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燕軍四處征戰,收穫不小。
馮石虎,恆邦昌領兵,在西北平息天狼軍叛軍,生擒柳灼崖,賀柄章。
鞠文泰在東方,亦收穫頗豐,擊敗韓韜控制的復興軍,奪回義軍佔領的領土,把韓韜驅逐出燕國。
此役,燕軍可謂大獲全勝,宋軍全面敗退。
然而,對燕國而言,義軍在大燕西北,東北活動數月,破壞性極大。
要恢復起來,需要休養生息。
馮石虎,恆邦昌,鞠文泰,黃浦玄陸續率軍凱旋歸來。
林楓在朝堂進行盛大慶功儀式,慶祝大燕剿滅義軍,挫敗宋國陰謀。
另外,冬日裡,向戰爭破壞郡州,推行輕徭薄賦政策,命令安排的官員,積極恢復生產,遷移百姓,爭取使戰爭破壞的地方,恢復昔日繁華。
餘下時間,林楓多半在宮中陪伴韓雪箋,蘇浣晴的佳麗,偶爾處理政務。
生活輕鬆而愜意,使林楓忘記戰場廝殺的苦楚。
然而,春風得意中,燕國四面,不知不覺中,發生鉅變。
宋國聯合南方諸侯國,撤出與燕國商業往來。不久,吳越宋三國,再次宣佈聯盟,在軍事上聯合防禦。
三國中,任何一國,受到襲擊,其他兩國,必須出兵,共同抵禦。
與此,楚國與兵家亦密切聯繫,楚帝熊武,主動在楚燕邊境,畫出地方,贈送兵家,使兵家有藏身之地。
整個兵家勢力,除兵主與少量核心成員,依然處於藏兵谷外,所有軍隊,百姓,全部轉移楚國贈送的地方。
儘管這片區域範圍有限,然而與燕國在南方統治的區域接壤,兵家軍隊向北,就有可能猛擊燕國。
當前,燕國南方控制的區域中,充滿兵家密探,暗殺破壞,刺探情報,似乎在爲大戰做準備。
兵家得到土地,有容身之地,無償爲楚國訓練軍隊,在熊武許諾中,不少兵家弟子,參與這支南方各諸侯聯合組建的軍隊中。
而楚國與劍閣之西的蜀國,亦組成軍事同盟,互相禦敵。
在這一些列合縱連橫中,利益交換中,不管形成的吳越宋三國聯盟,還是楚蜀軍事同盟,無一不針對燕國。
林楓身在燕京,獲悉四面諸侯國變故,卻沒有任何驚訝。
好像提前預料到,燕國平息國內叛亂時,苟延殘喘的諸侯國,會形成軍事聯盟。
不過,最讓林楓意外,還是宋起率軍,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燕國平靜叛亂時,他們趁機滅掉陳國。
陳國國君逃亡南方,被越國生擒,已經轉交給宋國,被女帝囚禁在開封城中。
陳國覆滅,超出林楓預料。
沒有料到,宋國在遭遇燕國襲擊時,依然敢率軍南下,兼併陳國。
同時,亦意味北方進入燕宋兩國爭霸中。
而宋國同吳越聯合,似乎在勢力上,隱約超過大燕。
冬去春來,春暖花開,燕國上下,開始積極備戰,準備進攻宋國。
而宋國在兼併陳國時,得到鉅額財富與俘虜,加之,與吳越再次聯合,女帝亦開始備戰,準備向燕國復仇。
宋國,女帝宮!
各方探子,自燕國刺探的消息,源源不斷送到女帝龍案上,而與吳越聯合出兵,進攻燕國的消息,亦鴻雁傳書,匆匆忙送往南方。
春季,該萬物復甦,而宋國上下,暗中卻充滿戰爭味道。
女帝與吳君,越君通信,決定在春季自東南兩個方向,水陸兩軍,進攻燕國,這場戰爭,因發生在春季,故而,又被稱爲春季攻勢。
此刻,萬事俱備,只待宋國確定出兵時,吳越兩國搖曳在海面的水師船隊,會逆流西進,進入長江中,在江面消滅燕國將領韓先當帳下水師,再登陸襲擊燕國南部。
女帝召集蒙闊,田胥,簡燁,宋起,李牧,秦明,韓韜,大宋軍政方面重要官吏,齊聚女帝宮,商議出兵之事。
林疏影冷眸含冰,掃了眼羣臣,語氣冷酷道:“冬季時,燕軍重創宋軍,給開封城帶來巨大災難,又生擒柳灼崖,賀柄章,現今,經過在場諸位努力,宋國徹底解除南部外患,又與吳越形成軍事聯盟,軍事,經濟力量暴增,該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時候了,諸位大人,對進攻燕國,有何良策,不妨直接說出來。”
終於,要與林楓博弈,女帝不敢掉以輕心。
儘管目前宋國與吳越出兵,會在東南兩面包圍燕國,三國兵力,會有數十萬,勢必給燕軍造成極大困難。
然而,來自燕國的消息中,有兩條關於燕帝,在密集研製破壞攻城車的信息,女帝對林楓再瞭解不過,她擔心林楓面對宋國戰車,狗急跳牆,搗鼓出殺傷力巨大物件。
那時,宋國戰車在戰場上優勢,會瞬間化爲烏有。
加之,南方吳越聯軍,曾經多次與燕軍交手,卻屢次敗在燕軍手裡。
這次與宋國聯合襲擊燕國,能否改變從前多次戰敗情況,難以預料。
蒙闊,田胥,簡燁等官員,聽聞女帝詢問,蒙闊率先站出來,道:“陛下,宋國欲向燕國報仇雪恨,必須率先擊退侯銘封帳下率領的燕騎,這支軍隊,自冬日進攻宋國,在侯銘封率領下,攻城略地,已經佔領宋國兩郡,鬱鎮東率軍,根本無法阻擋。
而今,這支軍隊,好像匕首刺進宋國身體中,距離宋國皇都,已經非常近,宋軍出擊,欲處於主動優勢地位,必須率先驅逐侯銘封帳下這支燕騎。”
聞聲,宋起挺身而出,言語輕蔑道:“蒙將軍,侯銘封兇險,這一點本王不否認,但是,他帳下燕騎,不斷深入宋國,後方尚未有燕軍補充,這支騎兵,差不多是孤軍深入,只要切斷對方退路,就有可能全殲對方。”
帶傷照樣領兵消滅陳國,讓宋起消沉氣勢,漸漸恢復,亦變得越發謹慎,癡迷轉眼軍事。
落音,不待蒙闊反駁,宋起轉身,抱拳向女帝道:“陛下,末將求情主動帶兵,阻擋侯銘封帳下這支燕騎,爲宋國戰死的人,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