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的話,提醒了錦繡。
是呀,戰亂已平,孩子們天天待在家裡閒的發慌,自然而然就要給她出幺蛾子的。
特別是他們家孩子那麼多,就更容易起矛盾了。
“好,我這就讓你二叔去隔壁村子瞧瞧學堂的先生還在不在,若是在的話,我們先把幾個小子送過去。”
等到錦繡找到趙明智的時候,趙明智卻給了她另一個說法。
“老三家的,你之前不是說想在咱們村子建一個學堂的嗎?要不然咱們趁着這還有個把月的空閒時間,把學堂建起來好了,原來隔壁村的學堂是老房子做的,本來就是破破爛爛的,這一回大傢伙走了小半年沒人管,說不定都已經傾塌了……”
“這……”隔壁的學堂什麼樣,錦繡是不清楚的,她也沒有去過,當初帶孩子們去的人是趙明暄,要不然就是趙明智。
傾塌……
按照趙明智那麼說的話,這種可能性很大,再說了,別的村子可不像他們村,留下了不少人,把莊稼都收了,大家夥兒回來了雖然沒有白米白麪等細糧吃,但麥粑湯和全麥饅頭還是有的啃的。
那些人,說不定正爲了裹腹發愁呢,哪有功夫管什麼念不唸書的事兒。
“好吧,但這事兒可不小,咱們先去找爹一起商量商量吧。”
趙明智默默點了點頭,跟着錦繡一塊兒朝着趙長青倆口子的屋子裡走去。
趙長青正在屋子裡吸着旱菸,雙目凝視着窗外日漸蕭瑟的山間,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聽到錦繡和趙明智的腳步聲,才緩緩回過神來,看向二人。
“有什麼事嗎?錦繡,你說給老三去信的事兒,去了嗎?”
從看到趙長春倆口子的表現後,趙長青就把這事兒擱在了心裡頭,這不,才第二日,他便忍不住催促起來。
“去了,讓阿楠親自去的,正好幫趙明暄和四弟倆人的秋衣帶過去。”趙明暉雖然是縣令,但眼下陽平縣還是一片狼藉,等待着他們去重建,只怕他們是沒那個功夫去做勞什子衣裳的。
趙長青滿意的頷了頷首,“你春叔也不容易,自個兒的小家都要散了,卻還要忍痛替大家忙活,就這一點,他這個村長就是當之無愧的。”
若是他,也未必能夠做到長春這一步。
錦繡和趙明智脣角同時一抿,是呀,春叔都已經這般不易了,那建學堂的事兒……
“爹,我與二哥剛剛說起了家裡的孩子去學堂的事兒,怕隔壁村子的學堂短時間是開不起來了,我倆合計了一下,今年秋收不用忙活,乾脆趁着這段日子空閒,我們召集大家夥兒把學堂給搭建起來怎麼樣?”
“這事兒啊,你們這麼想也不錯,只是眼下大家連飯也吃不起了,哪有精力幹活?”
這些錦繡都是做過打算的,得益於這小半年都在打仗,他們連村子都甚少出去,前幾年攢的銀子幾乎全部壓.在了她和吳氏的腰包裡。
也不是很多,加起來一千多兩還是有的。
“爹,這事兒我想就不去麻煩春叔了,你在村子裡也是有頭有臉的任人物,不如就你出面,領着大家夥兒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