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

話說袁術先前派遣韓胤爲使者前往徐州與呂布聯姻,要讓自己兒子袁耀娶呂布之女爲太子妃。呂布一開始同意了,但是文士陳珪又勸告呂布以袁術將行大逆不道之事爲由,勸阻呂布不要因此而附逆。於是呂布追回送親的隊伍,並將韓胤押解送往許昌。

恰逢曹操正準備出征南陽,爲了防止呂布和袁術聯合起來攻打許昌,便是派遣使者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呂布爲左將軍,給呂布加官進爵。

呂布大喜,便派遣陳珪之子陳登帶着書信禮物前往許都朝見天子,拜謁曹操,以謝恩通好。

消息傳回淮南,袁術已然在新建好的壽春宮殿中登基稱帝。聽聞呂布悔婚斬使,勃然大怒,欲盡起大軍攻打呂布。但淮北又傳來探報,張繡率領手下軍隊以興王師、滅叛逆爲名前來討伐。袁術聞報愈發怒不可遏,於壽春宮中大聲咒罵道:“張繡匹夫,區區喪家之犬,安犯我仲氏天威!”

於是不攻呂布,轉而先攻張繡。拜張勳爲大將軍,統領大軍七萬,號稱三十萬大軍,分七路來圍剿張繡。

第一路大將張勳統領精兵三萬居中。第二路上將橋蕤,第三路上將陳紀,各統一萬大軍,分爲左右先鋒。

第四路副將雷薄,第五路副將陳蘭,各自帶甲兵五千。

第六路降將韓暹,第七路降將楊奉。這兩人各自帶領本部兵馬四千。

這七路將軍各領麾下兵將,剋日起行。

同時袁術命兗州刺史金尚爲太尉,監運七路錢糧。金尚不從,術殺之。又任命紀靈統領虎賁軍兩萬爲七路都救應使,監運糧草。袁術自己引所謂御林軍一萬,帶領着李豐、樑剛、樂就三將爲催進使,總領各路兵馬。

……

張繡還沒走到汝陰就接到了袁術稱帝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捧腹大笑,笑到肚子抽筋半天蹲在地上起不來。一衆屬下皆問:“袁術稱帝,其衆必然士氣大盛,不利於我軍征討,爲何將軍發笑至此?”

張繡看着袁術稱帝的軍報越笑越來勁,眼淚花都出來了:“袁術啊袁術,你稱帝就稱帝,爲什麼偏偏選在這個日子,哈哈哈,笑死我了。”

身旁的部將張先、雷敘問道:“這個時間難道不正好嗎?曹操已經率領主力跟劉表爭奪南陽去了,許都朝廷是個空殼子,無兵無糧沒有能力去平定叛逆,袁術這個時候稱帝有利於坐實名號啊!”

張繡已經笑得滾在了地上,說道:“我沒想到這些,我只是覺得——袁術居然選擇建安二年二月初二稱帝,這不是犯二是什麼?”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既不明白張繡口中的犯二是是什麼意思,也不明白張繡的笑點到底在哪裡。

賈詡這時候站了出來,搖着扇子道:“吾猜文錦其實在笑袁術這是在自取其辱。我軍正要征討他,袁公路就搶着先稱帝了,直接是幫我軍落了口實,使得我軍出師名正言順名副其實!漢室雖衰,但氣數未盡,不是一個荒淫無道的袁術就能逆天改命的。僅僅靠着一個玉璽就妄圖稱帝開國,實在是自取滅亡!”

衆人皆深以爲然。

……

數日後,張繡率軍抵達穎水河畔細陽縣境。因爲汝陰城堅池深,又有不少袁軍駐守,張繡便依賈詡之計,繞道先取細陽。

細陽不過數百守軍,聞張繡軍數萬大軍壓境,細陽長便是攜鄉族父老開門投降。細陽城小,張繡又深知自己手下的部衆不管是西涼軍還是劉闢龔都的黃巾軍都難以約束,便不進城,大軍在城外安營紮寨。

細陽縣邑位於汝陰北面四十里,屬於袁術的勢力邊緣地帶。張繡取細陽的本意是以此爲據點,會合各路諸侯,然後一起討伐袁術。

然而初到汝南的時候張繡就向中原各諸侯廣發討袁檄文,以期響應。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派遣去各州郡的使者帶回來的消息卻相當不容樂觀。

曹操及許都朝廷只是給予名義上的支持,佔據了徐州的呂布對於聯兵討伐袁術一事更是置若罔聞。緊挨着淮南的陳王劉寵聞訊倒是派人送來了三萬斛糧草以示助力討袁,但卻以宗室諸侯王不便領兵且不能隨意出封國爲由,婉拒了張繡邀其出兵的請求。只有在小沛屯駐的劉備答應出兵與張繡一同討袁。

劉備說來還真來了。張繡派去小沛的使者纔回來覆命不過幾天,劉備回派的使者孫乾就從小沛趕來拜見張繡,言道劉備率關羽張飛二將及本部所有兵馬,已經過了城父,即日就要抵達細陽了。

不日,西涼軍營門大開,張繡親自率領部屬出大營三裡,迎接劉關張三兄弟。按照左文右武的習慣,左手站立着賈詡這一位謀臣幕僚,右手則以胡車兒爲首,張先、雷敘、李通、劉闢、龔都、周倉、裴元紹等七員健將一字排列開。

張繡身後,是自己新建的近衛武威營。顧名思義,這武威營自然全都是與張濟張繡叔侄同郡的涼州武威籍士卒,皆是同鄉同族子弟所出。此前分別爲張濟張繡二人的親衛隊,現在編爲一營,約三百人。

武威營往後,是西涼軍精銳中的精銳,也是張繡手下的王牌——飛熊軍!

武威營和飛熊軍左邊,是胡車兒所部兩千羌胡兵,個個長得都比漢人粗壯高大一圈。其中一半輕騎,腰挎彎刀背斜長弓,一半是徒附走卒,兵器多樣,錘斧刀矛皆有。

飛熊軍右邊,是以兇殘剽悍成名的西涼騎兵!以千騎爲方陣,一陣爲重騎,兩陣爲輕騎。重騎人與馬皆披重甲,執長矛鐵戟爲兵。輕騎人與馬皆是輕甲。以環首刀爲主要兵器,多備有短矛或者短弓。

再往兩邊看,則是以步卒爲主的軍陣。其中以涼州和關中籍的士兵爲中堅,李通及劉闢龔都麾下的步卒爲輔。

西涼軍在攻打穰城的時候損失了不少兵馬,離開南陽張繡部下又出現了不少逃兵,軍隊減員嚴重,但也尚有一萬五千士卒。劉闢和龔都帶來的黃巾降兵有近萬人,但其中有不少老弱,戰力參差不齊。另外還有李通麾下的兩千多士卒,加在一起約有兩萬七千餘衆。

劉闢龔都以及李通的部曲大都是汝南籍士兵,雖然前身是黃巾軍以及豪強武裝,但是被曹軍收編過一段時間,隊列整齊,軍容尚可。與之相比,張繡帳下直屬的西涼軍士卒的軍容軍風卻差得遠了。

西涼軍士卒們隊列站的稀稀疏疏,跟整齊二字毫不沾邊;普通士卒之間竊竊私語不止,中下級軍官們之間也是如此,整個軍陣吵吵嚷嚷的嬉笑謾罵聲不絕於耳;若是再仔細看,會發現槍矛手們全憑自己的偏好,想用哪隻手拿槍就用哪隻手,甚至有部分膽大妄爲的兵痞混在隊列深處,不穿鎧甲,不帶兵器,“輕裝”上陣。

在這之前,張繡從未檢閱過自己的軍隊。今天拉出來難免一陣頭大,頭大的同時又頭疼。手下這羣驕兵悍將固然具有相當強悍的戰力,但若是縱容其繼續桀驁不馴下去,早晚會出亂子,還得早想法子整頓軍容軍紀纔是。

遠遠地看見有好幾萬人出來列陣相迎,劉備及關羽張飛大爲驚詫。劉備雖有漢室宗親之名,但當世諸侯多因劉備少時織蓆販履而輕視之。這樣的排場,卻是劉關張三人平生第一次所見。

劉備相貌異於常人,身長七尺五寸。身高摺合約一米八出頭,已經遠遠高出了古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然而其直立時兩手下垂時幾乎能捱到膝蓋,臂展遠勝常人,身軀便顯得很高大。比臂展更誇張更顯眼的是,劉備雙耳奇大,甚至爲常人的兩倍,據說劉備自己都能看到自己的耳朵。

這讓第一次親眼見到劉備的張繡不禁想起了有關於劉邦的相貌描寫:高祖爲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劉邦額頭很高,左腿長了七十二顆黑痣。而劉備耳大臂長異於常人,果然是繼承了老劉家奇特的基因。

“見過劉豫州!”張繡下馬,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左手附右手之上,行禮道:“聽聞劉豫州率部來援,本將喜不自勝。你我兩家聯手,破逆賊袁術只在旦夕!”

“小沛劉玄德,久仰廣武將軍。”劉備前不久才被曹操上表爲豫州牧,又有鎮東將軍,宜城亭侯等加身,論官職比張繡高了不止一級,但是姿態卻放得很低。張繡先下馬,劉備卻比張繡先一步雙腳落地,且向張繡行平行之禮。

“遙想當年,在河北初見劉豫州,便知劉豫州非常人也。關、張兩位將軍於萬軍從中來去自如,取敵酋首級如探囊取物,以寡敵衆以弱破強之雄姿,吾至今仍不勝敬仰。只可惜當時你們不辭而別,不然本將倒定與劉豫州及關張兩位兄弟把酒言歡,一吐心胸之志。沒想到一別就是十二年,至今才相見!”張繡朝着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連連行禮,搬出早就準備好的說辭。

劉備:“當年將軍十幾歲少年,面對數十萬黃巾賊軍亦敢捨命衝殺。如今已是獨領一軍縱橫中原了,今夜我三兄弟便可與將軍一論豪傑天下事,一了夙願,又何必感嘆當年?”

張繡:“何必等到夜裡,我估摸着玄德公所部士卒冒着寒風行軍數百里,早已飢寒交加。我已吩咐後軍,以熱酒熟肉大宴玄德君所部將士,只等玄德公檢閱我部士卒,便可以入營開飯了。”

這些年一直備受冷眼和輕視的劉備,此刻受寵若驚。連帶着關羽張飛兩人對張繡的印象也好轉了很多。

之前因爲張濟張繡叔侄曾爲董卓部下,而在關張二人的觀念裡,董卓乃是當今天下大亂的罪魁禍首。張繡之前就算不算助紂爲虐,也是爲賊驅使。是故關羽張飛在此之前的本意都是反對這次出征的,且認爲小沛好不容易奪回,幫張繡攻打袁術出力不得利,而且呂布也極有可能趁虛而入。

劉備卻有自己的打算。自己雖有劉氏的血脈,但與當今天子的正統血統甚是疏遠,況且天下劉氏子弟何止千千萬?而且自己出身卑賤,更比不得劉表劉璋劉寵等人,政治資本與聲名威望都要靠自己慢慢積累,因此自己一直用來標榜自己仁義忠信的中興漢室的大旗卻不能倒。袁術稱帝一事就是天賜的一塊上好的磨刀石,討伐僞帝袁術,必定能向天下百姓和士子彰顯自己身爲漢室宗裔匡扶漢室的志向和決心。與伐袁帶來的好處相比,區區一個小沛和由破產農民和逃亡士兵拼湊成的數千人馬又算得了什麼?

話說回來,要是呂布真的想進攻小沛,自己先前有一萬多齊整的人馬的時候都沒能抵擋住,現在手下只有五六千士卒,又怎麼對抗得了呂布?

第二十一章 人禍天災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與肅穆第三百零五章 倉亭之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關羽第六章 守門之犬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涼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文諂武蔽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無懸念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背藏香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陣銳步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鑿鑿第五十八章 最佳良機?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出同門第一百零三章 虎步天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馬之戰第七十一章 重演歷史?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一百零五章 涇縣雙雄第二百零五章 泰山之戰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出同門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領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戰(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漢王劉協第七十八章 三國第一義士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第三百零九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八十二章 毒士鬼才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濁酒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膽俱裂第一百八十三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將第二百八十四章 壽春留守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國太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入爲主第二百章 我是臧霸第一百五十章 絲毫不懼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江表虎臣第一百一十五章 男扮女裝第九十五章 叔叔抱過你第十六章 蘄陽二戰第五十七章 暴風雨的前奏第三百零七章 巡視六郡第二百三十章 吳下阿蒙第八十三章 私兵飛熊第八十九章 丹陽賊寇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城打援第十二章 細陽會盟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濁酒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而後立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國太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下而上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濁酒第四十四章 死亡衝鋒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舉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陣銳步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槍暗箭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勝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出同門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好好先生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馬之戰第十七章 蘄陽三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出同門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夏出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殤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四十八章 後果很嚴重第七十一章 重演歷史?第三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爲上第三章 文和亂武第四十九章 右手刺客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內稱義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車衝陣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過河雜事第九十二章 周郎南渡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論第一百七十五章 壽春首惡第七十八章 三國第一義士第一百二十章 弓弦聲響第三百二十三章 灃水之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你來我往第三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死我活第九十五章 叔叔抱過你第十一章 仲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