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此處退 彼處錯

遼寧毗鄰朝鮮,在還被叫爲遼鎮時候,雙方的來往就是不多,彼此的情況也走了解的很,想要在朝鮮打聽消息,李家也有這樣那樣的手段,更不要說如今這個局面,不少朝鮮人主動的送情報消息過去。

從遼陽那邊過來的這封信上對朝鮮境內的情形說的很清楚明白,就好像那邊也有人在這裡一樣。

李如鬆心裡也明白的很,這上上下下,不要說自己的兩個弟弟,恐怕自家從宣府帶來的騎兵中都有不少人會給遼陽通風報信。

信上說,如今從平壤一直到漢城,這期間雖然有倭寇大軍駐紮,但都是以步卒爲主,而且都是在以城池爲中心盤踞,這樣的駐守實際上是死兵,根本沒有辦法出來攔阻騷擾,如果在平壤的明軍組織一支精銳騎兵快速南下,直撲漢城,肯定會有極大的戰果,如果和漢城內的朝鮮“義士”裡應外合的話,一舉奪城都有可能。

相比於重鎮平壤,能拿下朝鮮的王城漢城,這個功勳就是耀眼驚人,就算是朝中有人打壓李家,也沒有辦法掩蓋這樣的大功。

“……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太過一廂情願了?””,李如鬆只是苦笑着說道,騎兵一路前衝,等到了漢城之後,倭寇大軍差不多會有十萬之衆,怎麼就那麼容易可以衝進漢城奪城。

信上所寫的東西,太多的主觀判斷,戰場上變化多端可不是自家想要如何對方也會跟着如何配合的。

聽到“老爺將親自帶兵前來”,的時候,李如鬆臉上的苦笑已經不加掩飾了,轉頭問李如柏說道:“父帥那邊怎麼就這麼瘋魔了?”,這話問的很不客氣可李如鬆也不在乎,也不怕送信的人回去報信,大家都是自家人,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

“大哥,你不在遼西不知道,父帥一個人的時候經常哭出來,說什麼李家的大好局面被他耽誤了自責的很……”,作爲在家奉養的兒子,李如柏此時臉色也不好看,低着頭在那裡說道,李如鬆嘆了口氣,卻對送信那人說道:“李彪,你弟弟還在宣府當千總吧?”,莫名其妙的,李如鬆居然問出了這個問題地上跪着的那名家僕連忙答應說道:“多虧大少爺的恩賞提拔,給了他這個出身。”

李如鬆點點頭,肅聲說道:“你回去告訴老爺,就說本將在這裡準備,馬上就要率兵出擊漢城你明白了嗎?”,話說到這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左右是一家事,那李彪的遲疑僅僅是一瞬,馬上又是磕頭下去,恭恭敬敬到說道:“小的明白,在這裡也祝大少爺此去旗開得勝!”

李如鬆滿意的笑着點點頭開口說道:“你那個弟弟李狗兒做事很是勤謹,安排到地方上做個守備,或者提拔起來做個千總這都是夠格的。”

“多謝大少爺,多謝大少爺小的明白,小的明白!”,那李彪不住的磕頭,屋中諸人也都是鬆了口氣的摸樣,老爺子已經魔怔了,但此處的主帥畢竟是李如鬆,李如鬆不願意出擊大家也都是明白的,父親和大兒子爭執不下,其他人實在是難做的很,有這麼個圓滑的解決方式,大家也都不用跟着操心了。

…………,春日往往是一年到頭,農戶最難熬的時節,春季播種還沒有開始,冬季的積儲又已經消耗完畢。

對於在朝鮮半島上的倭寇兵馬來講,正月下半開始,對他們來講也是非常的難熬,李如鬆曾說,以目前的糧草供應,他們這支兵馬離開平壤城三十里恐怕就要斷糧,對於倭寇大軍來說,情形也是差不多。

平安道和咸鏡道南邊的黃海道就是屬於“出城三十里”,的節點上,因爲前期的擄掠燒殺太甚,所以平安道和黃海道的軍糧供應就地籌措的數量一直是跟不上,需要更南邊的糧食補給。

所以第一軍團的小西行長部退到黃海道後,黃海道的軍糧後勤變得十分窘迫,從京畿道運糧到黃海道,這距離就是個麻煩,何況還加上了小西行長部,現在第一軍團連就地籌措都沒有了,完全靠後面的供應。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在京畿道漢城大營的倭寇幾名大將合議,決定讓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的大部分兵馬撤到京畿道和江原道來,這樣糧食後勤供應就能緩過來很多,儘管黃海道有幾個朝鮮境內的大城,可黃海道本身的地形比較狹窄,大軍窩在其中迴旋的餘地實在是太小,撤出來更從容些。鍵陛辣,比平安道還要更靠北的咸鏡道,駐紮在那裡的第二軍團加藤清正部兵力兩萬三千餘,對後勤運糧的需求就少很多。

這個也有原因,因爲這加藤清正行軍素來迅速,部下的戰力也比其他軍團要好些,此人還有個“虎加藤”,的稱號,號稱勇猛,一路推進太快,在萬曆二十年十月的時候,就已經到了大明邊境一帶。

因爲行軍太快,燒殺搶掠破壞的時間就不多,咸鏡道的局面居然大概還維持住了,等各處缺乏軍糧的消息傳過來,他這邊也就沒有大肆破壞,自己搜刮的軍糧佔的比重很大,比起小西行長那裡的情況就好了很多。

小西行長之所畢那麼果斷的退兵,實際上也和軍糧積儲太少有很大的關係,當然,第一軍團的骨幹雖然在,可差不多折損了三分之一,已經動了元氣,不得不退了。

除卻軍糧的原因之外,相對單薄的第三軍團黑田長政部也對明軍的戰力很驚歎,黃海道的日軍加起來近三萬,咸鏡道面積太大,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未必來得及救援,也就是說,黃海道正對面的平安道明軍數量上對日軍都有了優勢,爲求穩妥,也必須要退。

第六軍團的小早川隆景已經是趕到了京畿道,作爲總大將的宇喜多秀家實在不怎麼出色,需要小早川隆景這樣的人物來主持,現在京畿道還有不少朝鼻地主和僧人組織的暴動和隊伍,威脅着向北輸送糧食的道路,撤回兩個軍團,肅清京畿道,這也是目的之一,也是小早川的判斷。

自從萬曆二十年初,日軍在釜山登錄,勢如破竹的一路北上,朝鮮上下甚至連個抵抗都沒有,朝鮮上下組織的暴動反攻也逐一被日軍壓下去,在倭寇的有意宣傳下,朝鮮民間已經有了這麼一種感覺,日軍是不可戰勝的,朝鮮上下只能對這樣的情況認命。

可突然間,倭寇在平安道遭遇了失敗,然後一路退卻,從平安道、黃海道一路退到了京畿道。

平壤城大明天兵斬首一萬,這個消息迅速流傳,倭寇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的後退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這一點,每個朝鮮人都在瘋狂的傳播,在更南邊已經有傳聞,倭寇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被大明天兵全殲。

咸鏡道、江原道、京畿道、黃海道這幾處突然間紛亂起來,各處朝鮮人舉行的暴動和攻打城池的舉動一下子增多了幾倍,但沒有絲毫的作用,倭寇大軍早有準備,從容出擊,一個個的攻滅撲殺。

但這一切都是一個過程,倭寇一個個軍團後退,朝鮮各道不斷的爆發暴動和混亂,消息到處在流傳,到處都是不靠譜的很多。

因爲並不是潰退,所以倭寇對各處邊境的封鎖得力,消息流傳,往往都是耳聞,然後添加上自己的情緒,越來越是離譜。

平壤城內的朝鮮官員也是〖興〗奮異常,他們從所謂內線中得到的消息,就是倭寇潰亂不堪,漢城甚至已經沒有了守軍,倭寇準備在靠近倭國的全羅道和慶尚道整飭兵馬,穩固陣地。

漢城乃是朝鮮的都城,光復漢城那是天大的功勞,就算不是自己打下來的,可能引領明軍進城也走了不起的功勳,等到全朝鮮光復,自己會得到怎麼樣的提拔好處,這都不言自明瞭,更不要說,漢城的積儲和害藏遠遠超過平壤,能先進去發財,比在這裡的油水可不知道要大多嚴。

爲首的李隘和金應瑞兩個人去到李如鬆那邊進言,說是此時倭寇退卻,正是大軍乘勝追擊之時,到時候將軍將要建立大功,李如鬆多年宿將,自然明白這樣沸沸揚揚的傳聞到底有幾分真假。

不過此時麻煩就麻煩在,探馬往往不能夠深入太多,倭寇的忍者和騎兵也開始在戰場上進行遮蔽,平安道南邊,甚至是大同江南邊的軍報大都靠傳聞。

信息不明,自然不能貿然出兵,李如鬆穩當的很,朝鮮文武官員幾次上門都被他打發了出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在平壤的文武官員都是急的上躥下跳,就連明軍中很多人也是急的要命,覺得這不就是放着大功勞不去取嗎?

一來二去,大家總算是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既然說不動李如鬆,那可以找李成粱……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底,王通率領的大軍已經快要到達義州了,!~!

第1101章 不是那麼好打第555章 宮內不寧 秉公對否第908章 三方制衡最穩第203章 此處多事新官擺酒第1051章 破城第351章 案無蹤跡招納惡徒第862章 十分突然第161章 錦衣衛二百戶第289章 官民兩利之事第772章 收尾第459章 各處多少事第623章 歸程夜宿 欲睡不寧第810章 一比就知道了第454章 老虎屁股總有人摸第683章 實力爲尊第598章 己所不欲 勿施於君第547章 坐船殺賊去第883章 歸化大集第549章 海上抓賊 以大欺小第292章 王通的天津衛第841章 暗流誰人知第269章 君臣談津門爲何問王通第1064章 家事商事國事第325章 金銀何處天子大婚第1052章 分贓大會第175章 見風使舵方爲能第105章 何以報德第745章 騎兵對騎兵第1043章 殘酷第225章 何談規矩第319章 出人意料的大佬反應第501章 在京奔走密雲停駐第223章 操練偶遇第788章 骨肉至親 宮中攤牌第512章 我千敵萬 虜騎圍攻第799章 給侯爺幾分面子第884章 人市談 夜奔逃第1133章 資歷和往事第571章 無後爲大第983章 漸進 漸近第1108章 陣前獨鬥第654章 遭賊第1046章 此是故技第918章 權臣亦能臣第817章 他笑隨他笑第1135章 萬曆不是洪武第59章 三陽第33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640章 雖不捨第575章 除夕抓賊說古怪第754章 出陣而戰第29章 禍事又上門第98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70章 萬曆二十年初第461章 虎威板甲 秦法追則第1076章 各有算計第30章 客是主僕二人第92章 你忍我不能忍第153章 石馬巷福壽樓第1121章 海戰第1112章 決心和結果第95章 狐假虎威人亦懼第51章 內閣第42章 娓娓道來第438章 首級貴如金!!第98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607章 夜中第259章 進一步退一步第632章 突襲鐵門關第764章 驅虜填壕第486章 正常反疑火器規矩第1088章 股肱之臣第107章 非要追你出來第721章 一視同仁 羣議宗祿第524章 君臣相知不畏人言第901章 士無風骨 君無威儀第864章 返北江中談第936章 寧夏哱家第118章 橫豎皆十 帝在腹心第1章 歸鄉第57章 忠於本職第162章 萬曆五年九月第68章 抓人撈人第843章 名臣年老亦通達第425章 急行向北 宣府貧富第845章 張連生第788章 骨肉至親 宮中攤牌第779章 佔住抓住 長久經營第509章 心有大義我知敵知第557章 天津海防 倒也不懼第348章 攻打鮑家莊第636章 非心腹至親不能做第544章 京師大案 易查難辦第828章 天津幾日談第232章 萬事要開頭第878章 雖在異鄉卻似家第590章 送上門的罪證第731章 大同震怖 代王有怨第1024章 遼國公大宴第998章 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