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今世萬世

御前這場相爭,原因就是夏潯昨夜與永樂皇帝提及的對遼東的變制改革。

夏潯已經趕到北京,獻俘禮是宣揚國威的一件大事,而夏潯和朱棣就是這件大事的兩個主角,他既然到了,羣臣就該商議舉行獻俘禮,同時着歸附各部頭領朝謁天了,以示我朝威加海內,恩夷撫遠之上朝威風。當然,期間少不得就封賞遼東將士一事也得公開宣告。

這本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但是人員難得湊的這麼齊,夏潯便又當衆提起了遼東變革的事來。他是真有點只爭朝夕的意思,也是出於一種很樸素的民族感情,希望把遼東這個未來可以變成火藥桶、大明掘墓人的所在,徹底改造成大明的堅固邊牆。

夏潯第一件事提的依舊是升幕府專署爲官衙,永樂隨行官員和北京行在的大臣們對此並沒有什麼意見,聽他講了講升格府衙的必要性,便大多表示了贊同。

即便是看着夏潯七個不順八個不服的丘福,對此也無法表示反對。夏潯治理遼東,不只有戰功,還有文治,這就是文治卓著的一種表現了。前天他們在皇上面前還大肆吹捧夏潯治理遼東如何出色,這時出言反對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再者說,整個遼東,地域不小啊,這麼大的地方,一旦由幕府專署升級成官衙,將有大量的職位空缺,遼東沒有這麼多人才,朝廷也不允許這麼多官員就地選拔,那樣的話,勢必得從關內選任大批官員去充實這些有司衙門,誰沒有門生故舊、族親子侄?說不定自己就能得一兩個職位,安置自己的親友,反對這件事,無異是斷人前程。

何況,設立官府可以加強對遼東的控制,這些大臣們不管彼此政見如何,是否有私人恩怨,在這一個目標上還是統一的,他們也希望大明能加強對遼東的控制,減少來自北方的禍患,所以這件事幾乎獲得了一致通過。

可是一說到對歸附部落的安置,衆文武的意見就迥然不同了。

丘福首先提出了異議。

他認爲讓歸附的胡人部落與漢民雜居相處,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在他看來,胡人風氣剽悍,好勇鬥狠,與漢人雜居,家長裡短的,難免要生出一些事端,而胡人習慣於族羣聚居、互相扶助,一有事情就舉族出動向人討公道,那樣的話一人之事就會迅速變成一家之事,進而變成一族之事,造成極大動盪。

夏潯卻認爲,遼東由於工商業的發展,漢人和少數民族已經形成了一種密切合作關係,雙方也習慣了由司法署和司商署來協商解決爭端,故而司法權基本上已經由部落長那裡收歸到了專署衙門,雖然目前這只是在社會治安和經營貿易方面的管理,卻已是一個良好的過渡。

地方官府的建立,可以順利擴大司法權利,至少偶發事件,有遼東軍隊的存在,也足以保障對事態的控制,有問題是暫時的,利益卻是長遠的,如果不進行這種變革,歸附部落始終擁有極大的自主權力,現在朝廷是省了不少心思,可遺留給子孫的,卻是一些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爆發的大禍患。

遼東目前還有少數獨立掌握着司法權的部落,那都是沒有參予到遼東工商經營的、在偏遠山區過着自給自足生活的小部落。而這一點在中原也不例外,一些居住在僻遠山區或者與大城大阜交通不便利的鄉村的漢人,主導村鎮秩序的主要力量何嘗不是族宗長老們?這一點並不要緊。

此外,兩個人也就免除強制婚嫁、免除更漢名着漢服等岐視性強制政策,以及胡人作官的各項待遇方面相持不下,兩個人據理力爭,丘福所主張的,其實更利於眼下的安定和平穩,但是從以往歸附的部落多有發生叛離和爭端來看,夏潯的融合之策纔是一勞永逸的法子。

行在參政陳壽泰然一笑,捻着鬍鬚,搖頭晃腦地道:“皇上,臣以爲,淇國公所言,纔是老成謀國之見。外夷異類,終非我族,不可以國人待之。唐玄宗厚愛胡人,結果安史之亂,幾乎喪亡唐室;宋徽宗與金國締盟,結果遼國滅亡之日,金人兵鋒便指向中原。厚待夷狄,視如自己,不啻與虎謀皮呀!”

夏潯昨夜與嬌妻幾番雲雨,陰陽調和,如今是神清氣爽,聽他反駁,一點火氣都不生,氣定神閒地道:“陳大人此言差矣。唐初對外用兵,勝多敗少,奠定了大唐的霸氣威風,而這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將,其中不乏異族,所用兵馬,更有不少乃是胡兵。凌煙閣中二十四人,試數數胡人佔了幾何?

唐之藩鎮政策,纔是國之大患。朝廷疲弱之際,藩鎮將領遂起異心而已,其弊在於放權太重,其因在於人之貪慾,而非出於胡漢之爭。自古以來,哪個朝代沒有叛將逆臣?其中又有幾個是胡人?縱然是同族的大將,見朝廷勢弱,遂起野心者不知凡己。自三皇五帝到如今,你何必單單挑出一個安祿山來說事兒?”

陳壽的手僵在鬍鬚上,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夏潯道:“現在的政策,輕鬆、簡單,無需多費心神,於長遠看,卻是朝廷心腹之患。縱然一時有些難處,我們這一世人不去做,將來留給後人的就是不可收拾的一個爛攤子,諸位大人讀聖人書,但講‘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種變革就是關乎我大明氣運、萬世太平的事了,如何不肯去做?”

這句話頓時挑動了朱棣的心絃,江山是他的,他對未來的責任感遠比其他任何人都要重,聽到這裡,拍案讚道:“楊旭說得好!丘福、陳壽所言,不無道理。但……,天生之才何地沒有?爲君者用人,只應擇其是否賢明,何必分別彼此呢?

其人賢則任之,其人非賢,雖至親亦不可用。漢武帝重用金日磾(匈奴休屠王太子)、唐太守重用阿史那社爾(突厥處羅可汗次子),這二人不但皆是胡人,且爲胡人王子,但一生忠心耿耿,成爲朝廷棟樑。唐玄宗寵任安祿山,致有播遷之禍,乃是他用人不明。宋徽宗寵任小人,荒縱無度,以致有夷狄之禍。豈是因爲用了夷狄之人麼?

春秋之法,夷而入於中國則中國之。朕爲天下主,覆載之內,但有賢才,用之不棄,方是明君。前元當年以無敵兵威,悍然入主中原,國祚不過百年,便被俺皇考舉義幟,逐出中原,原因何在?就在於前元柄用韃靼,而外漢人南人,以至於自取滅亡,這前車之鑑,怎可不慎?”

皇帝已經蓋棺論定了,衆人也就不宜再就此事糾纏,紛紛稱是退向左右。

朱棣吁了口氣,又道:“使其處於我宦屬之間,日相親近,終有成爲一家之日;若豎起籬笆,當賊一樣防着,如何可以教化他們呢?當然,他們初來歸附,多是畏我勢力,未必盡是出於赤誠,適當的防範還是必要的,古人說受降如受敵,楊旭,你在遼東,對此不可不慎、不可不察!”

夏潯忙躬身道:“臣謹遵聖上教誨!”

朱棣淡淡地掃了眼丘福和陳壽,這兩人一文一武、一唱一和,意見卻無比統一,聯想到前日他們對夏潯衆口一詞的明捧暗殺,朱棣心中已經隱隱有了些憬悟。

比起這兩個人,雒僉就機警的多,他原爲南京刑部尚書,半生都是在司法口兒打拼出來的,心思最爲縝密。方纔夏潯突然當衆提出遼東變革的諫議,他便有所警覺了,夏潯是昨日到北京城的,就住在行宮裡,想必與皇帝有過溝通,他既然敢當衆提出來,恐怕皇帝縱然沒有全部同意,也已大爲意動,這時還是看看風色的好。

他沒有及時提醒丘福和陳壽,就是想利用他們探探皇帝的口風,看看皇帝對夏潯的諫議到底支持到什麼程度,如今一聽皇上斬釘截鐵的斷語,不由暗暗慶幸。

昔日徐輝祖四人歃血爲盟,除了梅殷、耿炳文,第四個人便是他。這四個人能走到一塊兒,其實各有難言之隱。徐輝祖爲了他的忠義之名,連親弟弟都葬送在自己手裡,如何還能向朱棣俯首稱臣?如果他那麼做,將爲天下人所唾棄,名聲將臭不可聞。他除了一條道走到黑,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耿炳文前朝老將,對朱元璋親自立下的繼承人同樣忠心耿耿,何況朱棣登基之後,罷其長興侯爵位,賦閒在家,他也有自己的政治訴求。梅殷則是因爲朱棣不屑其無恥,根本不理他拋來的媚眼兒,只讓公主姐姐給他寫了封家書,便叫他滾回京城來了,根本不下聖旨,羞慚得他無地自容,以致生了怨恨。

四人對新朝的立場不但各不相同,結盟的目的其實也有參差,他們也知道再想推翻朱棣的統治,把建文帝的兒子或兄弟扶上皇位是不可能的,卻出於各種目的,聯手對新朝功臣展開了反撲。結果,不久朱棣提北平爲北京行在,把雒僉調離了南京,也虧得如此,此後一些事情,雒僉根本沒有參與,纔沒有被紀綱挖出來。當然,以雒僉的精明,如果他當時還在南京,以他的能力,那麼到底是夏潯成功反擊,還是沉冤千古,也就很難說了。

如今徐輝祖已經成了一個廢人,梅殷和耿炳文也已不在人世,結盟的目的都已不復存在,雒僉大可顧好自家前程便是了。但人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如果情感能夠永遠、完全服從於理智的支配,那人也就不是人了。只要有機會,雒僉還是本能地想要給夏潯一刀。

可這一刀,看來現在還不是機會。

夏潯想趁熱打鐵,再把其他兩件事情談談,朱棣卻不想在獻俘禮前,引起朝臣們太多的爭議和矛盾,一見夏潯要說話,便搶着說道:“好啦,遼東之事,今日暫議到這裡吧。北京行部和行五軍都督府要負責獻俘禮一事,速去籌備。朕與皇后,要去北海子一遊,衆卿就此散了吧!”

衆人紛紛散去,夏潯一下子變得無所事事了,忽地省起自家娘子還在寢殿甜睡。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呀!”

夏潯性致大起,興沖沖地便奔了自己的寢居之處……

第774章 高明的獵人第118章 五花八門第141章 丘八問案第798章 狩獵第31章 推還是不推?第946章 一網打盡第993章 亂紛紜第333章 生計第387章 預謀第495章 鐵索橫大江第26章 悲傷的庚員外第989章 周瑜打黃蓋第701章 公說公有理第489章 開審第706章 對質公堂第427章 示警俏佳人第1007章 天方夜譚第674章 不平則鳴第60章 楊少爺、紫衣藤,算計算計第18章 在行動第78章 夢中日月長(5)第751章 懷春第869章 紅拂夜奔第365章 大鬍子第1030章 無心插柳第66章 我來了!第330章 所向披靡第904章 牧天下第733章 戰神?第663章 救水如救火第160章 亡命天涯第968章 笑論生死事第131章 近情反情怯第97章 真狼狽第718章 你囂張我囂張?第961章 掘窟第982章 我欲我行第202章 公報私仇第1026章 航海精神第376章 聯姻第426章 煞費苦心第813章 美人計難行第327章 我們是害蟲第1027章 人猿泰山第104章 剪線第979章 一殺了因果第619章 專家對專家第339章 千鈞一髮第468章 情決第860章 臨行語第483章 變本加厲第501章 點將第556章 節外生枝第775章 發情的駱駝第123章 以彼之矛第647章 旁敲側擊第174章 難兄難弟第598章 快刀斬後患第474章 上天言好事第373章 破局第87章 驟生枝節第120章 不到極處莫用刀第666章 貪官相第329章 亂象第629章 曙光第764章 故怨第123章 以彼之矛第805章 攻心計第236章 樂得做個逍遙王第549章 良宵美景第915章 荒唐一夢第760章 他來了!我來了!第973章 草原上的紅色曙光第447章 睚眥必報第496章 事將了第282章 隨軍北上第570章 釋恩第864章 夏侍衛第19章 人人有故事第790章 浮萍質亦潔第83章 百年修得同車度第729章 一擔挑,有分岐第999章 假作真時第235章 劍指周王第935章 過家家第618章 認祖宗的專業人士第200章 三人行第983章 鹿鳴呦呦第139章 何須你服?第570章 釋恩第247章 兄弟異心第95章 陰差陽錯第116章 大雁南飛第460章 平靜下的潛流第36章 私奔第453章 撥雲見日第503章 女將第439章 警鐘第175章 牛不野第301章 給力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