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精兵簡政之定局

三日後。

“根據這段時間,本公聽從各方意見,決意在四本署的基礎上,增設監察本署,以此來作爲軍隊內部監察的根本。

此次革新不僅涉及到五邊帥府,同樣也涉及到遼東相應的軍隊機構,爲了確保監察本署在這中間的建設完備,本公暫領五邊帥府監察本署,至於遼東境內的監察本署,皆暫由相應的參謀本署署長兼任。

監察本署的職責,就是監督軍隊內部一切貪污腐敗的發生,絕對杜絕殺良冒功的現象出現,冒充、代領功勳的現象,以及一系列影響軍隊穩定建設的現象。”

看着齊聚一堂的衆將,趙宗武神情嚴肅的講述着。

在這三天時間裡,他不斷地對各方商討,同時也結合現有體系,便最終做出了這一決斷。

對他來說。

或許籌建監察本署的時間是最短的,但是這絕對不能妨礙軍隊內部自我監察體系的完善,如果說監察體系出現任何問題,那麼這樣一支軍隊,根本就不可能永遠強盛起來。

講述完這些後,趙宗武環視衆將道:“對於本公這一決意,你們可有異議?”

“無異議!”

“無異議!”

“無異議……”

原本認真聆聽的衆將,在聽到趙宗武的詢問後,當時就表示贊同。

其實對毛文龍他們來說,這麾下體系建設越完善,這對於他們來說就越有利,畢竟這在前線領兵打仗的是他們,如果說能從根本處去杜絕,一系列可能引起功勳被盜取的情況發生,那麼他們就能夠不斷鞏固自身地位。

監察本署的創立,就可以很好地起到震懾作用。

見衆將皆無異議,趙宗武提出的這條建議就最終落實,自此,原本的四本署,就變成了五本署。

監察本署的創立,也代表着趙宗武麾下軍隊,在邁向職業化的道路,走出了最爲堅實的一步。

與此同時。

在趙宗武的示意下,在旁的陳奇瑜則輕咳一聲後道:“接着國公爺的話題來說,先前因爲對邊鎮內部掌握情報不足的緣故,再加上軍隊內部出現新的變動,在經過詳細彙總後,經國公爺拍板,後續便可明確總兵官、宣撫使的相應權責。

作爲邊鎮轄區的一把手、二把手,總兵官、宣撫使名義上同屬一級別,但凡事皆有主次。

因爲創建了監察本署,這也使得各級皆能形成有效的監察機制,確保一切漏洞皆被堵死。

故而爲了更好地發展邊鎮,這總兵官的官銜要比宣撫使的官銜大上半級,同時也爲了能夠更好地發展邊鎮,更好地控制邊鎮麾下軍團,便借鑑陸軍分司內部機構,組建參謀股,宣撫股,戰備股,統籌股,監察股;審備股,軍備股,軍紀股,訓練股,軍衛股,後勤股等一應機構。

而各邊鎮地方駐防軍體系,則暫掛於邊鎮體系之內,以單獨的地方駐防軍來命名,其職責保持不變。”

作爲最重要的兩個環節,上通下達的各級機構,趙宗武肯定是需要明確下來的,想要確保麾下軍隊能夠擁有長久的發展,細緻的部署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於這一點,你們心中可有異議?”看了眼陷入深思的衆將,趙宗武神情淡然的講道:“如果說你們心中有更好的見解,都可以向本公提出來,本公一定會認真聽取你們的建議的。”

相比較於地方民生建設,趙宗武對於軍隊的建設,向來是要重視很多,畢竟就眼前這種環境來說,想要真正確保自己的話語權,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本才行,而軍隊的多寡,就是確保你手中資本的根源所在。

這兩項的拍板,也宣告着五邊內部的絕對穩定,儘管說現階段這些尚未真正落實貫徹,但是已經有了書面上的文書,就不怕後續不能有效的做完。

但顯然這些天,他們就已經進行了相應的商討,因此這衆將對此皆沒有異議,而趙宗武在見到衆將沒有反應,於是就講道:“既然你們都沒有異議,那麼接下來的時間,我軍就在五邊,執行這樣的舉措,儘管說我軍麾下現階段沒有那麼多的將才,但是對於五邊的建設一定不能放鬆警惕。”

隨着麾下攤子的越來越大,儘管說趙宗武麾下擁有着很多良將帥才,但是這也根本就不夠用啊,儘管說他也建立起來相應的培養人才的機構,(戰爭學院),但是終究是這攤子太大了,使得趙宗武他身邊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人才可以一口氣全部拿出來。

於是乎,滿桂在趙宗武講完後便道,“國公爺,末將是初來乍到啊,又被您派到了那麼遠的地方,這一上來就組建這麼多的機構,是不是在人才上對末將有些傾斜啊!”

滿桂這話一講出,毛文龍、劉興祚他們就不願意了,就你丫鬼機靈,你麾下缺人才,那老子這麾下也缺人才啊,你是初來乍到的,那老子們同樣也是立下赫赫戰功的,憑什麼讓你個莽夫近水樓臺先得月?

那不可能!

於是,因爲這件事,滿桂、毛文龍他們便爭論了起來,面對麾下衆將這樣的爭論,趙宗武這心中卻很是無奈。

很多時候出現這樣的窘境,這其實也是怪他自己,因爲他想要徹底解決邊疆的爛局,可是麾下的人才雖然多,但面對這漫漫長線,這終究是需要一點點去搭建相應的機構,去進行有效統轄的。

而這些就需要不盡其數的人才……

這似乎就已經陷入到一個死循環當中,如果說想要改變這樣的怪圈,那麼他只能從遼東再度調動人才過來,但是如果長時間去保持這樣一種境遇的話,那必然也會導致遼東的人才短缺。

可慢慢的趙宗武卻回過神來。

既然說現階段遼東再度征戰的機率很小,那麼他爲什麼就不能以流寇作爲磨刀石呢?

通過征討流寇的方式,去將內部人才流動起來,這樣就能確保麾下人才永遠不會出現短缺。

第078章:代善的掌權之路第040章:暗旗在行動!第083章:遼東防線的鞏固第054章:遼東都司的凝聚第042章:天啓開朝議第071章:勇於探索的心第109章:擴張第048章:流寇的新生(上)第046章:白馬非馬第046章:論原始工業的整體發展第001章:覺華島第015章:名分「求首訂!」第084章:多爾袞的命格第016章:大明下的暗潮第071章:遼陽風雲第060章:屬於匠戶的新生(下)第108章:維穩第085章:崇禎元年的結束第034章:人心第050章:世間唯人心難測!(下)第117章:崇禎二年的繁忙第073章:最後的瘋狂!第082章:跌宕起伏的京城(下)第078章:王二之死第125章:總兵官之選第033章:不堪重用的京營第035章:錦衣衛之逍遙樓第120章:有舍,纔有得!第097章:熟悉的轟鳴聲第047章:做最好的自己第034章:錦衣衛之江南傳奇第075章:狡黠的毛文龍第007章:戰!戰!戰!第108章:多爾袞的銳變第017章:塞上三城第010章:錦衣衛指揮使!第058章:整飭水利(下)第123章:徐徐圖之第031章:誘第064章:鐵面國公第004章:南洋風雲第077章:東進的八旗第011章:巧遇第025章:牛痘一出驚四方第041章:前奏曲第014章:戰!戰!戰!第119章:張維賢的決斷第031章:‘熱心’的司吏目第078章:十六軍團歸遼東(三)第059章:狀態調整第060章:驕狂的起義軍(上)第126章:京城劇變第035章:海軍警備基地(上)第061章:漢兒的雄威!(下)第065章:梳理第021章:遼東大捷!第067章:鎮山河第005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027章:真金不怕火煉(上)第020章:覺悟吧,狗漢奸!第065章:進擊的大清(上)第025章:僞裝者第040章:殺奴者,趙宗武也!第011章:制度是取勝的關鍵第111章:環遼東海域的定格第104章:閉關鎖國vs改革開放第016章:以孝治國的大明?第092章:利益第041章:巴牙喇的戰略碾壓第013章:消息第011章:人性,東海鎮的捷報第038章:尋跡第116章:進擊的海軍第044章:神探趙宗武(上)第027章:願做暴風眼!第004章:八旗風雲第002章:金城的訴苦大會(上)第055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13章:闖王獲新生第028章:真金不怕火煉(下)第019章:論玩火的重要性第040章:殺奴者,趙宗武也!第012章:大時代下的平凡人(一)第051章:東海鎮的授田(上)第011章:決·斷!第039章:整頓九邊之議第095章:大清的被動境遇第079章:十六軍團歸遼東(四)第060章:努爾哈赤的野望第022章:命運的捉弄(下)第093章:局勢變,風雲起第004章:調將上諭第085章:多種人格第040章:金州兵備道第066章:羣虎終抵第045章:燧發槍引發的革新重組第006章:廣寧第086章:東海鎮軍勳勢力第006章:國喪之下的博弈第068章:探索科研之自生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