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宮中密談

第66章 宮中密談

“衛所制度有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實現對收復之地的最快實際佔領!”

書房裡,朱高煦說了衛所制的許多弊端,但他並不是說衛所制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面對徐輝祖的不耐煩,他說出了衛所制最大的好處。

這些天他已經見到了太多被編入衛所,並且舉村移民雲南的場景。

朱高煦承認,這樣的舉動對於被遷移的百姓來說,這無異於家破人亡。

可站在時代背景下,正是朱元璋的這番舉動,才能讓雲南這個東南亞水塔牢牢把控在漢人手中。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永樂年間,朱棣在東北設置了大量的漢人衛所,並且收編少數民族建立衛所來開拓東北。

如果不是後來朱瞻基覺得沒有必要,將漢人衛所撤回,那即便奴兒干都司被裁撤,接受其職權的遼東都司崩潰,漢人也最少能佔領瀋陽到吉林這一帶的廣袤平原。

將關內漢人編爲軍戶,然後派遣他們前往偏遠地區,賜予其大量田地,這是一個漢人王朝能迅速控制偏遠地區的最快手段。

儘管這對百姓來說有些殘忍,但以朱高煦現在的身份,他再也不能單純的站在百姓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站在時代背景下,他必須使用衛所制,哪怕這樣做會讓許多百姓經歷幾年的貧苦。

朱高煦的立場發生了轉變,而看着他說出這番話的徐輝祖也不免有些驚訝。

當着他的面,徐輝祖反問道:“既然要創造募兵制,那保留衛所制只會徒增大量支出。”

“這些支出是值得的……”朱高煦搖搖頭:

“募兵開拓疆土,衛所移民戍邊。”

“如此只需三代,當地的衛所就能變成一個個縣城,衛所之下的千戶所、百戶所就能變成一個個集鎮和村落。”

“具體的,小子腦中已經有了個大概,只是還沒有想好。”

“恐怕只有到了北方,更近距離的瞭解衛所制度,才能做出合適的修改。”

或許是擔心朱元璋通過徐輝祖瞭解自己的想法,朱高煦並沒有說出自己早就計劃好的制度。

他擔心朱元璋會把他留在南京,即便傅友德已經說過朱元璋留不住他太久。

“這的想法倒是不錯……”徐輝祖眼神複雜的看着朱高煦,只覺得對他的那股陌生感越來越重。

“咚…咚…咚……”

忽的,暮鼓作響,徐輝祖也做好了離開的打算。

“早點休息吧”說完這句話,徐輝祖轉身走出了書房。

不過在走出主屋之前,他卻突然停住了腳步,轉身走回書房,對朱高煦伸出了手:

“將你的百戶令牌交出來吧,我等會讓人把你的甲冑收走,也免得你跑一趟了。”

“是……”朱高煦默然從懷中拿出百戶令牌,徐輝祖接過後也走出了書房及主屋。

待他走出院門,不多時便有兩個兵卒走進來對朱高煦作揖,隨後當着他的面,將那套他保養了一個月的甲冑給搬走了。

除了甲冑,被一併收走的還有兵器。

中間朱高煦沒有說什麼,只是靜靜看着他們抱着自己的甲冑走出院子,直到他們關上了院門,朱高煦才起身向着後院走去。

好在當他來到後院時,赤驩正低着頭吃馬槽裡的豆子。

朱高煦見狀鬆了一口氣,同時走上前去摸了摸赤驩:“還好伱還在。”

“唏律律……”

“咚…咚…咚……”

朱高煦撫摸赤驩唏噓時,徐輝祖並沒有回魏國公府,而是騎馬來到了紫禁城的東華門,並在經過一番檢查後進入了紫禁城的外廷。

不多時,他來到了武英宮門,並在殿前豹韜衛的通傳下進入了宮門,來到了武英殿內。

這個時候暮鼓已經快要結束,而徐輝祖也在進殿五拜三叩後,起身將自己與朱高煦的對話全盤而出。 他擔心朱高煦的意圖會被暗中的人察覺上奏,既然如此,倒還不如他自己和皇帝說清楚,免得旁人添油加醋來陷害他和朱高煦。

“這小子倒是沒把我的所有都否定……”

坐在椅子上,身着圓領袍的朱元璋臉上並沒有露出什麼不高興,反而有幾分欣慰。

作爲仿唐制府兵設立衛所制度的人,朱元璋當然知道唐朝府兵制的崩潰時間,更是十分清楚唐朝府兵制崩潰的原因。

正因如此,他纔會要求衛所的軍戶將所有“軍屯田”的糧食全部上交,餘田則繳納賦稅。

這樣的制度,能夠讓地方衛所有自己的屯糧,不至於事事依靠朝廷從千里之外調糧。

衛所制本身就是爲了開拓領土、穩定地方而設立的制度。

懂這個制度的人不多,而能和老朱沾親帶故,並瞭解這個體系的人就更少了。

除了他之外,剩下懂得這個制度的大多已經去世,活着的僅有傅友德和馮勝、朱棣三人,便是湯和都不能算徹底瞭解衛所制度。

如今這幾個人裡又多了一個朱高煦,這讓朱元璋高興之餘,也不免對朱棣起了一絲防範。

朱棣本來就是如今除馮勝、傅友德、朱棡三人外的第一人,再加上眼下的朱高煦……

“允恭,你小子與高煦那小子親近,你告訴我,高煦現在的本性到底變沒變。”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詢問徐輝祖,對此徐輝祖似乎早有預料,他擡手作揖:

“陛下,臣覺得高煦變了,但他變得讓臣覺得有些陌生……”

“陌生是對的,不僅是你,我也是一樣。”朱元璋附和了徐輝祖的話,但卻又肯定道:

“只是他這變的很是時候,北邊的兀良哈叛變之後,寧王的壓力就大了許多。”

“如今燕王不僅僅要防備北虜從哈剌溫山西側南下,還得幫着照看大寧,壓力大了些。”

“你說……”朱元璋欲言又止,似乎想開口又猶豫,但最後還是選擇詢問:“將高煦封到開平如何?”

“開平?”聽到這話的徐輝祖心裡一緊,開平衛是抵抗韃靼南下的第一防線,也是朱棣現在需要負責的兩道防線之一。

朱元璋不想把朱高煦封到大寧去幹擾寧王朱權,但朱權又沒辦法獨自解決兀良哈三衛的事情。

兀良哈解決不了,大寧那邊就會一直讓朱棣分心,所以將開平交給朱高煦,讓朱棣專心幫朱權對付兀良哈就成了朱元璋能想到的一個不錯安排。

徐輝祖不想讓自家姐姐的孩子去開平那種危險且荒涼的地方,可朱元璋既然開口,那即便他反對也沒用。

想了想,徐輝祖只能硬着頭皮說道:“開平不錯,能爲燕王分憂也很好,只是當下高煦這孩子還是太小,性子有些急躁,應當再留在南京學習一段時間。”

“那是自然。”朱元璋十分認可徐輝祖的話,並且也對他交代:

“日後他若是去了開平,肯定也要處理一些政事。”

“你稍許派人去告訴他,叫他每日上午去武英殿協從理政,下午再去國公府學習。”

批閱奏疏並不是太子和太孫的權力,而是皇帝的權力。

朱元璋也曾讓一些親王幫忙處理過奏疏,這並不出奇,只不過朱高煦是除朱允炆外,朱氏三代子弟中理政的第一人罷了。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殊榮,等消息傳開,諸多藩王、郡王便能知道朱高煦在朱元璋這裡受寵的事情了。

“是……”徐輝祖聽到朱元璋的回答,當即也鬆了一口氣。

他實在是不忍心讓十五歲的朱高煦去開平衛,能多留他一段時間也算不錯了。

“退下吧。”朱元璋問完了事情便讓徐輝祖離去,徐輝祖見狀也作揖退出殿外。

倒是朱元璋在他走後遲遲沒有處理政務,而是看着龍案發呆,腦中不斷閃過剛纔徐輝祖所交代的那些話。

良久之後,宮中傳出了一聲長嘆,卻讓人不知道在嘆什麼……

(本章完)

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484章 把控輿論第476章 大明銀行第70章 何不燒煤第10章 輕鈔重錢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6章 陳年往事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129章 百廢待興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第393章 呂宋開荒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399章 審時度勢第12章 天下糜爛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62章 老丈難當第598章 後記永曆(1)182.第182章 坐井觀天第466章 各懷鬼胎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31章 謠言害人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68章 武英理政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133章 讓利移民第101章 錢鈔事起第63章 書房論兵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36章 以利誘之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第123章 北返建功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578章 帝悲慟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熾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414章 張弛有序196.第196章 窮兵黷武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49章 傲雪欺霜第564章 多方唱罷第409章 資本道路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26章 羽林左衛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461章 解決民生第57章 入宮覲見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467章 朝鮮特供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373章 廟堂局勢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24章 領功受賞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第368章 明屬榜噶喇海第54章 洪武移民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第9章 營中小院第450章 浙江新政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21章 權力遊戲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367章 調停諸國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349章 梟雄終焉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35章 位高權重第501章 天子點兵第99章 閉門思過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567章 甕中之鱉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第24章 領功受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