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收穫頗豐

讓岳雲和平清盛、源義朝沒想到的是。經此一場比武之後,他們做起勸說工作來輕鬆了許多。大部分關西和關東的大名和朝中大臣、皇室宗親都爲岳雲所展現出來的實力和強勢作風所震撼,同意了岳雲提出的立近衛爲天皇的建議。

平氏和源氏兩派的公卿大臣佔了京都七成以上,於是,之前毫無徵兆,根本就沒人想到過的兩歲孩童近衛,一下子就成了日本第七十六任天皇。讓京都的武士和百姓們均大爲驚奇。

而在平清盛和源義朝的大力推動和岳雲的威攝下,平氏和源氏都定下了交好大宋,尤其是交好代表大宋的特使岳雲的方針。岳雲每到一處都受到了熱烈歡迎。而宋國的字畫、瓷器、刺繡、茶葉等商品也深得日本的公卿、大名等上層人士喜愛。隨岳雲一同前來的商人個個都賺得笑不攏嘴。

平氏和源氏很快便將承諾給岳雲的土地交割了。現在岳雲在日本擁有了三塊土地,即關西的邇摩郡、九州的鹿兒島和關東的橫濱。岳雲和衆人商量了一下,決定讓薜源率六百兵丁鎮守邇摩郡,趙耀率三百兵丁鎮守鹿兒島,而宋忠則率三百兵丁鎮守橫濱。

而平氏和源氏也極爲配合地將這三片土地上的日本人遷了出去,將地方騰給了岳雲。

岳雲吩咐薜源、趙耀和宋忠三人在三地修築城池和碼頭,錢方面倒是不用操心。雖然石見銀山還未開採,但他之前劫掠了薩摩藩在太宰府歷年的積累。然後又賣瓦罐粗炸彈和拋射器狠賺了一筆,築城和修建港口的費用倒是差不多夠了。

近衛天皇登基之後,岳雲還特地吩咐平清盛和源義朝兩人想辦法炮製了一份國書,將大宋皇帝趙構大大歌功頌德了一番,並蓋上了日本的國璽。他知道趙構極好面子,這份國書拿回去,正是自己表功的大好機會。

這一切都準備妥當後。岳雲的艦隊終於啓程回大宋了,臨行前,平清盛和源義朝這一對冤家對頭難得的一起並肩出現。他們都是來爲岳雲送行的。兩人看着對方,都是一臉警惕的神色,暗忖自己要竭盡全力。決不能讓岳雲被對方拉攏。

他們不約而同地決定,一定要積極配合邇摩、鹿兒島、橫濱三地的建港築城,尤其是要討好岳雲留下來的三名守將。這三人肯定是岳雲的心腹,如果由薜源、趙耀和宋忠在岳雲面前說幾句好話,想必比自己說一百句管用得多。

岳雲的艦隊離開京都,向西航行了約八九天後,終於抵達了琉球羣島。

而這時,留守的呂浩方向岳雲和楊月報告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虞允文、李雨柔、李寶、陸文龍等人已經搞定了新任臺灣留守劉光世,將其徹底架空。現在臺灣仍在己方掌控之下,臺北新城已經落成。火器、新式戰艦的研製均有所突破。那位擅長種田的陳旉針對臺灣多山的特點,創制了梯田耕種的方法。讓糧食產量提高不少,加之島上氣候炎熱溼潤,糧食可一年三熟,現島上再無缺糧之虞了。*

“相公。不如我們一道回臺灣去看看吧。反正官家又沒規定你出使日本必須多少時間內返回,只要咱們不說,回一趟臺灣誰會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現在島上很多事情還是需要你出面才能解決的,而且你時不時露個面,也讓士兵和百姓們心安,知道你仍然對臺灣發揮着影響力。”楊月一雙纖手拉着岳雲的袖子。勸說道。

呂浩第一次看見自己大當家居然一副小鳥依人的模樣,不禁驚奇不已。楊月見呂浩一臉驚愕的表情,也有些羞赧,俏臉一紅,鬆開了岳雲的手臂。

岳雲思量了一下,覺得好象是這個理,而且他也的確想去看看臺北新城建得如何了。陳規和蘇永貴究竟將火器研製得如何了。

四月的臺灣,已如初夏般炎熱,島上的居民已經只着單衣。許多才到島上的新移民已經拿到了官府發放的種子和農具,開始進行耕種,爭取能在夏末就能收穫一季糧食。

他們做夢也沒想到,臺灣的稅收比內地低一半,而且土地是誰在耕種就是誰的,只需要在官府登記備案後,就會發給地契。很多從沿海一帶過來的移民都準備回家鄉去動員家中親朋好友一起移民到臺灣來。

岳雲抵達淡水港後,受到了民衆的熱烈歡迎,他也藉機向這些百姓們表示,不管他在不在島上,誰擔任臺灣留守,臺灣的政策均不會改變,勉勵他們在臺灣好好開始新的生活。

這時,已經得到消息的虞允文、李雨柔、李寶、陸文龍等都來碼頭迎接,他們將岳雲迎進了已經建好的臺北城內。

岳雲走在臺北的大街上,感覺道路佈局和臨安很相似,看來設計者就是按着小一號的臨安城來設計的。不過,道路寬度卻比臨安城還要寬,可以並排行駛四輛馬車。

他和虞允文等人一起,先去臺灣府衙看望了一下劉光世,雖然他現在已經被架空了,但名義上還是臺灣留守,自己回來了不去看看他怎麼也顯得有些失禮。

劉光世現在每天到臺灣府衙報個道後,就跟一干親兵回到自己住處喝酒、賭博,到了晚上,就去城內的勾欄青樓尋花問柳,好不快活。他倒是覺得,這樣比以前舒服多了。再也不用爲軍餉、稅收和城池建設等事發愁。雖然失去了權利,但他原本就沒想在臺灣一直呆下去。他已經向秦熺寫了一封信,稱在臺灣條件艱苦,生活太累,事務繁雜。希望合適的時候能調走。而秦熺已經答應了他的要求,稱正在幫他務色接替人選,但要他先把今年幹過去再說。

岳雲和他及步諒見過面後,在一番例行公事的寒喧後。方告辭離去,準備回嶽府休息。

李雨柔一路上喋喋不休地給岳雲講起她和虞允文、陸文龍等如何設計陰謀,逼得劉光世不得不就範。一副眉飛色舞的樣子。讓一旁的楊月不禁有些醋意。

岳雲望着她的一張俏臉,感覺雖然美貌依舊,但臉龐卻比以前要清瘦一些了。想必也是爲了臺灣的發展而竭盡全力之故。畢竟她現在掌管全臺灣的財政。別人要錢都要跑來找她,給哪個部門不給哪個部門,給哪個縣不給哪個縣都會引發矛盾紛爭。

他不禁握緊李雨柔的纖手,憐惜道:“雨柔,這段時間可辛苦你了。你一個女兒家,卻要你做那麼多男人乾的事情,這段時間想必你也非常勞累。實在讓我有些過意不去啊!”

李雨柔聽他如此一說,芳心竊喜,不過她卻低着頭嘆惜道:“相公,能幫你分擔事務。雨柔心中只有高興,讓我感覺到自己還是對相公有用的。唉,看着鞏姐姐都生了第二個兒子了,雨柔卻還未能爲相公添下一子半女,實在有負相公的信任啊!”

“啊?申兒已經出生了?”岳雲一聽。心中大喜。

“嗯!兩天前生的,所以鞏姐姐纔沒能來碼頭接你。她說大半年前你就說會再是一個兒子,而且把名字都取好了,叫嶽申。這可真神奇啊!相公你是怎麼知道會是個兒子的呢?”李雨柔一臉驚訝地問道。

岳雲聽聞之後倒是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總不能說是史書上寫的吧。於是。他連忙叉開話題,問道:“火器的研製如何了?這一塊是你在管。陳規和蘇永貴他們進展怎樣?”

李雨柔含笑道:“還不錯,陳規主要在研究火炮,蘇永貴則在研究你說的那個什麼火筒……”

“不是火筒,是火槍!”岳雲糾正道。

“嗯,好象是叫火槍,不過我覺得外觀更象是隻竹筒,跟槍似乎沾不上邊……”李雨柔思量了一會後,看了看天色道:“相公,楊姐姐,你們要不要去火槍鋪和火炮坊看看?”

岳雲見天色還早,便點了點頭道:“那你帶我們去看看吧!”

見岳雲都如此說了,楊月也只好同意,雖然知道李雨柔比自己還先過門,但她對於讓岳雲和李雨柔單獨相處卻總有些不甘。而且,她現在身爲水師統制,對於戰艦用火炮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也的確想和陳規交流一下。

火槍鋪和火炮坊均不在城內,而是在臺北城背後的一處深山裡。這既是爲了避免城內人多耳雜,工匠不小心泄露了秘密,更是爲了安全着想,畢竟這些火器萬一有個走火閃失,那可是非死即傷的事。

陳規此刻正在聚精會神地觀察着一尊剛出爐的炮膛,連岳雲、楊月和李雨柔來到面前都未查覺,直到岳雲猛拍了他一下肩膀後,他纔回過神來,連忙上前向三人行禮。

“陳大人,你研製的火炮的確威力驚人,這次我們的戰艦用它在鹿兒島一戰中,大敗日本關東水師,它可謂功勞卓著。”岳雲稱讚道。

“是嗎?那太好了!”陳規一聽,心中大喜。

他旋即又問道:“不過嶽將軍,火炮在使用過程中可曾出現什麼問題沒?這可是我研製的火炮第一次用於實戰!”

海戰之時,岳雲還在藤源忠通的船上,根本不清楚開炮的情況。於是便讓楊月和陳規交流。

陳規聽楊月詳細敘述了當時的海戰情形後,方皺着眉頭道:“五炮才能中一發?這個命中率未免太低了點吧!”

楊月輕撫了一下額頭前的秀髮,嘆道:“士兵們對火炮的發射使用還不熟悉,對於如此對準星、調整角度也不怎麼清楚。但最大的問題還是炮彈在空中因風力問題,時常飛偏,雖然偏得不多,但距離一長就會偏出很遠。不知道陳大人可有什麼方法予以改進呢?”

陳規一聽,眉頭頓時皺成一個“川”字,他其實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卻感覺難以解決。要讓炮彈受風力的影響變小,就只有在飛行速度或者炮彈重量上下功夫。

可依目前的技術水平,炮彈頂破天就是這個速度了,而增加裝填的火藥會很容易導致炸膛。增加炮彈重量雖然能讓炮彈在空中飛得更穩一些,但卻會讓射程變近。眼下宋朝和日本的水師都開始使用拋射器投擲的瓦罐炸彈了,這種炸彈的最大射程就是八十丈。而臺灣水師的火炮射程也不過一百八十丈左右,如果增加了炮彈的重量,導致射程變近,在海上和敵人對抗反而會導致優勢喪失。

見陳規一臉爲難的神色,岳雲腦中靈光閃現,想起了後世的線膛炮。

於是他乾咳了幾聲,沉聲說道:“陳大人,你其實可以嘗試着將銅管內壁刻上螺旋形的線槽,這樣,炮彈飛出去時便會沿中軸旋轉,它在空中飛行時受風力影響的程度便會大大降低。這樣便可提高命中率!”

岳雲說完之後,陳規眼睛頓時一亮,感覺這還是個好辦法。

他喜形於色道:“嶽將軍果然是天縱之才,老夫研究了十餘年火器,也未想到這辦法,嶽將軍信手拈來的辦法卻能如此實用。實在讓老夫汗顏啊!”

楊月和李雨柔雖然不懂火炮的製作工藝,但聽岳雲的方法如此讓陳規佩服,她們望向岳雲的眼神也不禁多了幾分崇敬。

岳雲暗自汗顏,這只是他根據後世的線膛炮原理說出的辦法,如何具體制作,他是完全摸不着頭腦,也全虧有陳規這等火器專家在,纔會一點即通。換個工匠的話,再多問幾個細節,他就得兩眼抓瞎了。

陳規得到了新方法,立刻便招呼屬下的幾名工匠開始研究如何在炮膛內刻線槽了。全然不管岳雲等一行頂頭上司。

岳雲等人也無可奈何,畢竟陳規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老是打擾人家也不好。當下李雨柔便提議去蘇永貴的火槍鋪看看,看火槍方面的研發有無進展。(未完待續。。)

第632章 黎元雄的交待第326章 瓦罐炸彈第297章 攻島大戰第279章 明州赴任第3章 巡視軍營第748章 穿山越嶺第423章 逃離上京第374章 呂宋州成立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275章 殿試(下)第7章 要人不要錢第218章 風雨欲來第769章 勢如破竹第558章 九嶺鎮之戰(九)第45章 催命的《紹興和議》第79章 遇襲第670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上)第648章 佈置救災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300章 落難公主第684章 宋金大海戰(二)第258章 雨柔被抓第554章 九嶺鎮之戰(五)第103章 入城赴宴第463章 英雄和才女第487章 採石磯之戰第483章 勢如破竹第763章 金國的困局第673章 北伐前的準備第61章 逆轉第318章 秦檜來探第23章 定計(上)第725章 救治岳雲的方法第72章 二女相爭第715章 開刀取子彈第412章 潼關之戰(三)第658章 新科舉考試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555章 九嶺鎮之戰(六)第52章 不速之客第723章 臨安的動盪第99章 東漂之女第377章 遼夏大戰的序幕第556章 九嶺鎮之戰(七)第203章 鞏家莊之行第693章 金軍的謀略第387章 難以善了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800章 大爆炸第752章 曼德勒攻防戰(三)第500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一)第740章 大漢的人事安排第88章 中原民衆請願團第570章 暗藏殺機第474章 陸游的治州方針第461章 與朝廷攤牌第33章 誤導第586章 各方逐力第133章 雲雍初會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671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下)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566章 德昭盟約第512章 再遇黃秀麗第751章 曼德勒攻防戰(二)第64章 海上之盟第471章 盧容條約第345章 迎戰會議第256章 青龍逞威第663章 掉包計第421章 舞會驚變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783章 沙河之戰(中)第196章 李雨柔來了第828章 殺了成吉思汗的父親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630章 黎元雄中伏第204章 神秘的鞏家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125章 運籌帷幄第21章 戰爭來臨第46章 說服虞允文第5章 爲民出頭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195章 成立情報部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286章 世上第一門火炮第810章 準備對遼開戰第56章 楊幺之妹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37章 完顏宗敏的擔憂第613章 橫插一槓子第343章 新型風帆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第803章 遼國女帝第236章 葫蘆谷之戰(五)第390章 談判開始第133章 雲雍初會第117章 初戰告捷第762章 三路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