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阿拉曼防線

bookmark

阿拉曼防線其實不只是一道防線。

看得見的的確只有一道,但真說起來至少有三道。

這三道防線由遠及近分別是空中防線、火炮防線和戰壕防線。

空中防線在阿拉曼防線五十公里左右……事實上爲了能夠阻滯德軍的行軍速度,英軍飛機早已把防線往前延申到一百公里外了。

不過主要的防線還是五十公里內,因爲在這距離上英國空軍更容易得到來自地面防空火力的掩護且更少的面對德軍的防空火力,於是就能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火炮防線就是在十公里以內。

英軍幾乎將所有能找到的火炮全都集中在了阿拉曼防線上。

奧欽萊克將軍很清楚,如果阿拉曼防線擋不住德國人的進攻的話,那麼英國軍隊就再也沒能擋住德國人的東西了……阿拉曼防線就相當於英軍的城牆,一道屏障。

如查這個城牆、屏障被突破,德國人就會像潰堤的潮水般衝進來大開殺戒。

所以,奧欽萊克將軍甚至連開羅和亞歷山大這些重要的城市都不留火炮,一千多門名式火炮全部調往阿拉曼用於阻擋德軍的進攻。

戰壕防線就不用說了,那就是英軍地面部隊用戰壕、碉堡和坦克構築起來的一道防線。

這是英軍最後一道防線,因爲它一共有55公里長而英軍許多部隊都在沙漠中損失慘重,這導致一向兵力充足的英軍竟然出現兵力不足的情況。

於是奧欽萊克將軍趕忙將主要由埃及人組建的準軍事部隊非洲第11師和非洲第12師調來駐防,同時馬上從南非、印度及澳大利亞三個方向調援軍(南非2師、印度29旅、澳大利亞第9師)。

所以最脆弱的應該還是戰壕防線,其防守主力是第13軍做爲預備部隊的印度第4師,其它的就是在加布沙利一帶被第21裝甲師打得損失慘重的第30軍殘部,還勉強保有戰鬥力的就是澳大利亞第6步兵師。

按說這道防線已經足夠堅固,奧欽萊克將軍應該有信心擋住德國人的進攻,但已經被德國人打怕的奧欽萊克將軍還是準備了一套B計劃:萬一阿拉曼失守,第八集團軍就全線撤往尼羅河三角洲,如果開羅和三角洲不保,那麼就繼續往南撤退至尼羅河。

於是,奧欽萊克將軍就命令工兵在後方乃至開羅構築防線。

這一來整個埃及就像爆炸似的亂成了一鍋粥……原本所有人都對英軍很有信心,因爲他們相信英軍在佔據絕對的兵力和裝備的優勢下,再不濟也能守住埃及。

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不是?以德國人那點兵力往世界第一強國鬥,那還不是以卵擊石?!

沒想到事實恰恰相反,英軍一敗再敗,現在英國工兵竟然都在金字塔附近構築工事了……

一時之間,開羅的街道就擠滿了從亞歷山大和鄉村撤退來的汽車和從前線回來的軍用運輸車,英國領事館被前來申請去巴勒斯坦簽證的人圍得水泄不通,開往巴勒斯坦的列車擁擠不堪,上前線的士兵、從前線返回的傷兵與要逃離開羅的百姓擁擠混雜在一起,時不時還會因爲某些摩擦起衝突。

英軍軍官留在開羅的妻子和家庭被告知做好立刻撤退的準備,他們中一些人準備送往巴勒斯坦,另一部份人則從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撤退。

陷入混亂的不僅僅只是埃及,英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失敗的論調籠罩在這個孤立無援的孤島上,丘吉爾遭到了來自反對黨甚至本黨的強烈質疑。

“首相閣下!”米爾恩議員問道:“我們擁有比敵人多的兵力裝備,不久前我們甚至還在向德國人進攻,可現在德國人都快打到開羅了!你也曾信誓旦旦的對我們說英國終將取得勝利,現在您還這麼認爲嗎?

“是的,當然!”丘吉爾回答:“我們只是暫時失利!”

“那麼請問……”米爾恩議員繼續問道:“這個‘暫時’是一百年還是兩百年呢?”

米爾恩議員的話引起一陣鬨堂大笑。

溫特頓議員也辛辣的挖苦道:“類似目前的這一連串災難性的失敗,我們過去從來不曾有過。首相閣下,您真的不認爲這是指揮或是決策上的原因嗎?”

溫特頓議員這話明着是說奧欽萊克將軍,但暗裡卻將矛頭指向丘吉爾,因爲丘吉爾纔是最後的決策者。

“不!”丘吉爾回答:“我並不認爲我們的指揮和決策有什麼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爲我們遇到了世界上最的強大的對手。拋開戰爭的災難不說,隆美爾確實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天才!”

丘吉爾不是有意吹捧自己的敵人,但只有把敵人擡高,才能顯得自己不是那麼笨。

一位議員馬上接嘴道:“首相閣下,如果按照英國軍隊按部就班的傳統,隆美爾如果在英國軍隊裡服役的話,他大不了是一名中士!”

這話立時又引起一陣笑聲,丘吉爾在臺上紅着臉,尷尬得無言以對。

“首相閣下!”議員依舊不肯輕易放過他,一名議員不依不饒的問道:“你在過去的辯論中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但在戰場上卻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今天您在這裡的辯論中無言以對,是不是意味着我們即將取得勝利呢?”

丘吉爾不敢回答,因爲他擔心局勢會像之前一樣……剛說完英軍即將取得勝利,前線就傳來潰敗的消息。

氣急敗壞的丘吉爾會後發了兩個電報。

一個電報是發給奧欽萊克將軍的。

“看在上帝的份上,擋住德國人!”丘吉爾說:“我已經不期望能取得勝利了,但不要讓敵人跨過阿拉曼防線,一步也不要!”

另一份電報是發給羅斯福的。

“總統先生!”丘吉爾說:“我不得不告訴你形勢萬分危急,如果我們得不到強有力的援助的話,也許我們就會永遠失去非洲了!”

“堅持住!”羅斯福回電:“援助將在幾天後到達亞歷山大港!”

“不!”丘吉爾回電:“你們最好在塞得港登陸,因爲我不確定幾天後亞歷山大港是否還是我們的!”

第八百七十二章 補救措施第八百五十三章 看法第七百一十五章 援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俘虜第六百一十八章 輸油管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煅煉第七十一章 援軍第七十七章 選擇第四十八章 圖格拉第六百四十二章 裝甲列車第二百二十章 戰術第五百零五章 前瞻第三百七十一章 達爾朗戰略第八百九十六章 電報第三百六十章 坑道防禦(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傘降第八百一十四章 黨衛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混戰第三十三章 生存第三百九十八章 步兵防禦第七十三章 艦隊(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達爾朗戰略第四百九十七章 傷員第五百四十四章 刺殺第二十五章 導遊第八百零四章 等待第一百零六章 換裝第一百零三章 慨率第一百零九章 整訓第五百九十七章 少校第三百六十三章 勝利第四百二十五章 傘降第五百二十七章 維爾茨堡第六十一章 英軍的苦惱第八百三十三章 反攻第四百八十九章 埋伏第一百五十一章 阿拉曼防線第七百一十七章 戰略第四百九十二章 補給第八百零四章 等待第三十六章 進攻第六百八十五章 以攻代守第二百七十章 火箭筒第二十一章 激勵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馬槍第八百九十三章 撤退第四百八十九章 埋伏第四百一十三章 反斜面第七百九十三章 末日避難所第三百九十一章 上薩爾茨堡山第七百六十三章 偷襲第四百六十三章 柏林第十八章 維克斯重機槍第九百二十七章 凱旋(還有月票嗎)第三百一十三章 方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民兵第五百九十四章 機場第六百四十七章 莫洛托夫雞尾酒第二百零七章 借鑑第七百六十章 山口第二百九十九章 戰略第三百四十八章 特權第八百八十八章 陷阱第九百三十四章 迪尼莎(求月票)第三十九章 困局第五百七十章 兩棲登陸船第九百二十九章 會議(求月票)第八百五十八章 誤會第四百零六章 古佐尼中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兩全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假多佛爾第六百二十三章 空降兵(2)第三百五十九章 坑道防禦(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潰退第五百六十章 難點第一百一十二章 破綻第九百五十章 鬥智鬥勇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爭規則第八百八十九章 時機第八百四十一章 戰果(求月票)第六百零三章 騎兵第四百八十章 大樓第五百四十九章 權宜之計第六百八十八章 勒希林第八百九十六章 電報第五百一十七章 復活節第九百四十七章 混亂第九十一章 衝鋒第二百六十三章 合作第五百五十九章 偷襲第三百零九章 情報工作第一百四十五章 馬特魯第一百零一章 撤退(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戰略重心第五十章 圖格拉第七百九十一章 實施第二百七十三章 參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細節第八百零五章 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