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魏國公府

第75章 魏國公府

“赤驩,慢些……”

長街上,朱高煦輕拉馬繮,示意赤驩走慢些。

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他已經來到了南京城最爲繁華的一塊區域。

眼下,他走在寬百步有餘的大中街上,往南便是聲名遠播的秦淮河街。

與距離皇城很近的穎國公府和宋國公府不同,徐家的魏國公府坐落於南京繁華的鬧市區。

因此,當朱高煦來到這裡的時候,來往的人流繁多,幾乎是人擠人,肩並肩。

百餘步的長道上,僅有最中間的十餘步被百姓有意避開,並且只有往來巡邏的兵馬司兵卒,及行事匆忙的官員才能走。

和皇城區域一樣,即便走,他們也是靠最邊上,而不敢像朱高煦這樣,走到御道的邊上。

“這裡倒是繁華,放在後世也能直接圈爲景區了。”

朱高煦騎在馬背上左顧右盼,可以清楚的通過長街上的人流,來了解南京內城百姓的日子過得如何。

畢竟是一國之都,即便明初百廢待興,但最早太平的南京城卻已經發展的相當不錯。

在這裡很少能看到穿着麻布短褐的人,大多都是身穿棉麻和粗布材質的搭護、直身、程子衣、褲褶等衣物。

不過即便只是身着棉麻粗布,來往百姓也追求着漂亮,衣服上都有一些簡單的刺繡,頭上的巾帽頭飾也是儘可能弄得與周圍人不一樣。

僅朱高煦看過去的這一眼,他所能見到的頭巾帽子便不下二十種。

只是他這一眼也引得許多人低下了頭,畢竟明初的民間風氣是被抑制的,階級之分也是赤裸裸的。

像朱高煦這種騎着高頭大馬,身着絲綢服飾的少年人,與他們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這一點,朱高煦也十分清楚。

如果不是魏國公府坐落在楊吳河以西的平民區,那朱高煦基本只會在河東的皇城區溜達。

這不是他看不起平民區,而是他根本沒有時間過來。

騎馬走道,朱高煦看着四周百態唏噓,相比較外城的百姓,內城的百姓不管是從衣物,還是從精神面貌來說,都宛若兩個世界的人一般。

“一條楊吳河隔開一個世界,一道城牆又隔開另一個世界……”

朱高煦嘀咕的同時,他也走到了一座氣派恢宏的府邸面前。

儘管道路上的人流還是那麼多,但他們都有意識的避讓開了那府邸正門的數步距離。

朱高煦騎馬穿過人羣,在府前翻身下馬的同時看了一眼正門班值的那五個兵卒。

“還好,沒白走一趟。”

“殿下?”

朱高煦呢喃的同時,門口的一名老卒試探性的朝着朱高煦詢問,並在下一秒得到了迴應:

“是我,把我這馬牽到旁邊喂二兩豆料和五斤水。”

朱高煦點頭應下的同時,拿出十幾枚錢遞給前來牽馬的老卒,老卒見狀笑呵呵接下:“殿下來得正好,國公還在府上,不過等會就要去杭州了,您再晚些就見不到了。”

以前朱高煦常來魏國公府,這班值的老卒是徐輝祖的護衛,自然認識他。

朱高煦有要事在身,也就沒有和他過多糾纏,拿着聖旨便走進了魏國公府。

他對魏國公府的熟悉程度不比前身差,只因爲前世的他來過這府上旅遊,不過那個時候的魏國公府叫做瞻園,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並且已經經過多代人增設擴建數百年了。

如今重走一遍這裡,朱高煦只發現它的陳設不如後世精美,但卻充斥着一種古樸感。

魏國公府的前身是朱元璋的吳王府,後被朱元璋賜予徐達,並進而擴充成爲了現在的國公府。 因此,雖然是國公府,但他的規制卻是王府。

朱高煦一走進來,便有門房爲他帶路,這一路走來,映入眼簾的都是宏偉壯觀的明初建築羣,其中摻雜着一絲蒙古元素。

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樓榭亭臺……

僅是這百餘步的距離,朱高煦便知道了魏國公府的底蘊。

別說其它的國公府,就算把在京諸藩王府都拉出來,恐怕也比不過這裡,可見朱元璋對徐家有多擡愛。

“高煦!”

這邊朱高煦還在張望魏國公府內陳設,忽的一道聲音從他身後響起,緊接着一條胳膊摟住了他的脖子。

“哈哈!你這小子出去了半載,倒也不會回來看看渭家(外婆家)。”

“四舅,你是要把小子勒死不成?”朱高煦拍了拍來人的手,對方聞言也當即鬆開。

待他鬆開,朱高煦轉身與他對視。

這是一個年紀二十出頭,長相清秀、眉宇秀朗的青年,而他便是朱高煦的四舅徐增壽。

徐增壽是徐達四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少年時隨父親徐達入宮覲見朱元璋時,因爲勇敢機警,朱元璋爲他賜名增壽。

事實證明,徐增壽確實勇敢。

他弱冠時便北上跟隨朱棣出塞,與朱棣一同迫降乃兒不花,從而立下功勞。

待他回到南京後,朱元璋又因爲他善於騎射,因此將他選爲勳衛,讓他在左右侍奉。

朱高煦對這個四舅的印象很不錯,在前身記憶裡,徐增壽對外謹慎誠實,對內卻談笑風生。

每每徐輝祖要教訓前身時,徐增壽都會站出來勸導,因此讓前身少了許多責罵。

“我在宮中幾日,爲何不見四舅?”

朱高煦回想起了徐增壽的職責,不免好奇詢問了起來。

“呵呵……”聞言的徐增壽笑了笑,拉着他的手向會廳走去,邊走邊道:“前些日子去松江府整頓衛所去了,今日纔回來。”

“我回來的還算早的,你二舅與三舅如今還在福建呢。”

徐增壽笑着解釋,並拉着朱高煦走到了會廳。

也就是走到這裡之後他才反應過來,轉頭看向朱高煦:“伱是來走親戚的,還是宮裡有事?”

“自然是宮裡有事”朱高煦哭笑不得的舉起左手的聖旨:“爺爺派我來給我那國公舅舅傳話呢……”

“什麼……”

“什麼事情?”

徐增壽剛想問問,結果左側偏廳卻傳出了徐輝祖的聲音,舅甥二人聞聲看去,果然瞧見了一身戎裝準備出遠門的徐輝祖從偏廳走出。

“大哥要出門?”徐增壽看着自家哥哥這模樣,鬆開了朱高煦的右手。

“嗯……”徐輝祖應了一聲,並將目光放到了朱高煦身上,掃視上下後纔將目光停留在了他手中的聖旨。

見狀,朱高煦也打開了聖旨,對着其中內容讀了出來。

首日上架的十章已經更新結束,明天上午十一點更新五章

(本章完)

第555章 狐假虎威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3章 燕府虎兒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14章 常鱗凡介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580章 洪熙始終244.第244章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48章 老當益壯第569章 安西北庭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34章 戰亂之苦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593章 後記正德(嘉靖)第364章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28章 潛龍在淵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394章 藥石難醫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504章 各懷鬼胎第111章 喜事連連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40章 燕府三子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588章 後記成化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343章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478章 洪熙三年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445章 解縉案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391章 大明孝子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87章 老謀深算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124章 前路漫漫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93章 謹言慎行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472章 瓦剌西遷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第66章 宮中密談第434章 皇明宗規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96章 孫幫爺背鍋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411章 喜上加喜197.第197章 西南戰起322.第322章 應對自如第57章 入宮覲見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6章 陰晴圓缺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5章 洪武暮色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98章 但願海波平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581章 日落西斜第51章 孜孜不倦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552章 各抒己見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595章 後記隆萬天革新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593章 後記正德(嘉靖)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58章 以鈔抵稅第486章 爲人三思第18章 小子野望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73章 平倭論第431章 硬頂上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359章 自由貿易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505章 直掛長帆第115章 劍老無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