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章 大忠若奸

九十九章 大忠若奸

秦林在蘄州等待朝廷做出決定的時間裡,他和各位官員的稟帖、奏摺,已經由錦衣衛、布政司、都指揮使司等部門層層上達,通過大明發達高效的郵傳系統送達帝國的心臟——坐落於華北平原,擁運河而枕燕山的京師順天府。

京師城池巍峨壯觀,寬闊的街道橫平豎直,房屋像棋子一樣整整齊齊,而帝國的統治中心,就在城中之城的紫禁城。

紅牆黃瓦,巍峨壯麗的紫禁城,昭示着帝國的偉大與莊嚴,從這裡出發,帝國的統治力量投射到它廣袤的領土,北達漠河衛,南至瓊州府,東起東海之濱,西抵蔥嶺之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萬曆六年的紫禁城,它也是整個東方世界的中心,東方的朝鮮、日本,北面的瓦剌、韃靼,西方的亦力把裡,南洋的千島萬國,都爭先恐後的派遣朝貢使團前來瞻仰它的風采,文有令四夷拱手的華夏文明,武有擊滅蒙古帝國的赫赫天威,擁有全人類數量一半以上的東方世界,像羣星拱月一樣圍繞着它運轉。

這一任紫禁城的主人,也是整個華夏乃至東方世界的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朱翊鈞。他在八歲那年的冠禮上,就以莊重嚴肅的姿態接受了百官的朝賀,數月之後隆慶皇帝駕崩,剛滿九歲的朱翊鈞就在羣臣的勸進聲中,登上了帝國至高無上的寶座。

皇帝在他的將軍平定僰人叛亂之後獻俘京師時,表現得無比威嚴而強大,當一千五百名身材魁梧、衣甲鮮明宛如天神的大漢將軍護衛着神情嚴肅的皇帝緩緩而出,於午門內外同聲高呼萬歲之時,中央帝國的威儀令前來觀禮的各國使節爲之動容。

而去年除夕,皇帝在建極殿賜宴各國使臣時,又十分溫潤和藹,而且與朝鮮使臣的對答中非常得體的運用了儒家經典名句,展現了他作爲中央帝國的首腦,完全具備君子應有的德行操守,足爲垂拱萬世之表率。

但是,很少有外人知道這位年輕的皇帝,在散朝之後仍像普通私塾學生一樣,向他的老師“元輔張少師先生”畢恭畢敬的學習儒家經典和治國之術。

此時早朝已散,乾清門西側的養心殿中傳出朗朗的讀書聲。

萬曆皇帝朱翊鈞身材不高,略顯得矮胖,他身穿四團龍袍、頭戴善翼冠,五官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出之處,老老實實的坐在寬大的書桌後面,手捧論語不住聲的誦讀。

而他的老師,中極殿大學士首輔張居正則是位真正的美男子,他身材高大,穿着與龍袍相差極微的大紅色坐蟒袍,頭戴展角烏紗帽,腰繫羊脂白玉帶,一派器宇軒昂的宰輔風範;修眉細目,鼻樑挺直,緊緊抿着的嘴脣顯示出驚人的毅力,半閉着的眼睛只要微微睜開就閃現出權謀和智慧的光彩。

皇帝讀書時,只有張居正可以坐着,這是從很早時候就形成的規矩,所以文淵閣大學士申時行、武英殿大學士張四維、禮部尚書萬士和、吏部尚書王國光等人都只能站着旁聽。

朱翊鈞讀到了《論語?鄉黨》中的句子:“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忽然張居正半閉着的雙目睜開,厲聲喝道:“當作勃字”

朱翊鈞嚇得一哆嗦,手中的書本落在桌子上,十分惶恐的看着他的“元輔張少師先生”。

申時行、王國光、萬士和等大臣無不大驚失色,張居正所作所爲在他們眼中早已失去了人臣之禮,近乎於大逆不道。

但他們都低眉順目,什麼也沒說。

張居正內引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爲奧援,外以科道挾制六部,以六部扶保內閣,以內閣左右科道,又得到慈聖李太后的堅決支持,威權之重,大明開國兩百年所未有,就連六部尚書都只能唯唯諾諾,視他爲威君嚴父。

何況此時掌錦衣衛衛事劉守有依附張居正,東廠督公馮保也是一黨,廠衛盡握於張居正手中,誰能奈何他?

是以衆大臣都低眉垂首,恍若什麼也沒有聽見。

張居正掃了一眼衆位同僚,微露笑容:看來,奪情之爭時對張瀚的打擊,已經讓大臣們不敢頂撞自己了。

去年張居正父喪,按照制度他應該丁憂三年——實際上爲二十七個月。

但帝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萬曆新政正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身爲改革的主持者,怎麼可以離開自己的崗位,放任頑固派重新得勢,讓新政的大好局面就此黯沉?

在退守田園和掌握權柄之間,在浮名和新政偉業之間,張居正都選擇了後者,他指使朝臣上疏要求“奪情”,也即是不丁憂回鄉,而繼續留在首輔位置上。

張瀚是張居正一手提拔到吏部尚書位置上的,但他仍然認爲爲了儒家禮制,首輔應該遵制丁憂,並上書勸告。

張居正毫不猶豫的作出了反應,給事中和御史們立刻用雪片般的奏章淹沒了張瀚,元輔少師張先生只輕輕揮了揮袖子,帝國的中樞就狂風大作,六部尚書之首、堂堂吏部天官(六部首重吏部,尚書尊稱“天官”)便像紙紮泥塑似的倒下了……

時至今日,就算朝堂上最頑強的反對派也明白了,試圖正面和張居正對抗,失敗是唯一的下場。

所以今天諸位大臣的反應讓張居正很滿意,他用手拈着黝黑的鬍鬚,面露微笑。

大明立國兩百年,外面雖然看起來轟轟烈烈,但各級官吏因循守舊、制度越來越不合時宜、朝廷政令得不到真正落實,內部已經被掏空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十年、二十年或許不會出什麼問題,但五十年、一百年之後,恐怕難以設想。

銳意改革、推行新政成爲延續帝國輝煌的唯一選擇,張居正大刀闊斧的裁汰冗員、整飭吏治、清理田畝、富國強兵;任用戚繼光掃清倭寇,又調這位名將鎮守薊州,在帝國北方豎起了銅牆鐵壁;從成化年間開始困擾大明朝整整一百年的西南僰人之亂,他調遣曾省吾、劉顯等官飛檄進剿,一舉蕩平。

但新政要繼續深入,必然觸動許多舊有的勢力,張居正必須把權力緊緊攥在手中,才能應付他們的反撲,才能讓新政不至中途流產。

申時行、王國光或許會認爲張居正是個權臣,甚至有人覺得他近乎於奸臣,但很少有人明白他效忠的對象,其實比一般的認識更爲宏大……

衆大臣之中,只有張四維不動聲色的看着這一幕,指甲深深的嵌進了掌心。

張居正並不知道,因爲他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己的學生身上,小皇帝的惶惑瞧在眼中,張居正微爲抱憾的降低了語音,和緩的道:“色勃如也的勃,讀音是‘博’,陛下錯讀爲‘背’了。”

“元輔張少師先生教訓的是。”朱翊鈞點點頭,繼續捧起書讀下去,就像一個真正的私塾弟子應對老師的批評。

但真的是這樣嗎?

他已經大婚,而且剛剛過了十六歲(以後提到年齡都指虛歲)生日,不僅如此,他還是這個帝國至高無上的皇帝,大明朝龐大疆域的統治者,承天受命的天子。

朱翊鈞低頭讀書,他的眼中閃現着隱忍。

很早他就得到報告,張居正得意揚揚的告訴別人:“我非相,乃攝也。”

大明不設丞相,因爲擔心丞相侵奪皇權;但張居正還看不上丞相之位,自稱爲攝政

稱攝政的,千古之下只有周公、王莽二人,前者忠心耿耿輔佐年幼的成王,後者則行了謀朝篡位之事,這位元輔張少師先生,究竟是前者還是後者?

朱翊鈞不願意想,也不敢去想。

如果和張居正產生矛盾,就連最親近的母親慈聖李太后都不一定站在他這邊,上次因爲酒後和馮保發生衝突,李太后青衣布裙聲稱要謁告太廟廢了他的皇位……朱翊鈞很清楚,他還有個同胞弟弟潞王朱翊鏐,對於母親來說兩個兒子任中一個坐在皇位上,都是可以接受的。

終於,朗朗的讀書聲停下來了,皇帝開始在首輔的幫助下處理奏章。

十六歲的孩子,正是好動好玩的年紀,看着這些枯燥無味的奏章直想打瞌睡,並且尤其使他不耐的是,這些奏章都由張居正事先批點過了,拿給他只是走走過場。

忽然昏昏欲睡的小皇帝眼睛一亮,頗有興趣的伸出手,從堆積如山的奏章中挑出了五份:有正藍色封皮的東廠密摺,有貼着籤條的錦衣衛北鎮撫司專折,用黃色綢緞作封面的荊王奏章,由湖廣承宣佈政司轉呈的奏摺,還有一份掛着兵部籤條的塘報。

這些來自帝國不同系統的文件說的是同一件事情,敘述的角度各不相同,都儘可能的凸顯自己的功績,並且不約而同的、濃墨重彩的提到了一個人的名字:

錦衣衛加試百戶銜、蘄州百戶所實授總旗秦林

805章 秦左使828章 忠心耿耿210章 車禍1079章 張鯨的異動197章 秦林生氣了後果很嚴重509章 案情還原843章 殺兄之徒599章 見過兩位姐姐727章 尋訪春桃217章 魚死網破513章 軍營見聞234章 胖子的吐槽攻擊348章 大小姐的脾氣646章 隱性遺傳182章 錫疫959章 可怕的胎教1012章 以退爲進604章 非禮本官1103章 最後一搏840章 腹中之證266章 哭靈斷義227章 槍桿子558章 敢惹我老婆580章 混沌之球二十七章 逼婚129章 打臉要打狠320章 小常飛肘548章 九龍玉帶908章 苦肉計1060章 幾處相思226章 奸雄心計163章 陰部瘀傷130章 金陵四公子379章 各自念拳經673章 羅生門六十六章 碎屍奇案609章 青石作證477章 託付643章 勾搭上啦三十六章 星宿下凡907章 月夜中伏809章 見微知着167章 怨念深重329章 婚期到271章 徐辛夷的猜測1048章 別來無恙204章 連環殺手966章 配合默契752章 雨夜驚夢1028章 我不想死647章 血之疑548章 九龍玉帶669章 釣上鉤800章 軍心民心三十三章 腹黑男的逆襲327章 大小姐出馬1111章 親者痛仇者快855章 風陵渡686章 徐文長的盤算344章 堂上官到任843章 殺兄之徒1072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225章 老瘋子1013章 虎虎虎768章 配合默契186章 甘心上鉤七十五章 邏輯陷阱535章 誤會741章 頭號紅小生453章 先斬後奏824章 波塞冬號254章 揚州瘦馬也不瘦1074章 坦白從寬801章 江陵644章 情債難償954章 效命督主1033章 倒打一耙833章 賭賽729章 看誰笑到最後546章 隱藏十年的真相261章 殺機隱現973章 冤家路窄383章 死後移屍899章 臨死的掙扎1088章 伏誅1074章 坦白從寬513章 軍營見聞802章 貓來了925章 時勢造英雄六十二章 無可抵賴745章 關閉的窗戶722章 妙計延婚期532章 第二副白骨631章 持力捷疾394章 洪指揮的抉擇1055章 木秀於林1011章 銅角射象一百零一章 前緣早定八十九章 夜半驚魂413章 玉女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