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章 叩見太后

370章 叩見太后

看到司禮監書畫上的題跋和點破之後馮保到反應,秦林心頭越發篤定,先前的推測至此已經天衣無縫。

爲什麼最初找不到長公主朱堯媒的四件寶物”問到張誠、張小陽的時候,這兩位要三緘其口;

爲什麼在宮外查訪《清明上河圖》的案情,朱堯媒的四件寶物卻完璧歸趙:爲什麼盜走《清明上河圖》的竊賊,寧願頂着內外各種壓力,也不肯隨便找個什麼藉口把這件國寶“突然找到”從而平息這場風波”反而坐視愈演愈烈……

一切疑問,至此全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那麼,接平來就該輪到秦林表演了……

馮保先粗略介紹了宮內查訪的結果,總而言之就是宮中也進行了挖地三尺的檢查”並沒有那幅圖,請秦林等官前來再查一遍,主要是爲了塞住悠悠衆口,杜絕那些指向宮內的不實傳言。

“原來是這樣啊”秦林摸着下巴,一邊想一邊說:“據下官分析,這畫兒多半還藏在宮中某處,皇城這麼大,單是宮殿就有什麼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又有乾清宮、坤寧宮、養心殿,指不定就落在哪兒了,找上好幾年也找不到呢!”,秦林扳着手指頭,把宮中有名的殿宇一本正經的數了一遍。

衆官暗笑他呆得很”就連張誠都覺得這幾句說得大失水準,連連搖頭,那馮邦寧更是頭一個反駁:“秦指揮,你別是有意包庇吧?哼哼,我瞧你有些居心叵測呢!”

秦林搖搖頭,皺着眉頭道:“以下官之見,這《清明上河圖》多半是失落在哪兒了,並不是有心盜寶,而且這麼些年了市面上也沒有出售的消息可見不是爲了錢財,就算真的被盜也是醉心書畫之人一時糊塗,並非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

“放屁,放屁!”馮邦寧一下子跳起來”自以爲抓到了秦林話柄,又仗着伯父馮保在場他連司禮監衙門裡頭的規矩都不顧了,噴着唾沫星子亂罵:“秦指揮這麼說話還是我大明朝的臣子嗎?那賤賊連皇家的珍寶都敢盜走,實乃我大明朝的亂臣賊子,咱們做着皇上家的錦衣親衛,正該視之爲賊寇恨不能寢其皮、食其肉、飲其血!秦指揮竟出此言,實乃大逆不道……”

旁人聞言自是連連點頭雖覺得馮邦寧誇張了點,說的倒是義正詞嚴,唯獨張鯨、張誠兩個,聽到馮邦寧罵什麼“寢其皮”、“飲其血……”他倆的神色就變得非常古怪。

秦林只把腦袋一縮,並不反駁,看起來就像是被馮邦寧罵得不敢還嘴似的。

馮邦寧罵得那叫個開心哪,只覺從來沒有現在這麼痛快,指桑罵槐,藉着罵偷國寶的賊痛罵秦林實在得意無比。

啪!

樂極生悲老大一記耳刮子甩在馮邦寧臉上,打得他一個趔趄。

手捂着臉”馮邦寧不敢置信的看着伯父馮保,這位司禮監掌印、東廠督公的臉色黑得像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嘴角抽搐着,顯然已經怒氣值爆棚。

“伯、伯父?”馮邦寧嚇得幾乎要尿出來了這位伯父涵養極好,輕易不動怒,這麼些年來”親自動手打人還是頭一次呢。

他又委屈得不行:我罵秦林和盜寶的賊”就算聲音大了點,怎麼伯父就氣成這個樣子?

馮保二話不說”掄圓了巴掌,又是啪啪兩下狠狠甩在侄兒臉上”厲聲罵道“孽畜!你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司禮監也能任你咆哮?皇城之中也敢如此囂張跋扈,馮邦寧啊馮邦寧,看來在外面你沒少打我的旗號胡作非爲!”

打得好!秦林在旁邊假作驚惶,實際上肚子都快笑痛了,馮邦寧仗着伯父橫行霸道,就讓馮保親自來教訓他,這才叫報應不爽嘛。

徐爵和陳應鳳趕緊跪着磕頭,假意替馮邦寧解勸,心頭卻巴不得主人多教社教訓這個惹是生非、淨給大家找不自在的侄兒。

張鯨、張誠兩個也走上來”左右扯住馮保:“馮公公息怒,息怒。令侄一時失言,瞧咱們面上,饒他一次吧。”

馮保沒好氣的看了看二張”又瞧了瞧被打懵了的馮邦寧,氣不打一處來:“,哼哼,老伯今兒不教社教訓你,只怕你還以爲滿天下都任你橫行一來人吶”把這孽畜拖出去,重打三十大板!”

馮邦寧嚇得渾身哆嗦,跪在地上朝馮保連連磕頭:“伯父饒命”饒命哪!小侄再不敢了……”

司禮監當值的番子、校尉還在猶豫,馮保又重重哼了一聲,番子校尉們便不再猶*,當場把馮邦寧橫拖倒拽的拉了出去,不一會兒外面就傳,來了記記到肉的打板子聲,和馮邦寧帶着哭腔的慘叫。

嘶一秦林裝出副害怕的樣子,縮頭縮腦的站在旁邊,稍一擡眼就正好撞上馮保森冷的目光。

方纔秦林的挑唆,馮保自是心知肚明,那複雜的眼神似乎在說:“小子,你那點道行最好別在咱家面前賣弄!讓我抓住你的小辮子”你就死定了!”

秦長官報以一個人畜無害的微笑:老賊”你還是多擔心擔心自己吧!

不一會兒外面板子打完,馮邦寧一瘸一拐的進來告罪,那副悽惶狼狽的樣兒,人人見了肚子裡都要笑翻。

這還是行刑的番子、校尉們手下留情了”宮中負責打人的校尉手上都有二十年的苦功夫,既能一板子輕飄飄的打下去,受刑之人立馬就內臟破裂死於非命,亦能噼噼啪啪聲勢喧天的打上七八十大板,其實被打的人連油皮都不傷分毫。

馮邦寧是馮保嫡親侄兒,自然不能用前一種打法,真的把他打死了;但看馮保生氣的樣子又不是假的,那麼第二種太過輕描淡寫也不行,於是行刑的校尉們便按不輕不重的力道打了三十大板。

即便是不輕不重,可也不那麼好受,馮邦寧屁股被打得腫起老高,疼得呲牙咧嘴”滿頭滿臉都是冷汗,走路都一瘸一拐了。

秦林假惺惺的上去攙扶:“哎呀馮長官這是何苦來哉?下官今日才知道令伯父竟這般大公無私,嘖嘖,看來馮長官今後須得謹言慎行了。”

馮邦寧當然不會要秦林攙扶,忍着劇痛站到一邊,可憐他被打得屁股開花”還至始至終不知道究竟是被誰整了。

張誠曉得幾分內情,微笑着朝秦林點點頭:秦長官,你牛!

這一出“伯父曾侄”剛剛演完,衆人還沒拾起先前的話頭,有個小太監從外面匆匆跑進來,衝着馮保跪下稟道:“啓稟馮祖公,李皇親進宮了”娘娘召您過去。”

馮保聽到李皇親就一個頭三個大,揉了揉太陽穴,環顧左右,無可奈何的道:“諸位,李皇親定是爲了《清明上河圖》才進宮的,咱們乾脆一塊兒過去,也好回娘娘的話。”

聽到李偉也來了,秦林摸了摸下巴:這倒是意料之外的,不過,越來越有趣了呢。

慈寧宮,慈聖李太后端坐於寶座之上,長公主朱堯媒一旁侍立”武清伯李偉是太后之父,坐在一隻鋪陳錦繡的墩子上面。

衆位內外官員進到宮中,馮保帶頭跪下山呼:“臣等叩見慈聖太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行禮之時”馮保特意扭頭看了看秦林,瞧見這傢伙也跪着行禮”不禁從鼻子裡冷哼了一聲:嗤”我還以爲你真的只跪岳丈呢,這不見了太后娘娘,你還是跪了行禮嘛。

秦林曉得馮保的意思,無所謂的笑笑。

“衆卿平身!”李太后聲音平和舒緩。

這位太后年紀不大,她青年喪夫、幼子早早登基爲帝,二十八歲就做到太后,此時也不過三十多歲,面容清瘦白皙、相貌頗爲秀麗,並沒有什麼雍容華貴的氣色,倒是小家碧玉的風韻猶存,穿的服裝也很簡樸。

侍立一旁的長公主朱堯漠看見秦林,眼神躲躲閃閃的,面孔微微紅了一紅,輕輕咬了英嘴脣。

李偉則大聲道:“娘娘,這位秦林秦指揮就是咱們徐親家府上的姑爺,他是廠衛之中的少年英雄”破案緝兇,好生了得!”,“哦?”李太后注意到秦林,見他年紀輕輕,站得身形挺拔、腰背溜直”在一羣控背躬身的太監、官員中間如同鶴立雞羣,便先有了三分歡喜”緩緩啓口道:“秦林,這名字哀家很熟啊,對了,嶄州荊王府的案子,是不是你破的?”

秦林大戰白蓮教、海外招納土司、追回被劫漕銀,種種功勞都極大,但對李太后來說,還是他妥善辦理荊王府案,替天家挽回顏面一事,記憶中最爲清楚。

“回娘娘的話,正是下官所破,全賴皇上家洪福齊天、列祖列宗威靈庇估”下官並不敢妄自居功!”秦林拱手回答,聲音清朗洪亮,雖然面對大明朝的太后,態度也沒有絲毫的卑微猥瑣。

“果然是廠衛中的一員虎將”,”李太后連連點頭,微笑着對身旁的朱堯媒道:“你表姐徐辛夷那野妮子,也虧得這位秦長官才配得上哩。”!~!

第3章 蘄蛇1144章 四夷賓服180章 奇怪的藥方八十三章 望氣之術三十八章 屍僵1099章 蛋疼873章 唯一的可能480章 幕後黑手281章 束手就擒264章 張紫萱的疑問444章 水漲船高的輩分1102章 叩闕請命502章 身負天命580章 混沌之球三十九章 玻璃體渾濁164章 非比尋常的腳印1047章 金鳳白象王875章 不情之請997章 黔國公生氣了744章 製假的動機876章 置身險地而自安801章 江陵559章 一箭雙鵰第22章 生活反應314章 開張大吉666章 殺人滅口832章 三橋迷案590章 不解之緣266章 哭靈斷義599章 見過兩位姐姐549章 蟒袍玉帶690章 鄭淑嬪二十六章 寶劍贈英雄1083章 生死關頭358章 可憐的長公主1122章 千秋家國事640章 敕勒川第14章 家教287章 爲民除害475章 偷情347章 隆中對142章 火燒燕子磯932章 意在沛公337章 新婦回門1119章 太閣之野望572章 發青的眼眶1126章 示敵以弱519章 那顏千戶七十八章 郭眉眉之死349章 死亡一指803章 四方響應215章 金瓶梅的啓發636章 胃下垂二十九章 端午563章 徐辛夷的飛醋389章 鋸頭驗傷376章 兌現承諾1140章 滴血驗親685章 太師的苦心672章 導演威武374章 敲山震虎1079章 張鯨的異動394章 洪指揮的抉擇431章 相爺的心計311章 立花早擊女312章 夜御十女1132章 仁川登陸695章 疑竇重重854章 函谷關295章 琉球使者215章 金瓶梅的啓發319章 竟是誰家之天下242章 島津家的陰謀779章 風波1036章 稻草與鐘聲763章 內外交隔422章 死亡訊息555章 坍塌的偶像864章 賣國奸商163章 陰部瘀傷221章 以德抱怨秦長官342章 隨身跟個大小姐128章 東花園練兵619章 武裝行商825章 敵人來了有獵槍405章 戚帥的苦衷141章 飛騎求援839章 畏罪自殺488章 摩雲金翅988章 釜底抽薪885章 銀色死神三十四章 妖道722章 妙計延婚期575章 自殺他殺意外248章 他鄉遇故知820章 拯救加拉夏八十五章 玄都兜率火445章 國仇家恨707章 難得一條心七十一章 秦林的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