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善奇石

散人道長石破天驚地向黃夢樑屈膝跪倒,又語驚四座說出要將道觀首座讓賢,三清觀衆道人無不大驚失色。要知,三清觀可是千年道觀,在中國亦是屈指可數的道家著名聖地。能任三清觀首座,除了修行修爲,武功劍術,更要博學多才。散人道長出家前,是朝庭從五品官員,還是解元進士,他從師雲鶴道長近二十年,直到雲鶴道長仙逝,才任了這職位。

今天,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夥子,舞了套劍法,散人道長竟要把他的首座大位拱手相讓,實在令大家想不通。說是天師的法喻,這如何能讓人信服?可他卻從散人道長嘴裡說出來,那就不得不信。

哪知,黃夢樑聽了,卻連連搖手,疊聲推辭。說道:“道長,萬萬使不得!我哪有資格來做你們三清觀的首座。我不是出家人,我也不是你們天師的傳人,我就是一個路過你們道觀的客人——道長,大家都快快起來。”

黃夢樑雖是婉言拒絕,但語氣十分堅定。說明白了“我不是出家人”、“不是天師傳人”,那就意味他決計不會做三清觀的首座。

事實上,黃夢樑才一點不稀罕什麼首座不首座,他連“吉祥菩薩”都不想當,自然也不會在意道觀的首座。他歷經千辛萬苦,漂洋過海,爬山涉水,爲的就是回家與他的妻子竹娟團聚,哪有心思在外滯留,更莫說出家做道士。

幺道士知道黃夢樑一些底細,路上黃夢樑同他說過,就急忙跟師傅說了黃夢樑的情況。散人道聽了,覺得再挽留禮讓也是有些強人所難。思索一會,決定從權處置。

散人道長對黃夢樑,也是對三清觀的衆道人說:“黃夢樑乃天師傳人,這是確鑿無疑的。我以道家的信譽向衆道友證實,天師密匣的鑰匙是他帶來的,天師的七星劍譜只有他一人領悟其精妙。我本天師弟子,不敢欺心,故對大家明示其詳。”

“既然黃夢樑現在因俗世瑣事未了,還要去處置,我就暫且代他署理道觀事務。待他啥時候歸來,我便立即退讓,誠心擁戴黃夢樑爲三清觀首座,光大我道家濟世助人精神,傳承天師邃遠絕學。”

散人道長的從權處置,是處理棘手事件唯一正確的方法。唐突讓一位陌生年輕人任三清觀首座,實難真正令大家心悅誠服。再者,這黃夢樑不願做三清觀首座,已經說出他不是出家人,不是天師的傳人,一時想讓他接手領導道觀的大位,也極是不妥。

由是,散人道長挽留黃夢樑再住了一晚,第二日,便命一幺送未來道觀首座一程,以示對黃夢樑的尊敬。還將那支洞簫連同劍鞘,一併贈給了他,畢竟黃夢樑還是散人道長引爲知己的朋友。

早晨,黃夢樑向送行的散人道長及一干道士告辭,與一幺一塊上路。

出得三清觀山門,有兩條路相背延伸,一條是來路,一條是往四川宜城方向的去程。山路依然崎嶇,但尚能通行。一幺道士告訴黃夢樑,說這條山路走帶着騾子走,大約一天半的時間,就可以下山到一座叫樊壇的鎮子。還說,他奉了師傅之命,送他到樊壇鎮再返回。

黃夢樑一聽,甚感不過意,一幺道士送這一程來回要三天,那也實在太辛苦別人了。就堅決不同意,說完全不用這樣麻煩,反正這雲門山上就這一條路,他自己走就行了。一幺道士犟不過黃夢樑的堅持,只好作罷。

一幺道士將黃夢樑送到一塊巨石下,黃夢樑就叫他止步,不要再送了。

二人巨石下,一幺道士對黃夢說:“黃兄,你瞧瞧這巨石有啥特別之處?”

黃夢樑瞅那巨石,不外乎一塊突兀石頭,頭重腳輕的模樣,怕有上萬斤的份量。再仰頭看,那石頭上刻着幾個描紅大字:辯善識惡。

“這是怎麼回事,石頭還能辯善識惡?”黃夢樑覺得奇怪。

一幺道士就給他講,這巨石其實是頗有來歷的。

原來,雲門山上的道路,許多路段非常狹窄,尤其是有好幾截路道,一面靠山壁,一邊臨懸崖,走到此處若遇迎面來人,與之交錯對過時皆萬分小心,人貼着人步步移挪,方纔相互平安讓過。

因了這樣的情形,有那不肖之徒見貼身擦過的是女人,就趁機揩油,調戲良家婦女。更有甚者,見對方是單身行客,竟起歹心,奪下對方的包袱,將人推下懸崖。久而久之,人們對這條路談虎色變,在此山路行走,遇見過往之人,更是猜忌十分,人人自危。

此事傳到三清觀,觀裡的首座道長心下難過,卻又無能無力,夜晚祈禱天師,盼天師顯靈,懲罰惡人,一保路人平安。

首座道長默心祈禱,驚動霄漢玉宮的天師。天師大發慈悲,遣來一方巨石降落在此,並降法喻,過往客商凡心向善者,一推巨石巨石搖動,倘不搖動,定是奸佞,離開巨石十丈必倒地抽搐劇痛,不疾而亡。

若要悔改也行,那巨石下部有一碗口大的窟窿,手伸進去,待邪念消除便可災愆自退。說來也是奇怪,歹人手伸進窟窿就不能退出,短則一天一夜,長則三日五日,端的是令歹人受夠責罰。

一幺道士指着一個窟窿,對黃夢樑說:“黃兄你瞧,洞口就在這裡。”

果然,在巨石五尺高的地方,真有一個窟窿,黑呼呼的,口子不大,剛好夠人手臂插進去。黃夢樑覺得好玩,去推那巨石——咦!這萬餘斤重的石頭被他一推,居然真的在搖晃。他手臂也伸進窟窿裡面去試,拔出來時,手心還抓住一隻肉嘟嘟的山蛙。

黃夢樑呵呵一笑,將山蛙放進草叢。對一幺道士說:“一幺道長,我們就在這裡分手,謝謝你送我這麼遠。將來有機會路過雲門山,我一定來看你。”

一幺道士本是年輕人,不像一元道士,沒有啥野心。他一是感激黃夢樑在雲門鎮幫了他,二來黃夢樑來到三清觀,亦給他長了臉,讓師傅都對黃夢樑那樣看待。此刻。與黃夢樑分手,一幺還真有點依依不捨。

“夢樑兄,師尊吩咐你處置好了俗事,務必早日回到家三清觀。說真的,除了師傅,你是我一生中最爲佩服的人。我昨天回想起那晚之事,越想越覺得你的膽量世人無比,換上任何人,恐怕都沒膽量去追加一具屍體——夢樑兄,一幺真心希望你回來主持道觀大局!”

黃夢樑聽了,沒言語,他明白自己不會再回三清觀,但心內也高興一幺如此看重自己。

分手後,一幺並未回頭,而是目送黃夢樑遠去。哪知,黃夢樑走一段路時,又返了回來。

一幺問他還有啥事,黃夢樑卻說:“一幺兄弟,我剛纔忽然想到,那套七星劍法你師傅舞起來費力,我卻沒事,是不是因爲他拿長劍,我用短劍——要不,你回去也用短劍試試,說不定也行。”

黃夢樑並不懂劍術,他的想法其實簡單幼稚。只因一幺分手告別的幾句令他感動,他忽然想起應該把這想法告訴一幺。然而,正是他這一簡單幼稚的想法,卻讓一幺道士學會七星劍譜中的三招。就是這三招,已然使一幺道士成爲一流劍客,躋身於武林高手之間,最終坐上三清觀的首座。

黃夢樑與一幺分手後,牽着他白花騾馬,巡山間小路逶迤而行。這雲門山小路雖然崎嶇,但沿途風光不錯。雖說路上碰不到半個行人,黃夢樑邊走邊瞧,一個倒人也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