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街頭兌換點

爲了便於換算,蕩寇軍發行的銀元一元,與紙幣一元對應,袁大頭的重量是26.5克,李信也把銀元定爲26.5克,以同等重量的白銀爲基準倒推黃金,紙幣一元的含金量按官方比價,是1.743424克。

銀元正面是一艘揚帆破浪的帆船,意味着中國人一往無前,不懼險阻的精神,正上方半圈是大明中央銀行六個大字,正下方半圈是崇禎二十年,背面是萬里長城,烘托着阿拉伯數字1元。

通常來說,銀元的含銀量不可能是百分之百,蕩寇軍鑄的銀元含銀量爲百分之九十,其餘是銅。

當時市面上流通的銀兩含銀量也不足,官鑄爲八成五,一兩等於37.3克,因此不計火耗與銅料,一元銀元與銀兩的兌換比例爲0.75:1。

銅錢與銀元的兌換按照與銀兩的1500文比1計算,一銀元兌換1125文錢,當然,銅錢要看成色,民間私籌的劣質銅幣按市場的實際價值兌換。

紙幣分爲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一角、五分與一分九種,由於紙幣元以上的價值很大,按明末的物價水平,日常使用中以毛票與分票居多,所以暫不設二十元與兩元這兩種面值。

百元紙幣是紅色,正面是黃帝像,如果家裡有一張百元大鈔,那肯定夠得上小康標準。

五十元是綠色,正面是堯帝像。

十元是天藍色,正面是夏禹像,以上三種面額進入市面消費不會太多,多數用於各類企業的相互結算。

真正與普通民衆相關的是五元以下的紙幣,五元是淺紫色,正面是周文王像。

一元是黃綠色,正面是秦始皇像。

五角是紫紅色,正面是漢高祖像。

一角是褐色,正面是漢武帝像。

五分是純綠色,正面是漢光武帝像。

一分是草綠色,正面是唐太宋像。

每一種面值紙幣的背面都是工農兵學商的半身像站在萬里長城的浮雕前方。

李信對帝王像只排到唐太宗,因爲至唐朝前期,中國總體上是積極進取的,而自安史之亂起,中國日漸保守,步入了衰敗軌道,之後的歷代帝王,已經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了。

如宋太祖,欺凌孤兒寡母,得位不正!

明太祖,保留了太多蒙古人的野蠻習俗,起兵之初曾向元朝稱臣,還把孟子移出文廟,這都是槽點。

總體來看,這套紙幣色彩明快,印刷精美,是李信集中人力物力,專門研製出制幣紙張,由勞改犯印刷,五分以上都有水印浮雕,具有良好的防僞效果。

同時爲了方便民衆使用,還鑄有面值五角和一角的小銀幣,面值五分和一分的鋁鎂合金硬幣。

這套貨幣命名爲中元,它的發行,將逐步把銅驅逐出流通領域,剝奪銅的貨幣屬性,迴歸工業屬性,畢竟未來鑄造子彈炮彈需要大量的銅。

按朝廷與中央銀行發佈的聯合通告,黃金於中元發行之時起,立刻停止流通,只能做爲首飾用料,銀兩與銅錢有三年的緩衝期,三年之內,可以與中元同時使用。

這只是針對普通民衆,政府機關與軍隊薪水將全部由中元支付,具有法人資質的工商企業,銀兩與銅錢使用的緩衝期是一年,而各家銀行,以及尚未改製爲銀行的錢莊票號,自即日起不再辦理銀兩與銅錢業務!

貨幣兌換其實也是一次經濟摸底,因銀兩和黃金將停止流通,迫使很多地主老財不得不把窖藏銀子拿出來兌換,讓李信能摸清當時的大明,到底有多少銀子。

爲此,他準備了大量在統計方面的精兵強將,並於銀元兌換窗口關閉之後,正式設立統計局。

廣州街面上,設有多處兌換點,李信等人駐足觀察了一陣子,長平忍不住道:“阿獲,你注意到沒有,兌換銀元的民衆較爲踊躍,兌換紙幣卻少的可憐。”

孫荻不奇怪道:“那是當然,紙幣的名聲太濫,民衆接受要有個過程,反是銀元,成色足,做工精美,會很快取代銀兩與銅錢的地位。”

“嗯!”

柳如是點了點頭:“我們的銀元比銀兩的成色還要足呢,有經驗的民衆可以很輕鬆的辨別出來,這不用擔心,對了,慧英你不如在街頭做個採訪,看看民衆對於中元的真實想法,如何?”

“好主意!

慧英快步走向一名正在兌換銀元的老大娘,掏出紙筆,笑吟吟的問道:“大娘您好,我是明報駐華南分社的記者高慧英,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耽誤您幾分鐘可以嗎?”

慧英畫着淡淡的妝,俏面如花,長期的領導崗位鍛煉出了自信幹練的氣質,身着合體的素雅長裙。

剛一靠近,就有一股淡雅的香味撲面而來,老大娘何曾見過這般美人,立時慌了,連連擺着手道:“姑娘,你....要問什麼儘管問吧,老婆子知無不言。”

慧英堆着職業式的和藹笑容,問道:“老大娘,我看您兌換了不少銀元啊,銀元比銀兩好嗎?”

“那是!”

談到家常,也受到微笑的影響,老大娘的緊張去了不少,答道:“銀元成色足,帶着方便,比銀兩好使,姑娘,你聽聽!”

說着,用拇指和中指夾住銀元中心,放嘴邊用力一吹,迅即放在慧英耳邊。

果然,傳來了柔和的嗡嗡聲。

“確實挺足的!”

慧英讚了句,問道:“那您怎麼不兌換紙幣呢,聽說紙幣有黃金作爲保證,積攢到一定數量可以向中央銀行兌換等值黃金,跟明朝發行的寶鈔完全是兩回事,而且各票號錢莊和銀行都接收紙幣兌付,您有什麼不放心的?難道您不覺得紙幣比銀元帶着更方便嗎?”

“這……”

老大娘眉頭一皺,喃喃道:“我沒想那麼多,壓根就沒想過兌換紙幣,雖說朝廷給了保證,可是薄薄的一張紙,心裡不踏實,又怕人家不收,而且擱家裡,被老鼠咬了,或者走火燒了,不是什麼都沒了?紙幣不比銀元結實,不怕火燒,不怕老鼠咬,再怎麼折騰,它總是銀子是不是?”

慧英想笑又忍着笑,無奈的瞥了眼李信,便道:“老大娘,您的擔心有一定道理,但荷蘭人已經在使用紙幣了,歐洲的很多國家也在跟進,隨着對外交往的日益加深,在我們中國,紙幣取代金屬貨幣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銀元只是個過渡性質。

您既然相信朝廷,紙幣又比銀元易攜,只要小心一點養成習慣不就得了?至於拒收問題,您不用擔心,如果您在使用過程中碰到拒收情況,可以第一時間向中央銀行廣州分行或所在地的警察局舉報,會有專人處理的。

再如果您的紙幣放家裡擔心不安全的話,可以存銀行,銀行會根據您的存款期限付給您利息,這豈不是比您把錢壓在箱底要好的多?您說是嗎?”

“這樣啊?”

老大娘猶豫道:“銀行會不會不給兌?或者單子找不到怎麼辦?”

慧英笑道:“您把錢存在錢莊,錢莊都知道給您兌付,而銀行的規模比錢莊大的多,還有中央銀行託底,萬一銀行經營不善無力兌付存款,也會由中央銀行給您兌付,另外萬一存單遺失了,您可以憑着戶籍登記與預留手印補辦存單,該您的錢就是您的,不會讓您無故受到損失。”

“大娘,這美人兒都說那麼誠懇,你不兌換些紙幣對得起人家嗎?”

不得不說,慧英的魅力是相當大的,邊上有些圍觀的男人看不過眼,開始起鬨。

“來,我換一兩銀子的紙幣!”

“一兩銀子也好意思顯擺?我換五兩!”

“老子全換紙幣,這裡有五十兩!”

砰的一聲,一個布袋重重壓上了桌面!

由於慧英的美貌,當然,更多的還在於她的講解誠懇透徹,一時之間,該兌換點風向立變,民衆紛紛要求兌換紙幣。

老大娘也受不了,把一大把銀元往桌上一推:“姑娘,老婆子信你一回,我也換紙幣,不要銀元了。”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支持中央銀行!”

慧英笑咪咪的拱了拱手:“銀元也不是一無是處,正如大娘所說,再怎麼折騰它還是銀子,大家按需兌換即可,最後我重申,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有充足的黃金作爲保證,攝政王爺一心爲民,絕不會用紙幣套取民衆的金銀,各位不用擔心紙幣會變成廢紙,請放一萬個心,我不耽誤大家的時間了,也祝你們生活愉快,再見。”

慧英帶着笑容,快步從人羣中走出,身後有不少依依不捨的目光看着她的背影,恁是讓她沒敢與李信相認,而是打了個眼色給李信,轉過一個路口,才停了下來。

衆人很快與慧英會合,張皇后打趣道:“看來還是慧英的魅力大,大美人兒往桌旁一站,那些色狼都乖乖的把銀子換成了紙幣。

李信也道:“不遠處還有個兌換點,你再辛苦辛苦吧。”

“哼!”

慧英輕哼一聲:“好啊,如果你不介意我被男人揩油,那我去就是了,你堂堂攝政王爺都不介意,我還介意什麼?走啦!”

第二三三章 商議報復第一八五章 玻璃鏡子第三一二章 張皇后的安排第四零零章 投奔新生活第七章 扯李闖虎皮第二五一章 毛骨聳然第二六八章 周菡有了第二五二章 蓋倫帆船第五十四章 搶着背鍋第一八七章 李信出手第一七八章 談判破裂第二零四章 清軍入關第一零零章 當場抓住第一六四章 自私的人第二八一章 國之將亡第一四四章 不同選擇第九十九章 摸入內宅第四一八章 驚惶的王瑞芬第三五八章 退守廣州第三九三章 都想留下第三六四章 卞玉京有了第三零一章 吳襄在此第三五三章 羣盜排雷第一四五章 傳庭南下第五十三章 狗官論第二零八章 引彈自盡第一五七章 炮成勸進第三七六章 澳督來訪第一零四章 仁至義盡第一五八章 調虎離山第三七一章 三個條件第八十章 願受招安第五十一章 弱雞李信第三四零章 治國之道第二七九章 兩封信函第一七三章 夜襲袁營第三二一章 攝政王第六十二章 逼妾自盡第一六二章 留下京營第一五零章 年少氣盛第三二九章 高桂英有了第三五八章 退守廣州第九十三章 太監心眼第一五九章 兵圍揚州第四二二章 李信的應對第六十三章 遺臭萬年第二四九章 崇禎夢鬼第四二三章 荷蘭來使第三章 投名狀第五十二章 捷足先登第一二五章 氣憤難當第二九九章 把李自成趕出北京第三七八章 黎朝鄭主第二二四章 過路德州第二五二章 蓋倫帆船第十八章 闖王令來第一零二章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第二二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一五章 候爺您請砸第一五一章 任爲贊畫第四零六章 李自成的困境第三零六章 聲東擊西第三二八章 福利彩票第六十四章 哭聲震天第三九零章 李信的期望第九十四章 又吃敗仗第一二四章 遊行上癮第一二二章 陛見崇禎第一八七章 李信出手第二六九章 心學第三二零章 皇家生活第二九三章 借兵清國第一二五章 氣憤難當第一一七章 花言巧語第一零三章 不許走第四二九章 大清來人第三九零章 李信的期望第一零零章 當場抓住第二零七章 驅趕老百姓第一二零章 勞動力交易市場第三八九章 虎門中伏第三七四章 喝粥不算吃飯第三一零章 李闖攪局第一九八章 輕取臨清第三十八章 誘來王府第二零一章 清主召見第二五零章 街邊巧遇第二三四章 爲張鼐正名第一三一章 鹽業總公司第一八五章 玻璃鏡子第二八五章 爭搶進城第一二一章 油鹽不進第三一二章 張皇后的安排第二二三章 聖旨到第二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三三五章 棄城而逃第一五四章 傳庭稱病第三六五章 還鎮廬州第一一四章 橫波辭第二七九章 兩封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