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三章 發威:二號無坐力火炮(上)(4\5)

bookmark

場間的讚歎不是沒有道理,只見唐繼先手裡的二號無坐力火炮通體墨綠,幾處連接之初做得更是天衣無縫,無不是以流線型的光滑曲線自然流過,遠遠看去給人一種質的美感,若是僅於此倒不至於令場間之人爲之驚歎,因爲這頂多算是個極有藝術氣息的綠鐵管子,距離真正的武器裝備還差得很遠。

更關鍵的是那整體的結構,細長的發射管自不消說,但就管體上的加固結構和尾部的噴火平衡裝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款被稱爲“二號無坐力火炮”的單兵火箭筒絕非一無是處的凡品。

自二戰期間德國的“鐵拳”系列單兵火箭筒開創超口徑彈藥(彈藥口徑明顯大於發射裝置的固有口徑)以來,如何能將口徑更大的大威力彈藥發射更遠,便成爲各國軍工專家不懈奮鬥的方向。

幾年下來,軍工專家們也的確找到不少解決的辦法,比如說減少彈體的金屬構件,降低整體重量;在比如說研發更高效的發射藥和聚能炸藥,從根本上解決彈藥射程和威力,但不管如何解決,有一個難題卻是永遠也繞不過的鴻溝,那便是單兵火箭筒的自身承受能力。

衆所周知爲了降低單兵火箭筒的製造成本,各軍事強國的此類裝備基本都採用相對廉價的無縫鋼管,只是這樣一來自身的耐久能力便是極大的問題,如德國那般打完就扔還好,要是持續使用就不能不考慮火箭彈尾流所產生的高溫高壓對發射管體的侵蝕與灼燒。

若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彈藥威力再大,射程再遠也沒有,因爲士兵絕不可能冒着受傷,甚至生命危險去操作一款容易炸膛的火箭筒,正是基於這點,如何加固火箭筒管體,以及高效而又充分引導火箭彈尾流排出,便成爲重複使用式火箭筒的重中之重。

爲此擅長技術流的美國人以形式簡單,卻製造麻煩的純火箭平衡原理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此便有了“巴祖卡”以及“超級巴祖卡”,只不過這種方法很好的解決彈藥與管體的平衡,但彈藥的口徑卻被管體死死限制住,根本沒辦法採用超口徑,升級潛力十分有限。

蘇聯並沒有走美國人的路子,而是在充分學習德國人的先進經驗後,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辦法,那便是用強力的金屬構件對承受高溫高壓最嚴重的發射管中後部進行二次加強處理,如此既能夠穩固筒體以便適用威力更大的超口徑,二來還能夠作爲隔熱裝置,避免射手被高溫熱流灼傷。

所以人們可以在rpg—2的發射管中後部見到純木色的管體加固結構,便是爲了能更好的適用超口徑大威力彈藥,只不過rpg—2固然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並不是完美無缺的。

基於原始設計的桎梏,rpg—2的加固結構並不是萬能的,究其原因除了初始的設計短板外,再就是並沒有將無坐力火炮的平衡原理充分開發出來,以至於火箭彈的高溫高壓根本無法及時有效的排放出去,滯留管體內的時間過長,導致外部加強結構再有效也架不住內部管壁的皸裂。

正因爲如此,rpg—2的發射藥自始至終使用的是老舊的黑火藥,原因無他只因爲黑火藥的灼燒效應是衆多發射藥中最低的,可也就是因爲採用黑火藥作爲發射藥,rpg—2的射程只有很悲催的100米。

也就是說除了rpg—2除了在結構和重量上得到優化外,整體性能同二戰時期德國後期使用的“鐵拳”100沒有本質的區別,直到rpg—2v2才得得益於對尾部的處理,才稍稍得到改善,但整體的缺陷還是沒有得到本質的改變。

反觀中國的二號無坐力火炮,猶如天鵝頸般40mm前部發射管急速後掠便是一整片幾乎貫穿中後部的加固結構,從哪宛如肌肉虯結般高高隆起的厚度來看少說也有10mm左右,若只是如此衆人或許會稱奇,但絕不會吃驚的近乎震驚。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二號無坐力火炮後段的處理,因爲它並沒有如rpg—2那般平直的延伸過去,而是在隆起後迅速回縮成40mm直徑的加強管,緊接着又迅速擴張,在尾部形成一個喇叭口形狀的尾噴管。

見到這個結果,只要是長久混跡于軍伍之中的人們都能判斷得出,這就是最經典的無坐力火炮結構,儘管爲了適用於單兵作戰而做了稍稍改變,但那種快速的熱流導管和喇叭口式的平衡噴口,就是最基本的無坐力火炮的平衡原理!

直到此時,場間衆人終於明白,爲什麼中國管他的單兵火箭筒叫做二號無坐力火炮了,敢情中國人就是把無坐力火炮單兵化,從而演化出屬於自己的單兵火箭筒!

這種簡單有效的無坐力火炮結構,難道在場的各位軍官和軍工技術專家沒有想過嗎?當然不是,問題是原理簡單不等於就能夠搞出來,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基本原理就很簡單,簡單到普通高中生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可想要造好渦扇發動機卻是比登天還難,利用無坐力火炮結構原理研製單兵火箭筒也是一樣,那不是豪氣干雲的大擺一通原理就能搞出來的,而是需要極其繁複的計算,相當複雜的技術分析還有數不勝數的測驗、評估以及實驗,可以說想要真正弄出來,沒有個幾年的苦功根本不可能。

可是現在,中國的二號無坐力火炮卻如同慷慨激昂的美男子屹立於靶場之上,直令得場間衆人一會看看粗陋不堪的rpg—2v2,一會瞧瞧霸氣側漏的二號無坐力火炮,無不是腦袋一片凌亂。

因爲rpg—2v2跟人家一比,簡直比土鱉還要土鱉,以至於這些先前爲蘇聯裝備加油助威的東歐衛星國的軍官們都有些覺得臊得慌,早知道有高富帥,還誇什麼矮窮矬,不是自己找虐嗎?

當然害臊歸害臊,對於二號無坐力火炮背後的種種,纔是他們最期盼的東西,不說別的但就完全的無坐力火炮原理,就足夠這些眼高於頂的東歐人對中國刮目相看了,以至於不少人都在感嘆,那個位於東方的古老國家,還真是個創造奇蹟的地方……

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射機槍第四百五十七章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中)第四百二十二章 鐵甲雄風(中)第兩百四十章 工業之魂第三百一十六章 白雲軍工學院(上)第五十章 簡化版中間型威力彈(求收藏和推薦)第五百一十三章 晶體管第兩百三十一章 榴彈發射器之父第四百一十三章 坦克炮雙向穩定系統(上)第四十二章 神槍手(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九十四章 好開的坦克第三百三十章 小鉚釘,大問題第五百四十八章 越南人的“爹”和“媽”第三百零二章 不可思議的逆轉第兩百二十二章 工業化還得靠自己第一百五十六章 35mm轉輪式榴彈發射器(3\4)第二十八章 軍管會的震動(求收藏和推薦)第兩百八十七章 關鍵的小裝置第三百三十六章 敲竹槓的最高境界第三百六十四章 斷刀(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國軍魂(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坦克液力機械傳動系統第三百九十七章 在坦克炮上鑽孔第五百二十八章 萌妹子?女漢子!第三百八十八章 誰斷糧(上)第兩百二十七章 話不投機就是軍訓第五百五十章 蘇聯人的默許第一百零五章 “土”辦法的新妙用(1\5)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一直是名志願軍第四百九十六章 晴天霹靂第兩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見(中)第五章 直瞄射擊(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後勤第十一章 想低調都不行(爲盟主天帝風暴大大加更2)第四百三十五章 範弗裡特彈藥量第一百七十五章 詭計第三百零五章 再補一刀第三百三十二章 米格—15維修站(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35mm轉輪式榴彈發射器(3\4)第六十章 全自動VS半自動(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迫擊炮與無坐力火炮第四百七十五章 鑄造車間的隱憂第五百三十七章 什麼是好裝備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出重圍第兩百六十二章 變故來的就是這麼突然(中)第八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生產任務(二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沒良心炮第兩百一十八章 斯大林的“病”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一直是名志願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禮拜攻勢第四百三十七章 真正的狠傢伙第兩百零七章 環氧樹脂玻璃鋼(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妥妥的黑科技(下)(2\4)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式手榴彈(上)(4\5)第五百一十三章 晶體管第三百三十四章 米格—15維修站(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還沒資格教我第一百零三章 簡約至極的新槍方案(上)(4\5)第四百四十四章 演員的誕生第五百一十五章 冷槍冷炮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實戰爲準繩(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爲冬裝未雨綢繆(上)(4\5)第三百二十八章 修壞了我負責第四百七十三章 槍族(上)第兩百六十章 馮·萊曼博士第十六章 大殺器(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一百零八章 槍管鍍鉻工藝(下)(4\5)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上)(4\5)第兩百九十六章 圖窮匕見(上)第二十二章 冤家路窄(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四百五十七章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下)第七十八章 武器需要適裝性(上)(第二更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絕對是神來之筆(求收藏和推薦票)第三百二十四章 靜電近炸引信第七十八章 武器需要適裝性(上)(第二更求收藏)第五百四十章 一槍爆頭第三百八十九章 誰斷糧(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第七章 是敗類,就一槍斃了(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中間型威力彈(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六十一章 妥妥的黑科技(下)(2\4)第兩百五十八章 雙基發射藥第四百四十五章 炮擊第一百六十一章 妥妥的黑科技(下)(2\4)第十二章 一紙任命(求收藏和推薦票)第兩百六十八章 中國人必敗無疑第兩百三十章 自動榴彈發射器第四百八十八章 意外之喜(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通用機槍第一百五十二章 令人目眩的射速(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出重圍第三百八十一章 有底氣的英聯邦第六營(第三更)第二十三章 李總工(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一百二十二章 職責:伴隨保障(3\5)第五百六十二章 從法國人身上討便宜第五百章 仿製VS原裝(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共贏的方式第四百二十五章 改進型T—34坦克的價值第三百九十一章 發威:40mm單兵火箭筒(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