼續逗留了。

帶人返回船上後,朱高煦便一路向着西邊的肇州城趕去。

趕在七月十二,朱高煦總算來到了肇州城地界,並且見到了肇州城的碼頭。

“殿下!!”

碼頭上,當值的兵卒瞧見了掛有‘渤海’、‘朱’等字符的旌旗後,許多人便朝着船隊大聲吶喊了起來,並且主動乘上小船,爲船隊引路進入碼頭。 船隊在小船的引路下,很快停入碼頭船舶位中,下船後朱高煦看了看船舶位,果然瞧見了十艘兩三丈長,吃水不過四五尺的二百料船隻。

水泥修建的碼頭走起來十分舒服,和在安東城一樣,朱高煦先是安排大軍下船休息,緊接着自己去碼頭的倉庫看了看。

在那裡,堆積着數千石糧食豆料,顯然都是剛剛運抵不久。

“馬匹都運來了嗎?”

朱高煦回頭詢問當值的百戶官陳銘,二十五六的他面對朱高煦時,反而給人很稚嫩的感覺。

他靦腆的作揖:“回殿下,五千匹挽馬,兩千匹軍馬,都運來了。”

因此出兵的人比去年預期的多,所以作爲代步工具的挽馬自然也就增多了。

聽到所有東西都準備齊全,朱高煦也滿意頷首。

興許是肇州城事情太多,因此傅讓與林粟他們久久沒有尋過來。

朱高煦也不惱,帶着二百護衛騎兵便往肇州城趕去。

他還未曾來過肇州,這次前來倒也有許多好奇。

肇州城雖然是軍堡,但營造的比安東城要好太多。

爲了追求速度,傅讓他們帶着三千女真百姓與二千兵馬在此駐紮,早早的就修建了從肇州城通往碼頭的水泥路。

這水泥路並不寬闊,僅有丈許,並且厚度也不過一寸許。

就這厚度,朱高煦估計放在後世,恐怕放在農村都得被人罵豆腐渣工程。

不過在出行不是靠腿就是靠馬的時代,這樣厚度的水泥路,已經算得上相當完美了。

肇州碼頭距離城池距離比安東城要遠太多,在樹林之中走了二里地,朱高煦他們才見到敞亮的前方。

待走出樹林,前方出現的是數千光膀子幹活的熱鬧場景。

“這個傅讓,他倒是懂得利用東西。”

瞧着那數千弟兄和被他們驅使的數千匹挽馬,朱高煦哪裡還能不知道傅讓他們在忙什麼。

藉着大軍集結的機會,他們在這開闢荒田,爲來年做準備呢。

在他調侃之餘,前方道路上也出現了十餘騎光着膀子的身影。

傅讓與林粟、張純等人策馬而來,來到朱高煦跟前時,林粟與張純都是愧疚作揖:“未能迎接殿下,末將慚愧。”

相比較他們,傅讓倒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他都未作揖,只是用馬鞭指着正在幹活的弟兄們,驕傲道:“如何,這些日子可是在開拔前爲你開闢了三千多畝旱地和二百餘畝水田!”

“幹得不錯,準你今晚飲半斤米酒。”朱高煦笑得合不攏嘴,畢竟在關外,糧食比真金白銀還金貴。

花費一個多月開闢三千多畝田地,這在朱高煦看來可太划算了。

儘管挽馬們消瘦了不少,但大不了多喂豆料和草料就能養回來,可田地可不是隨隨便便都能開墾的。

想到這裡,朱高煦唏噓道:“你若是去了遼東都司,怕不是遼東都司的耕田要在接下來幾年翻倍了。”

“你這廝……好個調侃。”傅讓一陣好笑:“去了遼東,可沒有那麼多糧食和挽馬耕牛來讓我隨便糟蹋。”

“倒是你這條件,只要你下令,便是換個人,也能一直開闢良田。”

傅讓這話說的不錯,吉林城能發展迅速是因爲老朱在給吉林城輸血,加上朱高煦操持得當所致。

只要給錢給糧,想要開荒並不困難。

百姓沒有資本開荒,說到底就是受限於糧食罷了,正因如此,自秦漢以來,官府都搞起了借糧給百姓開荒,三年歸還的戲碼。

不過這期間有的朝代有糧食,借一石還二石,有的朝代可就是與放貸無異了,不還個七八石,都別想走出衙門的大門。

不還?不還就把田拿來抵債。

如此一來,辛辛苦苦勞動三年,不僅什麼都沒撈到,還反而背上了一屁股饑荒,無奈只能去投靠士紳豪強,成爲其手下佃農。

像渤海王府這種免費發放口糧,而且發的口糧還不一定能吃完的衙門,放在哪朝哪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同樣開荒,就拿沐英與沐春這兩個開荒能手來說。

他們二人駐兵雲南十四年,所開闢熟地百萬畝,而這只是沐英對開荒百姓提供‘日一升糧’的結果罷了。

再看吉林城,成人日二升半,小兒日二升。

成人還好說,胃口大的完全可以吃完,小孩那就根本吃不完。

吃得多了,身材自然也就往膘肥體壯的那方面走去,幹起活來自然也就一把好手。

只可惜油水不夠,不然糧食的消耗也就能下來了。

像後世人,在油水充足的情況,即便一個從事體力勞動的男人,也不敢說能淘二斤半的生米來煮飯吃乾淨。

即便不說後世人,單說朱高煦自己。

他一個郡王,每日油水充足之下,即便個頭力氣再大,每日也不過吃個一斤的生米就已經飽腹了。

正因如此,朱高煦纔會想着去美洲,把花生搞到大明。

儘管這個時代的花生畝產不如後世那樣動輒六七百斤,但實際上也是有兩百斤左右的產量,而它的出油率是在四成。

也就是說,每畝花生基本能出油八十斤,殘渣還能用來做成飼料販賣。

相比較之下,正常之下只有八九鬥產量的大豆,出油率只有二成,品質好的纔有三成。

一畝大豆,僅能出油三十至五十斤。

放在民生上,這點提高可以讓油價更低,讓更多百姓吃到油,繼而減少對穀物的攝入。

至於土豆、番薯、西紅柿等等作物,則是可以栽培在小麥、水稻無法栽培的地方,對環境要求並沒有小麥水稻那麼苛刻,是極好的副食品。

每每想到這裡,朱高煦都恨不得自己親自帶人去美洲,把這些東西全部都帶回來。

在他這麼想着的時候,他也與傅讓他們走到了肇州城不遠處。

眺望遠方,朱高煦可以清楚看到肇州城的全貌,傅讓也對他介紹道:“這肇州城,畢竟建設初衷是軍堡,所以建造的不算大,東西南北各長百步,四四方方,佔地三十六畝六分。”

“城牆高一丈四尺,寬八尺,長一里……”

“倒不是想建造太大,只是因爲水泥跟不上。”

“如果不是這次要北巡,我也捨不得把水泥用來修路。”

傅讓解釋着,朱高煦也頷首詢問道:“這城內,可以容納多少人物?”

“修建了一百處院子,每處有倒座房十間,住下七千人不成問題。”

傅讓如此說着的時候,他們也騎馬進入了這肇州城內。

果然,穿過甬道過後,所見到的是寬不過丈許的水泥路,兩側都是連着的院子。

這些一丈高院牆上有着一些指頭寬的孔洞,顯然是用來射箭的。

朱高煦翻身下馬,與傅讓找了一處院子看了看。

走進院裡,所見到的是一處處平房,平房高度約八尺,一旁有通往平房之上的梯子。

朱高煦走上去看了看,院牆高出平房兩尺左右,人可以蹲着對院牆下的人偷襲反擊。

以混凝土的強度,在沒有用火藥和火炮的情況下,哪怕是衝車也得撞個半天才能撞開這院牆,更別提這道路根本放不下衝車了。

可以說,傅讓把肇州城修建成了一個烏龜殼。

“你這地方修的不錯,就是不適合居住。”

朱高煦站在房頂,看着四周那一排排串聯起來的院子,無奈一笑。

“這地方,我本就不打算用來給百姓住,日後若是要擴建,你將它視作軍營或牢房就行。”

傅讓倒是乾脆,朱高煦聞言也無可奈何,只能下了平房,走上了肇州城的城牆。

他眺望肇州城外,對肇州城的地勢十分滿意。

在這一馬平川的地方,肇州城是唯一的一個土丘,外人進攻就得仰攻,而渤海軍可以居高臨下的防守。

城外,靠近肇州城的地方已經在這一兩個月的時間裡,被傅讓開闢出了許多田地。

如傅讓所說的,數量足有數千畝之多,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準備育苗田。

“這地方就不栽種水稻了,我想着把城外的田地開闢爲豆田,方便你日後北巡。”

傅讓說出自己的想法,朱高煦聽後也贊同道:“倒是不錯,日後這裡必然會多用騎兵巡邊,若是能提供足數的豆料,倒也不用從吉林城運來了。”

“準備何時出兵?”傅讓看着朱高煦詢問,林粟、張純等人也期待着。

面對他們的目光,朱高煦輕笑:“那就得看看我十七叔什麼時候送來消息了……”

開會,更新晚了些

(本章完)

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81章 孝陵之上第532章 諸君慢行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285.第285章 謀劃安南第470章 洪熙元年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524章 以一持萬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84章 帝王心性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397章 哀毀骨立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81章 孝陵之上第17章 興亡百姓苦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599章 後記永曆(2)第77章 北地難安第108章 諸王態度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104章 歸北不遠第117章 終得所願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547章 雞鶩爭食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75章 魏國公府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7章 便宜舅舅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545章 風向南吹第9章 營中小院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54章 洪武移民第547章 雞鶩爭食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418章 明日條約第16章 閒暇日子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第534章 耕耘海外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97章 龍江船廠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374章 好事不斷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118章 未雨綢繆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19章 衛所尚足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第459章 闔家團圓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第361章 輕敵冒進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66章 宮中密談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61章 校臺比試第90章 燕府三寶第494章 癸卯案終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96章 孫幫爺背鍋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133章 讓利移民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342章 開港招撫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42章 旁敲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