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第286章 同伴

第286章 同伴

海礁對六皇子的死沒什麼概念。

他上輩子在京城成爲錦衣衛密探時,已經是好幾年之後了。

那時八皇子與紀王世子的儲位之爭已經白熱化,孫家貌似權勢滔天,實際上已經在走下坡路,錦衣衛都開始用密探監視他們的黨羽了。

皇帝對孫家強硬支持紀王世子還宗一事感到十分不滿。只是他當時病情加重,無力執掌朝政大權,百官中又沒人能與孫閣老抗衡,宗室還在紀王世子身後推波助瀾,才使得他遲遲未能壓倒反對的聲音,將幼子八皇子立儲。

不過,紀王世子與孫家人之間,也不是完全沒有矛盾。主要是紀王世子妃孫氏與丈夫之間關係不佳,時有爭執,遲遲未有子嗣;而紀王世子另有偏寵的愛妾,這愛妾卻接連兩次因爲孫家人而失去腹中的孩子。

因爲膝下無子,紀王世子對世子妃和孫家有諸多的不滿,每每希望孫家讓步,若是世子妃不願意爲他生兒子,好歹得讓別人替他生吧?

可孫家費那麼大的功夫去支持皇帝不喜的紀王世子,不就是爲了讓擁有孫家血脈的皇孫能成爲將來的儲君,乃至一國之君嗎?若是紀王世子的繼承人不是孫家外孫,那他們這些年的苦心豈不是白費了?!

孫家只能一邊繼續支持紀王世子恢復皇子身份並立儲,一邊苦勸紀王世子妃改變想法,至少要爲丈夫生下一個兒子!

當紀王世子與紀王世子妃都無法讓孫家滿意時,孫家人以及他們的黨羽追隨者自然不可避免地提起孫貴妃所生的六皇子來。

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孫家外孫,又一向與孫家親厚,年紀也更合適。倘若不是他早早夭折,孫家又何必費盡力氣去擡舉一個靠不住的紀王世子呢?這不是親生的皇子就是不如親生的可靠。

看看周太后擡舉庶子做了皇帝,皇帝又是如何對待周太后與周家人的?有這麼一個範例在,孫家的追隨者可沒少擔心紀王世子日後會翻臉不認人。

且不說當時紀王世子夫妻還未生出擁有孫家血脈的子嗣來,就算紀王世子妃真的有子,又被立爲繼承人,將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準呢?說不定紀王世子真的上位了,便要過河拆橋呢!德光皇帝不就是成爲皇帝后,遲遲不肯立擁有周家血脈的皇后嫡子爲儲君嗎?等紀王世子坐上了皇位,誰能擔保孫家的外孫就不會步上那位嫡皇子的後塵?做爹的不知感恩,難道做兒子的就是知恩圖報的好人?他現在還沒恢復皇子身份呢,就已經嫌棄孫家的女兒了。

孫家派系內部議論紛紛,但無論是誰提起了六皇子,都只是惋惜他死得太早而已,沒人說過他是被人謀害的。就算是看不慣孫貴妃與孫家的人,也頂多是在背後議論一句“因果報應”罷了。

“孫貴妃害死了別人的子嗣,她自己的子嗣也不得善終,這是老天爺對她惡行的懲罰。”

這是最受人認可的說法。

外界普遍認可六皇子死於意外,可這意外是怎麼來的,就說不準了。一般人覺得是天意,也有人——尤其是孫家人——疑心有人故意做了手腳。但由於孫貴妃曾經迫害過的宮妃與皇子不是一兩個,孫家得罪的人更是數不勝數,這嫌疑人反倒不好鎖定了。 孫家懷疑過周家,但又覺得周太后不至於爲了已故姐姐的子孫後代冒此大險,況且他們在宮中的耳目也沒發現周太后有什麼異動;接着他們又懷疑劉家,但劉淑妃已死,劉家已然衰敗,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已去了邊陲做官,根本不可能伸手到宮中來;然後他們又懷疑宗室,因爲當時六皇子已經是皇帝膝下唯一的子嗣了,他一死,皇帝無後,便很可能會過繼宗室子,這當中又以紀王、安王這兩位曾經與皇帝爭過嫡的王爺嫌疑最大。可惜孫傢什麼證據都沒查到,後來更是選擇了支持紀王世子還宗,與紀王府成了合作關係。曾經的懷疑自然也不了了之。

海礁對六皇子的死,也只瞭解這麼多而已。他今天還是頭一次聽說,孫貴妃曾經認定兇手來自慈寧宮,又與吳家有關,而恰好,慈寧宮封宮自閉那幾年,就收留着吳家的三位倖存者。

海礁想起上輩子聽說的消息,再回頭看歸夫人在鎮國公府的言論,就覺得十分不對勁了。

宮中有孫貴妃,但宮外也有孫家人,都一樣有風險。周太后忽然把歸氏母女與吳珂都送出宮來,自然不是無緣無故的。

孫貴妃威脅說要搜慈寧宮,估計是真事兒。而孫貴妃當時聲稱害死六皇子的兇手與慈寧宮有關,是吳家的人,也不會是黃口白牙編造的藉口。

孫貴妃知道周太后在宮裡收留了吳家三人嗎?

——她未必知道吳珂的存在,但周太后派人去歸家接了歸氏母女進宮,卻不見得是什麼機密。孫貴妃掌管宮權那些年,只需要問一句把守宮門的人就可以了,一點兒都不難。

她堅持要帶人進慈寧宮搜查,是不是真的發現了什麼線索?

那麼,到底是歸夫人真的參與了對六皇子的報復,還是另外有個住在慈寧宮裡又與吳家有關的人做了這件事,歸夫人知道是誰,卻閉口不言呢?

海礁想得頭都痛了:“吳家不是就存活了這三個人麼?還能有別的人在,又住在了慈寧宮裡?”

海棠卻想起了一個人:“許賢妃……許賢妃是在坤寧宮大火時逃到慈寧宮的!”

海礁當即反駁道:“怎麼可能是許賢妃?!她雖然是被吳家送進宮的,但既不是吳家世僕,又沒在坤寧宮裡當過幾天差,對吳皇后能有幾分忠心?她在宮外還有夫有子,出了事,只會想要逃出宮去。若不是當時皇宮門禁森嚴,她早就逃回家去了!她被迫留在宮中做了宮人,只是權宜之計,不可能爲了吳家人,就冒着掉腦袋的風險去殺六皇子的。況且,她若真做了這種事,周太后還能讓她做皇帝的妃子?皇帝還能讓她兒子做儲君?”

吳家倖存者都因爲洗不脫害死六皇子的嫌疑,哪怕皇帝加恩追封了吳文安公,他們也沒辦法在京中安生過日子,只能在周太后與承恩侯府的庇護下東躲西藏,如今還逃到長安來了。許賢妃在未生下八皇子之前,不過是宮人出身的小小宮妃,算是哪個牌面上的人?怎麼可能得到皇帝的寬恕?

海礁對小妹的猜測不以爲然,海棠卻提醒他:“許賢妃逃往慈寧宮的時候,剛進宮不久,根本不可能認識道路。而坤寧宮中那麼多人都沒能從大火中逃生,她一個初來乍到的小小乳母,又憑什麼能逃出去呢?我懷疑……當時她可能有同伴,是那個人給她帶了路!”

海礁怔了怔,旋即反應過來:“你是說……吳皇后身邊的宮人中,有人與許賢妃一同逃往了慈寧宮,然後便在慈寧宮待了下來?周太后封宮後,旁人也不知道她宮裡添了新人……”他抿了抿脣,“若這人是吳皇后的心腹,那麼報復孫貴妃與六皇子,就不出奇了。”

(本章完)

第776章 欣慰870.第870章 坦言357.第357章 情報629.第629章 本性難移426.第426章 疑慮950.第950章 震驚628.第628章 兩個金寶342.第342章 西北邊軍的內患1002.第1002章 一千章零二章 開明的馬氏989.第989章 喬復627.第627章 聽說1046.第1046章 猶豫595.第595章 未來的安排249.第249章 撞破76.第76章 一些前世舊瓜(一)407.第407章 四百章零六 不認命1012.第1012章 一千章一十二章 搬入新宅312.第312章 平息308.第308章 謝文載的報復246.第246章 新生活342.第342章 西北邊軍的內患192.第192章 猜想409.第409章 四百章零八 衝突884.第884章 疲勞188.第188章 傳聞400.第400章 氣急敗壞659.第659章 探病445.第445章 遵化州消息113.第113章 蹊蹺414.第414章 順藤摸瓜648.第648章 人脈723.第723章 訓練新計劃994.第994章 隨臘八粥而來的邀請1050.第1050章 餘家179.第179章 心不在焉的午餐615.第615章 母與子1043.第1043章 借款第762章 密信307.第307章 見面446.第446章 打算909.第909章 遺旨第24章 爺爺的本事(已修)第21章 救人的代價(已修)270.第270章 定論792.第792章 細節786.第786章 私話1053.第1053章 勸學919.第919章 命硬703.第703章 以退爲進613.第613章 玉玫第31章 去撞撞運氣吧308.第308章 謝文載的報復第40章 顧將軍的邀請第35章 發愁1058.第1058章 憂心第10章 爺爺的新差使(已修)193.第193章 出氣534.第534章 煥然一新957.第957章 新動靜1038.第1038章 勸誡862.第862章 囑咐998.第998章 抱怨821.第821章 收場183.第183章 說服950.第950章 震驚713.第713章 提醒600.第600章 爲難647.第647章 援手800.第800章 欣慰599.第599章 爲什麼要進京?521.第521章 放逐506.第506章 晚歸641.第641章 議論79.第79章 皇帝爲何要那樣?609.第609章 疑似故人來229.第229章 開解252.第252章 陰差陽錯807.第807章 死志745.第745章 許諾714.第714章 質問860.第860章 私兵第758章 家書913.第913章 驚險633.第633章 驚愕60.第60章 負面影響699.第699章 安慰172.第172章 三房亂相553.第553章 察覺532.第532章 替死鬼65.第65章 牛刀小試322.第322章 異狀334.第334章 邀約840.第840章 悶氣84.第84章 故友重逢1050.第1050章 餘家504.第504章 各有心思740.第740章 透露560.第560章 人生大事130.第130章 姨奶奶來了95.第95章 胡人奸細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