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

第275章 貓哭耗子

“大兄何故啊!!!”

東華門甬道內,當朱高煦一邊哭嚎,一邊策馬狂奔的時候,跟在他身後的孟章、塔失等人一臉懵。

“殿下怎麼了?和那皇帝關係那麼好嗎?”

塔失看向孟章,孟章也覺得有些頭疼,但還是解釋:“總得裝裝樣子。”

“現在笑的最開心的估計就是殿下了。”徐晟開口,但被孟章瞪了一眼,連忙閉嘴。

衆人剛進朝陽門不久,還沒抵達東華門,結果就聽到了朱允炆自焚於幹清宮的消息。

得知消息的他立馬人衝入東華門,但見沿路沒有守軍,還有宮女太監試圖帶着宮中寶物出逃,他立馬下令封鎖宮城,自己一路哭嚎着向幹清宮門而去。

數百騎兵跟隨他在這皇宮之中馳騁,最後抵達了還在冒着火煙,但是看模樣已經被熄滅火焰的幹清宮門外。

“大兄可救出?”

朱高煦翻身下馬,看着跪在地上的一衆太監,那羣太監聞言紛紛啜泣:“陛下已經……”

“大兄啊!!”

朱高煦聞言便哭嚎起來,同時連忙踢翻兩個太監:“還不去尋找棺槨收斂,怎可讓大兄天子之軀躺在廢墟之中?”

“奴婢這就去,這就去!”

幾名太監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去几筵殿準備棺槨,同時帶人將幹清宮內的屍體都運了出來。

一共有三具,幾乎已經被燒得認不出模樣。

好在朱高煦跟着吉林城的軍醫們看過不少屍體,而且從屍體上殘存的不少服飾花紋來看,應該是朱允炆和他的皇后。

不過還有一具是誰,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此乃掌印太監李權。”

一名太監眼見朱高煦不認識,連忙爲其解釋,而朱高煦聽後卻有些牙疼,但還是哭嚎道:“我那侄兒呢?”

朱允炆有一個虛五歲的娃娃朱文奎,朱高煦更在意他的去處。

“陛下自焚前,將太子託付給太后了,如今正在仁壽宮,可要將太后與太子請來?”

太監獻媚開口,朱高煦卻皺眉呵斥:“不必,好生看管,不要讓他們出了岔子。”

朱高煦可不想這羣人自作聰明把呂氏和朱文奎給弄死了,然後安插罪名在自己頭上。

自己可是一身白衣,十分乾淨,明明是朱允炆自己自焚的,可不是自己逼他的。

“奴婢領命……”

太監應下,朱高煦聞言也頷首道:“今日起你負責宮城的事情,依舊按照洪武舊制,但凡我聽到你爲非作歹……”

“奴婢不敢!”太監連忙開口,朱高煦也瞥了他一眼,然後轉身看向孟章、徐晟等人。

“所有弟兄接手在京城防,我暫居外城大教場。”

“此外,孟章你寫一份《佞臣冊》,將蠱惑我大兄,害我家人相殘的佞臣都抓起來。”

“派人去請原戶部尚書鬱新暫理朝政,工部右侍郎黃福拔擢爲工部尚書,戶部左侍郎夏原吉爲吏部尚書。”

“責令在京兵馬盡數放下兵器投降,令江淮盛庸、平安、俞通淵、吳高、李堅等人盡數交出兵權,進京聽任。”

“再令曹國公李景隆交出兵權給亦失哈,與安陸侯吳傑、都督徐凱南下進京。”

“最後,派人請我爹南下……”

“是!”孟章愣了愣,但還是作揖應了下來。

見他應下,朱高煦也轉身上了馬,不再看朱允炆的屍體。

他可不認爲朱允炆能搞出什麼假死的戲碼,尤其是讓自己皇后和別人一起假死,留下自己孃親和兒子給自己。

天下已經安定,現在的他就是等着自家老爹南下把髒水接下。

至於這內城,自己可不能這麼待下去,還是去外城大教場安全些。

思緒間,朱高煦已經帶人出走宮城,往南邊大教場趕去。

同時,各城守將聽聞皇帝自焚,紛紛棄了兵器投降。

黃子澄、齊泰等人被抓時正在組織鄉勇,倒是方孝孺、暴昭等人被抓時一個個的都在府邸裡蹲着。

對於這羣人,朱高煦也懶得見他們,反正讓孟章抓人封府,除了日常吃食和柴火滿足外,基本都被圈禁起來。

京城四日的亂象,僅僅一日便被渤海軍維持回了原貌。

有朱高煦三申五令在先,哪怕是沒有什麼文化的女真八衛也不敢亂來,只是按照孟章的吩咐抓捕建文期間以“舉薦制”登上廟堂的文官,以及他們牽扯出來的其它官員。

在京武官兩千四百餘人,文官三千六百餘人,基本有三分之一全部遭到牽連。

此外,經過渤海軍三申五令,卻還敢擡升物價的商賈也被盡數抄家懲辦,試圖從宮城偷盜物品出宮的太監全部杖斃,宮女被扣留教坊司,京城十二樓(官妓)被勒令閉樓。

一時間,整個京城恢復了祥和,上游被楊展堵截的大批河柴也通過秦淮河運至京城內,以正常市價出售。

第一日百姓們還人人自危,但隨着第二日開始,眼看渤海軍沒有找平民的麻煩,居住的地方也都是城牆箭樓或者街道的帳篷後,百姓們也開始大膽的繼續自己的營生。

“府庫確實充裕,仗打成這樣也難怪憋屈。”

大教場,熟悉的院子內。

當朱高煦把手中文冊丟到面前的桌上,在他面前已經擺好了上百本文冊,並且都已經被他翻閱。

站在他跟前,孟章、楊展、崔均、徐晟、陳昶、塔失等人等待他訓話。

朱高煦知道,爵位什麼的可以等等,但賞賜絕對得發,渤海軍這一路南下基本很少拿到賞賜,但朱高煦都記下了。

“孟章,我差弟兄們多少東西了?”

“回殿下……”孟章汗顏走出來,連忙作揖道:“賞田大約八十七萬六千畝,賞錢八十六萬餘貫,糧食四十六萬石,此外還有弟兄們的撫卹田八萬九千餘畝,撫卹口糧四萬六千二百石。”

“倒是不多。”朱高煦聽到這串數據,倒是財大氣粗的表示不多。

現在的他可以說發了橫財,朱允炆留給了他在京儲糧七百餘萬石,西南銅錢二百六十四萬貫,還有各類布匹和雜物,以及十幾萬套甲冑和兵器。

就這些東西的價值折色起來,起碼也價值八九百萬貫,而這還只是京城一個城池的情況。

當然,朱高煦並不知道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了多少遺產,但就眼下來看,只要能順利接管天下,能到朱高煦手中的起碼不低於三千萬貫。

“鬱新請出來了嗎?”朱高煦詢問孟章,孟章卻搖頭道:“鬱新辭官回鳳陽臨淮了,得花些時間。”

“倒是黃福和夏原吉聽聞殿下任用,也沒鬧出什麼事情,老老實實的走馬上任了。”

“那個夏原吉說,各地水次倉和常平倉、儲備倉的糧秣應該還有三四千萬石,僅有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前的二分之一不到。”

“二分之一?”朱高煦詫異一聲,他倒是佩服老朱挺能存的。

不過他轉念一想,自己要是有六七千萬石儲糧,他能把北大荒開發提前幾百年。

哪怕速度不如後世,但日後北京的糧倉起碼有了,不用等着江南‘賞’飯吃了。

“對了殿下,昨日也抓了不少商賈,查抄了不少家產,這是文冊。”

孟章又遞上了冊子,朱高煦見狀接過,大致翻了翻。

犯事的行商很多,合計五十七家,其中不是背靠武勳就是一些文官,對於他們,朱高煦還是得分別處理。

“家產暫時充公,先把所有的賞錢發下去,然後……”

朱高煦看向楊展和崔均:“崔均伱親自走一趟,和鄭峻一起統轄所有水師,蒐集商船,沿着運河北上,將水次倉的糧食分出半數運往遼東。”

“另外告訴登州的孫鋮,將登州、青州、萊州半數以上百姓都遷往遼東,給予他們農具,每家五年不用繳納賦稅,每人每年發六石口糧來開荒,開荒田地全部寫好地契,歸當事人所有。”

“是!”聽到朱高煦要開發遼東的話,崔均立馬激動作揖。

在這的人沒有幾個是傻子,遼東和渤海、大寧是他們的老巢,自然得好好運作才行。

“另外,將有功將士的家眷遷移至登萊青三州,除了賞田外,每戶各自再發一百畝熟田!”

朱高煦要利用渤海,也要同化女真人。

同化小族羣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改變當地人口結構。

登萊青三州有耕地近一千五百萬畝,二百餘萬口人。

遷移百萬山東之民前往遼東後,當地還能有上百萬人口,足夠同化二十幾萬的女真人。

“謝殿下隆恩!!”

塔失等人聞言,紛紛跪下作揖。

他們心頭狂喜,畢竟山東的田地是什麼模樣他們十分清楚,耕作精細一點,完全可以畝產實糧一石半。

一百畝耕地的產出,足夠一家十幾口的女真人過敗家日子了。

“這算什麼?都起來。”

朱高煦擡手示意他們起來,塔失他們也難掩激動的起身。

瞧着他們起來,朱高煦也繼續說道:“你們都是功臣,還有渤海的弟兄也是。”

“不管女真人還是漢人,還是蒙古人,你們都是我的兄弟。”

“賞田只是開始,後續等我父親南下還有更多。”

“你們的爵位不比旁人差,麾下的弟兄們也會有世襲的武職,我要渤海的弟兄與我大明朝與國同休!”

“殿下隆恩!!”聽到朱高煦的話,衆人都知道事情穩了。

淮西子弟爲什麼那麼拼命,說白了就是朱元璋真給到了與國同休四個字。

眼下這個待遇,也要落到他們頭上了。 “都退下吧,抓緊把《佞臣冊》弄出來,但是別殺人,最少我們別殺人。”

朱高煦提醒了衆人,並將目光投向了楊展。

衆人都知道,這是要讓楊展留下來的意思,因此他們紛紛離去,唯有楊展留了下來。

“自己坐下吧。”

瞧着其他人離開,朱高煦笑着對楊展開口,楊展也點頭坐在了一個椅子上,目光打量着曾經生活過的這處院子。

“你寫幾封信,讓傅讓、楊文帶着林粟、張純來京師。”

朱高煦要穩定自己在江南的位置,還得繼續拉人站隊。

楊展聞言倒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小心試探:“近來弟兄們說,殿下您沒有當皇帝的打算?”

“放他孃的屁!”朱高煦笑罵一聲:“我只是現在不做皇帝,不代表我以後不做。”

“爲何不做?您的功績完全足夠。”楊展緊皺眉頭,可朱高煦卻道:“太年輕做皇帝不太好。”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八歲當皇帝,結果被政務‘囚禁’長安十九載才得以親率大軍征戰一場。”

“我今不過二十有一,若是要被政務瑣事囚禁京城十九年,那十九年後便四十了。”

“遼東、河套、渤海、漠東這些地方我得親自盯着,因此常居京城與我理念不合。”

朱高煦對楊展坦然自己想法,畢竟現在大明被朱允炆搞得一團糟,想要梳理好,起碼得三五年。

可問題在於,自己要是當了三五年皇帝,渤海的開發交給誰?

還有漠東、遼東、河套……

只有徹底掌握東北,進而屯田於漠東,才能實現長期對草原遊牧民族的壓制。

至於河套就更不用說,許多事情朱棣都沒能好好解決,但自己可以解決,所以自己必須在現在就把他解決。

自己只要抓穩兵權,自己的位置就是穩的。

皇帝的位置,就暫時給朱棣當着,反正日後也是自己的,沒有必要樹敵太多。

事到如此,朱高煦可不信,自家那個親大哥敢和自己爭位置。

“殿下不怕與燕王殿下理念不合嗎?”

楊展問出他好奇的問題,可朱高煦卻爽朗一笑:“哈哈……我父親那點心思我都清楚,他想要如何治理天下,我也都明瞭,起碼與我是沒有任何衝突的。”

朱高煦倒是沒說笑,朱棣想幹的事情放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已經足夠瘋狂了,但朱高煦要乾的事情將會更瘋狂。

朱棣要編撰一份《永樂大典》,他要拓印數十份。

朱棣要鄭和下西洋,建立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一個龐大宗藩體系,朱高煦不僅要建立,他還要在這一不上,分別在各地建設海外都司來管理海運和航道,方便稅收。

朱棣想征討蒙古,朱高煦則是想徹底融合蒙古。

朱棣想分化烏斯藏,在朱元璋的茶馬經濟基礎上加大經濟控制,朱高煦卻要登上喇薩,駐兵、收稅,政教剝離。

朱棣想用關西七衛控制哈密,朱高煦的野望卻是西域。

可以說,朱棣想做的朱高煦也想做,朱棣不想做的朱高煦也敢做。

父子兩人的政治理念沒有問題,甚至只要好好配合,說不定能弄出一個爺孫三代盛世的輝煌時代。

朱高煦志得意滿,哪裡會擔心朱棣和自己對着幹。

“既然殿下不擔心,那末將也就不擔心了。”

“末將只是感嘆,面對皇位,古往今來多少父子兄弟爭得頭破血流,可殿下卻……呵呵。”

楊展見朱高煦那麼自信,雖然他覺得過度自信不太好,但還是選擇相信朱高煦。

“我家父子親近,不會如此。”

朱高煦汗顏,老朱家父子關係確實還算和睦,就是叔侄關係不好。

“殿下!”

忽的,院外傳來叫嚷聲,朱高煦偏頭看去,只見徐晟又跑了回來。

“何事?”朱高煦疑惑,徐晟卻擦汗道:“您那幾個叔叔想見您,您要不要見見?”

“有誰?”

“齊王、遼王、岷王……”

“不見!”聽到是這幾個臭魚爛蝦,朱高煦連見的心思都沒有。

他還以爲是朱允炆提前給朱橚抓回京城了,如果是朱橚的話,他倒是想見一見,畢竟朱橚雖然幹了不少混賬事,但一本《救荒本草》還是能爲他挽回不少形象。

朱允炆要削藩,他又何嘗不是。

搞得關係那麼好,後面他不好意思下手怎麼辦,他這個人眼皮薄,見不得親人的血。

“那我怎麼迴應?”徐晟莽撞開口,朱高煦聞言卻道:“就說我這個侄子在忙事情,等他們等他們的大兄來京城,自己找他們大兄去。”

“啊?”徐晟還沒見過這種語氣的侄子,可一看朱高煦這麼說,他便轉身走了。

待他離去,楊展也緩緩起身:“那末將也回府上寫信了。”

“你在京城還有府邸?”朱高煦詫異。

“內城置辦不起,但外城確實有一處。”楊展無奈笑着,朱高煦聞言也起身:“走走走,我與你一起去。”

“額……”楊展語塞,卻架不住朱高煦開口,只能與朱高煦上了馬車,向着西邊的江東門趕去。

倒是在他們無所事事的時候,朱允炆自焚和朱高煦拿下京城的消息也傳向了四方。

揚州的盛庸、平安、俞通淵等人聽聞,皆爲朱允炆哭嚎,但還是接下了朱高煦送來的軍令。

至於直隸各府和江西、浙江等行省則是還在觀望。

不僅僅是他們,南方各省幾乎都在觀望,畢竟誰也沒遭遇過打仗把皇帝打沒了的情況。

現在皇帝不僅死了,兒子還在朱高煦手裡,偏偏朱高煦也是太祖高皇帝的孫子,而且他也沒即位,而是要叫燕王南下。

他的這番操作,各省布政使看得十分迷糊,他們還以爲朱高煦會派人和朱棣商量誰做皇帝,可他直接叫朱棣南下,這不就是讓朱棣做皇帝嗎?

這消息別說是朱棣,就連先得到消息的吳高、李堅,乃至於李景隆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面對皇位的誘惑,朱高煦居然無動於衷,直接北上請朱棣南下即位。

就這一舉動,便可以稱爲第一孝舉。

“眼下該如何?”

拿着手中的旨意,李景隆倒沒有盛庸、吳高等人那些什麼哭嚎的舉動,反正在他看來,打來打去也是朱家的帝位,只是他確實有些對不起高皇帝的託付。

щшш_ tt kan_ c○

且不提皇帝是真的自焚還是假的自焚,單單朱高煦放出這個消息好幾天都沒有地方舉旗說出現皇帝來說,皇帝多半是沒了。

現在皇帝沒了,自己是應該投靠朱棣還是南下投靠朱高煦?

“渤海郡王不做皇帝,要讓燕王做,理應投靠燕王,一起南下。”

安陸侯吳傑忐忑開口,一旁的徐凱臉色鐵青,似乎對於二人如此堂而皇之的討論而感到不滿。

倒是李景隆察覺到了徐凱的不對,因此特意說道:“眼下運河開始被接管,我接到消息說,鎮江、蘇州等府都投靠了渤海郡王,我等不歸順,難不成退往陝西,擁立秦王?”

“且不提秦王無才德,單說西北之地人口貧瘠,就難以養活我二十萬大軍,數十萬民夫。”

“如果我們不南下,那等南邊接手運河沿岸的水次倉,屆時我們可就真是案板魚肉了。”

“至於投靠燕王,我着實未曾想過,畢竟你們可曾想過,我軍主要就是與燕軍交手,他們痛恨我們,不比痛恨北方的韃子輕。”

“真要投靠,我們也只有南下這一條路。”

李景隆擺出事實,事實就是他們和燕軍確實結怨很深,死在南軍手中的燕軍起碼兩萬,死在燕軍手中的南軍更多。

相比較下,朱高煦那種閃擊全遼,又閃擊京師的做法,確實做到了少與諸軍交手積怨。

渤海軍從登陸登州到現在,死的人連三千都沒有,這戰果完全可以傲視羣雄。

唯一能讓渤海痛恨的人,可能就是吳高和劉真、耿𤩽這三個人了。

在沒有積怨的局面下,率先一步南下投靠朱高煦反倒是最優解。

“若是二位沒有意見,我便手書一份,告訴渤海郡王我等心意。”

李景隆說是詢問兩人,可目光卻一直看着徐凱。

只是從他動筆到寫完,徐凱始終一言不發,直到那封信被李景隆派人送走,徐凱才作揖轉身走出了營帳。

然而,不等李景隆鬆口氣,帳外便傳來了馬蹄聲。

不多時,塘騎走入帳內,雙手作揖道:

“國公,東邊出現渤海的兵馬,這是領軍之人亦失哈派人送來的書信。”

“他連我必須投他都料到了?”李景隆略皺眉頭,只覺得朱高煦似乎把他們這羣將領都摸了個清楚。

接過書信,李景隆打開後一目十行,果然其中內容主要就是說降,理由也和剛纔李景隆說給徐凱、吳傑的差不多。

李景隆看完,只覺得還好自己沒有與朱高煦交手,不然以他對自己的瞭解,自己恐怕要吃大虧。

他合上書信,緩緩起身,看着那塘騎開口道:

“請亦掌印率兵前來吧,我降了……”

明天應該能恢復正常更新時間了,十一點和十一點半各自一更。

(本章完)

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561章 浪恬波靜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603章 地府濃眉大眼朱重八第115章 劍老無芒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22章 《削藩論》143.第143章 老奴末日第582章 後記宣德(1)第58章 以鈔抵稅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110章 佈局成功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499章 兄友弟恭第30章 父子相似第559章 洪熙之隆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87章 老謀深算第462章 孤家寡人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第447章 瘈狗噬人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469章 建元洪熙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第38章 宋國公府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524章 以一持萬第608章 地府勢單唐宗力孤漢祖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604章 地府本性純樸燕朱棣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336章 未竟之業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第524章 以一持萬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30章 父子相似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562章 彌天大謊第96章 孫幫爺背鍋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407章 永樂十年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第19章 衛所尚足第86章 施以恩惠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49章 傲雪欺霜第2章 大教場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565章246.第246章 末路盡忠第18章 小子野望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340章 青藏驛道第560章 朝日孝子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42章 旁敲側擊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125章 渡海登萊第574章 可汗舞樂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61章 校臺比試第114章 東宮三傑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47章 東宮名錄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453章 棒雞倭狗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575章 永樂無憾第481章 日不暇給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第441章 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