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三)坐着火車去京城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一百九十三)坐着火車去京城
現在的情況,英法德俄肯定會就日本領土問題發生矛盾,中國正好可以置身事外,成爲列強竟相拉攏的對象,中國只要利用好列強這方面的矛盾,就可以有效制約住俄國的擴張勢頭,在沒有戰爭發生的前提下發展國力!
就象江穆齊說的,日本一亡,走投無路的大英帝國想把沙俄這頭北極熊困在“世界島”中央,除了支持中國,還有別的選擇嗎?
果然,很快有消息傳來,英國提議在日本首都東京召開關於日本未來的國際會談,邀請有關各國參加,英國公使已經正式向各國發出了邀請函,並首先向中國發出了邀請,要求清廷任命“中樞重臣”前往會談,還特地說明如果中國允許,朝鮮也可以派代表參加。
從英國人這個不經意的舉動來看,英國對中國方面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重視,和以前的態度有了明顯的不同。
據美國人轉來的情報,英軍進入東京後,並沒有和守衛東京的日軍發生交火,普通民衆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騷亂,也很快就平息了下來,日本明治天皇仍舊呆在自己的皇宮裡,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親自前去拜訪,明治天皇向他表示要對“日本人民在戰爭期間的行爲負全部責任,希望英國能夠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財產”,斐利曼特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對明治天皇表示“慰問”,說“戰爭責任需要追究,但天皇可以例外”,明治天皇當時十分“感動”。JunZitang聽說還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如果斐利曼特說的話能夠代表英國政府的意思地話,這一套雲山霧罩旁敲側擊微言大義欲語還休的“春秋筆法”式外交辭令,已經讓孫綱覺察出了這個“英日合邦”的計劃應該是開始實施了。
儘管不知道這是哪個“戰略家”給日本政府“點的步”,但這確實可以說是一着好棋。
對日本人來說,北海道是從阿伊努人手中奪取的“蠻荒之地”,面積雖大,目前對日本的國力影響不大,丟失了也不要緊,九州島和四國島的丟失那是沒辦法的事。但只要日本國家的核心本州島還在,日本就有東山再起地可能,以本州島的大部分國土做爲日本加入英帝國的基礎,在英國的保護下積蓄力量以圖收復國土,在將來恢復日本國家的獨立,應該是目前日本免於立刻亡國的唯一出路。
日本明治維新前後國家各個方面英才雲集,也是日本這次在國內外面臨如此嚴重危機的情況下還能夠存身的一個重要原因。君子堂
孫綱現在想出地對策,就是想辦法再對日本進行一次瓜分。
英國爲了此次“對日作戰”。在各殖民地調集了大量的軍隊到日本,駐紮在日本本州島各個戰略要地,這樣其實就分散了英帝國的全球兵力,如果這時候哪個別的地場兒再出點什麼事的話,比如說印度和緬甸及非洲再來場暴亂和起義什麼地。英國肯定會抽調在日本的駐軍,到那時候中國如果再拉上兩個列強找茬子打打日本地話。嘿嘿,日本人想要復國,只能是一個夢了。
因爲孫綱知道,英國一直對南非的鑽石礦“情有獨鍾”,夢想據爲己有可不是一天兩天了,英國很早就在做着吞併南非的兩個布爾人(布爾人是指當年到南部非洲殖民的“海上馬車伕”荷蘭人的後裔)國家的打算,早在1895年12月。英國政府就秘密指示開普殖民地總督羅得斯吞併布爾人共和國德蘭士瓦。189年1月2日,羅得斯派遣一支裝備精良的800人地軍隊,偷襲德蘭士瓦首府,同時事先策劃城內的英國僑民暴動作爲內應,企圖一舉吞併布爾人國家,但陰謀泄露(據說是德國人暗中搗的鬼),在克勒克斯多普城郊。前去偷襲的英軍被布爾民團的兩千多名士兵包圍。雙方展開激戰,結果英軍遭到慘敗。這次襲擊事件其實是個轉折點。南非的歷史進程從此大大偏離了和平的軌道,英國和布爾人地矛盾從此日益尖銳,一場大規模地戰爭從那時起就在“醞釀”當中了益緊密,就可以有效的阻止國家的分裂,改變中國自太平天國農民戰爭以來“枝強幹弱”的局面。
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的中國,纔是一個強有力的中國!
“上次咱們來的時候這官道周圍連個人影都沒有,現在居然這麼熱鬧,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詹淑嘯望着車窗外繁華熱鬧的村鎮,不由得說道,
“是啊,其實我也沒想到鐵路能這麼快的改變大清百姓的生活。”孫綱說道,
金舜姬也很吃驚地望着窗外,美麗的大眼睛睜得圓圓的,對她來說,頭一次乘坐火車已經給她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眼見鐵路給中國人民的生活帶來如此深刻的變化,她內心的感觸可想而知。
“等朝鮮的鐵路全部建成,你的家鄉也會變得和中國一樣。”孫綱看她那“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不由得好笑,說道,
他的話讓她回過神來,她不好意思地一笑,說道,“朝鮮有了鐵路,沒有大人這樣的人,還是不行的。”
孫綱能覺察出她爲能在自己身邊而感到自豪,看着她“一笑傾城”的樣子,孫綱不由得有些失神,她讓他看得臉上一紅,把一疊報紙遞給孫綱,“大人不看看報紙麼?”她小聲說道,
“好,好。”孫綱一笑,接過了她拿過來的報紙,開始看了起來。其實中國這時候的報紙已經不少了,雖然很多都是外國人在中國開辦的,是“學中國人的口氣”專門辦給中國人看的外國中文日報,象他手中這份英國人辦的《京津泰晤士報》就是其中之一,還有《萬國公報》《申報》(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和小白菜”就是他們最先報導的)和《新聞報》等等,中國人自己辦的也不少,象《循環日報》,《彙報》和《述報》,還有《中外紀聞》,《時務報》,《強學報》等等,這些報紙在客觀上開闊了中國民衆的眼界,對“民智的開啓”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