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拼接的舊槍(求收藏和推薦)

bookmark

正所謂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在戰火硝煙裡侵泡了將近二十年的秦東民自然能看得明白,若是山頂上的人拿的是輕機槍,絕對不會有這邊猶如靈蛇出動般兇猛、迅捷的效果,要知道無論是捷克的zb—26還是日本的“歪靶子”。

其重量少說也有個十八九斤,如果再算上一定數量的彈藥,必要的槍管更換組件等等,算下來沒個二三十斤重,簡直都侮辱輕機槍的名頭,是以在部隊的正式編制中,輕機槍組都是兩個人。

一個是負責射擊的主射手,另一個則是負責攜帶彈藥以及背後換裝組建的副射手,也因此,在作戰時時,負責前沿火力壓制的輕機槍,一般都會選擇較爲固定的陣地進行射擊,就算採用轉換陣地的靈活戰術,也需要事先在所在的陣地上,設置多個機槍發射陣位。

沒辦法,雖說輕機槍叫做輕機槍,也只不過是相對重機槍而言,較之步槍和衝鋒槍,輕機槍的機動性還是差了很多,特別是在臨時構建的阻擊陣地上,想憑着一個人扛着幾十斤重的裝備,在險象環生的戰場上跟靈猴一般的閃轉騰挪,不能說不可能,但絕對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可落在秦東民眼裡的那個戰士,在山頭上左轉右旋的,不到10分鐘的時間,轉移了七八次,那種頻繁更換的射擊位置,不但迷惑了進攻的匪徒,更利用持續不斷的火力給予其極大的殺傷。

當然,秦東民不是沒想過沖鋒槍之類的自動速射武器,然而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裡剛剛閃過,就被他無情的否定了,笑話,匪徒第二次攻勢時,距離至少在300米,可山頂上的火力依舊能給匪徒以極大殺傷,如此的距離與威力,可不是火力強卻在遠距離上威力不足的衝鋒槍能夠做到的,正因爲如此,秦東民當時便斷定,那絕對是一款連他都未曾見過的新式自動步槍。

“後來,我們抓了幾個漏網的土匪,經他們交代,山頂上還真一款厲害的全自動步槍,說真的,我當時就想來你們廠看看這款槍,只可惜部隊連續作戰實在太疲勞,就在山腳下的村子裡休整了,不過我還是給軍械部規劃處的姜振海處長打了電話,問問他是不是有這方面的研製項目。

結果,這傢伙一問三不知,所以呀,我只能安頓好部隊,自己跑過來看看,卻沒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總後首長,唉我說你們兩個,這下可出彩了,連總後首長都親自過來,比我老秦還牛氣,行了,啥也別說了,快把槍拿過來給我看看,你可別告訴我,‘好菜’要留到最後上!”

秦東民的一番講述,聽得林波和宋繼學一愣一愣的,他們是知道當時當地軍分區是緊急過來增援,卻沒想到帶隊竟然是位居副司令員的秦東民本人,不過秦東民來的緣由知道了,可總後首長的卻依舊不明確,要知道白雲廠和東北局隔着將近兩百公里,就算交通方便,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能驚動總後首長。

林波和宋繼學本以爲可以清晰的腦子,卻沒想到被秦東民這一番話搞得更加混亂,不過他們也沒時間想明白了,秦東民這邊一個勁兒的要求試槍不說,那邊的總後首長也邁着大步走過來。

旋即指着秦東民笑着說道:“這個小秦呀,一見到我就央求着要讓他親自打一打,既然如此,就滿足滿足他的心願,讓他打打試試,也讓我這耳根子清靜清靜!哦,我聽說這款槍是咱們廠自行設計的,主抓的人過沒過來?我見見他們!”

“是!”

總後首長親自發話,林波和宋繼學自然要是聽從,於是打了個立正,便吩咐身邊的戰士去取槍的同時,暗地裡叫過來陪同的廠警衛連連長韓德旺,讓他儘快把柏毅等人叫過來,不過相較於柏毅又是收拾,又是打扮的磨磨蹭蹭。

改進型m1卡賓槍就沒那麼多囉嗦,一聲命令下達之後,正在槍械倉庫苦思這款槍械進一步改進的陳耀陽,便親自帶着一支改進型m1卡賓槍來到訓練場,秦東民一見改進型m1卡賓槍先是一愣:“竟然是m1卡賓槍!”

待拿到手裡墊了墊,便不覺皺了皺眉頭:“比美國佬的原版m1卡賓槍重了不少。”

可當他看了槍管,又熟練的拉開槍栓後,一雙眯縫的小眼睛便頓時一亮,進而連聲讚道:“好傢伙,這槍乍一看是m1卡賓槍,可仔細一瞧卻是日本三八大蓋的槍管,捷克zb—26的彈匣,內部的美國槍機也好像有些改動,與其說是m1的改進型,還不說是全新槍械!”

“秦副司令員過獎了,我們只是用了一些成熟槍械的中的一些成熟組建,只不過是很粗糙的拼接,還算稱不上一款全新的型號!”

柏毅還沒來,於是現場的技術解答便由陳耀陽來暫代,而他在面對秦東民的稱讚時,便將柏毅前幾天所說的話原封不動的搬出來,不是他非要有意的拔高柏毅,而是陳耀陽本身也非常贊同這句話。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無論是槍管、槍機還是彈匣、自動組件,柏毅和陳耀陽等人,能用現成的東西,就絕不重新制造,沒辦法,在材料和加工手段匱乏的情況下,利用成熟槍械中已經成熟的組件進行改造,便是最爲快捷的辦法。

雖說整體性能基本達到當初的要求,也被很多人認爲是一款超遠美製原版m1卡賓槍的新式槍械,但柏毅還是覺得,如果沒有完全的製造能力的話,僅靠拼裝而來的槍械,永遠都是修修補補的“破皮襖”,遮得了一時的寒風,卻經不住一世的寒冬。

也正因爲如此,在幾次他們研製改進型m1卡賓槍的過程中,柏毅不止一次的說過這句話,久而久之,深諳工業化重要性的陳耀陽也開始從最初成功的喜悅,漸漸變得急不我待的渴望,是以他纔會將這句話說出來。

第兩百七十章 請相信:我是個軍工專家(下)(1\5)第四百七十五章 鑄造車間的隱憂第三百七十七章 白磷彈第兩百四十七章 雙基發射藥生產線第兩百一十四章 軍火貿易(下)第兩百零七章 環氧樹脂玻璃鋼(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A—1墜落第四百六十八章 副總工程師第四百八十六章 倒黴的蘇聯人第兩百八十五章 偏離軌跡的劇本第三百八十九章 誰斷糧(下)第五章 直瞄射擊(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四百六十二章 鐵在燒第三百九十章 犀利:志願軍的近戰攻勢第一百八十五章 14.5mm高射機槍VSM16四聯裝防空機槍(1\4)第兩百四十七章 雙基發射藥生產線第二章 一切皆有可能(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四十八章 我們還缺什麼?第一百六十七章 滿載而歸(1\4)第四百六十三章 每一寸泥土裡都有烈士的鮮血(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實戰爲準繩(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妥妥的黑科技(下)(2\4)第九十一章 冷焊工藝(下)(加更求首訂)第六十八章 老槍的殼,新槍的心(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二十八章 囂張的美國空軍(昨天補更4\5)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槍的困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威力十足的瞬爆彈(1\4)第兩百三十七章 中國軍力報告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生的狙擊手第四百七十章 白雲廠的冒進風第四百五十七章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真正的狠傢伙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戰士方姚章(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槍械的問題第三百五十八章 紅外夜視系統第三百九十八章 人機功效也是戰鬥力第兩百四十章 工業之魂第四百五十四章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熔模鑄造第五百零九章 核心技術(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暴怒的子彈第三百七十九章 槍械的問題第三百九十三章 覆滅:全殲英國皇家坦克營第三百五十一章 基建狂魔第兩百五十七章 斯圖騰貝格的懊悔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達困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冬裝未雨綢繆(下)(昨日第五更)第十六章 大殺器(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三百九十五章 坦克液力機械傳動系統第五百三十六章 這工藝,真是沒誰了!第三百零二章 不可思議的逆轉第五百零八章 核心技術(上)第三百零八章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第兩百六十二章 變故來的就是這麼突然(中)第三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80mm無坐力火炮第一百四十一章 謎一樣的中國“炮羣”(上)(4\5)第六章 炮決(求收藏和推薦票)第兩百三十一章 榴彈發射器之父第四章 陣地防禦戰(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實戰爲準繩(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生猛的軍備首長第兩百九十五章 蘇聯天才的判斷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槍的困局第兩百三十三章 你是誰?第三百九十九章 不一樣的T—34坦克(上)(第三更)第三百八十八章 誰斷糧(上)第兩百二十五章 真是撿到寶了第九十五章 用心良苦(爲周打賞破一百加更一)第兩百零八章 環氧樹脂玻璃鋼(下)第八十七章 變廢爲寶(第六更求訂閱)第兩百七十七章 病根(補昨日第三章)第一百一十章 突如其來的軍令(1\5)第四百九十章 精鍛機(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挫敗感十足的蘇聯專家(第二更)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戰士方姚章(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鐵道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仿製VS原裝(上)第三百二十章 近期目標:通用機槍與輕型火炮第六十七章 奇快無比的單手上膛(求收藏和推薦)第十三章 被追擊的女兵(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一百二十五章 爲了華東子弟兵(1\5)第四百六十章 遮風擋雨軍備首長第一百五十一章 明豔的14.5mm高射機槍(昨天補更2)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寸路程一寸血(上)第八十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求收藏和推薦)第一百五十九章 “斯大林”速射炮第兩百三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三百三十章 小鉚釘,大問題第兩百八十七章 關鍵的小裝置第五百五十八章 宋崇會造飛機第二十二章 冤家路窄(求收藏、求推薦票)第五百二十五章 我就是個撿破爛的第三百九十九章 不一樣的T—34坦克(上)(第三更)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祖宗的失蠟法第兩百三十六章 做個大文章第三百五十章 人在路在第三百零七章 噴氣式發動機的選擇:離心式與軸流式(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棱軍刺(上)第兩百九十二章 柏毅的忽悠(2\4)第三百一十章 中蘇新技術補充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