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習珍

第223章 習珍

漢軍列陣而戰,並不是士卒互相肩並肩,蝟集一處,士卒每人佔地二步,即所謂卒間容卒。一個橫隊十人,縱深五排的五十人“隊”,佔地二十步,而兩隊之間,亦間隔二十步,即所謂隊間容隊,“屯”亦是此理。

留有間隔的目的,在於實現“抽疊法”,所謂抽疊,就是交替的意思。漢軍佈陣,前後隊、屯方陣呈棋盤格形式佈置,戰時各個梯隊之間可相互交替輪戰,以解決前線士卒戰鬥疲勞損傷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抽疊法”。

事實上“抽疊法”不僅適用於陣戰,也同樣適用於撤退之時,不過這對士卒的素質要求極高,必須保持陣型,徐徐而退,只有精銳部隊才能使用。否則一旦遭到敵軍的騷擾攻擊,從而引發士卒恐慌,陣型將會瞬間崩潰。

在寬度長達兩裡的戰場,劉景軍在第一線佈置了整整一千五百人,即十五個屯,分爲左、中、右三部。

這一千五百人,乃是劉修、蔡升營兵,說是二營,其實就是過去的蔡升別部司馬營,由於劉景有意養私兵,幾年中屢次授意擴軍,整個別部營人數高達一千五百餘人,後來被他一分爲二。

之所以將他們放在第一線,是因爲他們成軍最早、訓練最久,也曾打過豫章流賊,堪爲劉景軍精銳,戰鬥力頗有保障。加上劉修、蔡升二人請戰意願極其強烈,劉景沒有理由拒絕他們。

在劉修、蔡升之後,則是馬周、韓廣營,同樣是十五個屯,一千五百人,分爲左中右三部。

而劉景和劉亮,率領十屯千人,位居最後。

這便是劉景軍的佈置,全軍五營四千人,排成前、中、後三列,每列又分左、中、右三部,組成八陣迎敵。

劉景策馬登上一座丘陵,居高臨下遙望戰場,其周圍甲士環立,將其護在中央。

於徵和劉亮落在劉景身後兩步遠,相比於沉穩有度的於徵,劉亮就顯得輕佻多了,百無聊賴地甩動着手中馬鞭,臉上不乏急躁不豫之色,明顯是對劉景把他留在後方,感到有些不痛快。

劉景縱然不回頭,也知道劉亮此時的模樣。

劉亮是一個奇才,這一點毋庸置疑,可他畢竟才十八歲,又是第一次以將領的身份征戰,劉景爲謹慎起見,將他留在後軍。而且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劉修的贊同,兩人都覺得這麼做最穩妥。

劉修,是劉景任命的此戰統帥,他也是第一次親自指揮數千之衆,心情振奮的同時,亦感到肩上責任重大,他單臂馭馬駐於前陣之後,面容嚴毅,目光凜然。

此時荊州軍雖然尚未登陸,但雙方弓弩已經開始交鋒。

劉景軍前排矛楯甲士,皆單膝跪地,也就是“踞”,以免妨礙後方的弩兵方陣施射。

劉景軍陣中的弩兵方陣,所持之弩多爲五石以上的蹶張重弩,可以輕鬆射出一百五十步遠,即使三石輕弩,亦可射出一百二十步遠。

也就是說,劉景軍弩兵列陣於南岸,重弩的射程差不多足以覆蓋半個湘江。

而北岸山嶺上的荊蠻也從未間斷過攻擊,他們因有居高臨下的地勢之利,射程還在對岸的劉景軍之上。

如此一來,江上幾乎不存在死角,荊州軍就是在這樣惡劣的形勢下,發起了登陸作戰。

劉景之前在考察地形時就想到了對手登陸的問題,所以選擇的這處戰場,並不適合大船停靠。

荊州軍依照蔡瑁的命令,以大艦相接,連成浮橋,可是卻難以抵岸,士卒還要換乘小船。

在此期間,劉景軍的箭矢一波波襲來,荊州軍還沒有摸到岸邊,就付出了十分慘重的代價。

除了如飛蝗般的弩箭,更有令荊州軍將士非常畏懼的火箭。

劉景軍的陣地前,以涼州人爲代表的弓箭方陣,士卒搭上纏着油脂布料的長箭,一名士卒手持火炬,從左至右,依次點燃。

“放……”

羌胡阿僕身高八尺餘,體壯如山,隨着他的一聲令下,火箭瞬間離弦,如同流星火雨一般飛往湘江。由於箭桿纏有油布,又被引燃,火箭通常難以射遠,不過此時荊州軍的船艦距離南岸頗近,倒也無需擔心射程的問題。

“放……”

短短片刻工夫,第二輪火箭就衝上了天空,接下來是第三輪、第四輪……

由此便可以看出弓箭的可怕,這還是因爲火箭多了一道點火的工序,若是換成普通弓箭,速度還能再加快一倍不止。

由於荊州軍船艦相連,一船着火,前後皆遭殃,爲本就困難重重的登陸,更添了幾分險阻。

蔡瑁一臉鐵青,他所謂“連船成橋”的登陸之法,算是徹底失敗了,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爲對方火攻創造了便利。

這個劉景,彷彿是他的剋星一般,開戰以來,他就感到處處吃癟,沒有一處能逞心如意。

望着岸上陣列森嚴的劉景軍,蔡瑁心裡不禁對此戰的結果生出了些許悲觀之意。除非前軍的蔡中能夠儘快擊潰對手,從而回援,與後軍分別從兩翼,配合他夾擊劉景軍,不然此戰難勝。

破賊校尉習珍立身於一座樓船的船首,眼見麾下部曲前仆後繼,卻一批批倒在登陸的途中,他此刻的心情,可謂是與蔡瑁如出一轍,年輕而英朗的臉上,充滿了對此戰的憂慮。

習珍是襄陽大族習氏子弟,祖上乃本朝初期的襄陽侯習鬱,其當年追隨光武帝劉秀,周旋於左右,累建功勳,歷官黃門侍郎、侍中,後拜爲大鴻臚,錄其前後功,封爲襄陽侯。

習氏至今仍然生活在襄陽城南十四里的襄陽侯邑城內。

習氏乃是正正經經,以經學傳家的士族,作爲嫡系子弟,不走仕途,卻選擇從軍的習珍,在習氏族內,無疑是一個異數。

若是放在幾十年前,習珍必會被族中子弟所輕,認爲他投身軍旅,乃是自賤其身。

然而如今已是大亂之世,大族已經慢慢改變了態度,當然,接受歸接受,兵子在家族中卻是沒有什麼發言權。

(本章完)

第444章 東曹掾第185章 許願第365章 劉備第113章 啓程第161章 良法第187章 袍鎧第453章 攔路第441章 大罵第284章 澤國第539章 所求第484章 丹陽第195章 韓廣第303章 復仇第353章第49章 醫聖第229章 鳴金第41章 吟詩第110章 主簿第93章 墓祭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89章 太史慈第519章 抵達第301章 城破第21章 未婚妻第137章 洞房第254章 突圍第334章 洗兵第187章 袍鎧第341章 衝鋒第384章 招攬第233章 圊溷第30章 陶觀第532章 用意第148章 警鼓第61章 鞭笞第522章 變故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2章 劉亮第349章 璽書第441章 大罵第163章 解土第504章 進兵第531章 放歸第18章 劉蟠第192章 開戰第490章 盡出第115章 納彩第318章 放歸第49章 醫聖第509章 設計第3章 後母第296章 捷報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86章 軍令第536章 邀請第315章 甘寧第175章 授田第400章 大雨第275章 交趾第9章 躬耕養客第513章 斬當第199章 撤離第242章 三爵第39章 自負第446章 入城第211章 計劃第524章 馬尾第104章 軍法第188章 三年第347章 鬱林第3章 後母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127章 襦鎧第499章 縊殺第412章 刺史第448章 下馬威第148章 警鼓第499章 縊殺第469章 重法第498章 城破第304章 北上第473章 迴歸第27章 皓月第467章 射策(中)第123章 赴宴第140章 二年第174章 滅族第496章 鐵壁第52章 歸家第33章 示衆第358章 戰略第456章 房陵第430章 落幕第379章 屈服第240章 說和第49章 醫聖第306章 遣使第33章 示衆第319章 還禮第113章 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