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到氣海已觸及到丹田的膜壁,很難再繼續擴大,趙凌霄睜開了雙眼,眼中露出一抹喜色,喃喃說道:“三天閉關,我終於達到九星氣海境巔峰了。只要以神念調動起真元力,將之集中在陽維脈,對其進行強化,便正式踏入凝霜境!”
武者修行當中,氣海境是聚天地之元氣,在體內丹田中彙集成氣海,並逐步將氣海擴大,直到氣海觸碰到丹田的膜壁,難以再繼續擴大時,便達到了氣海境的頂峰。
若想再進一步,就需要以意念之力,調動起真元力對體內八脈進行強化。因爲隨着武者的強大,體內真元力會越來越龐大,而人的先天經脈大多比較脆弱,若不強化經脈,龐大的真元力根本難以快速流轉,甚至在流轉過程中撕裂經脈,對武者的軀體造成損作。
所強化的八脈分別爲陽維脈,陰維脈,陽蹺脈,陰蹺脈,衝脈,任脈,督脈。當最後的督脈強化完畢,武者還需要在體內開闢一條新的經脈,並進行強化。新的經脈源起天靈蓋,下通五臟,連接八脈,名爲天髒脈。
這些經脈被強化時,會在脈壁上形成一層白霜般的凝結層,令經脈顯得異常堅固。而且隨着武者實力繼續提升,凝結層還會持續增強,完全匹配武者的相應境界。故此,武者的第二境被稱作凝霜境,強化經脈,脈壁霜凝!九脈,正是對應着凝霜境的九星!
而要進行凝霜,必須達成兩個基礎,一是足夠龐大的真元力,因爲經脈進行強化時會大幅度消耗真元力。二是對真元力把控力足夠強,否則難以聚集起足夠的真元力,彙集在經脈中,並使其不溢散開來。
其中的把控力也是九星氣海境武者,能不能踏入凝霜境的臨門一腳,控制真元力需要一定技巧,若沒有師傅領路,只能靠自己摸索。若領悟到了如何初步在體內控制真元力,並能對陽維脈進些初次強化,那便正式踏入了凝霜境,若不能,便將卡在九星氣海境,離凝霜境總是相差一步之遙。
前世作爲踏神境的存在,趙凌霄不論是對真元力還是天元力的把控,早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此次踏入凝霜境對他來說,完全是水道渠成,沒有任何的阻礙。
隨即,他便再次開始入定,準備調動真元力對陽維脈進行強化,正式踏入凝霜境。
趙凌霄依舊盤膝而坐,一動不動,心神完全沉入到氣海內。他看到丹田的壁膜內,包裹着團圓狀的白氣,正式他的氣海。
“終於要踏入凝霜境了。”
他暗自說道,便以自己獨特的方法來調動真元力。作爲一名星鍊師,他的魂力無疑比一般的武者要強太多。前世他兼修二者,已然開發出一套,以魂力控制真元力的法門,可以對真元力達到細緻入微的控制效果。
畢竟魂力本就可以精細控物,那真元力作武者體內的一種物質,定當也可以控制。只是這等無形之物,控制起來要比實物難上不少。即便在前世,趙凌霄也是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摸索實驗後,才懂得魂力控制真元力之法。並在之後的一段時日中,不斷改良,才令這法門逐步完善,最後他將這法門稱之爲魂元一體法!
通過魂元一體法操控真元力,與一般武者通過意念調動真元力有很大不同。意念屬於人的先天之識,生來就有,但對物的控制力很微弱。武者憑藉意念控制真元力,更多的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需要武者去領悟才能發現,並加以運用。
而魂力則是人對靈魂進行後天鍛鍊,衍生出來的一專門用來控物之力,此力與靈魂有關,故稱作魂力。以魂力控制真元力,完全是刻意爲之,並且遵循一定的規則。同意唸的本能控制,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效率更高,控制力也強得多。
只是,當他用魂力掠過氣海壁,觸碰到裡面的氣海時,突然眉頭一皺。他想到了那口棺材,那口強到髮指的棺材,足以在一瞬間秒殺踏神境。一時間,他對自己的進階產生了猶豫。
“如果按照前世的修練經驗,我按部就班的修行上去,最終再次跨入踏神境,雖然可以比前世省下不少時間。可那樣一來,當我再次遇上那口棺材時,下場還是得重複,落得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趙凌霄暗自說道,緩緩睜開了雙眼,眉宇間充滿憂慮之色。他的修行之道與別人不一樣,對於通常武者來說,能快提升武道境界,無疑是人生的一大絕快之事。可對他來說,卻不一樣,當境界高到踏神境,踏入飛昇通道之時,他將再次面對那口棺材,若是不敵,一切再成空!
而照搬他前世的修練經驗,這樣飛馳着提升境界,怕是不足200-300年,他就有信心再次跨入踏神境,然後就再一次被棺材幹掉。這可不是他趙凌霄想要的,修道之人,圖天地大道,更圖人生的大自由。而死了,就沒自由可言了。
“據至高天界一些隱密的上古典籍所記載,各大修行之境到達九星之後,還有一境,此境名爲極境。氣海極境、凝霜極境、玉骨極境等等。可修行極境所費時間、消耗的資源、修行途中會遇到的風險,無不有着鉅額提升。哪怕在至高天界上古之時,只有當世無比耀眼的絕世天才,纔敢去修行,但往往修不了幾大境界,就因耗時過多,害怕大限到來,而放棄修行極境,轉而快速提升大境界,以提高壽元!”
趙凌霄喃喃說道,回想起前世觀看的所有有關極境的典籍,沒多久就發現,典籍上記載過的修行極境之人,只有一人修行到了化蝶境,至於承下啓下的三劫境,整個上古時代一個都沒有。
要知道前世他在三劫境之前,還不在至高天界修行,僅在真武大陸這等天地元力稀薄不少的地方,也就用了100年便跨過了三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