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八章 李雄心聲

(謝謝好友浩氣橫空的月票~~)

有了李莊和趙村作爲範例,流人和蜀人間的矛盾迅速緩和,雖然不可能徹底放下芥蒂,可這總是個好的開端,另錢鳳徵得楊彥同意之後,又制定出政策,鼓勵蜀人和流人通婚,各級郡府,將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賦稅減免。

這個政策一出,當時就有李莊和趙村的十餘對新人踏入了婚房,並呈遍地開花之勢,於益州全境,蔓延開來。

到三月中旬,益州軍政徹底走上了正軌,於是楊彥在滿城民衆的哭送下,領軍離開了成都,向北行進。

原明軍入蜀不連千牛衛有九萬之衆,通過收編降卒達到了十三萬,給了郭誦一萬就任寧州,魏乂五千用於安置漢安僚人,錢鳳兩萬五鎮守益州,因此走的時候還是九萬,隨軍車駕足有萬輛,另有戰馬數萬匹,長長的隊伍達數十里。

自成都向北兩百里是梓潼郡治涪城,過涪城三百餘里是劍閣。

劍閣前本無道路,諸葛亮於北伐時在峭壁懸崖上修了近二十里的盤山閣道,才使得人車才得以通行,劍閣關城也是出於諸葛亮之手。

從關後看,沒什麼,但是過了關再回頭打量,即便是楊彥也禁不住的倒吸了口涼氣。

所謂聞名不如見面,劍閣修於梁山主峰大劍山的峭壁中斷處,關城高六丈,寬十丈,兩邊山勢峻嶺橫空,危崖高聳,從東北向西南蜿蜒伸展,一眼望不到盡頭,而關城所在的大劍山峰如劍插,石壁橫亙,森若城郭,峭壁中斷,兩崖對峙,一線中通,形如一扇大門,地勢極爲險峻。

難怪鍾會十萬餘大軍被擋於劍閣寸步難行,還是鄧艾走陰平小道,裹着氈子從山上翻滾而下,才繞過了劍閣,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全軍於四月初過了劍閣,從劍閣至陽平關,約六百餘里,史稱金牛道,於崇山峻嶺間穿行,先至葭萌關,再沿白龍江上溯至支流金溪河及青川沙洲一帶,入青木川(今陝西寧強縣),出沮縣東北百里,便是陽平關。

如果說,劍閣是成都平原北大門的話,那麼陽平關則是漢中盆地的西大門,關城位於西漢水北岸,關外滾滾濁水繞城而過,由巴蜀出兵攻打陽平關極難,當年劉備入漢中,被張郃依託關城阻擋在陽平關外西漢水上游的深山峽谷之中,彼此對峙一年有餘,劉備未能入漢中半步。

至建安二十四年,黃忠南渡漢水,沿山道趁夜襲佔軍事要地定軍山,並於此役斬獲夏侯淵,後曹操增兵陽平關與劉備決戰,劉備拒戰不出,曹軍終因軍糧不濟,將士傷亡過大,且江東孫權佯攻合淝,因而棄關撤軍漢中。

由此可以看出,陽平關並非劉備集團強攻得取,如明軍強行攻打,也極爲吃力,還虧得成國全境隨着李雄出降,也跟着降了,否則一關一關的攻打,沒有年把絕無可能進入漢中。

楊彥未在漢中多留,只於南鄭象怔性的露了下面,接見了當地轉投明國的官員,安撫人心,便於數日之後回了沮縣,由沮縣入秦嶺山區。

從漢中進出關中,須經山間穀道,越八百里秦嶺山脈,自東向西,有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均爲蜿蜒穿行山谷間的險峻小道,所謂的棧道,大多集中於此,也稱爲蜀道。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沿西漢水迂迴隴西,翻六盤山東去的道路,名爲祁山道,諸葛亮六次北伐,有兩次經由此道,是以漢中爲起點,向西走沮縣(今陝西勉縣)、下辨、北上上邽(今甘肅天水)、東進陳倉(今陝西寶雞),最後抵達關中地區的路線,從地圖上看,是一個開口朝右的u型。

明軍所走的,是u型的下半部分,出歧山,直奔秦州州治上邽。

秦嶺小道,彎彎曲曲,約前行百里,進入西漢水河谷,沿西漢水上行,可出歧山。

漢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以前,船隻可由漢中經西漢水直達隴西,但在當年春天,因武都大地震改變了地形地貌,水路交通截斷,從此往來於漢中與隴西,只能沿着河谷艱難前行。

因山地難行,黃銅火炮沒有攜帶,只有重量較輕的小鋼炮,牀弩也全部折散裝車,到了地頭再組裝,可以說,是極盡可能的輕裝簡行,但縱是如此,每日行走不過三四十里。

這樣的大山大谷,比自劍閣一路行來更加難走,別說普通明軍戰士,就連山越和部分參軍的僚人都吃不消了,車輛也沒法載人,包括李雄、任皇后、小公主李卉兒在內,所有人下車行走,其中以李雄最爲吃力,誰叫他最胖呢,再加上天氣炎熱,一整天都氣喘吁吁。

尋常人扶不動他,楊彥只得找了幾個強壯的軍卒,專門扶着李雄。

就這樣,三日之後,一處開闊的河谷出現在了眼前,衆人均是眼前一亮,柳蘭子道:“大王,歇一歇吧,將士們快吃不消了。”

“嗯~~”

楊彥點了點頭:“在此地休整一日!”

軍中頓時爆出瞭如雷的歡呼聲。

李雄也渾身汗溼,靠着顆大樹,掀起衣襟當扇子扇着,環顧着四周,感慨道:“想我李某二十餘年前隨父兄由此道入蜀,當時只求一棲身之所,兩餐得繼,於願足矣,卻因陷入趙廞與羅尚之爭,而羅尚連殺我父兄,故不得不舉兵反抗,誰料竟攻克成都,羅尚敗逃。

我李氏於隴西小有薄名,流人舉我爲主,求取庇護,但我自知份處卑微,哪敢行逆天之舉,堅辭之,後得聞範師長生賢名,欲迎立爲君而臣之,長生固辭,我乃深自挹損,不敢稱制,事無鉅細,皆決於李國、李離兄弟,不料國等事我彌謹。

次年衆將紛紛上表,羣情洶涌,請我稱制,我實是推託不過,於成都建號,開始幾年,尚能勵精圖治,可隨着蜀地日漸太平,又繁花似錦,哎~~”

李雄長嘆一聲,滿面唏噓之色,苦笑道:“當初我父至劍閣,箕踞太息,顧眄險阻曰:劉禪有如此之地而面縛於人,豈非庸才邪,呵呵~~今思之,實是一言難盡啊。

渾渾噩噩中,青年入蜀,老年出川,二十來年啊,重走歧山道,恍如大夢初醒。”

李雄看似自白,實則是以剖明心志的方式說給楊彥聽,他打聽到楊彥喜歡和人談心,不管說什麼,只要不是嘴上嚷嚷着要造反,都能從諫如流,因此他以這種方式來委婉的說明,自己已無爭天下之意,對楊彥構不成威脅。

楊彥只是呵呵一笑,李雄這話九真一假,更何況李雄國家都亡了,根基也被斬斷,這樣的人哪有什麼威脅,正如趙二毒殺了李煜,劉裕連殺司馬德宗與司馬德文兄弟,實是一步臭棋,除了讓自己背上惡名,毫無用處。

李卉兒則偷偷瞥了眼楊彥,便道:“阿翁,其實小女覺得,失了國未必不是件好事,朝庭爾虞我詐,勞心費神,做皇帝真不如做個富家翁,至少可以平平安安的過日子,您這段時間以來,精神好了些,人也瘦了點呢。”

李雄也偷偷瞥了眼楊彥,見楊彥並無不悅,才嘿嘿乾笑着。

當然了,笑的很假,李卉兒小女孩子,哪懂當皇帝的好?甚至對於楊彥東奔西跑,吃粗茶淡飯他還頗爲不理解,當了皇帝不好好享受,這種皇帝當了還不如不當。

“哎呀,騶虞,騶虞!”

突然之間,李卉兒拍着手叫了起來。

衆人紛紛看去。

就看到不遠處大樹的樹杈上,正攀着好幾只大熊貓,白頭白身子,四肢漆黑,行動笨拙,懶洋洋的,非但不怕人,還瞪着一雙黑乎乎眼圈憨憨的觀察着樹下的人羣。

“郎君,郎君!”

兮香和菱香忍不住扯着楊彥,她們都是吳人,何曾見過如此奇特可愛的動物?

荀虎從旁道:”大王,要不末將差人去把這幾隻騶虞給主母捉來?“

李驤也從旁道:”深山遇騶虞,實乃祥瑞之兆啊!”

在晉之前的上古時期,古人常驅大熊貓作戰,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戰場上趕着一羣大熊貓迎敵,不知道是怎樣的一種滑稽場面,但史書確有記載,《尚書》和《詩經》把大熊貓稱作貔貅。

《尚書》有云,黃帝時代的猛獸,有貔貅、虎、豹,驅之作戰,《史記.五帝本紀》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但是從西晉開始,時人對大熊貓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鉅變,晉人把大熊貓叫做騶虞,認爲騶虞只吃竹子,不會傷害其他動物,因此把熊貓當成象徵睦鄰友好的益獸。

“啊!”

這時,李卉兒又驚呼一聲。

原來,一隻體型較小的熊貓可能沒抓穩,從樹上骨碌骨碌的滾了下來,還好沒摔傷,晃了晃腦袋,就瞪大黑眼圈,望向了四周密密麻麻的人類。

“郎君!”

連靳月華都看向了楊彥,實在是太可愛了,先前在樹上,還不好抓捕,現在落到地面,在千軍萬馬的包圍當中,怎麼也跑不掉啊。

第七六零章 騎兵決戰第七八九章 異想天開第八十四章 紀明傳詔第四九一章 廣撒網第九十一章 兵馬突來第一五一章 暫時打退第二零五章 郗璇去郯城第二八一章 蕙芷香閨第一零八章 選兵標準第四八一章 勸進齊王第七七二章 顛狂大作第一一一章 遊騎出現第九十一章 兵馬突來第三一六章 先登郗鑑第三五九章 不收分文第八三七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一七八章 沈充過境第六零八章 三方聚首第四八七章 餘姚虞氏第三零一章 財富歸零第一七零章 屍骸還鄉第三二九章 徐龕又來第五二九章 去留第七十章 明春土斷第六十二章 死馬,司馬?第八二六章 三駁摩尼第六一七章 王敦退路第四六五章 退避三舍第三零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八三章 重武器對決第七一四章 鮮卑舉義第七一一章 鬼胎又起第四一四章 就是不跪接第四五九章 冬去春來第五九三章 紀張末日第一八三章 沈充餘澤第五四六章 爭分奪秒第四一一章 交換條件第七四一章 王氏憂思第三四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六六章 形勢逆轉第一四三章 謁者前來第三八八章 營伎第八一一章 賺足眼淚第四二六章 兵抵奉高第五五零章 屠各朗第二八零章 顧燚有邀第五八九章 直衝宮門第二九五章 裴妃毛了第八一四章 全軍潰敗第七八九章 異想天開第四八三章 不甘寂寞第二一四章 逼出沈充第二十六章 當街爭吵第八二零章 以假亂真第七零六章 來了又走第二一零章 偷樑換柱第五四一章 進攻山頭第七五三章 全軍覆沒第三八三章 重武器對決第五二七章 桓彝第五七零章 橫插一槓第七八三章 悍妻如虎第二十九章 軾羽而去第四八三章 不甘寂寞第四四三章 大潰敗第三九一章 爲天子獻禮第四三六章 橫劍自刎第六零三章 逆轉劣勢第七四一章 王氏憂思第二五三章 建康現狀第六七五章 家業難撐第四十四章 雞蛋麪膜第四七八章 楚公第二二三章 怨氣沖天第八五零章 公審大會第一零四章 楊彥之請第六九六章 秘密求見第六六零章 黃河封凍第七五八章 兵臨襄國第一四零章 礦場被佔第一八五章 交易現場第一一五章 圍三闕一第五四七章 雙雄會第四一八章 倭人的船第七八五章 陰魂不散第四九二章 明王第二一一章 憐香所請第十三章 搭夥過日子第六二二章 見李雄第二四九章 無後爲大第四四零章 立刻攻城第一二五章 邵氏女將第一五八章 吃草籽,搶鼠食第六零六章 敗勢初現第七九零章 分封制第三七九章 萬馬過河第七十五章 巧娘被掠第一三九章 郯子託夢第四一一章 交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