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風雨飄搖的巴東城

張士廉滿身血污地回到城內,風塵僕僕地走進了巴東城的府衙大廳,見吳璘和一干幕僚均鐵青着臉,衆人臉上都是焦慮的神情。

他垂頭喪氣地躬身行了一禮道:“王爺,張某無能,未能衝破敵軍防禦陣形,更未能摧毀敵人的投石機和那些堆積如山的火油皮袋,反倒損兵折將,傷亡慘重,請王爺責罰!”

吳璘長嘆道:“士廉起來吧!此戰之敗不怪你。是本王小看了岳雲。未料到他準備如此充分。那火槍和火炮在野戰時,威力竟如此巨大。就算本王親自領軍出戰,只怕也不會比你做得更好……”

張士廉這時方站了起來,一臉焦急道:“王爺,張某撤回來時,看見敵軍已經又前進了一截,我城牆只怕已經處於他們投石機的射程內了。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開始對我城頭進行火攻。我們該如何抵禦呢?”

吳璘聽罷,卻是深吸了一口氣,搖了搖頭,面如死灰道:“士廉,遼軍入侵了!”

“什麼?”張士廉大驚失色。

他聲音顫抖道:“我們主力都已經調過來了,大散關至劍門關一線都沒有多少部隊,能守得住嗎?”

楊政嘆道:“張將軍,你看看戰報吧!我們剛纔看過,形勢不妙啊!”

說罷,他將孫立傳來的戰報遞給了張士廉,然後負手而立。

張士廉纔看了一半,就面色大變,他沒想到形勢竟然惡化至此。

片刻之後,吳璘方緩緩道:“剛纔從孫立那裡傳來的情況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吧!眼下遼軍大舉入蜀,陽平關——大散關一線已經全線崩潰,漢中失守。亮兒和孫立正在劍門關苦守。雖然暫時穩住了局勢,但亦是堅持不了多久。亮兒來信要我軍回援。大家怎麼看?”

他幾乎是用盡全身力氣才說出這段話。

不少將領聽見這話,都露出幾分慚愧之色。當初如果答應了岳雲的條件,歸順臨安朝廷,只怕就不會出現這種狀況了。嚴格說起來,雖有吳璘貪戀王位,不肯放棄權力的原因。自己這些將領也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擔心合併之後,失去眼前的地位和軍權。纔會一個勁地慫恿吳璘。沒想到現在東面岳家軍步步緊逼,北面遼軍又大舉入侵。眼看四川覆亡在即。讓他們如何不急。

張士廉乾咳了兩聲道:“蜀王,眼前局勢其實已經明瞭。咱們的兵力不足,只能保一頭,要麼去劍門關擋住遼軍,要麼留在此處擋住岳家軍。只能選擇聯盟一方,抵抗另一方。依末將之見,那遼人乃是北虜。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岳雲的軍隊好歹也是宋軍。咱們擁戴趙恆也好。擁戴趙琢也好,都是擁戴的他趙氏子孫,保的趙家天下,吃的大宋俸祿……不如就依先前和岳雲的約定,同意歸順臨安朝廷好了!”

張士廉的意見可說是代表了大部分四川將領的想法。以前是以爲四川四面環山,易守難攻,想固守蜀中之地和朝廷叫板。但卻未料遼國會橫插一槓,趁四川軍隊主力在巴東之際,突然率軍南下,並攻破了陽平關。佔領了漢中。

既然靠自己的力量已經不足以守住四川,那便只有投靠其中一方,對抗另一方。而吳璘的軍隊和岳雲的軍隊一樣,都是打的宋軍旗號。那麼自然應該選擇投向臨安了。

張士廉話音一落,衆將領便紛紛附和。唯獨吳璘眉頭皺起,倒揹着手在府衙大廳內踱着方步,默不作聲。

衆將領見狀,均有些疑惑。心忖這還有什麼糾結的嗎?不投降臨安的大宋朝廷。難道還能去投靠遼國嗎?

片刻之後,吳璘果然躊躇着將目光投向楊政,向他問道:“楊大人。你以爲呢?”

“王爺,遼國那邊就不用想了。只要一露出此意,恐怕我們屬下的軍隊就會大亂,四川的士林和百姓也不會支持的。”楊政跟隨吳璘多年,剛纔見吳璘半天下不了決心,便知他有意投遼。

吳璘嘆了一口氣,亦只得點了點頭。他有意投遼倒不是心血來潮,也是作了一番衡量的。

由於自己沒有一開始就歸順臨安朝廷,還在巴東與岳雲大戰了一場,讓岳雲很是折損了些人馬。就算投過去,只怕也難得到重用,極有可能閒置在瓊州、臺灣、呂宋這些地方養老。

遼國曆來的傳統卻是極其重視漢臣漢將,從任得敬、許墨等人投過去就大受重用,便可見一斑。而且四川的民衆主要是漢人,遼國如果想要儘快穩定四川局勢,將四川變成如同幽燕之地那樣的牢固領土。就非得重用自己這等投降的四川將領不可。

但另一個敵人岳雲卻不會存在這種考慮,他的頭號軍師虞允文便是四川仁壽人,其父亦在四川官場縱橫多年,岳雲的老上司張憲也是四川閬中人,兩人在四川也頗有些聲望。且臨安朝廷中亦有不少四川籍的大臣,隨便派兩三人來,便能讓四川民衆心服口服。自己投降岳雲,是很難得到重用提拔的。

不過,吳璘要投降遼國這等北方異族,卻非得屬下將領文臣,甚至商紳百姓支持,纔敢行此險招。但他此時見連自己最親信的楊政、張士廉皆無意降遼,也只好作罷。

“楊大人,請你去一趟岳家軍中,告知他遼軍已進攻四川,希望他看在大家都是宋臣的份上,出兵援救。如有其他變故,還請隨機應變吧!”吳璘幾乎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說出這句話的。這個決定也將意味着,他的四川王也做到了盡頭。依岳雲的縝密心思,是斷然不可能讓他再在四川爲官的。

楊政起身鄭重道:“楊某定不負蜀王重託,一定盡力爲我四川宣撫司諸位大人和將軍,以及川中百姓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吳璘長嘆了一口氣,揮了揮手道:“好吧!楊政你去吧!”

楊政躬身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離開,向巴東城門處而去……(未完待續)

第5章 爲民出頭第734章 是否稱帝第466章 向占城進發!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309章 陳伯康的暗訪第671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下)第424章 兵分兩路第365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189章 爾虞我詐第460章 死裡逃生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176章 寡婦上門是非多第675章 北伐會議(下)第481章 黃金兩年的發展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第663章 掉包計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428章 打進皇宮去第290章 幸運獲救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358章 劉光世赴任第651章 万俟卨的發現第451章 形勢生變第248章 宣撫司的變動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175章 美麗的寡婦第394章 難產的營救計劃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733章 李師師的勸告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611章 招搖撞騙的岳雲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157章 另類的救人方法第806章 吞併日本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20章 瘟疫的源頭第249章 新的聖旨第48章 假山裡的少女第240章 葫蘆谷之戰(九)第524章 彭澤之戰(一)第364章 薩摩藩的覆滅(上)第158章 分兵第236章 葫蘆谷之戰(五)第3章 巡視軍營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6章 拜會曹公公第726章 岳雲醒來了第463章 英雄和才女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564章 原來是一位女皇帝第763章 金國的困局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769章 勢如破竹第402章 見到韋太后第38章 突襲(上)第215章 朝廷的決議第85章 襲殺蕭毅(上)第820章 漢遼合併第73章 定址琉球第129章 突合速之死第11章 朱仙鎮?難民營?第630章 黎元雄中伏第297章 攻島大戰第759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67章 深入虎穴第513章 清風茶樓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512章 再遇黃秀麗第638章 德蘭之戰(下)第412章 潼關之戰(三)第276章 秦檜的算計第491章 老臣出馬第733章 李師師的勸告第455章 酒樓混戰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717章 金國的對策第327章 聯合艦隊第790章 銀鈴公主當使者第408章 臨安廷議第494章 初戰橫山(上)第241章 葫蘆谷之戰(十)第59章 楊月的困境第236章 葫蘆谷之戰(五)第274章 殿試(中)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502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三)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610章 春韻樓的難處第325章 回到水師第490章 傳國玉璽第476章 老丈人的心思第162章 決戰小商河(三)第825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下)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516章 兵戎相見第478章 監察部的籌備第725章 救治岳雲的方法第511章 德昭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