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出風口重量是250克,所以一噸料能夠做4千套產品。這麼算下來,原料成本一套產品只有5角錢,並不多。
注塑機最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連續生產。因爲塑料需要熔化,如果停止生產,原來熔化好的塑料就會冷卻重新凝固,開始生產時又要重新熔化。這樣很浪費電。所以注塑工是三個人,一人8小時倒班。這樣一天24小時連續生產就不會造成電的浪費。
廠子運作起來後,開始忙了幾天,金光振很快就發現大家不忙了。因爲注塑機生產產品很快,出一套產品不到1分鐘,又是連續生產,這樣一天能生產2千多套產品。一個月的訂單隻有2萬5千套。12天就生產完畢,半個月時間都不用。這樣產量完成後,大家就沒有事做了。
對於原材料,發現一開始買的1噸料實在太少,兩天就用完了。他又去買了4噸料,後面就5噸、10噸地買了。
包裝採用紙箱,一箱裝5排,一排裝5個,共裝4層,共100個產品一箱,左右產品分開包裝。一天包裝左右產品各20箱,共40箱。一般情況下,5天發一次貨。一次發貨200箱。
7月20日,金光塑料廠收到了第一筆貨款,7萬5千元。金光振給大家發了工資。儘管沒上滿一個月,金光振按足月工資給大家發放的。金光振把自己的工資定的跟徐東來一樣的,也是200元。蔣向東180元,於桂蘭和金秋菊都是120元。其餘人的工資,包括馬月梅都是100元。
金光振又交了水電費,付了包裝材料費和運輸費。算了一下,除去日常開銷,竟然還有3萬盈餘。這個盈利率還是挺高的,達到了40%。看來成本遠低於原來徐福寬說的2塊5,實際成本只有1塊8。成本低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管理成本低,人員少,場地又便宜;二是產品單一,報廢率低。
因爲不需要交稅,3萬塊錢便成了淨利潤,這樣還債也夠了。但金光振想了想,還債後周轉資金就不夠了,所以就決定再往後推,反正當初跟黃榮國說是年內還清。
金光振派徐東來出差申城汽車空調廠,爭取再接些產品來做。現在生產力遠遠沒有飽和。又讓蔣向東聯繫原來象縣滑翔模具廠,出風口產品再做一副備模。由於原模是他們做的,做備模就快多了,不需要設計了。這樣又快又省,一個月就做好了。費用也只有600元。
由於金光振給了徐東來很多公關費用,這次他出差回來收穫不少,帶回來了4張圖紙。原來顧客對金光塑料廠的表現是比較滿意的,因爲產品單一,質量就很穩定,再加上供貨及時,顧客當然願意把產品讓金光塑料廠來做。
金光振和徐東來根據拿回來的4 張圖紙,以及徐福寬的建議,很快報了價。由於自己是福利企業,加上廠房便宜等因素,這次報價就比徐福寬的建議低了10%左右。金光振的目的是想把業務拉過來。
不知道什麼原因,最後申城汽車空調廠同意了其中三款的報價。而且只有一款年訂單量爲30萬件,另外兩款是20萬件一年。這也很不錯了。金光振知道,人家不只是看價格,還得考慮其它因素。顧客也不會只找一家供應商,所以訂單量是顧客在幾個外協廠裡分配的。
新定下的三款產品開始做模具,還是委託滑翔模具廠做。費用一共將近三千塊錢。金光振又重新訂購了一臺注塑機,比原來一臺稍微大些,爲以後接大產品做準備。
到八月下旬,那副備模就做好了。經過試模驗證,模具合格。到九月份,三款新模具也陸續好了。其中兩副模具試模兩次,一副模具試模了三次。試模次數多的當然交付就要晚一些,因爲增加了修模時間。待三款產品的樣品得到客戶確認後,訂單也隨之來了。
新的注塑機在八月中旬就到位了。雖然增加了一臺注塑機,但是人數並需要增加。一個操作工是可以同意控制兩臺注塑機的。只是大家不再象前段時間那麼輕鬆了。以前注塑工不僅負責操作機器打出產品來,還負責修產品的飛邊。一個操作工控制兩臺注塑機後,就沒有時間修邊了。修邊的工作推到包裝前面進行。修邊工作主要馬月梅、於桂蘭和金秋菊三人兼着在做。上白班的注塑工常常晚點下班,做一做修邊的活。
由於九月份開始大家忙起來了,再加上前三個月效益好,金光振給每人加了50-100元不等的工資。大家幹勁自然更加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