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多方唱罷

第564章 多方唱罷

“躺着?”

“躺着也不行啊,王完者他們不敢對爺爺撒謊。”

“那還是坐着吧。”

“坐着的話會不會太目中無人了?”

“那我站着?”

“站着好像也還不錯……”

“嗯?”

哈密行宮之中,朱棣與朱祁鉞心虛的討論着,顯然他們已經知道了朱高煦來到哈密的事情。

二人討論了半天,朱棣這才後知後覺反應過來:“不對,我是老子,我怕他幹嘛?”

話音落下,他一隻手摸向自己的鬍子,側目看向朱祁鉞:

“你還小,他不會動手打你的……”

“太爺爺,您可不能讓俺擔這事情。”朱祁鉞很精明,僅憑朱棣三言兩語就知道了朱棣想讓他背鍋。

“俺這肩頭,可擔不起這種事情。”

“您要是讓俺擔,俺只好把您拉下水了。”

“你這小子!”朱棣聞言瞪大眼睛:“反了天了?”

“俺的命也是命”朱祁鉞小聲說着,不等他有下一步動作,殿外便傳來了唱禮聲。

“陛下親至!”

“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千秋萬歲!”

那略帶激動的唱禮聲,足以說明在軍隊之中,朱高煦的地位到底有多崇高。

如今的燕山衛,基本上都是洪武三十年以後出生的衛卒。

正因如此,他們青少年時期,基本都是在永樂年間渡過,而朝野上下誰都知道永樂年間的新政是誰在推行。

如果是朱能那一時期的燕山衛,衛卒必然以朱棣馬首是瞻。

然而如今已然是洪熙十六年,現在他們最尊崇的,毫無疑問是那位協助並開創永樂盛世,洪熙之隆的洪熙皇帝。

哪怕他們作爲燕山衛,一年到頭也見不到這位皇帝幾面,而今能近距離接觸,他們自然激動。

成批次的腳步聲響起,朱棣和朱祁鉞的心不知不覺的提到了嗓子眼。

隨着朱高煦的身影出現在他們視線中,他們這才相信他居然真的從北京來到了這萬里迢迢的西域。

“都站住吧。”

輕飄飄一句話,吉林衛與燕山衛的所有衛卒紛紛站住,胡季、劉勉和夏原吉還想跟上,但卻被朱高煦眼神阻止。

他擡腿走入殿內,臉上的表情不難看出他此刻正在生氣。

“咳咳……老二,你怎麼來了。”

朱棣還能鎮定自若的和朱高煦談話,朱祁鉞卻鬼精的挪到了朱棣身後,把朱棣暴露在了朱高煦面前。

朱高煦沒有關心這小子,而是看着朱棣健康的模樣,漸漸安下心來。

他還真的擔心朱棣病重,但現在看來,只是衆人被騙罷了。

“父親收拾收拾,明日我們返回北京。”

畢竟還在氣頭上,加上宮中確實有許多政務需要他主抓方向,所以他必須得回去。

然而面對他的話,朱棣卻硬氣道:“不去!”

“嗯?”朱棣的話,不僅讓朱高煦詫異,便是連躲在他身後的朱祁鉞都探出腦袋,目光驚訝的看向他的臉龐。

老爺子剛纔可不是這模樣啊,怎麼突然那麼硬氣了。

不理會朱祁鉞的目光,朱棣雙手抱胸道:“我已經七十四了,也不知道還有幾年可活,這次我漢人闊別六百年對西域用兵,這樣的大事我怎麼能錯過?”

朱棣這番話不管從道義還是民族都站在了制高點,讓人無可挑剔。

確實,自從安西都護府失陷到如今,漢人的軍隊已經六百年沒有踏足西域的土地。

朝廷真正控制哈密,也是在永樂年間才宣告完成,而這只是西域的一角罷了。

自大明開國到如今,雖說疆域早已超過漢唐,但唯獨在西北的治理仍然不如漢唐。

可如果將亦力把裡覆滅並收復,將大明的軍隊駐紮在怛羅斯東部的養夷地區,那纔是真正的遠超漢唐。

不過以此來做說辭,這未免有些太勉強了。

朱棣是太上皇,他在哪看不是一樣,說到底還是想上戰場打仗。

“您這身子,若是再走一遭戰場,兒子承受不起。”

朱高煦默然開口,朱棣卻道:“多活兩年不如豪氣一場。”

“男人,要麼死在廟堂上,要麼就死在馬背上,窩囊地死在病榻上,四周都是哭哭啼啼的聲音,我可接受不了。”

朱棣還真接受不了自己死前躺在牀上,一動不動,四周都是兒孫哭哭啼啼的聲音。

那樣的死讓他覺得窩囊,所以如果要二選一的話,他寧願死在馬背上。

“太爺爺,您不是說不上戰場嗎?”

朱祁鉞也被朱棣這話給弄得迷糊了,朱棣自始至終也沒說他要上戰場啊,朱祁鉞一直以爲自家太爺爺是坐在前線打仗指揮,現在這架勢是要親臨陣前?

“小子,太爺爺再教你一課,要成大事就不能把要做而未做的事情說出來,惹人嘲笑。”

朱棣倒也不害羞,從兒子到太孫子,三代都被他騙了一個遍。

也就朱高煦瞭解他,不然朱祁鉞估計還沒上戰場,就發現自家三千燕山衛騎兵被自家太爺爺帶走了。

“您是連我的話都不聽了嗎?”

朱高煦眉頭緊皺,略微生氣。

朱祁鉞還是見到自家爺爺這麼生氣,當下被弄得縮回朱棣身後躲着。

朱棣口乾舌燥,他也有些怕自家這個老二,但還是硬着頭皮撒潑打滾:“怎麼,要對你爹我動手?”

他一邊說着,一邊轉身走到主位,從架子上拿起一把劍,拔出來直接丟到地上。

長劍跌在地上的鋃鐺聲在殿內迴響,朱棣也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雙手插在腰間。

“來,把劍撿起來,給你老子我一劍。”

朱棣話還沒說完,朱高煦便躬身將劍撿了起來,弄得朱棣有些尷尬。

好在朱高煦沒真給他一劍,只是將長劍插回劍鞘內,表情複雜:“您這是何必呢?”

“要麼給我一劍,要麼就讓我繼續待着,你回伱的北京,好好去做你的皇帝。”

朱棣鬆了一口氣,連忙叫囂道:“我當個太上皇,想做什麼還得看你的臉色,那我這是太子還是太上皇,到底你是老子還是我是老子?”

爲了能在西域打一仗,朱棣也是沒臉沒皮什麼都說了。

“您是父親,我是兒子……”

朱高煦實屬無奈,朱棣見狀直接開口道:“兒子別管老子的事情,西域這場仗就算你不讓我打,不讓燕山衛陪我去,我老頭子匹馬單刀也要把這一仗打完。”

朱棣吃準了朱高煦不可能對他動手,只要朱高煦不動手,那旁人就不敢對他動手。

“你要是不怕丟臉,就讓人把你爹我架回北京去,讓天下人都看看,你是怎麼對你爹我的。”

爲了達成目的,朱棣也不怕說什麼話傷了朱高煦的心,反正他也就這幾年壽命了。

他的這些話,他敢說,朱祁鉞都不敢聽,只能小心翼翼的看向自家爺爺。

見自家爺爺面色如常,只是眼神略微複雜,朱祁鉞都不得不佩服自家爺爺。

要是自己敢對自家父親說這些話,自家父親肯定會把自己吊起來打。

“沙盤擺出來吧。”

朱高煦嘆了一口氣,朱棣臉上立馬露出笑臉,對身旁朱祁鉞吩咐道:“去,沒聽到你爺爺說擺沙盤?”

“啊?喔!”朱祁鉞被這兩人折磨不輕,連忙小跑去偏殿,帶着幾個太監將沙盤給分批提出來,最後拼在一處。

沙盤上還插着朱棣佈置的各種旗幟,以及各隊兵馬的木雕。

木雕背後寫着數字,代表着兵力。

只是一眼看去,朱高煦便明白了朱棣的想法。

然而面對他的話,朱高煦卻直接拿起旌旗,乾脆利落的插到了焉耆盆地北部的山脈地形上。

“你這是幹嘛?那裡是山脈!”

朱棣急了,但他着急是正常的,因爲就西廠所獲的情報中,這地方確實是河谷山區,所以他沒有想過從這裡行軍。

然而朱高煦不一樣,他前世走過這條道,而這條道確實狹長,一百六十多裡山路,方圓近千里也不過一個鎮子,十幾個村落罷了。

朱高煦記得,差不多在1890年前後,纔有本土勢力在這片山區裡修建了一所黃廟。

直到後世建國後,這地方纔出現了幾個區所。

後世都如此,更不用提這個時代了。

“這裡有一條河流,可以沿着河谷直插亦力把裡河谷。”

朱高煦一句話,把朱棣眼睛瞪得老大,他連忙湊上前來:“西廠的新消息?”

“嗯”朱高煦沒有反駁,而是直接開口道:“這條道差不多一百六十里左右才能走出山區進入亦力把裡河谷。”

“不過這條道寬不過百來丈,窄不過數丈,極其容易被伏擊,而且補給不容易。”

朱高煦話剛剛說完,朱棣便眼前一亮:“那就正兵兩支分別向北疆和南疆出發,將他們的兵力吸引在南北疆,然後奇兵走山道入河谷,把這片富庶河谷直接拿下!”

“拿下這河谷,將山道修理過後,就能依靠河谷繳獲的糧草支持南軍補給,同時在北軍繞道抵達河谷西側的時候直接運輸糧草前往!”

一旦說起打仗的事情,朱棣的腦子便又靈活了起來。

只是知道了一條穀道,朱棣就將南北大軍後續的糧草給安排的明明白白。

“鐵路是建不成,技術不達標,只能走南邊。” 朱高煦用手指着吐魯番到鐵門關的路線,手指往南邊繞了一圈,這與後世的南疆鐵路路線不同。

後世的南疆鐵路是經過了這片山區的,但它是在後世七十年代動工完工的,現在的大明沒有這樣的技術,所以只能選擇耗費更大,但是技術更簡單的南邊。

“差不多七百里,最少兩年半才能通車。”

朱高煦這般說着,手又放到了吐魯番到婁曾母之間。

“這地方從吐魯番婁曾母走一路上坡約一百五十里,至曾經的莫賀城(達阪城)後則起起伏伏前往婁曾母。”

“中間這段山區有接近二十里的峽口,極容易設伏,而且運送火炮困難。”

“不過……”朱高煦將手放到了此刻鐵路的北部。

“吐魯番和哈密中間,也就是我軍鐵路修抵的此處往北是東天山的一片低矮地,行軍一百五十里,就足夠抵達東天山北麓。”

“西虜只有牧民在此放牧,而由此向西百餘里便是唐代庭州蒲類縣(木壘)。”

“從這裡前往婁曾母約六百里,而此條路可以通馬。”

“我軍在北邊的蒲類海(巴里坤)築城一座,距此地三百里,現在八百里加急讓當地兵馬將軍中二十門野戰炮運往蒲類,頂多七天就能運抵,運抵婁曾母則約二十天。”

“屆時,沿中線調派騎兵率先迂迴往後,繞過婁曾母,堵住莫賀城峽口。”

“待西虜知道峽口被斷,必然會回援進攻,而我軍騎兵突襲西虜,同時遣派騎兵往走,截斷他們退往鐵門關的退路,便能將這四萬西虜騎兵留下。”

朱高煦幾番分析間,一場圍殲戰便呈現於沙盤上。

朱棣並不覺得詫異,因爲他覺得自家老二打仗一直不輸自己,但朱祁鉞卻已經看傻了。

在動輒數百里、上千裡的路程玩圍殲戰,不管是對當地的地勢還是水文把控,亦或者對己方的行軍速度,戰力程度把控都十分得當。

“這些路線,西虜知道嗎?”

朱棣詢問朱高煦,朱高煦頷首:“知道,但他們不敢分兵駐守,而且也不認爲我們會知道。”

“即便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也不會認爲我們會從這些地方出兵。”

“因爲即便我們輕騎繞後婁曾母,堵住莫賀城峽口,卻也會面臨一個問題。”

朱高煦緩了一口氣,而後繼續道:

“輕騎迂迴婁曾母並截斷莫賀城峽口,這前前後後有最少九百里路程。”

“我軍即便一人三騎,所能攜帶的也不過就是半個月的口糧。”

“十日抵達莫賀城峽口,五日後便會斷糧。”

“所以我軍正兵必須五日內圍殲西虜騎兵,不然西虜便可以趁我軍輕騎斷糧而輕易突破莫賀城峽口。”

朱高煦話音落下,朱棣輕笑:“五日?三日便足夠了。”

朱棣對自己有把握,三日時間足夠自己圍殲這四萬西虜騎兵。

只要這四萬西虜騎兵全滅,那整個亦力把裡就是大明朝的囊中之物了。

“爺爺,俺請命去莫賀城峽口!”

朱祁鉞倒是適時跳了出來,然而不等朱高煦開口,朱棣便駁回道:“這地方太險要,你沒有過領兵的經驗,這地方用不着你。”

“給你兩千騎兵,等待開戰後,斷了西虜往鐵門關逃的後路!”

“俺……”聽到朱棣的話,朱祁鉞有些不服氣,但不等他開口,朱高煦便目光看向了他。

“俺知道了。”

朱祁鉞氣得牙癢癢,但奈何他現在只是一個太孫,而非太子、皇帝。

“等俺當了皇帝,俺一定要自己做主。”

朱祁鉞憤恨想着,就差嚎一嗓子了。

不過回到現實,他依舊得帶着兩千騎兵去打輔助,而正兵和奇兵都沒有他的機會。

“正兵由朱能節制,奇兵由陳懋節制。”

“奇兵不能太多,太多會讓人看出情況,而我的吉林衛是西虜沒能探查到的兵馬數量,故此讓陳懋帶着我的吉林衛做奇兵,明日便拔營出發。”

“正兵方向,朱能三萬正兵和四萬輔兵繼續僵持,只要爭取十天時間,就足夠陳懋抄他們的後路。”

朱高煦做出最後的安排,朱棣十分同意的點頭,但很快又反應過來:

“不對,老二你怎麼倒反過來指揮起這一仗了?”

朱棣後知後覺,要知道這一仗是他要打,但現在卻被朱高煦指手畫腳完了,他能不鬱悶才奇怪。

“那您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朱高煦反問朱棣,朱棣捋了捋大鬍子:“你把我想說的辦法都說了,你我父子想法如出一轍。”

“……”朱祁鉞有些佩服自家太爺爺,但佩服的不是手段和能力,而是臉皮。

“就按照這樣辦吧。”朱棣洋洋得意,朱祁鉞見狀當即便去傳遞質疑。

朱高煦和朱棣沒有阻攔他,由於舟車勞頓,朱高煦在議事過後便去休息了,只留下朱棣看着朱高煦留下的沙盤嘖嘖稱奇。

同時,隨着朱高煦的旨意下達,前線的朱能與陳懋趁夜坐火車返回哈密。

他們抵達哈密的時候,已經是翌日清晨。

在朱高煦洗漱的時候,朱棣將計劃全盤告訴了他們,二人都沒想到朱棣居然對西域這麼瞭解,紛紛讚揚朱棣策略。

一旁站着的朱祁鉞看着無力吐槽,自家爺爺的計策,居然成了自家太爺爺的。

好在朱棣也沒有得意太久,因爲朱高煦已經洗漱趕來了。

“陛下千秋萬歲!”

“平身論事。”

朱高煦走到沙盤前,見到自己的佈置又被改動再修復的跡象,他便知道是朱棣剛纔已經和朱能、陳懋說過怎麼打這一仗了。

“都知道該怎麼打了吧?”

“回陛下,臣等已經瞭解了。”

君臣之間問答,朱高煦聞言頷首,隨後卻改變了朱棣的安排,直接對朱祁鉞道:

“我想了想,你小子也該歷練,這次你隨陳懋奇襲莫賀城峽口,任千戶官。”

不等朱祁鉞反應過來,朱高煦對陳懋說道:“入了軍隊就是按照軍法處置,倘若這小子不聽將令,拖出去直接剮了!”

“是……”陳懋汗顏,朱祁鉞卻直接單膝下跪作揖:

“末將一定去戰場上爲俺們朱家爭功!”

朱高煦懶得理這個小子,直接詢問道:“給蒲類海的軍令發出去了嗎?”

“回陛下,已經發出去了,四天就能繞過天山送抵蒲類海城,當地兵馬出征,應該需要二十天才能抵達婁曾母。”

朱能作揖回答,朱高煦頷首道: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吃下這四萬西虜鐵騎,收復西域漢土。”

“傳令下去,凡此戰戰死的,撫卹發三百貫。”

“參與此戰者,除軍功賞銀外,另發五十萬貫犒軍。”

“此外,朕將融西虜兵器於莫賀城,築銅柱,著姓名!”

“臣領旨!”朱能與陳懋紛紛作揖,要知道馬援一句“銅柱折,交趾滅”,被廣爲流傳近一千四百年。

如今皇帝下令築銅柱,那他們收復西域的豐功偉績,自然會被史書大書特書。

青史留名,誰又能不激動呢。

在激動中,朱能率軍返回了前線,而陳懋則是帶着朱祁鉞接管了吉林衛。

留下六百人給朱高煦負責拱衛他安危後,二人便帶着五千吉林衛出發翻越東天山。

隨着大軍出發,察覺到不妙的夏原吉立馬來到了行宮。

朱棣與朱高煦坐在主位,朱祁鉞已經出發。

夏原吉沒看到朱祁鉞,當即便作揖道:

“陛下,太上皇均爲萬金之軀,而太孫亦是千金之軀,如何能以身犯險。”

“臣乞請陛下與太上皇回京,哪怕不回京,也應該返回沙州、肅州等待捷報,而非在此。”

夏原吉也是不容易,六十七歲了還跟着朱棣跑來跑去,好不容易等來了朱高煦,卻見朱高煦都幫起了朱棣,心中很不是滋味。

面對他的乞請,朱高煦也覺得十分頭疼,故此說道:“此戰勝券在握,不會有什麼危險,你大可放心。”

“可是大明朝不能沒有太上皇,更不能沒有陛下,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危險,陛下也應該帶着太上皇迴避纔對。”

“臣已經聽說,您要與太上皇親赴前線。”

“陛下,恕臣直言,您不該如此啊……”

夏原吉聲音悲慼,朱高煦和朱棣都被他這話說得不是滋味。

本來有他一個就足夠了,然而朱高煦似乎忘了,在這哈密城還有一個麻煩的人。

“陛下!我要見陛下!”

“陛下!”

吵鬧聲在殿外傳來,朱高煦不以爲然,朱棣卻詢問道:“是誰?”

“回太上皇,是哈密府同知于謙。”

“傳他進來!”

劉勉迴應,不等朱高煦反應並阻止,便見朱棣已經下令。

見狀,朱高煦也不好阻攔,而於謙也在幾個呼吸後被帶到了他們的面前。

這還是朱高煦第一次見到于謙,他身穿正五品同知官袍,頗具棱角,長相不算英俊,只能算是清秀平常。

他年紀三十左右,見到朱高煦與朱棣便作揖行禮:

“臣哈密府同知于謙,直諫陛下收斂好戰之心,勿要以身犯險,致大明朝與危難之中!”

第473章 自取滅亡第429章 三徵蒙古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489章 倉攢吏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560章 朝日孝子第41章 兄仁侄狠第420章 亦步亦趨第97章 龍江船廠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102章 西南欲亂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106章 倭夷入寇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484章 把控輿論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386章 波斯之亂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520章 與時俱進第514章 南楊北王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555章 狐假虎威第389章 日本國變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547章 雞鶩爭食第563章 聖人親至第46章 爲孫補償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494章 癸卯案終第11章 親親相爭第407章 永樂十年第4章 魁首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96章 孫幫爺背鍋第346章 永樂五年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第70章 何不燒煤第407章 永樂十年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80章 紫金山下第349章 梟雄終焉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583章 後記宣德(2)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385章 試點江南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418章 明日條約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19章 衛所尚足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558章 和光同塵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2章 大教場316.第316章 朱教習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585章 後記宣德(4)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第483章 恩賞難爲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22章 《削藩論》第80章 紫金山下第453章 棒雞倭狗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第540章 衣錦還鄉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第350章 朝日孝子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367章 調停諸國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437章 江左恥辱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581章 日落西斜第569章 安西北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