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在室外一處空地上,拉上了黃色的警戒線與布塊,阻擋着外界的視線,更有警察在旁邊巡邏把關。
別誤會,這可不是啥兇桉現場,而是某電影的外景拍攝。
在國內能有這麼大陣仗的人,屈指可數,雖有濫竽充數之人,但大導演張一謀絕對配得上這個待遇。
這是他最新作品《千里走單騎》的拍攝,從最開始就全線戒備,防止任何信息流露,片場拍照絕對禁止,違禁者一旦被發現,圖片被刪,膠捲也慘遭沒收。
《千里走單騎》是張一謀在拍攝了《英雄》、《十面埋伏》等成功商業片之後,對文藝片的一次迴歸。
也是他證明自己的野心之作,對外宣稱籌劃5年,投資高達6000萬,對於一部文藝片而言,絕對的大製作。
當然這個籌劃幾年聽聽就行,畢竟老謀子經常一次性籌劃多部作品,比如《英雄》1999年開始籌劃,2001年開拍,而下一部電影《十面埋伏》在《英雄》拍攝初期,就進入籌劃階段。
據說老謀子在《英雄》拍攝現場,每天收工後都會抽出2個小時,和編劇李馮、王斌討論《十面埋伏》的劇本。
只不過當時影片還不叫《十面埋伏》,媒體更習慣叫其《英雄2》。
這種行爲擱在演員身上,那就是不敬業的軋戲。
但擱在導演身上,就是創作精力旺盛的體現,這可不是雙標,主要還是看團隊怎麼吹。
雖說籌備多年是宣傳用語聽聽就罷,不過大製作倒是真的。不但從霓虹請來了28年前的國民偶像,已七十多歲的日本影星高倉鍵主演。
而且爲了保證影片質量,也一掃由於《英雄》、《十面埋伏》所帶來的種種關於“不會講故事”指責,張藝謀還特地邀請了有“華國第一編劇”美稱的鄒靜之。
單單劇本就寫了兩年,改了無數遍,這才入了老謀子的法眼。
能在這個大環境下投入6000萬拍一部文藝片,不得不說魄力還是有的。
因爲保密工作做的好,所以劇組一直很安靜,並沒有遭遇粉絲的騷擾,但今天明顯有些意外。
現場很熱鬧,這是有人來探班了。
“老張啊,這安保工作有些水準啊!”董熹邁步走在街道上,隨口感嘆道。
“全靠當地政府支持。”老謀子揹着手跟在身後,面無表情。
倒不是說他對董熹冷漠,而是天生一張撲克臉。
兩人在籌備奧運會開幕式的共事中,不說相見恨晚,那也是一見如故,就這麼說吧,如果董熹現在挖老謀子過來公司。
不說百分百的成功率,那也有百分之八十!
就是這麼自信。
在張一謀的帶領下,董熹簡單的參觀了劇組的拍攝環境,坦白說就這佈景、這道具、這演員陣容……,你跟我說成本6000萬?
董熹第一反應就是,張偉平這貨是不是中飽私囊了。
誠然有大牌明星高倉健加盟,但對方的片酬也就4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大概320來萬,約佔總成本的20分之1,這是個很安全的數字。
相比於後世大牌演員動輒片酬佔據成本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情況,如今天價片酬還未出現。
國內目前片酬最高的演員,是董熹……
沒錯,他的單片片酬記錄高達2000萬美元以及票房分紅,這可不是自家公司左手倒右手的把戲,而是好來塢的定價。
妥妥的一線“2000萬美元”俱樂部成員。
當然,也就在好來塢是對外這麼報價,國內劇組不可能給這價,就算財大氣粗的熹子影視也開不起。
這可不是20多年後,連爽子都能開1.6億片酬的年代。
董熹這次過來探班,除了見見老謀子敘敘舊外,還有就是看一眼高倉健老爺子。
這位老人家,別看現在已經年近古稀,但當年在大陸可是妥妥的全民偶像,“硬漢”的代名詞。
在80年代,內地最火的外國男影星,一個阿蘭·德龍,另一個就是高倉健。
這麼說吧,董熹他媽就很喜歡這個老頭,還命令董熹去搞一張簽名照片,而董父雖然嘴上表示着不屑,但董熹記憶裡卻清晰的記得,董父似乎有一件高倉健《追捕》同款風衣。
不過,在董熹某次試穿後,就直接成了蘇乞兒同款……
在翻譯的幫助下,董熹和高倉健簡單的聊了幾句,老頭的精神狀態不錯,表情還是那麼的寧靜冷酷。
董熹可沒啥追星的想法,他主要是爲了籌備自己的新電影,開始攢班底。
這部已經低調立項的電影,投資無上限、製作週期無上限……
雖然名字還未確定,但劇情方面董熹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
既然是打算運用3D技術,那麼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就是最爲重要的元素。
所以故事背景會是仙俠世界,當然不會是傳統的仙俠,而是從最近網絡小說得到的靈感,運用類似網遊的模式,將主角投入仙俠的世界裡。
完整的打造一個令人信服的生態系統,以宏大的隱喻和主題思想,去昇華作品。
這注定是一個大工程,董熹預計需要3~5年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至於成本,估計會定格在一個很可怕的數字,雖然沒有一定要賺錢的執念,但至少需要保本。
單靠國內市場很難做到,而歐美市場又不是那麼容易開拓的,所以目前還算穩定票倉的亞洲,就成了必須要守住的陣地。
所以這部電影,董熹會在演員陣容上進一步的開放,允許日韓甚至東南亞知名演員加盟,擔當主要配角。
相比於新生代的演員,董熹更傾向像高倉健這種,在亞洲有一定影響力的老藝人。
啓用國外的老藝人,是藉助他們曾經的光和熱,而用國外的新生代演員,增加對方名氣的同時,則在一定程度上有“資敵”的嫌疑。
因爲董熹很清楚,他的競爭對手,可從來不止好來塢。
這條路很漫長,而董熹註定要千里走單騎。
在董熹快要離開劇組的時候,電影的製片之一張偉平才匆匆來遲。
其實這傢伙早就知道董熹來了,就是躲着不出現罷了。
兩人有間隙,但以董熹現在的地位,張偉平完全不敢得罪他。
別的不說,僅憑手握國內排名前二的院線,哪家影視公司都需要捧着董熹。
雖然心知肚明,但雙方並未表現出來,張偉平甚至還很獻媚的笑着:“董導來探班,真是蓬蓽生輝啊!”
董熹明白他的潛臺詞,《千里走單騎》即將殺青,上映也就這1、2個月之間,如果能邀請他出席首映,那肯定是蓬蓽生輝。
所以並未接茬兒,反而說起另一件事:“老張啊,這電影的國內發行交給我們來做,你覺得如何?”
“國內發行?”張偉平愣了愣。
《千里走單騎》嚴格來講是中日合拍片,海外有東寶公司負責,國內的話一般就是張偉平的新畫面影業。
但隨着市場競爭的激烈,新畫面影業的宣發能量明顯不夠看。
“董導感興趣?”對於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張偉平感覺不太真實。
“你考慮一下,我們定個時間談。”董熹並未解釋太多,轉身微笑着和張一謀擁抱告別。
留下面色陰晴不定的張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