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

“都動作快點,辰時以前我如果看不到你們收拾好進入河裡,你們今天就都別想吃午飯!”

清晨,在一片叫罵聲中,數以千計的崑崙人,疲憊從簡陋的木板牀上起身。

他們走到了帳篷外,而外面是一副熱帶景象。

熱帶的植被與一條三四丈寬,四五尺深的河流組成了這處簡陋的營地。

在營地裡,高懸着一面旗幟,上書【有明朝鮮】四個字。

整個營地被身穿鐵札甲的上百名朝鮮士兵包圍,營地內則是近兩千名戰敗被俘的崑崙人。

“你們如此,豈不是欲使我居於唐太宗之下,與魏徵愛君之道迥異?”

隔着冕旒,羣臣也看不見他的表情,只能聽到朱棣的聲音傳出。

“王武你們五個過來,把錢給你們下面的人分一分!”

他親眼看着自家總旗官從對面海商手中接過了一袋沉甸甸的錢,隨後掂量了一下後,檢查了船上貨物,正常收取稅錢後便返回了戰船,並對商船放行。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得完善好南洋的各類設施,例如修路。”

當稀粥喝完,他們便被朝鮮士兵驅趕着走下河牀,用簡陋的工具在河中淘取砂金。

“你是廣東人,應該清楚廣東和福建、浙江這些地方的人口情況,也應該知道不是每個人都生活滋潤的。”

王回聞言也脾氣上頭,立馬要求前往浙江。

“這近八十萬人裡,有多少漢口?”“二十九萬左右,這些年願意南遷的人口越來越少了。”

在過去幾年裡,他在大明派出吏員的治理下,將舊港治理的井井有條,關稅也日漸增加。

“大約三月動工,年末便能修建好主要的大明殿和養心殿,此外殿下早先傳了教令,將南直隸、浙江、江西查抄的古董字畫搬入其中,供陛下您觀賞。”

一個時辰後,他們又看到了一艘商船,而這次給的錢依舊是兩貫,總旗官依舊分走了一貫,給衆人留下一貫。

兩貫錢,這似乎是通航滿剌加海峽的最低賄賂金額。

他話音落下,崔均就看到了舊港的《黃冊》內容。

三方勢力不斷沿着河道深入內陸,依託河道淘金,其中勢力最大的無疑就是江南七家。

五百文一石的粟米,他們轉手一賣就是一貫五每石,關鍵不買還不行,不買就沒吃的穀物了。

這樣的局面下,隨着大航海的開啓,崑崙洲淘金成爲現實,得到回報的李芳遠立馬派遣了軍隊跟隨鄭和下西洋,並在抵達麻林地後向內陸探索。

他之前就很好奇後世最高也不過兩千多萬畝,爲什麼大明朝能統計出四千多萬畝。

“王御史若是不相信,可以自己前往浙江勘察,此事沒有任何貓膩。”

每天兩斤稀粥,外加一些魚乾和雜菜便是奴隸一天的伙食。

總旗官劉瑜叫嚷着,同時將那沉甸甸的錢袋打開,從中拿出一吊錢後,又將另一吊丟給了王二虎的堂哥王武。

哪怕每艘船隻賄賂十幾文,一年下來也有上千貫的收入,更別提不會有商人會用這麼少的錢來賄賂人了。

對於普通士兵來說,他們來到這麼遙遠的地方,一年的俸祿也不過才三兩黃金罷了,哪怕是武官也不過七八兩,因此不貪是不行的,更別提糧食了。

海浪聲中,舊港宣慰司治所的巨港城衙門裡,海軍都督僉事的崔均坐在主位,下面則是擔任了兩年舊港宣慰使的施進卿。

在錯綜複雜的崑崙洲腹地,當下以大明江南、閩浙的錢氏、鄭氏等七大家爲一方,朝鮮爲一方,占城、蘇祿、滿剌加等國爲一方。

大明駐紮在忽魯謨斯的波斯衛與西洋衛常年從帖木兒國內購買糧食,然後以三倍的價格販賣給麻林地的各方勢力。

散朝聲在他身後響起,而同樣的畫面也發生在了一千七百餘里外的北京。

“好好好……”聽到土化肥真的有效,朱棣滿意的點了點頭。

王回等人認爲浙江耕地少了兩千多萬畝很可疑,但孫鋮卻覺得十分正常,畢竟浙江也是山多平原少的地方,真有四千萬畝才見鬼了。

很快,兩缸稀粥被打開,這兩千多人開始排隊喝起稀粥。

在時間推移中,崑崙洲三方淘金勢力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而他們帶回的黃金也越來越多。

在他們淘金的時候,營地裡一名身穿朝鮮武官服飾的男子走出營地中爲數不多的一間木屋中,他目光掃視了這羣崑崙人,隨後嫌棄的對身旁的另一名武官說道:

“這些崑崙奴淘金的速度太慢,兩千多個人,每天只能淘到十兩黃金,一年下來最多三千六百五十兩,但是虞侯給我們定下的是四千兩,如果他們淘金的速度太慢,我們不僅完不成任務,還賺不到錢。”

對於手下有幾萬奴隸的各方來說,他們可不敢放縱奴隸們去打獵,萬一跑了就沒地方哭了,因此只能高價買糧食。

不過不同於南京的一言堂,北京的廟堂就顯得格外爭吵了。

冕旒後,朱高煦的表情模糊,讓人看不透。

朝鮮的軍隊在崑崙洲日漸增多,掌控的河道和奴隸數量也越來越多。

“琉球府開發順利,松江二府土化肥也在去年成功使用,經過實地考察,松江與蘇州二府的耕地基本增產二成,今歲增加田賦近百萬石。”

“浙江新政推行已有一年餘,人口及耕地情況已經查清。”

“不錯,今年的關稅比去年高多了。”

很快,袋子中的一貫錢被五個小旗官各自分走二百文,他們留下一百文後,將手中剩下的一百文分給了下面的九個弟兄。

每個人分的不多,也就十一文,但架不住數量頻繁,一天下來總能遇到七八艘。

“諸位可有異議?”

王武長得矮壯,皮膚有些黢黑,拿到錢的時候臉上咧嘴露出大白牙。

在海上,除了大明海軍有實力一口氣從北方運來十數萬石糧食外,再沒一個國家敢說能從海上運十幾萬石糧食。

“此外,今歲新政將在湖廣、廣東、福建推行。”

羣臣在他身後唱聲退朝,朱棣則是來到另一面將厚重的冕服脫下,換上了輕便常服的同時,不免對爲他換衣服的王彥說道:

“回陛下,剛好位於兩湖中間,蒯祥經過選址大概繪好圖紙,如今已經送往南京,只等殿下改良,便可以動工修建。”

【田賦:五十四萬六千三百二十四石五十三斤】

“經覈查,昔年浙江四千七百餘萬畝耕地實爲水田一千六百餘萬畝,旱田六百餘萬畝,坡地二千五百餘萬畝……”

朱高煦緩緩開口,同時也繼續說道:“新政推行,十稅一,浙江亦是如此。”

“這件事我和殿下說過,殿下說了,人口的事情讓伱不用擔心,隨着中原人口越來越多,遷徙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的。”

“朕每每聽說到郡縣上奏,未嘗不惕然於心,豈敢謂太平之世。”

關稅、田賦、礦稅、商稅等等稅收合計後,擺在崔均面前的是折色後近二百萬貫的稅額。

“況且聖經未曾言封禪,唐太宗亦不爲封禪,而魏徵常以堯舜之事勸諫太宗。”

平時,五衛輪流承擔宮禁警衛任務。

這樣的稅額,便是崔均這樣的武官看後都十分滿意,更不用說戶部的文官們了。

“當然,若是太過便宜,您看不上的話,也可以販賣資助國庫。”

“昔年,浙江一千餘五十萬口,經覈查,現有戶二百九十六萬四千三百二十七,口一千五百八十萬九千七百一十二”

七家僱傭奴僕和退伍的衛所戰兵近六千人,手下掌握許多河道,光是奴隸就有三萬之多。

樑道明已經致仕,致仕前得到了一個正三品昭勇將軍的世襲散階,起碼能保他直系十代人不被餓死。

正如當下,由他手中交給崔均的文冊便是最好證明。

“哥,我這……”

新政推行,浙江的情況讓人更加了解,而其中耕地最爲朱高煦關注。

朱高煦見狀,簡單交代了一些東西,便起身離開了奉天殿。

類似朝鮮武官們的做法並不少見,甚至就連明軍也有外快來源,例如押運糧食便是他們的生意。

【戶十七萬四千六百二十七,口七十九萬六千四百二十三,水田二百七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七畝半,坡地七十五萬一千四百八十八畝三分……】

“到時候,南洋就是他們的去處。”

朱高煦身穿許久未穿的冕服,手持玉圭走上了奉天殿金臺,殿內二百餘名正五品以上官員跪下唱禮,殿外的兩千餘名在南京文武官員也紛紛跪下唱禮,並在鴻臚寺丞的開口中起身。

王彥介紹着未來大明宮的一切,朱棣聽後頷首:“都搬進大明宮吧,國庫現在可不需要我資助。”

“不用送了,你要是遇到人力不足,告訴我一聲,我讓人對北邊那幾個不聽話的土邦動手。”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爲此,他只能緊緊配合胡濙傳下的大明旨意,而這便是朱高煦需要的局面。

總旗官劉瑜聞言點頭,隨後掂量手中的錢,將賄賂的一貫錢裝入懷裡,至於另外一袋的稅銀則是提回了自己的船室。

王武將王二虎放到了最後分錢,如此一來,王二虎拿到了十二文。

“三十餘年時間,增長五百餘萬口,着實可以慶祝。”

“把你塞入滿剌加千戶所,我可沒少花力氣,你小子好好幹,上了岸別和他們去煙花巷,攢三年軍餉和這個,回了泉州也不用回老家了,直接在府治買個院子,再買十幾畝地。”

御史王回言之鑿鑿,不過他的話卻被戶部左侍郎孫鋮打斷:“浙江多爲坡地,產出甚少,此次將其劃出耕地範疇也好。”

“如今天下口數已經突破八千萬,耕地反而在浙江新政後減少近兩千萬畝,這不符合常理!”

崔均一邊翻看,一邊詢問施進卿,施進卿點頭道:“記錄了。”

朱棣這話讓王彥點頭,現在的國庫確實充盈。

對於這種外快現象,類似楊展、陳瑄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涉及軍隊機密,偶爾的外快倒也不至於被軍法處置。

王彥解釋着,同時也介紹道:

“大明宮佔地四千畝,內有湖澤風光,殿宇百餘座,大小院落三十餘處,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三千多間。”

“國庫的事情暫時放在一邊,你詢問一下老二,看看他什麼時候來北京,另外問問他的意思,我想在北京見見老大和老三,看他願不願意。”

朱棣難得文縐縐了一遍,羣臣面面相覷,還以爲坐在上面的不是朱棣,而是朱高煦。

“過幾天出兵再抓點奴隸就行,兩千人不行就三千人,五千人!”旁邊的武官繼續道:

“反正只需要三百兩黃金,就能養活一千人,五千人的成本也就一千五百兩。”

類似舊港不過只是大時代下的縮影,這樣的縮影發生在日本、烏斯藏、朝鮮、三宣十慰及中南半島諸國身上。

“要是願意的話就下教令,不願意也沒事,畢竟他爹年紀大了,也活不了多少年了。”

這或許是新政派的優點,那就是他們不管怎麼懟人,但遇到事情他們是真的會上,而不像清流一樣,嘴巴已經到了千里之外,雙腿還紋絲不動。

“回陛下……”孫鋮站出來繼續作揖說道:

“臣戶部尚書郭資,有事啓奏!”

朝鮮建國前期,軍事制度以五衛製爲主,分別是義興衛、龍驤衛、虎賁衛、忠佐衛和忠武衛,數量龐大。

這一套,顯然是學習的中原制度,不過在明軍衛所長期保持戰兵的時候,朝鮮卻沒有保持戰兵,因此從洪武年間開始,長期承平的朝鮮軍隊戰力日漸下降,武官想要獲得軍功幾乎是奢望。

“好了,可還有要事啓奏?”

罕見的事情發生了,幫助朱高煦推行新政的孫鋮,居然與他帶出來的王回等人爭吵了起來。

“多謝侯爺,侯爺慢走……”施進卿畢恭畢敬的行禮,隨後看着崔均走出了衙門。

朱棣故意這麼說,他很清楚自己只要想,老二肯定都會幫自己完成,因此他藉着看老大和老三,想讓朱高煦提早規劃建設東北鐵路,以此方便從東北運糧前往漠北。

他們三方掌控河道與一些被發現的礦場,每年都能開採數萬兩黃金。

不同於朝鮮,日本的足利義嗣根本不敢派遣軍隊前往崑崙洲淘金,因爲他擔心自己派遣軍隊前往崑崙洲後,便會遭遇關東和關西各國守護的圍攻。

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似乎趕走了南京城的蕭瑟,儘管此刻的朱棣興許在北京進行正旦大朝會,但在南京城的正旦大朝會也沒有落下。

【礦稅:金二萬六千四百二十七兩三錢,銀五千六百……】

“嘿,咱們又沒有和他們要,是他們主動給的,幹嘛不收下?”

憑藉每年押運而來的幾十萬石糧食,他們能收穫三四萬兩黃金,最後將黃金均分,普通士卒能多出五六貫額外收入,武官則是更多。

“哥,這麼做不犯軍法嗎?”

“準!”

見朱棣准奏,周訥立馬持着笏板上前,跪下上奏道:“今天下太平,四夷賓服,民物阜豐,請陛下封禪泰山,刻石紀功,垂之萬世。”

“當然,這些話你別說出去,傳出去要殺頭的。”

他們要付出的,就是每天起碼五個時辰泡在水裡淘金。

“當下朝廷的分地政策雖然能緩解一些問題,可頂多十幾年,五口之家就會分家爲三戶,土地註定不夠吃。”

王武話音落下拍了拍他:“放心吧,吃錢的又不只是我們,上面的也吃呢。”

王二虎有些慌亂,王虎叫嚷一聲,隨後拉着王二虎走到船尾巡邏。

“無事退朝!”

五衛制是一種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所屬人員平時爲農民,戰時爲士兵,士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資全部自給自足,國家沒有養兵的財政負擔。

其次便是朝鮮,擁兵五千,奴隸兩萬之多。

至於“抗瘧粉”,那是唯一能治療瘧疾的藥材,但一份需要一兩黃金。

早在第二次下西洋結束後,海軍和南洋陸軍之中就傳播着一句話。

“去看看吧。”

www .ttκΛ n .℃ O

以後得便是滿剌加聯盟,擁兵兩千餘,奴隸兩萬多。

忽的,禮部有官員走出,朱棣聞言點頭:“准奏!”

“現在天下雖無事,然水旱疾疫亦間有之。”

見羣臣被自己鎮住,朱棣十分無奈,他只是性格跳脫豪邁,不代表他真的沒文化,他起碼也在大本堂學了十幾年學的人。

滿剌加海峽作爲大明最大關稅來源地,駐紮在這裡的滿剌加千戶所無疑是一個肥差。

對於這些船上貨物數千上萬貫的海商來說,他們心疼的從來都不是這點賄賂,而是海關收取的稅銀……

“臣,禮部祭祀清吏司郎中周訥有事啓奏!”

王二虎的話很稚嫩,王武聽後嘲笑道:“反正只要保證稅錢一年比一年多,我們這裡就不會有事。”

不過這些黃金並非都能到他們手中,因爲他們需要前往麻林地,在麻林地的明海軍官場購買“抗瘧粉”和糧食。

“滿剌加里幹三年,傻子也能衣錦還……”

“閉上你的嘴,裝好就行。”

“舊港人口和耕地有多少了,這裡記錄了沒有?”

時間在一點點過去,永樂十五年也如期而至。

這句話說的一點不錯,因爲就從王二虎當下看到的情況來說,事實確實是這樣的。

瞧着羣臣沒話說,朱棣也乾脆起身離開了北京奉天殿裡。

“大明宮修建的怎麼樣了?”

戰時,五衛赴前線作戰。

崔均隱晦提醒着施進卿,施進卿連忙點頭:“侯爺放心,這些事情我心裡有底氣,舊港三府絕對能在十年內修通水泥路,各城的水利和下水設施我也在緊盯。”

“應該是崑崙洲淘金熱的緣故。”

“平身!”

崔均詢問,施進卿回答並解釋原因,對此崔均也清楚,所以安撫道:

每年過往這裡的商船足有上萬次,從中值得牟利的地方也不少。

簡單揭過這件事,朱棣開始詢問道:“新作物推廣如何,松江二府化肥產量如何,這些可有過研究?”

現在看來,底下的胥吏是把坡地都算上了,但坡地往往因爲產出貧瘠而不怎麼交稅,因此這種數據對於大明朝來說,着實是無用的數據。

從一開始的一千人,到現在的五千人……

“就一貫啊!”

“陛下,臣請往浙江覈查!”

“我也是這麼想的。”另一名武官點了點頭,隨後開始檢閱起了營地。

施進卿的野心比樑道明的大,他想要的更多,因此付出的也需要更多。

【關稅:金八千六百七十二兩四錢三分,銀七萬五千六百二十七兩六錢二分,錢一百二十四萬三百二十七貫五錢三分二釐】

“封禪一事休要再提,你們應以古人自勉,不負宗伯之責任。”

交代完所有,王武就帶着王二虎繼續熟絡起了總旗內的其它小旗官。

他緩緩交代,殿上卻鴉雀無聲,無人敢於開口。

畢竟這種有文化的拒絕方式,還真不像朱棣的性格。

“封泰山?”朱棣在心裡想了想,有幾分心動,可突然想起上一個封禪泰山的人,臉色立馬一黑。

坐在金臺上,朱棣只覺得這樣的氛圍他還挺喜歡的,反正被懟的人不是他。

聞言,不少官員紛紛下跪作揖:“陛下聖德神功昭格上下,宜如周訥之請,封禪泰山!”

“行,有你這句話就行。”崔均站了起來,走出衙門時對施進卿道:

如此一來,他興許能在幾年後再徵漠北,畢竟就他的判斷來說,阿力臺膽小不敢造反,可馬哈木不是。

再休養個幾年,馬哈木肯定會南下入寇,即便不入寇,也會想着和阿力臺交戰,讓瓦剌變大變強。

這樣的想法在朱棣看來絕對不行,上次只是把馬哈木打疼,這次他要徹底剷除馬哈木!

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530章 世界局勢第113章 功臣末路316.第316章 朱教習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37章 一舉一動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97章 龍江船廠第550章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338章 朝貢外交體系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605章 地府翹首以盼朱高煦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45章 爲朱氏孫第19章 衛所尚足第43章 春和不和第602章 地府春秋筆法朱允炆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572章 河中震動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198.第198章 父慈子孝第2章 大教場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523章 歲朝兆佳第94章 朝夕禍福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36章 以利誘之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93章 謹言慎行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542章 以博直名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5章 洪武暮色第99章 閉門思過第92章 鳥盡弓藏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513章 提振民心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第489章 倉攢吏第40章 燕府三子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610章 地府肉體堅韌朱允炆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360章 再徵漠北192.第192章 兵者詭道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第453章 棒雞倭狗第494章 癸卯案終330.第330章 同甘共苦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503章 洪熙之隆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89章 孤家寡人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516章 自爆第41章 兄仁侄狠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第460章 好事成雙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42章 旁敲側擊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54章 洪武移民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342章 開港招撫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85.第285章 謀劃安南第21章 權力遊戲第356章 永樂二徵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第549章 形單影隻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468章 漠北事變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9章 營中小院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64章 募兵之論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32章 採生折割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