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嘉靖逼宮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陛下嗣登大寶,即議追尊聖考以正其號,奉迎聖母以致其養,誠大孝也。廷議執漢定陶、宋濮王故事,謂爲人後者爲之子,不得顧私親。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記》曰:‘禮非天降,非地出,人情而已。’漢哀帝、宋英宗固定陶、濮王子,然成帝、仁宗皆預立爲嗣,養之宮中,其爲人後之義甚明。故師丹、司馬光之論行於彼一時則可。今武宗無嗣,大臣遵祖訓,以陛下倫序當立而迎立之。遺詔直曰‘興獻王長子’,未嘗著爲人後之義。則陛下之興,實所以承祖宗之統,與預立爲嗣養之宮中者較然不同……”

望着眼前這份名爲“辯禮狀”的奏疏,楊廷和的眉毛,擰成了一個川字形,臉色陰沉的像是一汪深不見底的潭水。內閣值房內,蔣冕、毛紀、樑儲三人的手上,也都放着這份奏摺的抄本。三人彼此對視,心內都是一個念頭:這嚴惟中好大的膽子,上這麼一份奏疏,不是擺明了打首輔的臉?而這文字上……便是聖人復生,也難易其一字,這個姓嚴的翰林,有手段啊。

雖然名義上,辯禮狀上駁斥的都是禮部的主張,可是大家心裡有數,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禮部秉承的是楊廷和的意思,這份奏疏,也是間接的抽楊廷和的臉,偏生這臉還打的山響,讓人無力回擊。

大明朝以孝治天下,即便是首輔之尊,一旦父母去世,也得放下工作回家守孝,此爲朝廷定製。嚴嵩這份辯禮狀,就是佔住了孝的大義名分,有了這個名分在,後面的言論就順理成章。誰如果再堅持讓皇帝把爹說成叔父,就等於是在公開的反對孝。

這份奏摺一上,幾乎是要把楊廷和等人擠兌到絕路上,如果反對這份奏疏,就是要陷君王於不義。以臣陷君,又是什麼居心?

如果單純是一份嚴嵩的奏摺,或者還可以壓一壓,但眼下,朝廷裡竟是頗有幾位官員,同樣上書,站在了皇帝這一邊。

這其中有幾名小官,恐怕是因爲自己與寧王聯絡的證據落在錦衣衛手裡,不得不做出的違心之舉。但是像觀政進士張璁這樣的嘉靖登基後特科點中的特殊進士,其成色跟正常的進士比,實際是大爲不及。他們站出來,就是要拿首輔刷一輪名聲,同時在皇帝心中買好了。

“一羣不知輕重的東西!”楊廷和反覆看了幾次,隨手將奏摺丟在了案上,他是從進士一路摸爬滾打到了首輔的位置上,像這樣的人見的多了。

言官們以及那些觀政士子爲了出名,什麼事都做的出來,找個大人物噴一頓,也是常有的事。只是沒想到,自己居然也成了他們練手的目標,這倒頗讓人唏噓。

以他目前的權勢,只要輕輕一揮,就能將這些惱人的蒼蠅掃蕩一空。可問題在於,這樣的行爲,對於大明是否是好事?如果自己開闢了首輔把持言路,乃至於任意貶謫言官的先河,後世史書上,又該如何評價自己?

到了他這個位置和年齡,就已經開始爲身後事考慮,除了立功之外,立德立言,想的往往更多一些。哪怕是任上的實事做的少一點,將來的名聲,也一定要保持住。像是趕蒼蠅這種事,即使要做,也不好自己出手。

另外一點,這些人突然發難,絕對不是自發行爲,背後肯定是有人出來聯絡組織,斬斷那隻黑手,比收拾這些爪牙,更爲有用。

“聽朱宸說,楊承祖前天悄悄溜回了京師。他不在通州保護聖母,卻悄悄回來,擅離職守,當可論罪。”

毛紀輕聲提醒着,眼下上本爲皇帝站臺的人不少,如果不把這股勢頭打下去,一旦形成風潮,即便是以內閣之尊,也難以彈壓。可是要對這些文官下手,又要考慮名聲有損,最好還是處置一個武臣,給他們提個醒。

不比文官有自己的科舉身份爲憑障,只要找到差不多的證據,就算斬了這個武官,也不是不可能。

“楊承祖麼?這個佞幸之臣,最近確實有些太過跋扈,是該敲打敲打。免得他將來,成了江彬一般的禍害。”

楊廷和心內做出了決斷,準備隨便給這位錦衣官一點小小的教訓,讓他明白一下,這種級別的爭鬥,他並沒有介入的資格。別看楊承祖現在坐領南鎮,位高權重,以一國首輔之尊,哪怕只是輕輕一擊,也足以讓個三品錦衣粉身碎骨。

可是不等他做出批示,一名小宦官從外面飛奔進來,跪地磕頭道:“幾位老先生大事不好,天家今晨就於慈寧宮外跪地啼哭,至今不起。只說不能侍奉母親,反要母親對自己行禮,非人子所爲。既不願爲難太后,也不願做不孝之子,情願不做皇帝,回安陸繼續做藩王。太后拿不出章程,特請幾位老先生定奪。如今天氣酷熱,只怕萬歲受了暑,傷了龍體。”

“豈有此理!”

下一刻,安靜的值房,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與之相比,小小的楊承祖,已經無足輕重,沒人還記得該對他進行處置。自大明立國以來,還沒有過大臣逼走皇帝的事。如果楊廷和做了大明的伊尹、霍光,那麼接下來等待他的,就是地方上忠臣良將起兵清君側,他自己身死族滅,整個大明,也將陷入戰亂之中。

與當初的那次請辭不同,這次嘉靖基本已經是擺明了車馬要挾,而這種要挾,內閣還不得不把招接下來。張太后甩鍋,已經做出甩手掌櫃的派頭,內閣什麼決定,自己全都支持。如果自己這邊不接招,那這局勢怎麼才能平息?

“報,薊鎮邊報,查北虜首領博迪傳檄各部,邀各部頭人於大板升城參加那達慕大會,雲集大兵,恐侵我邊鎮。如今薊遼邊鎮,兵員不足,糧餉兩匱,請朝廷速發犒賞,以免生變。”

“報,滿剌加王子並使臣三十餘,已至會同館投書。言佛郎機夷蠻橫無禮,無故侵奪滿剌加國土。殺國王,奪基業,王子與手下文武無奈來投,望朝廷念在滿剌加世爲大明藩屬份上,發兵助其奪回基業。”

從兵部方面送來的兩份急報,讓本已危急的局勢更加緊張,如果這個時候大明再失去一位天子,那大明還拿什麼出來應對戰爭?幾件事接連發作,楊廷和就是想不退,也不可能了。

第679章 狀元投效第400章 攻與防(十)第811章 劉良女的禮物第1061章 重見飛紅(下)第262章 要解心頭恨第16章 新的難題第730章 恢復秩序(下)第401章 攻與防(十一)第404章 定心(二)第320章 初抵安陸(二)第1053章 軟硬兼施(上)第455章 尋寶記(四)第93章 身退第184章 暗訪(一)第344章 討餉(十四)第279章 生死與共(七)第756章 請借人頭一用(上)第530章 立後(下)第651章 片紙退兵(上)第777章 引蛇(三)第869章 圍攻(三)第327章 走馬上任(一)第762章 鳴炮(上)第503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十七)第72章 人心第552章 低頭(下)第562章 借兵(上)第66章 明查暗訪(三)第390章 亂起(九)第1096章 殺父用子(下)第131章 聖女(二)第577章 無形絞索(三)第379章 血雨(一)第1028章 廷杖第902章 碼頭風雲(上)第211章 局中局(十三)第781章 鬼刑部第686章 楊記(下)第719章 陰影第773章 將計就計第332章 討餉(二)第324章 初抵安陸(六)第812章 拿醉魚第1058章 選教主(下)第172章 奪龍記(一)第307章 血夜(十三)第695章 比武(上)第923章 解甲(上)第708章 新軍雛形第108章 考較(一)第250章 朝天闋(一)第243章 圖窮匕見(三)第834章 接風(二)第244章 圖窮匕見(四)第209章 局中局(十一)第975章 斷腸(上)第824章 艦隊處分(下)第707章 寧波行第1062章 作繭自縛第734章 殤第4章 點兵第724章 哭泣之城(一)第242章 圖窮匕見(二)第1084章 投名狀(下)第939章 蛛絲馬跡第809章 深水區第1097章 宮變第734章 殤第480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第72章 人心第1001章 聯結勳貴(上)第874章 特使(二)第650章 衆望所歸是楊公第693章 三件禮物(下)第108章 考較(一)第905章 紂王與姜皇后第954章 奉旨凌弱(二)第483章 紅顏一怒·江湖縞素(十三)第831章 下馬威(二)第308章 血夜(十四)第556章 舉杯爲他送行第1024章 哭諫第908章 打壓(一)第881章 陷落第904章 重逢第194章 暗訪(十一)第939章 蛛絲馬跡第877章 自由港第630章 女汗(上)第2章 出手第1016章 反擊開始(三)第656章 香山紅葉伴金枝(上)第1049章 晉商(三)第6章 定計第692章 三件禮物(中)第575章 無形絞索(一)第978章 振聾發聵(上)第940章 算帳(一)第583章 易得無價寶第507章 重遇至尊·天下無主(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