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管子爲矛

然而,當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名相管仲,卻是極其少數的重商主義者。最早指出“士農工商”爲“國之柱石”的,便是管仲!

管仲興齊,用的正是商人的辦法,司馬遷評論他的當國之道時曰:“其爲政也,善因禍而爲福,轉敗而爲功,貴輕重,慎權衡。”

但也正是管仲變法中有“四民分業,士農工商”的話,頗爲後世熟知,也引起了最大程度的誤讀。

管仲把國民分成軍士、農民、工匠、商賈四個階層,按各自專業聚居在固定的地區。《國語·齊語》記載,管仲規劃士鄉十五個,工商之鄉六個,每鄉有兩千戶。管仲認爲,四民分業有四個好處:一是“相語以事,相示以巧”,同一行業的人聚居在一起,易於交流經驗,提高技藝;二是“相語以利,相示以時”、“相陳以知價”,對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有很大作用;三是營造專業氛圍,使民衆安於本業,不至於“見異物而遷焉”,從而造成職業的不穩定性;四是無形中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使子弟從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薰陶下自然地掌握專業技能。《管子·小匡》中說:“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把社會各階層按職業來劃分管理,管仲是歷史上的第一人,這種專業化的商品經濟模式,後來被尊奉爲基本形態及指導原則。細緻的職業化分工及世代相傳的制度安排,是中國早期文明領先於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自秦以後,嚴格意義上的“四民分業”就被揚棄了,不過它成了戶籍制度的雛形,而匠籍制度則一直沿用至今。

而引起重大誤讀的是“士農工商”的排序。

後人論及於此,先是用知識分子或有學問的官吏替代了軍士,然後,又認爲這是尊卑排序,以士爲首,農次之,以工商爲末,這就形成了所謂的“末商主義”。而實際上,管仲提出的“士農工商”,乃並舉之意,並沒有先後尊卑之分。

遠古的中國人其實並不輕商。早在殷商時期,人們非常樂於、善於經商及從事手工製造業。商亡周興之後,周朝的建國者們在反思商朝滅亡的教訓時認爲,殷商之亡就是因爲民衆熱衷工商而荒廢了農業,造成民心浮躁,國基不穩。因此,轉而推行鄙視工商的重農政策。在周制中,工商業者的地位非常低賤,金文中“百工”常與處於奴隸地位的臣、妾並列。《易·遁卦》中說:“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逸周書·程典》說:“士大夫不雜於工商。”《禮記·王制》說:工商“出鄉不與士齒”。也就是說,士大夫必須遠離商人,絕對不能與工商業者混居在一起,工商業者離開居住地則不得與士大夫交談。《周禮·地官·司市》中還規定,貴族們不能進入市場進行交易,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管仲的立場則完全不同,他將“工商”與“士農”並列,認爲這些人是“國之柱石”,如果當年管仲提出“士農工商”,是以“士農”爲優,“工商”末之,那就很難理解他之後的變法政策了。

管仲將四民並列,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意識與覺悟,更是他的治國理念的體現。這位具有多年從商經驗的政治家,早已發現工商業的贏利能力大於農業,而振興商品經濟更是增強國力的最佳途徑。

這種把工商業者擡升到與“士農”並列地位的觀念,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並非共識,《戰國策》中記載的姚賈與秦王的對話中就有一句:“管仲,其鄙之賈人也。”對管仲的商人經歷頗爲鄙視。

而管仲的思想在後世被刻意淹沒,則是由於兩大原因。

其一,是齊國一世而衰,以商治國的思想徹底破產。

當時的齊國,坐擁最強國力,但卻採取了不擴軍和不兼併的“和平稱霸”戰略,管仲那些維持國際秩序的行動,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就在齊桓公晚期,中原的晉國和南面的楚國紛紛併吞小國,疆域不斷擴大,它們的軍事冒險無疑得到了更大的好處。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兩年後,齊桓公死於宮廷政變,齊國迅速讓出了霸主權柄。自此以降,相繼稱霸的諸侯均以開疆拓土而威懾天下,“尊王攘夷”異化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管仲之道被暴力取代。

其二,便是管仲思想與儒家格格不入。

儒家以“賤商”著稱,在他們看來,管仲從出身背景到行事作風、施政綱要,都是毛病多多。在《論語·憲問》中,子貢就認定“管仲算不上是一個仁者”。《論語·憲問》中說:“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管仲的諸多經濟政策,無論是刺激商貿、鼓勵消費還是“以商止戰”,在儒家看來,統統都是異端邪說,鹽鐵專營政策也遭到儒家的抵制,西漢的武帝改革及宋代的王安石變法中,大儒董仲舒、司馬光都是專營政策的最大反對者。儒家在經濟治理上只有“三斧頭”:一是“以農爲本”,二是“輕徭薄賦”,三是“克己仁義”。遺憾的是,這三條在管仲那裡都找不到。

在某種意義上,管仲是一個被意識形態“謀殺”的改革家。

但儘管如此,在儒家的典籍中,提到管仲,仍然需要對他表示尊敬,稱其爲“管子”,因爲“至聖先師”孔子曾評價管仲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如果沒有管仲,華夏萬民將淪爲夷狄的俘虜,和夷狄一樣的“被髮左衽”了!

林義哲追根溯源的重提“四民並列”的說法,正是要借孔聖人之言,堵士林悠悠之口!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

第六百六十三章 慶王之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有情卻被多情誤第六百零三章 如此清官第一千零九章 絕世奇才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生上原第七百九十三章 桂軍之弊第七百三十二章 亞歷山大港之戰第四十八章 神秘的跟蹤者第六百六十七章 格鬥課程第一百四十八章 報業鉅子第五十七章 新目標第四十三章 公使何翰林第七百七十二章 赫德的煩惱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來叛亂第八十六章 東京爪牙第七百四十八章 武聖後裔第六百零三章 如此清官第五百九十七章 中央鐵甲堡第六百六十一章 小船應急第一百二十四章 龍旗飛艦第二百三十七章 意想不到的演習結果第二百三十八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愁第二百四十三章 策反第八百五十章 柳原之憂第一百五十五章 如此父子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歷史的改變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煉獄劫火第五百八十九章 骨瓷之秘第一百七十七章 船臺邂逅第四百零二章 投效之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非常手段第一千零九章 挫折之路第六百七十四章 名士之風第五百六十九章 有情卻被多情誤第九百七十二章 死不悔改第七百零六章 兵無可忍第九百零四章 大軍機VS女諸葛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帝國初蓓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人之死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州派艦長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疆平亂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七十五章 暗探局長第三百六十八章 血腥對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困境求生第六百二十九章 積弊難消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丁酉開戰第一百五十章 湘省名士第八百八十二章 血戰爭奪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面親王第六百八十二章 左氏貴子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布局——船政回京第六百八十三章 暗訪者第七百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五十章 中土之患第二十二章 海上決戰第五十九章 兩宮太后第七百五十四章 收伏新人第二百二十章 同甘苦,吾所願第六十七章 丁禹廷第二百零二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有所成第九百三十九章 法皇之憶第一百二十五章 師徒情深第六百四十七章 毒魔授首第九百四十二章 帝國雄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都俱陷第九百零一章 攀高望遠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水陸會攻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燎原星火第八百二十六章 神話破滅第九百七十四章 上門人證第五百四十二章 小鎮烽火第四百八十一章 失手第二百七十三章 熊本城破第一百六十五章 被人當槍高御史第三百一十六章 臨終獻策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日天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浴火拼殺第一千一百章 戰爭準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佳文傳東瀛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瓊樓玉女第五百零二章 末路官商第八百一十一章 權臣擁立第七百八十四章 進擊河內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突來叛亂第五百六十九章 有情卻被多情誤第八百三十八章 援軍的難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劍下救美第四百一十八章 你的秘密我知道第四百六十章 將軍傷臂第五百七十七章 武曲歸位第七百三十二章 亞歷山大港之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武舉不易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宮鬥第一百七十三章 “湄雲”、“福星”第四百八十二章 夏美受難第四百零九章 戰場,屠場第二百八十六章 “淺間”號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