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年,公曆1918年2月24日,德國與蘇俄重啓停戰和談。
此次和談,稱得上一波三折,蘇俄的領導層始終沒有協調一致,最終還是托洛茨基的態度發生變化,才使弗拉基米爾“不能和談便辭職”的誓言沒有應驗。蘇俄派出代表前往佈列斯特的前一天,德國軍隊仍在東線發起猛攻,是做做樣子要是真槍真炮不重要,重要的是,俄國人終於“服軟”了。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談判,蘇俄以割讓大片領土,失去大量人口,同時賠償給德國六十億馬克爲代價,退出了一戰。
在合約上簽字的除了談判雙方代表,還有奧匈帝國,土耳其和保加利亞。
合約一經簽訂,俄國失去的不只是領土和人口,還有割讓地區的工業礦產,以及沙俄時期修建的鐵路。
《佈列斯特合約》讓北極熊元氣大傷,但這還不是結束。
佔據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的華夏軍隊,在西西伯利亞活動的白軍,以及聚集到塔基楊娜女大公和皇太子身邊的保皇黨,都是新生蘇維埃政權的心腹大患。
白軍和保皇黨更在華夏軍隊之前。
在《佈列斯特合約》簽訂之前,托洛茨基就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員職務,新任外交委員完全遵照弗拉基米爾的意見行事。爲了徹底解決內部問題,蘇俄領導層再次表決,認爲可以同華夏政府進行談判。既然《佈列斯特合約》都簽了,還有什麼不能商量的?
布哈林等人的態度依舊強硬,托洛茨基也表達了反對意見,基洛夫卻堅定的站在弗拉基米爾一邊。除了起義倒戈的沙皇軍隊,基洛夫領導的反抗組織是最忠誠於布爾什維克的武裝,他的意見不容忽視。
由於蘇俄並未向華夏正式派遣“外交人員”,在華夏的還是沙俄時期的駐華全權代表庫達攝夫,希望通過談判解決西伯利亞問題,首先要想辦法同華夏聯合政府“建立聯繫”才行。
庫達攝夫已經同塔基楊娜女大公和圍繞在她身邊的保皇黨取得了聯繫,正遵照女大公的命令,在華夏政府沒有取消他的公使待遇之前,盡最大的努力“抹黑”蘇俄。
可惜取得的效果並不“顯著”。
在華夏政府看來,甭管沙俄還是蘇俄,都是老毛子。老毛子是什麼樣?凡是經歷過庚子之亂,江東六十四屯和海蘭泡的華夏人,全都一清二楚。
蘇俄要求談判一事,華夏政府沒有一口拒絕,展長青親自接待了蘇俄的外交人民委員,“談判與否,並非一人能做決定,需遞交國會。”
在華夏國會“商討”是否談判,以及該提出什麼條件時,華夏軍隊繼續在西伯利亞大步推進。
有了北六省軍隊和西北大兵們打下的基礎,後續部隊只需要扛着界碑繼續行軍。對這些兵哥來說,唯一要面對的困難不是俄國軍隊的抵抗,而是對西伯利亞氣候的不適應。
北六省和西北大兵已經“鍛鍊”出來了,晉軍和冀軍還需要繼續努力。
此時,遠在歐洲的樓少帥也遇上了一些“麻煩”。
聯軍的春季攻勢已經開始,海上一切順利,6上戰場卻接連受挫,尤其東線停戰之後,德軍可以大量抽-調東線部隊到西線作戰,在聯軍對德軍發起進攻的同時,給予聯軍有力回擊,並向之前被聯軍佔領的地區推進。德軍在進攻中開始使用裝甲車和坦克,相當具有成效。英軍尚且能夠支撐,部分防區的法軍卻有了潰不成軍的跡象。
在馬恩河和聖米耶爾,德軍推進得尤其迅速,繼續這樣下去,很快就會與伊普雷等突出部連成一片,屆時,英法兩軍將有可能失去在過去三年中取得的所有戰果。
爲了延緩德軍的推進速度,聯軍決定以華夏軍隊爲主力,在康佈雷發起一場進攻,吸引德軍的注意力,以便於聯軍調集援軍。
簡而言之,華夏軍隊吸收火力,英法趁機歇口氣,順便增兵。至於華夏軍隊會有多少死傷,並不在英國人和法國人的考慮之內,就算華夏人死光了,不是還有美國人嗎?
英法的目的很明顯,戰術佈置也相當“迅速”,完全沒有知會華夏軍隊,就下達了作戰命令。
距離命令下達和發起進攻的時間,間隔不到一天時間。
樓少帥表情冰冷,馬少帥氣得想揮鞭子。
“這是什麼意思?”
宋武冷冷一笑,“看來,咱們還是被當成了軟柿子。”
“打還是不打?”龍少帥敲了敲桌子,就算保持完整建制,獨立作戰,華夏遠征軍還是要服從“上級”調配。樓少帥只是華夏遠征軍總指揮,不是聯軍總指揮。
指揮室內的師長旅長們也臉色難看,無論是誰,被趕鴨子上架都不會痛快。
“不打。”樓少帥站起身,“回電,我部缺少物資,彈藥不足,無力對敵發起進攻。”
缺少物資,彈藥不足?
“長風。”
“恩?”
“這藉口,是不是……”那啥了點?
“自我部抵達戰場,聯軍可配發一槍一彈?”
“不曾。”
“可發軍糧物資?”
“尚未。”
“之前一戰,我部傷亡可有補充?”
“沒有。”
“如此,言何不實?”
“……”宋某人無言以對。
馬少帥直接拍桌子,大笑起來,“樓長風,我服了!”
龍少帥開口問道:“若是他們咬住不放?”
“不會。”樓少帥拿起鋼盔,“還有友軍。”
友軍?
其他幾人互相看看,那羣美國佬?他們會打仗嗎?
“會與不會,與我等何干?”
話落,樓少帥起身,離開指揮室,巡視戰壕。馬少帥也立刻跟上:“長風,等等。”
龍少帥忽然想起他也有事,三兩步不見了蹤影。給聯軍指揮部回電的事,只能由宋少帥“代勞”。
宋武站在原地,搖搖頭,也罷,他發就他發。
想了想,乾脆不發電報,直接撥通聯軍指揮部,將華夏遠征軍的“困難”一一道明,同時大力舉薦美軍擔當此次“重任“。
“非吾等不願,實力有不殆。觀美利堅友軍軍容嚴整,鬥志昂揚,當可委以重任。”
文鄒鄒的一段話,翻譯成英文,倒也通順。
話筒放下,聯軍指揮部內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物資匱乏,缺少武器,軍隊減員,傷兵得不到治療,士氣低迷,無法進攻……幻聽了嗎?不久前,華夏遠征軍剛接收一批新物資吧?不只有大量的麪粉罐頭,還有大批的消炎藥!
不過,華夏遠征軍抵達歐洲以來,聯軍沒有調配足量的物資和彈藥武器也是事實,相比之下,美軍連鋼盔都是法國提供。
“華夏人在說謊!“
芒讓將軍拍案而起,黑格卻皺眉不語,環視指揮部內衆人,最終還是決定換美軍作爲主力,在康佈雷發起進攻。
“無論如何,進攻計劃必須執行。”黑格說道,“一旦美軍陷入苦戰,華夏人也不會袖手旁觀。”
潘興也不是好“惹”的,對於充當炮灰,美軍同樣沒有興趣。考慮到赴歐作戰的美軍的確需要有所表現,進攻的命令,到底還是“成功”下達。
四月一日,凌晨六點四十五分,法國北部的小鎮康佈雷,再次響起隆隆的炮聲。美軍集合了一千門大炮,十五萬士兵,向德軍陣地發起猛烈的進攻。
英軍支援了美軍八十輛坦克,四百架飛機,華夏軍隊也將作爲後續部隊支援美國大兵們的進攻。這是美國牛仔們抵達歐洲大6後,首次參與戰鬥,高漲的戰鬥熱情,足以彌補戰術經驗上的不足。
炮聲轟鳴,機槍聲響起,德軍開始還擊。
華夏的軍隊沒有出動,軍官們卻一直在關注戰場上的情況。
“德國人又增兵了。”一個師長皺起眉頭,“還是老兵。”
在塹壕戰中放槍的是老兵還是菜鳥,從死在無人區的美國大兵數量就能看出。
“東線停戰了。”樓少帥移開望遠鏡,“這場仗不好打。”
“換成咱們?”
“難說。”樓少帥沒有應答,回答的是龍少帥,“同等的兵力,火力,進攻一方總是吃虧。”
不到三個小時的戰鬥,雙方陣地間的無人區已經死傷一片,到處是美軍的屍體,燃燒的坦克,四散的槍械。戰爭中最殘酷的一面,終於展現在了美軍的面前。
“我願戰死沙場,不願做個懦夫。”
很多美國大兵都曾在家信末尾附上這樣一句話,可惜,他們的英雄主義情結,無法讓他們逃脫死神的鐮刀。
第一天的進攻之後,戰死的美軍加上傷員達到三萬多人,若不是華夏軍隊在最後突然發動炮擊,能夠平安回到塹壕裡的美國牛仔還要減少三分之一。
潘興將軍的臉陰沉得能滴下水來,聯軍指揮部獲悉戰況也沒多說什麼,在歐洲戰場上,這樣的死傷簡直太尋常。相反,華夏軍隊的那場戰鬥,戰損上的數字才更不“真實”。
接下來的三天,美軍繼續向德軍陣地發起不間斷的進攻,德軍的防守固若金湯,還對美軍發起了幾次滲透和反衝鋒。
樓少帥藉此斷定,對面的德軍至少新增了三個師。
四月五日,美軍的大量死傷總算換來了一定的戰果,德軍的兵力部署開始變動,英法聯軍得以從容調兵。可是,德軍真是因爲美軍在康佈雷發起的戰鬥才重新安排兵力?
樓少帥看着鋪在桌上的歐洲地圖,眉頭深鎖。
四月八日,康佈雷的槍聲終於暫停。
美國牛仔們全都打蔫,所謂的“男人的遊戲”和他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一些年輕的美國士兵,面對戰友的死傷,開始產生後悔情緒。
爲什麼要到這片陌生的大6來打仗?
在登上遠赴歐洲的運兵船之前,並沒有人告訴他們,正義和自由是需要鮮血和生命爲代價的。當流血的是陌生人,死傷只是一個數字,換成熟悉的朋友甚至自己,現實會變得異常殘酷。
相比之下,同樣到歐洲來打仗的華夏士兵,卻顯得格外“平靜”。
一個美國大兵忍不住和一個看起來還算“友好”的華夏士兵提出疑問,華夏兵哥掃了他一眼,“打仗就要死人,不想死就要殺人,這些沒人告訴過你?你爲什麼要到歐洲來打仗?我是爲了國家,我們打贏了,國家纔不會再被人欺負。你呢?真是爲了什麼狗-屁-的自由?”
年輕的美國牛仔茫然搖頭,回想剛剛聽到的話,背後升起了一陣涼意。
這名美國士兵成功的在戰爭中活了下來,返回家鄉,將自己在歐洲的經歷寫成一本回憶錄,其中的一章,他這樣寫道:“這名華夏士兵讓我感到了羞愧和恐懼,直到今天,我也無法忘記當時的那種感覺。和他相比,我就像是一個傻瓜,一個拿着武器,卻不知道因爲什麼的傻瓜……”
四月底,德軍主動對聯軍發起了進攻,整條西線都燃起了戰火。顯然,失去海上優勢的德國,要在6上找補回來。
康佈雷的戰況卻並不激烈,至少對華夏遠征軍來說,情況是這樣。
五月初,華夏與蘇俄的談判正式開始。
華夏代表提出的條件並不“苛刻”,比起德國,華夏人只對土地提出了要求。以葉尼塞河爲界,北至中西伯利亞高原,南至西薩彥嶺,以東全部歸屬華夏。作爲補償,華夏將以適當的價格,從蘇俄政府手中購買西伯利亞大鐵路橫穿中西伯利亞及東西伯利亞路段。
比起德國人一毛不拔,華夏人至少還肯給錢。
經過討價還價,俄國人保留了中西伯利亞高原及上揚克斯山脈部分地區,將華夏購買鐵路的價格提高了兩成。除此之外,華夏人再不肯做絲毫讓步。
“不同意,就繼續打。”
蘇俄與同盟國簽訂條約,徹底“背叛”了協約國,華夏發動進攻再無任何壓力。
與此同時,幾股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勢力結成聯合,正預謀對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地發動進攻。他們也得到了部分協約國成員的支持。
迫於多方壓力,俄國人無奈答應了華夏提出的條件,在展長青擬定的條約上籤了字。自此,約四百九十萬平方公里的廣闊領土,劃入華夏版圖。
由於條約在烏蘭烏德簽訂,也被後世稱爲《烏蘭烏德條約》。
從三月到四月,蘇俄接連簽訂了佈列斯特合約與烏蘭烏德條約,直接損失的領土就達到六百多萬,其中還不包括趁機脫離俄國,自立的中亞和西亞國家。
在德國戰敗後,蘇俄宣佈廢除《佈列斯特合約》,同時宣稱《烏蘭烏德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俄國不予以承認。但在巴黎和會上,華夏代表以放棄部分“歐洲利益”爲代價,與英法等國達成了交易,英法等國正式承認華夏在西伯利亞的“固有權益”。
更讓俄國人撓頭的是,華夏政府不只與蘇俄簽訂了條約,還與在西西伯利亞建立“反-動-政權”的沙皇后裔簽訂密約,與白軍的領導者高爾察克也達成了協議,無論哪一方最後掌控俄國政權,俄國人,都別想賴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