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敲打

bookmark

須臾小丫頭挑起門簾,染香走了進來,先問了袁姨娘幾句身子方面的事,聽說已經無礙,便合掌唸了幾聲佛。又笑道:“這真是佛祖保佑了,老太太因爲姨娘的事,回去心下一直不安,到底在佛前誦了幾篇心經,這會兒方安靜下來。”

袁姨娘擠出一個苦笑道:“姑娘回去替我謝過老太太憐惜。只是不知我這身邊伺候的人犯了什麼錯兒,太太竟然要都換下去,我……我這心裡沒着沒落的,這些奴婢伺候我還好,只不知怎麼得罪了太太。”

染香左右看了一眼,見只有小溪在旁邊,便微笑道:“姨娘不必多想,這事兒我在老太太面前,是盡知的,那品兒連巴豆粉末是什麼顏色都不知道,如何能是下藥之人,太太也是爲了姨娘。”

袁姨娘心中大吃了一驚,這才知道自己竟錯漏了這一點,因連忙道:“那丫頭素日裡便是個狡猾的,想來是她故意裝作不知巴豆粉末顏色來混過關,太太和老太太不能輕信了她啊。”

染香似笑非笑地看着袁姨娘,慢慢道:“竟是這樣嗎?怪不得太太和老太太常說姨娘精明,原來就連房裡一個修剪花枝的小丫頭,竟也瞭解的這般清楚。不過看那品兒的樣子不似作僞,太太也給過懲戒了,之所以換了姨娘的近身丫鬟,也是爲了保險起見。是了,太太說姨娘如今有了身子,只怕時不時有些想吃的想玩的,又不好從公中拿錢買,因此叫我送了些金銀和首飾過來,姨娘若是日後需要,就和太太說一聲,犯不着傷害自己的身子。”

這最後一句話只把袁姨娘嚇得魂飛魄散,染香分明是有所指,她目光有些呆滯。強笑道:“姑娘……姑娘說這話什麼意思?我……我不太明白呢。”

染香卻已經站起身來,微笑道:“我出來了這麼久,老太太怕是等急了,這就要回去。姨娘且只安心靜養着,小公爺這些年在子嗣上確是艱難的,你如今有了他的骨肉,可是大功臣,國公府上下。誰不得捧着敬着你?姨娘還有什麼可煩惱的呢?就有煩惱,只怕也都是自尋煩惱,聽我一句勸,人別太聰明瞭,太聰明就愛自作聰明,倒不如難得糊塗些。”

染香說完,便告辭而去,袁姨娘這裡看着她的背影,心中不安口裡咬牙,面上神色亦是陰晴不定。許久許久,才恨恨地往地上啐了一口。喃喃自語道:“什麼國公府的功臣?派了一個奴婢來敲打我,當誰都是傻子麼?”

話音未落,就聽外面丫頭道:“姨娘,煙霞姐姐來了。”接着簾子一挑,煙霞笑吟吟走進來,對袁姨娘笑道:“太太派了幾個人來,奴婢今兒就要回太太身邊去。這是太太給姨娘壓驚的。”說完將一個大盒子放在桌上,又笑道:“姐姐們正在外面和姨娘的丫頭交接,須臾間就進來給姨娘請安。”

袁姨娘放在被子中的拳頭緊緊握着。目光盯在那個盒子上,好半晌,她方輕輕往牀上一靠,目光看着窗外,淡然道:“麻煩姐姐回去和太太說,就說她的心意,妾身領了,我會好好將養的。”

煙霞微笑道:“姨娘能看得開就好,您之前也是太操心了些,這費神勞心,憂思過甚,對胎兒只怕不太好呢。”說完又安慰了她幾句,恰好此時劉夫人派的幾個丫鬟都到了,她便引着衆人給袁姨娘見了禮,自己則仍回劉夫人身邊了。

待到所有人都退出去,只剩下小溪站在袁姨娘牀頭,就見她面色黯然,好半晌才輕聲道:“總算她們還有一絲顧忌,沒把你也攆出去,呵呵,這是要對我下手了,我還懷着爺的骨肉呢,就這般不把我放在眼裡……”說到這裡,她不禁搖搖頭,頗爲自嘲的笑了笑。

“姨娘別多想,奴婢不是還在呢嗎?可見太太是顧惜姨娘的。只是一來,這次的事兒讓太太后怕,今日是巴豆粉,萬一明日是砒霜怎麼辦?奴婢也看着那品兒不像是這麼出息的,保不齊就是有什麼人要對姨娘暗地裡下手,太太這麼做,恰是擔憂姨娘。二來,這其中怕也少不了那一位推波助瀾,聽說品兒如今就在她房裡。”

袁姨娘冷森森看了小溪一眼,這件事的內情,就連她這心腹丫頭也不知道,委實是干係太過重大了。雖知她是一心爲了自己,可袁姨娘心裡還是忍不住火冒三丈,拼命壓制了,方冷冷道:“你出去吧,我這會兒覺得乏,要歇歇。”

小溪看到袁姨娘的面色,便知她不高興,只是不知自己怎麼又說錯了話,天地良心,她可是心心念念爲這位主子着想的啊。只是對於袁姨娘的話也不敢違拗,只好委委屈屈地退了出去。

這裡袁姨娘方拿過桌上的大盒子,一打開,裡面是十幾件精美的金銀首飾,若是在平日裡,這便是一筆橫財。只是袁姨娘卻絲毫沒有開懷模樣,靜靜看了良久,方將盒蓋子輕輕釦上,喃喃道:“倒是陰差陽錯,只怕她們以爲我是爲了孃家籌錢纔出此下策,也的確,若不是孃家那邊出了事,將我之前的私房銀子一起搭了出去,我也不至於落到今日這樣窘迫地步,就讓他們將錯就錯,倒是可以將這次事情解決了。只不過……那個無底洞……不行,得想個法子敲打一番,再這麼鬧下去,大不了魚死網破,哼!就沒見過這樣黑心目光短的。”

想了想,又將身子倚靠在牀上,心中只想着那個小丫頭:究竟爲什麼奶奶會將她帶回去,莫非已經察覺了什麼?那小丫頭當日只是無意中經過,究竟看沒看見都不知道,若是看見了,她會告訴奶奶嗎?看來此後要注意那邊的動靜。唉!這次……是有些大意心急了,卻沒料到那女人竟這樣精明難纏,偏偏她位份又比我高,真真可恨……

不說袁姨娘在這裡瞎琢磨着,只說阮雲絲,的確也是對品兒被陷害這件事生疑,過後仔細問過她,可小丫頭實在是什麼都不知道,這倒讓阮雲絲也有些無可奈何,只得丟開手。

袁姨娘靜靜等了幾日,發覺阮雲絲沒有任何異常舉動或者試探,這才慢慢放下心來,這一次她規矩了許多日子,雖然掌家大權被劉夫人收回,卻也沒有再鬧,國公府總算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眼看着便到了三伏天,蘇吟玉蘇吟採天天巴望着去鄉下阮雲絲的住處,終於這一天,老太太磨不過她們,再者怕是也要避避暑,再加上小白在旁邊推波助瀾,於是也就答應了。

阮雲絲登時忙碌起來,鍾南那邊也顧不上學習了,飛馬回小王村安排,足足過了三天,纔回來說一切都安排妥當。

因爲阮雲絲的房子不夠住,因此在村子裡現找了些人家,花高價暫時租了他們的房子,村裡人受阮雲絲的恩惠良多,哪有不答應的,何況還有一大筆銀子可拿,於是那十幾戶紛紛去了外地親戚家,就連李家,也把房子倒出來,一家人則搬到了廠子裡去住。

蘇吟玉和小白聽了這消息,高興地了不得,只說現在就去,卻被阮雲絲阻止住,聽她笑道:“急什麼?房子雖然倒出來了,還要花十幾天時間收拾呢,稍安勿躁些吧。”

因蘇名溪這日下朝,她就把鍾南帶回來的信兒說了,蘇名溪也笑道:“看老太太和太太都是極爲興頭的,既如此,我明日就找些人去收拾,怎麼着也得重新粉刷佈置一下,是了,我也想了,等這次之後,咱們便在流花河旁買上幾十頃荒地,建個莊子,日後一旦悶了,就去莊子裡住幾日,你覺得如何?”

阮雲絲笑道:“只怕我不覺得如何,三妹妹四妹妹和小白阿峰要高興死了。還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商量,如今我這織染的事業已經是以京城這家織染廠爲主,李家那邊,我想在京城廠子附近給他們找所宅子,叫他們搬過來,你覺得如何?”

蘇名溪笑道:“這些事自然是你看着定奪,不費什麼事,等下叫掃書過來,你吩咐他去找個管事,將這事兒辦妥當也就是了,你又是時常要和李家說事兒的。”

阮雲絲笑道:“可不就是這麼說呢。哎呀,也別說老太太小白她們想去,連我現在,想着小王村,想着芸娘,這顆心都恨不能飛回去。時間過得真快,這一展眼,便是將近兩年的時光,我竟沒回去過,也不知那裡都變成了什麼樣子,那些傣依人應該已經蓋起了自己的大房子吧?”

蘇名溪笑道:“有你這女菩薩幫着,這還用說嗎?都兩年了,怎麼着也能蓋起幾棟房子,不至於像上次皇上微服私訪時,他們就在那麼些簡陋房子裡羣居了吧?”

夫妻兩個說了一會兒話,將這事敲定下來,便往楊老太君那裡去請安,彼時衆人高興,忍不住又議論了一番,回來後天就黑了,丫鬟擺上飯來,夫妻兩個吃了,又在燈下說了幾句私密話,便寬衣安歇,不提。

ps:月票月票嗷嗷嗷!!!

第96章 燈市巧遇第88章 禮尚往來第148章 行藏第158章 安置第238章 軍報,十萬火急第199章 舊日池閣第340章 提親第235章 驚天第331章 水落石出第181章 第三個客人第30章 救人第263章 賜婚第286章 體諒第82章 國公府第33章 小白第281章 報喜第68章 海鮮第27章 熱心腸第60章 撞槍口第264章 心如死灰第66張 仗義第245章 警告第56章 好好活着第269章 世間最“悲慘”的事第269章 世間最“悲慘”的事第145章 小白的心機第120章 女工第26章 鄉下日子第315章 下鄉(下)第90章 雲絲髮威第120章 女工第106章 彩頭第22章 前程第163章 紛爭第35章 找尋第146章 再明心跡第179章 一齊出動第278章 “算計”親生兒子第244章 惡毒前夫第315章 下鄉(下)第280章 馬到成功第197章 舊人第86張 年集第135章 包在我身上第127章 小綠的真正身份第237章 美夢成泡影第110章 將心比心第107章 任性的小綠第322章 轉性第233章 情緣自淺深第205章 父女第224章 嘔像到偶像的轉變第244章 惡毒前夫第6章 蘇名溪第257章 見太后第二百六十章第31章 文武雙職第286章 體諒第242章 織女第111章 流血事件第28章 幫忙第286章 體諒第237章 美夢成泡影第16章 鬥狼第217章 未來農業家第72章 再遇前夫第179章 一齊出動第142章 轉機第207章 國公府的反應第69章 吃貨第215章 來自忠信侯府的請帖第2章 被休第42章 染布第203章 三姑娘上任(上)第282章 婚前最後一面第145章 當頭棒喝第320章 離寺第132章 往事如煙第321章 笑話第180章 有一個登門的第176章 探望第198章 猢猻第269章 世間最“悲慘”的事第312章 敲打第96章 燈市巧遇第336章 勸說第220章 鍾秀引起的轟動第25章 過年第111章 流血事件第65章 揚眉第124章 再遇小綠第205章 父女第203章 是巧合嗎第77章 素老爺子第110章 將心比心第70章 藏青布料第138章 人才第77章 素老爺子第315章 下鄉(下)第31章 文武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