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鈞老祖,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又稱鴻元老祖、混元老祖、玄玄上人,是部分道教徒所信仰的創世神。臺灣現在仍有不少信奉鴻鈞老祖的道派,並有專屬法決、科儀、鍊度、奏告等等涉及內密頗多,由鴻鈞法師所秘傳。相傳爲老子(太上道祖)、元始天尊(此爲上清派所信奉的最高神,而天師道並不信奉,敦煌道經出土的天師道道經殘本中上清爲必須罷廢的三種道派之一)、靈寶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傅。
鴻鈞爲大道之顯化實體。《封神演義》中只是爲了找一個人來調和三教矛盾的。早期道教並沒有此人出現(如在早期道教並沒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出現,只有五老君、三無聖祖、虛皇五老),後被納入神系,現臺灣與部分地區仍有供奉,代表大道之顯化實體。
《祭祖歌》有很多不同內容和不同形式的音樂本體形式,這裡採用的仍然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小村地區傳唱的一首《鴻鈞老祖歌》(譜例13)。
從這首《鴻鈞老祖歌》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峽地區原土著居民關於人類文明起源的認同觀念,他們認爲關於人類的教化主要來源於鴻鈞老祖的傳說,在這首《鴻鈞老祖歌》中,鴻鈞老祖的傳說甚至早於漢族人文始祖的開天盤古,"天地人三皇",這一點從人文傳說的角度,說明了三峽文化作爲華夏文化的重要支脈之一,在時間的歷時過程中,和在空間的發展方位上,並不比黃河文化遲,至於二者之間到底有多大的時間距離,不是我們在這裡所要研究的主要對象,就這首《鴻鈞老祖歌》而言,它所代表的是三峽文化在過去時空中的輝煌。
鴻鈞洞,在南巖飛昇巖西北下100米處,下絕崖200餘米即飛昇巖水庫。該洞坐東朝西,天然形成兩重巖洞,故俗稱"巖上巖"。上層巖爲主洞,下層爲道房。上層巖洞高5 30米,面闊8米,深4-10米。巖內現存石殿一座,石作化帛爐一座,巖後有石窟神龕。巖內還有殘碑兩通。下層巖距上層巖地坪爲5 80米,深4-50米。洞爲敞口,內高外低。巖外爲道房。從巖左攀登可到上層巖。
"鴻鈞"即"洪鈞","鈞"又通"均"。鴻鈞即巨大的製陶轉輪,喻上天造化之功,即"開天造物之神"。石窟神龕依崖人工鑿成。龕高0 70米,面闊0 65米,進深0.4.2米。龕內神像早已無存。石殿在石窟神龕前,坐東朝西。殿通高1.60米,面闊0.98米,進深0.88米。懸山石板頂,全部爲石板榫卯組裝。內存石雕鴻鈞老祖坐像,頭頂爲髻,面帶笑容,有鬍鬚,身着圓領廣袖對開襟帝服,抄手於膝,腳穿雲靴。
化帛爐 石作。爐通高2米,面闊0 67米,進深0.61米。是全山最大、最精美的石作化帛爐。重檐歇山石作頂,下爲石作須彌座,通體石構件爲石作卯榫組裝。
傳說鴻元老祖爲道教衆仙之祖,"鴻元"即"混元",指天地未開、虛空未分之際的宇宙本始狀態,雖然早期道教並沒有此人出現(如早期道教並沒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出現,只有五老君、三無聖祖、虛皇五老),但在部分道派、民間宗教與文獻中具有相當影響力,湖北一帶一直有鴻鈞老祖造人的神話。神農架地區發現的漢族歌謠唱本黑暗傳便提及了鴻元老祖。在道教田野調查中發現。
《太上老君歷世應化圖說》第二化內容已經指出,鴻元老祖乃老君所化:
"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體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強爲之容即老君。以虛無爲道,靈元爲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於空洞寥落之外,莽蕩玄虛之中,寂寞無裡,不可稱量。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八表窮窿,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爲世界,而有鴻元,挺於空洞,浮游幽虛。故曰:吾生於無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長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卓然獨立,大而無配。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所謂混元,由茲而始矣。"
但是"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八表窮窿,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爲世界,而有鴻元,挺於空洞,浮游幽虛。"有人認爲這並非是有一個實際的神稱爲"鴻元",但也有道教徒認爲確有一個實際的神稱爲"鴻元"。
鴻鈞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古典名著之《封神演義》。早期道教並沒有此人出現(如早期道教並沒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出現,只有五老君、三無聖祖、虛皇五老),後被納入神系,現臺灣與部分地區仍有大量供奉,代表大道之顯化實體。按《封神演義》中看來,鴻鈞就是"大道"的代表,是"天道"的代表三友,二佛,女媧等混元大羅金仙的指引者與監督者,並且書中載通天敗走之後遇到鴻鈞之前,有過話說:"不如重立地水火風換過世界,不過這事還得秉過老師"。可見鴻鈞的徒弟能創造天地,而且還得稟告鴻鈞一聲,要同意了才能造天,那鴻鈞是什麼存在就不言而喻了。
書中鴻鈞老祖現身的時候有詩曰:
高臥九重雲 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 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 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 二教闡截分
玄門都領袖 一炁化鴻鈞
鴻鈞本作鴻均,最早出現於西漢王褒的《四子講德論》,"夫鴻均之世,何物不樂?"鴻均指的是天下太平,大道之世。後出現於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爲三友之師,借喻道教三十六天大羅天。
臺灣道教已經把鴻鈞作爲十八代天帝之一
山西介休市綿山羣仙殿裡有道家衆仙朝拜鴻鈞老祖的布畫神像。遼寧本溪市謝家崴子水洞,爲鴻鈞老祖修築在玉京山的宮殿,名叫"紫霄宮"。
《封神演義》中,鴻鈞乃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傅。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中鴻鈞老祖
【子牙兵取臨潼關】
《封神演義》 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臨潼關,忽見正南上祥雲萬道,瑞氣千條,異香襲襲,見一道者,手執竹杖而來。作偈曰:"高臥九重雲,蒲團了道真。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玄門都領袖,一炁化鴻鈞。"
話說鴻鈞道人來至,通天教主知是師尊來了,慌忙上前迎接,倒身下拜曰:"弟子願老師聖壽無疆!不知老師駕臨,未曾遠接,望乞恕罪。"鴻鈞道人曰:"你爲何設此一陣,塗炭無限生靈,這是何說!"通天教主曰:"啓老師:二位師兄欺滅吾教,縱門人毀罵弟子,又殺戮弟子門下,全不念同堂手足,一味欺凌,分明是欺老師一般。望老師慈悲!"鴻鈞道人曰:"你這等欺心!分明是你自己作業,致生殺伐,該這些生靈遭此劫運;你不自責,尚去責人,情殊可恨!當日三教共僉'封神榜',你何得盡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爭,嗔怒乃兒女子之所事,縱是未斬三尸之仙,未赴蟠桃之客,也要脫此苦惱;豈意你三人乃是混元大羅金仙,歷萬劫不磨之體,爲三教元首,爲因小事,生此嗔癡,作此邪欲。他二人原無此意,都是你作此過惡,他不得不應耳。雖是劫數使然,也都是你約束不嚴,你的門徒生事,你的不是居多。我若不來,彼此報復,何日是了?我特來大發慈悲,與你等解釋冤愆,各掌教宗,毋得生事。"隨分付左右散仙:"你等各歸洞府,自養天真,以俟超脫。"衆仙叩首而散。
鴻鈞道任命通天教主先至蘆篷通報。通天教主不敢有違師命,只得先往蘆篷下來,心中自思:"如何好見他們?"不得已,靦面而行。話說哪吒同韋護等俱在蘆篷下,議論萬仙陣中那些光景,忽見通天教主先行,後面跟着一個老道人扶筇而行,只見祥雲繚繞,瑞氣盤旋,冉冉而來,將至篷下。衆門人與哪吒等各各驚疑未定。只見通天教主將近篷下,大呼曰:"哪吒可報與老子、元始,快來接老爺聖駕!"哪吒忙上篷來報。話說老子在篷上與西方教主正講衆弟子劫數之厄,今已圓滿,猛擡頭見祥光瑞靄,騰躍而來,老子已知老師來至,忙起身謂元始曰:"師尊來至!"急率衆弟子下篷。只見哪吒來報:"通天教主跟一老道人而來,呼老爺接駕,不知何故。"老子曰:"吾已知之。此是我等老師,想是來此與我等解釋冤愆耳。"遂相率下篷迎接,在道傍俯伏曰:"不知老師大駕下臨,弟子有失遠接,望乞恕罪。"鴻鈞道人曰:"只因十二代弟子運逢殺劫,致你兩教參商。吾特來與你等解釋愆尤,各安宗教,毋得自相背逆。"老子與元始聲喏曰:"願聞師命。"
遂至篷上,與西方教主相見。鴻鈞道人稱讚:"西方極樂世界真是福地。"西方教主應曰:"不敢!"教主請鴻鈞道人拜見。鴻鈞曰:"吾與道友無有拘束。這三個是吾門下,當得如此。"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打稽首坐下。後面就是老子、元始過來拜見畢,又是十二代弟子並衆門人俱來拜見畢,俱分兩邊侍立。通天教主也在一傍站立。鴻鈞道人曰:"你三個過來。"老子、元始、通天三個走近前面。道人問曰:"當時只因周家國運將興,湯數當盡,神仙逢此殺運,故命你三個共立'封神榜',以觀衆仙根行淺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不意通天弟子輕信門徒,致生事端,雖是劫數難逃,終是你不守清淨,自背盟言,不能善爲衆仙解脫,以致俱遭屠戮,罪誠在你,非是我爲師的有偏向,這是公論。"接引與準提齊曰:"老師之言不差。"鴻鈞曰:"今日我與你講明,從此解釋。大徒弟,你須讓過他罷。俱各歸仙闕,毋得戕害生靈。況衆弟子厄滿,姜尚大功垂成,再毋多言。從此各修宗教。"鴻鈞分付:"三人過來跪下。"三位教主齊至面前,雙膝跪下。道人袖內取出一個葫蘆,倒出三粒丹來,每一位賜他一粒:"你們吞入腹中,吾自有話說。"三位教主俱皆依師命,各吞一粒。鴻鈞道人曰:"此丹非是卻病長生之物,你聽我道來:此丹煉就有玄功,因你三人各自攻。若有先將念頭改,腹中丹發即時薨!"
鴻鈞道人作罷詩,三位教主叩頭拜謝老師慈悲。鴻鈞道人起身作辭,命通天三弟子,你隨吾去。通天教主不敢違命,只見接引道人與準提俱起身,同老子、元始,率衆門人齊送至篷下。鴻鈞別過西方教主,老子、元始與衆門人等又拜伏道傍,俟鴻鈞法駕,鴻鈞吩咐:"你等去罷。"衆人起立拱候,只見鴻鈞與通天教主,冉冉駕祥雲而去。西方教主也作辭回西方去了。老子、元始與子牙曰:"今日來我等與十二代弟子將回洞府,候你封過神,重新再修身命,方是真仙。"正是: 重修頂上三花現,返本還原又是仙。
摺疊編輯本段三大弟子
《封神演義》中,鴻鈞乃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傅。三清天尊
摺疊元始天尊
鴻蒙初判有聲名,煉得先天聚五行。
頂上三花朝北闕,胸中五氣透南溟。
羣仙隊裡稱元始,玄妙門庭話未生。
漫道香花隨輦轂,滄桑萬劫壽同庚。
混沌從來道德奇,全憑玄理立玄機。
太極兩儀並四象,天開於子任爲之.
地醜人寅吾掌教,黃庭兩卷度羣迷。
玉京金闕傳徒衆,火種金蓮是我爲。
六根清靜除煩惱,玄中妙法少人知。
二指降龍能伏虎,目運祥光天地移。
頂上慶雲三萬丈,遍身霞繞彩雲飛。
閒騎逍遙四不相,默坐覺檀九龍車。
飛來異獸爲扶手,喜託三寶玉如意。
白鶴青鸞前引道,後隨丹鳳舞仙衣,
羽扇分開雲霧隱,左右仙童玉笛吹,
黃巾力士聽敕命,香菸滾滾衆仙隨。
闡道法揚真教主,元始天尊離玉池。
摺疊老子
混元初判道爲先,常有常無得自然。
紫氣東來三萬裡,函關初度五千年。
函關初出至崑崙,一統華夷屬道門。
我體本同天地老,須彌山倒性還存。
混沌從來不計年,鴻蒙剖處我居先。
參同天地玄黃理,任你傍門望眼穿。
鴻蒙剖破玄黃景,又在人間治五行。
度得軒轅升白晝,函關施法道常明。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仙音隔朦朧。
闢地開天爲教主,爐中煉出錦乾坤。
不二門中法更玄,汞鉛相見結胎仙。
未離母腹頭先白,纔到神霄氣已全。
室內煉丹摻戊己,爐中有藥奪先天。
生成八景宮中客,不計人間幾萬年。
玄黃外兮拜名師,混沌時兮任我爲,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進羣迷。
清淨時兮脩金塔,閒遊兮曾出西關。
兩手包羅天地外,腹安五嶽共須彌。
先天而老後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鴻鈞修道德,方知一炁化三清
摺疊通天教主
闢地開天道理明,談經論法碧遊京。
五氣朝元傳妙訣,三花聚頂演無生。
頂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紅蓮逐萬程。
八卦仙衣飛紫氣,三鋒寶劍號青苹。
伏虎降龍爲第一,擒妖縛怪任縱橫。
徒衆三千分左右,後隨成姓盡精英。
天花亂墜無窮妙,地擁金蓮長瑞禎。
度盡衆生成正果,養成正道屬無聲。
對對幡幢前引道,紛紛音樂及時鳴。
奎牛穩坐截教主,仙童前後把香焚。
靄靄沉檀雲霧長,騰騰殺氣自氤氳。
白鶴唳時天地轉,青鸞展翅海山澄。
通天教主離金闕,來聚羣仙百萬名。
鴻鈞生化見天開,地醜人寅上法臺。
煉就金身無量劫,碧遊宮內育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