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婁山(四)

何家等數姓宗族之於楊家,就於勳貴之於大明一樣,全都是與國同休,共榮華同富貴。按說有楊家一天,就有這幾家的富貴在,每當外敵來犯時,這幾家也會潑出全力幫助楊家出兵對抗,既是幾家歷代通婚,姻親關係糾葛,也是爲了維護自身的利益。

可是楊應龍爲人心胸狹窄,又好攬權,早就看這幾家勢力不順眼。他在播州的各種改變,也受到了幾大家首領的阻撓,兩下里矛盾逐漸加深,藉着皿煮屍油的機會,把幾家全都搞掉,從此大權獨握,在播州也就沒人攔的住他,倒也算得了別人皿他自己煮的皿煮真諦。可是幾大家族雖然失了權柄,手裡還有財富。八百年的時間,早就把播州所有的財富劃分好了區域,每個家族,都有着自己的一片產業,茶田、蠟崖、魚潭、田地。播州任何產業,都離不開這幾大家族的控制。楊應龍想要叛亂,最離不開的一是鹽鐵,二就是經費。

他的武力主要是依靠十萬大山的苗人,而結交苗人,靠的就是金銀財寶。吸取黑木崖失敗的教訓,他的新軍也要發放軍餉,另外還要爲了長久作戰,應對朝廷封鎖,而囤積大批的錢糧物資,食鹽鐵料,及至於練新軍練火器,這些全都離不開錢。他便把眼光,落在了這幾大宗族身上,想着靠把幾姓產業奪到手中,以緩解財政上的巨大壓力,又可以靠這些財產籠絡楊家宗族以及生苗。保障武力。

龍驤的分地之法,正中他的下懷,兩下也算是一拍即合。尤其龍驤說,要把播州打造成皿煮自有的燈塔,成爲這漆黑長夜中,唯一閃爍的明珠。到時候,四方賢才必然蜂擁投奔,不愁大事不成。

既然要打造燈塔,分地就要從播州做起。楊應龍一聲令下,土地分割工作。立刻展開。只是主持這一工作的。是楊家的宗族,外人插不進手去。一番眼花繚亂的操作之後,人們詫異的發現,地確實是分了。可是原本楊應龍的地。還是楊應龍的地。原本不是楊應龍的地,也成了楊應龍的地。整個播州的土地田產,茶田等項。由過去的幾家共有,全都改成了姓楊。如今的播州,土地要麼屬於楊家,要麼屬於楊家宗族,總之沒有外人的份。當初說好的人人有田,變成了所有人都是楊家的佃戶,這田倒是有,只是全不是自己的,大家都給楊總捅安心幹活就好,其他的不要多問,這是皿煮的事,說多了你們聽不明白的。

這事說來也簡單,那些主持檢地的楊家宗族眼看着大好的田地莊園,個個都紅了眼,誰捨得分給下面那些當兵的泥腿子?要知此時播州實行的是土司制,百姓於他們來說等同於奴隸,這些奴隸爲頭人去死,是理所當然。當兵發餉,已經算是破天荒,開了天恩,現在居然還要分地?這不是讓奴隸,與主人平起平坐?這幹人乾脆一起到楊應龍面前去哭秦庭,哭訴楊家族人現在過的日子有多慘,外面欠着多少饑荒,又有多少人吃不上飯,穿不起衣服。你現在拿了這麼多產業回來,不填補本家,卻要發給那些老百姓,到底是他們和你親,還是我們和你親?將來打仗的時候,是我們靠的住,還是那些窮鬼靠的住?

楊應龍也知,自己這土司的位子,乃至未來當皇帝,全離不開宗族支持。現在播州新軍,大小軍頭,全都由楊氏宗族擔任,若是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帶兵叛亂,自己不打就輸了。尤其這事裡,他自己也有便宜,宗族們固然喝湯,他可是吃肉的。別人的產業擴充兩三倍,他的起碼擴充了五倍,立刻點頭答應,這地徵是徵上來,但是如何分配,最終解釋權歸他楊大總捅所有,這就是皿煮的魅力。

這種土地徵收,當然也有補償。只是楊應龍選擇的支付方式,是一張張蓋有他私章的欠條,以及空白委任狀。事實上,如果不是播州方面缺乏條件印製日月票,他連欠條都懶得打。他把一部分土地產業拿出來,分給了苗王,籠絡苗人出兵幫襯。有了那些生苗精兵助陣,更不怕幾大家族生事,他甚至做好準備,把幾大家族連根拔起。

幾大家族先是丟了權,後又丟了地,換來的只是一文不值的欠條,和那些空頭支票性質的委任狀,誰心裡不是窩着一心的火?若不是見楊應龍不懷好意,想要武力兼併,自己不佔優勢,怕不早就與他翻臉。如今戰事一開,朝廷大兵壓境,楊應龍又催促幾家子弟參戰,何恩、宋世臣商議之下,乾脆就決定獻關投降,歸順朝廷。

“阿爹有話,播州將來改土歸流,已是定局。只求朝廷能給幾家後人留條活路,賞碗飯吃。我們幾家就願意跟着朝廷,與楊應龍鬥到底。婁山關是天險不假,可是再險要的關口,也要有人守。只要朝廷與我們裡應外合,拿下婁山關,不廢吹灰之力。”

鄭國寶大喜,“若是你幾家誠心來投,朝廷必會厚待爾等。將來你們就不要在播州這邊遠之地受窮了,全都到京師裡來做官。京師花花世界,錦繡乾坤,吃的好穿的好,想要什麼有什麼,不比這窮鄉僻壤的強多了?你們被奪去的產業,本官做主,會發還到你們手裡。跟着朝廷幹,不會有你們的虧吃。”

這定心丸一吃,兩人全都高興起來,不住磕頭謝恩。鄭國寶又問道:“聽說楊應龍已經自稱什麼播州皿煮共和國大總捅,聲稱有兵二十萬,糧草可支應五十年所需。這些話我看連三分真都沒有,你們既然是播州人,就跟我說句實話,現在楊應龍到底有多少本錢,讓他敢和朝廷作戰?”

“回欽差的話。所謂聚兵二十萬,這是把播州所有的壯丁都算進去,若是加上苗人,怕是可能還要多些。按照最新出的詔書,楊應龍已經聲稱自己有兵一百五十萬了,說這是效法歷代先賢故智,以少稱多,恐嚇天兵。那裡面良莠不齊,光是投奔過來的乞丐,就有幾萬人。天天除了張口吃飯,什麼都不會。內中還有不少是四體不全的殘廢,他們也能算的上兵麼?那些苗人,倒是剽悍能戰,不可小看,欽差他日疆場上遇到,須得加上些小心。至於糧草,他若是糧草充足,也不會前些時縱兵襲擊貴州,搶劫糧草了。”

鄭國寶聽完之後,不置可否。只問道:“你們從婁山關,到成都,不怕走漏消息?楊朝棟若是發現你們私自出關,有所防範,甚至對你們下毒手,那就不好了。”

“欽差放心,我們到成都,就是奉了楊朝棟的軍令。待多長時間都沒問題,他命我們到成都,爲他爹選秀女。這差使是沒有準日子的,我們待多久都可以,保證露不了餡。”

“選秀女?他楊應龍不是自稱什麼大總捅麼,怎麼也要選什麼秀女?”

“這是他手下的人提出來的。龍驤獻了那打土豪分田地,打造播州燈塔國的計策,得了重用。很多人看他不順眼,想要與他爭寵,就也去找楊應龍獻計。招賢館那有個叫田伯光的,他獻上條陳說言從古至今,天子都是三宮六院,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陛下不承淫慾的精神值得萬世景仰,但這排場是不能不講的!總捅之說,本無先例,黎民百姓難以接受。還是先設三宮六院,後宮三千,才能讓百姓接受播州,楊應龍才能成事。只是小小播州,哪有那許多佳麗,就只好求聘於外埠,楊朝棟想當太子,就也要借選秀女立功,特意派我們來成都採辦的。”

第204章 向問天第44章 河工宴第203章 張芙蓉第229章 拜岳父第316章 試探第303章 馬秦聯姻第6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第126章 收割(三)第371章 並派(一)第416章 評選(一)第80章 一箭雙鵰(一)第304章 棋子第97章 巧立名目第460章 奪關(五)第159章 綠林大會第436章 勤王(六)第372章 並派(二)第154章 洛陽雙嬌第297章 怪夢第2章 設計報冤屈第24章 無情棒起第29章 單丁勝十傑第33章 田伯光(二)第420章 盟主(一)第321章 進發第92章 義伸援手第176章 瑞恩斯坦第381章 並派(十一)第288章 壯行第15章 瓦解冰消第38章 楚宗登門第82章 一箭雙鵰(三)第384章 奪帥(三)第472章 奪關(十七)第168章 投誠(一)第135章 生擒第2章 設計報冤屈第90章 玉女劍第170章 顧允成(一)第419章 評選(四)第99章 劍掃華陰(二)第50章 喜相逢(一)第319章 反水第146章 迷之美人第366章 奪位(一)第153章 大生意第403章 佈局(二)第399章 福音第262章 天魔解體第322章 金主第241章 飄香院第268章 見世面第381章 並派(十一)第231章 完稅第369章 召集第244章 一個不留第21章 善後第218章 再見伊人第332章 密使第237章 各自安排第206章 形象第110章 風清揚(二)第438章 勤王(八)第170章 顧允成(一)第275章 忠誠第191章 並派籌謀第303章 馬秦聯姻第263章 脫困第177章 談判邀請第138章 情變第1章 雨夜入衡山第179章 處置第289章 全滅第339章 交鋒第405章 佈局(四)第46章 聖姑夜訪第429章 整肅(三)第165章 銅錢選帥第370章 上山第65章 俠義丐幫第381章 並派(十一)第188章 大變活人第41章 鎮嵩之謀(上)第307章 投誠(一)第371章 並派(一)第64章 拜訪礦稅監第214章 營救第403章 佈局(二)第439章 東廠(一)第223章 收服平一指(二)第92章 義伸援手第409章 妙策第447章 平叛(四)第360章 弔唁第227章 朝天闋(一)第129章 留書第27章 午夜追擊第317章 凰求鳳第261章 血戰第455章 婁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