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原佈置

溫嶠是從洛陽趕來汴梁的。

就在邵勳有事秘書幹,沒事幹秘書的那天傍晚,他抵達了汴梁以北的倉垣驛。

眼見着天色漸晚,且晚上似乎還要下雨,便在傳舍(驛站)留宿一晚。

隨從們拿出了大將軍府的徵調令,以及溫嶠左軍司軍諮祭酒的官印,傳舍的驛將左看右看,最後點了點頭,讓婆娘趕緊去後廚做飯。

溫嶠打量了下倉垣驛,好像是哪個富戶大宅改建的。

人員進進出出,多爲送信的健步。

有的健步騎馬而行,送的應該是急件,有時限要求。

有的健步步行,送的是普通公函,時間要求不高。

健步都是驛站轄下的兵卒,靠驛站的驛田過活,日子馬馬虎虎,也就是混口飯吃。

驛將是驛站的負責人,負責出面招待往來公幹的人員。

溫嶠與他聊了聊,發現他把家人、親族都安排進了驛站。

婦孺幫忙做飯、洗刷、照料馬匹,精壯男丁當健步送信,老弱之輩耕作驛田、割取草料。他自己負責接待,有時候也會幫把手。

“可過得下去?”飯還沒做好,溫嶠與驛將二人坐在院中的棗樹下,隨口閒聊。

“地多,還行。”驛將回道。

“倉垣驛有多少地?”溫嶠問道。

“本有田三頃四十二畝又五十步,由五戶人家耕作着。草地四頃又七十二畝,拿來牧馬放羊。”驛將說道:“前陣子縣裡清了些土地出來,又給我九十多畝田。驛站西南邊那個長滿雜木的小土包,前後大約二三頃林子、十餘畝池塘,也給我了。”

“官府另外給錢嗎?”

“給的。”驛將點了點頭,但沒說給多少,看樣子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錢湊手就多給一點,不湊手了就少給些。

驛站經營也不容易,此物又必不可少。

沒有驛站,傳遞公文很麻煩。聽聞故東海王出任兗州牧時,與洛陽消息往來,頗費周折,甚至有信使於野地裡露宿時被人抓了,密信都泄露了的。

二人說話間,雨又落了下來。

不遠處一老嫗正在園中拔菜,見狀加快了動作。

一十歲出頭的女孩正在屋檐下錐草鞋,連忙把做好的鞋子往裡面挪了挪。

有少年抱了一捆柴進來,腳下跑得飛快。所過之處,正在覓食的老母雞四散而逃。

“又下雨!”溫嶠嘆了口氣。

驛將欲言又止,道:“官人喜晴,我卻喜雨。”

“爲何?”溫嶠猜到了什麼,但還是問道。

“正是禾苗滋長之時,雨水充足方有豐年之兆。”驛將說道:“官人喜晴卻是因爲可遊藝、聚會。”

溫嶠苦笑,確實是這個說法。

“觀你手上滿是老繭,當過兵?”溫嶠問道。

“以前是洛陽中軍的。”驛將說道:“後來投奔樑公,入了牙門軍,南征北戰數年,當上了隊主,可惜受傷了,一走路就容易喘,沒能陪樑公走到最後。”

說完,驛將指了指胸口,道:“這裡中了一箭,命大沒死。”

溫嶠沉默。

老卒其實是幸運的。樑公念舊,給安排了個驛將之職,不算官,但有五十畝職田。一大家子朝夕相處,沒有曝骨於野,日子算不得富貴,但過得下去,這比什麼都強。

“其實,在倉垣驛種種果蔬,也挺自在的。”驛將笑道:“方纔說的那二三頃林子,我已清理出了一面坡,種滿了甜瓜。官人下個月再來,我請你吃瓜,不收錢。”

“下個月怕是趕不上了。”雨越下越大,溫嶠起身朝屋裡走去,笑道:“我聞到了春葵的香味,飯菜好了吧?”

“好了!粟米飯、園葵、春韭,吃過的都說好。”驛將亦起身。

招待標準其實很低,就一碗飯,外加地裡摘出來的新鮮時蔬,多了就要自己掏錢了。

但溫嶠吃得很香,吃到妙處,還拿出一把“永嘉通寶”,讓驛將給他那幾個在屋檐下啃乾糧的隨從也送點果蔬。

驛將收了錢,笑着應下了。

溫嶠三下五除二吃完,滿足地嘆了口氣。

長途跋涉、飢腸轆轆之時,吃一碗香噴噴的粟米飯,配上園葵、韭菜,這份簡單的快樂,竟然比賭錢贏了還爽。

或許,心中還有另外一層快樂:這個世道本待奔向深淵,卻被人一點一點拽了回來,證據就是這個驛站的存在,意味着鄉間局勢的全面好轉。

很多人罵樑公,溫嶠覺得他確實該罵,但有些功績是實打實的。作爲太原溫氏的一分子,又在劉幷州身邊參佐多年,國破家亡的場面見多了,有些事他看得比較淡。

簡單點說,有人沒怎麼吃過匈奴的苦,看不太上樑公橫掃胡虜的功績。

溫嶠吃過這苦,他的想法略不一樣。

此番潛回太原,風險不小,但他願意。

一個是想爲天下黎元做點事,另一個則更加現實——太原鄉里的那些利益,他看不上。

******

五月十一日,午後申時,經通報後,溫嶠來到了芳洲亭,覲見樑公。

芳洲亭旁邊的小院內,已經聚集了不少人。

溫嶠粗粗一瞄:軍謀掾張賓、前漢徵北將軍郭榮、龍驤督護、河清鎮將劉泉、舍人劉昭、義從副督劉達,另外就是潛來南邊的太原諸族代表了——很多人溫嶠認識。

“太真。”不少人看到他,直接過來打招呼。

溫嶠一一回禮。

場中二十餘人直接隱隱分成了兩個圈子,互相攀談了起來。

劉泉、劉昭、劉達站在一起,溫嶠和一幫太原舊族站在一起,郭榮在這邊聊了會,又去那邊扯幾句,最後站到張賓身後。

他出身太原舊族,又是石勒、石虎的親信,兩邊都能攀上關係。

汲郡城破後,他的家人被抓。邵勳讓人尋了下,能找到的都還回去了,但他的妻子已經被賞給有功將士爲妻妾了,爲補償他,直接把趙鹿之妻呼延氏賜予他爲妻,另賜財物若干。

此番北上,如果能立功,得官是必然的。

殿中尚書蔡承遠遠走了過來,低聲吩咐道:“樑公至矣。”

衆皆肅然,結束了交談。

片刻之後,一艘小船停靠在了岸邊,樑公拉着劉夫人的手,兩人說說笑笑,一起上了岸。

劉泉、劉昭、劉達三人對視一眼,皆有些振奮:看樣子傳聞是真的,樑公很喜歡劉夫人。

“參見樑公。”衆人紛紛行禮。

邵勳回了一禮,笑道:“幷州英才盡集於此。”

衆人湊趣笑着。

樑公都說你是英才了,那就是真的英才,不是也是。

“過會我還要去許昌,長話短說。”邵勳沉吟了下,道:“去年蝗災,還打了數月仗,靡費甚多。今歲有諸多流民需要安置,花費也不小,但終究可以勉強喘口氣。待及明年,糧草或可稍稍豐裕一些。有些事,該解決了。”

兩年三熟制以來,以兩年爲單位,一年收成多,一年收成少,有“大小年”之分,今年是小年,明年則是大年。

衆人靜靜等着下文。

“昔年成都、長沙、河間三王混戰,劉元海僥倖得脫,回了幷州,趁亂起事,迄今十四年矣。”邵勳說道:“事情總歸是要解決的,晉陽首當其衝。”

“劉曜得此地不過年餘,我不信他能積聚多少糧草、兵員。你等回去之後,可暫虛與委蛇,麻痹其心志。待我糧草、器械籌措完畢,便可大舉北上,執其於階前問罪。”

“而你們——”邵勳看了衆人一眼,道:“能南下來見我,足見有歸正之心,有一個算一個,都可論功行賞。王師取幷州之後,堂堂正正做中夏之官不好嗎?何必再受匈奴人的氣!”

“太真乃大將軍府軍諮祭酒,我素重之。又曾爲劉越石贊畫,熟悉太原民情。北歸之後,諸事可與之協商,可明白?”

“遵命。”衆人齊聲應道。

交代完後,邵勳揮了揮手,讓衆人散去,但把三劉、溫嶠留了下來。

“太真,有空的話,聯絡下劉越石。”邵勳說道:“我知其有野心,但時勢若此,便該順應天時。再折騰下去,並無任何好處。中山劉氏乃名門望族,一朝破滅,豈不可惜?”

溫嶠心下暗歎,拱了拱手,道:“我會勸他的。”

都說樑公寬厚仁德,但果真如此?他是很少對世家大族動手,可一旦讓他抓着把柄,可名正言順之時,手段之酷烈又要超過司馬越等人。

破家是輕的,滅族都不是沒有過,樑公下手其實挺黑的。

“上黨劉氏可爲奧援。”邵勳又指了指三劉,說道:“別人可以不信,上黨劉府君、河清劉鎮將、幕府劉舍人、義從劉副督,皆爲國家藎臣,可大膽信用,無慮也。”

“是。”溫嶠應了聲。

同時偷偷瞄了眼臉色漲紅的三劉,以及一旁睜着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樑公的劉夫人,暗歎什麼時候胡人也能上桌子吃飯了?

不過上黨、幽州、冀州十多萬羯人,雍、秦之地還有數萬,甚至就連漢中都有了。

烏桓、鮮卑、匈奴、氐羌更是數不勝數,如果處理不好胡人之事,這個北方就統一不了,等着天天叛亂、天天打仗吧。

打匈奴,並非純粹的軍事仗,溫嶠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了。

這個時候,溫嶠都有點可憐樑公了。

漢以來的積弊全塞到了他手上,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見邵勳沒別的話了,溫嶠行禮告退。

三劉目光炯炯地看着邵勳。

邵勳先走到劉野那身前,在她驚訝的目光中,撣去了她額頭上的花朵殘瓣,道:“累了就去那邊休息下,我讓人採了你喜歡吃的菱角。”

劉野那嗯了一聲,心情好得無以復加,行經三劉身旁時,停下了腳步。

“狗奴,好好聽樑公的話。”劉野那像小時候一樣理了理劉泉的袍服,道:“你今年十七歲了,都能上陣擒殺敵將,姑姑見了,卻只記得你小時候的事。”

劉泉聽了,面現孺慕之色。

姑姑其實只比他們三兄弟大了八九歲,但小時候父親經常不在,母親又早逝,是姑姑把他們帶大的。

十一年前姑姑嫁給石勒之時,他們還哭了。

姑姑讓幫誰,他們就幫誰。

只可惜樑公還不是真的姑夫,要是有朝一日,姑姑能當上樑公正妻就好了,那樣他們拼殺得更有勁頭。

“離,姑姑把帶過來的萬餘人先交到伱手上。樑公已在河內劃了一塊地,你先帶着部衆去放牧。”劉野那又看向劉昭,輕聲說道。

“那是姑姑的部衆,我怎能領之。”劉昭連忙推辭。

“姑姑還有部衆呢,拓跋代國那邊又跑來了四千多家。”劉野那說道:“你先領着,聽候樑公調令。”

“也好。”劉昭點了點頭,道:“我先帶着,把他們練一練,將來交給姑姑和樑公的孩兒,我不會要的。”

說這話時,他偷偷看了下邵勳,見他臉上沒什麼異色,才放下心來。

劉野那點了點頭,最後看向劉達,道:“伏都,你現在連部衆都沒有了,更要勇猛拼殺。”

劉達還是比較怕這個堂姐的,聞言應道:“我會的。”

劉野那說他沒有部衆,並不完全準確,因爲他是帶了相當部分羯人騎兵加入義從軍的,所以混了個副督的頭銜。

況且,實在混不下去的話,難道不能回河北繼承家產麼?

伯父劉曷柱曾和他有過一次深談,讓他注意結交石勒舊部,倒不是爲了造反,而是爲了在樑公手下更好地發展——勢力本就不強,再不團結,怕是被人踩到泥地裡去了。

劉達深以爲然。

樑公手下現在是武人、士族兩大集團,將來一旦擊敗匈奴,兵進關西,面對遍地都是的諸族胡人,他怎麼辦?

殺是不可能殺的,根本殺不光。關中都一半胡人了,怎麼殺?

如果他要收復秦漢失地,那胡人就更多了,甚至很多地區已經沒什麼漢人了,全是胡人,難道繼續殺?

北方的現狀,註定了胡人問題是不可迴避的。

要麼殺光,要麼收編。

收編就涉及到胡漢融合,那麼勢必要分出一部分官位、好處,他們這些最早投靠的胡人好處會更多,畢竟要作爲榜樣嘛。

劉達非常佩服伯父的見識,覺得可以試一試。

未來必定會建立的大梁朝,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一百十七章 慕強第四十六章 河內與河北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下)第876章 各自攤牌第913章 翅膀硬了第883章 融合第九十九章 結交第972章 機構蛋糕第837章 代公但內裡坐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第二十六章 但隨我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807章 太原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906章 微妙的關係第一百六十章 南陽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891章 消停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路見聞(上)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965章 西苑第六十章 勝敗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七章 陰結少年第四章 王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839章 新平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876章 各自攤牌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險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934章 入城(上)第九十二章 墟市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五十八章 崔公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一百九十八章 佈防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新興第811章 鴻篇鉅著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842章 說客第822章 程府第867章 會見第939章 靳氏三分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一百十九章 叮囑第八十五章 說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共同記憶第一百二十五章 剛開始,就結束了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三十七章 料理(下)第929章 圍城“大軍”第916章 議定第七十三章 說客第843章 一步步靠近第953章 結算(上)第903章 亂戰(上)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三十章 勤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三章 私人聚會第四十六章 撤兵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822章 程府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三十三章 開會第七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他回來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進軍神速(上)第一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一章 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