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獵兵,橫空出世!

十二月初九,天誅軍頒獎慶功大會如期舉行。

但是,張銳、郭大石、趙梃及二十名天誅軍第一營的精銳戰士,卻無緣這場盛會。軍情如火,他們,將代表天樞城,馳援五馬山。

五馬山寨的信使,是通過浮山寨的劉澤帶過來的。對於求援信上的許諾與封賞,狄烈嗤之以鼻。將信件交與陳規、張角、何元慶、張立、釋智和、凌遠、高亮、侯方鏡等人傳閱之後,這羣天樞城的軍政首腦,也是啞然失笑。

信王的印籤,信王的封官許願。放到太行山任何一個寨子,哪怕是四大寨,都會鄭重其事,甚至激動不已。這年頭,上山落草的,有幾個不想朝廷招安,洗黑變白,求得個官身?真當山賊是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只是,這一招對天樞城而言,真是太不好使了。

信王?十八郎?哪個勢力撿到都要當寶的人物,放到天樞城裡,宗室前三都排不上。朱皇后、朱婉婷、越王、濟王……那一個的印信不比信王的印信更權威、更管用、更合乎規制?

信王趙榛想當然地來這一手,純屬貽笑大方、給富翁打賞。

對於五馬山寨的求援,天樞城分兩派意見:一派以何元慶、高亮、侯方鏡等部分軍政方爲首,主張置之不理。理由很充分,首先,五馬山寨與天樞城並無半點瓜葛,沒有救援的充足理由。不要說什麼同仇敵愷,就算是街頭兩幫人打架。你要幫其中一方,也得要有個由頭;如果不止你一個人上場,還要拉一幫兄弟幫襯,那就更要有點好處才行……這個世界上,哪有無緣無故的愛這回事?

其次,天樞城剛剛打完一場奈何關大戰,全軍疲憊不堪,槍械彈藥及火藥都出現了短缺,需要休整一段時間,此時不宜再與金軍發生大規模戰鬥。

不過。另一派以陳規、張角、張立、釋智和及凌遠等人爲首,卻認爲應當救援。他們也不說什麼脣亡齒寒、同仇敵愷之類空泛的言語。同樣提出兩個理由:一是幫助五馬山寨抵抗金軍,也等於是幫助自己。利用五馬山寨的人,五馬山寨的地盤及米糧,消耗真定城的金軍。敵人的力量多被消耗一分,將來天樞城所面臨的壓力就少一分。這個觀點,倒很符合後世中國的抗日戰爭時,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又是出人。又是出錢,又是出軍火的援助方略。

二是五馬山寨近來聲勢大漲。吸引了太行南北諸多寨子,舉寨投奔,兼之收留流民潰軍,整個山寨急劇膨脹到五萬之衆。雖然這裡邊真正有戰鬥力的少得可憐,但這數萬人口卻是一筆寶貴資源。

亂世之中,什麼最寶貴?不是錢財、不是兵甲、不是軍卒、甚至不是米糧,而是人口,大量的人口!有人就有一切!反之,算有了一切。但沒有足夠的人口,那也是風中飄絮,沙上聚塔,最終消散於無形。

救援五馬山寨,將這數萬人口安全轉移至平定,可以大大增強天樞城的實力。退一萬步說,不爲天樞城打算。也不能眼睜睜看着數萬中原漢民,被金軍打破山寨,屠盡老弱,再將青壯虜至金國爲奴不是?

贊成派意見一出。反對派頓時啞了火。的確,這兩條理由太充分了,幾乎無可辯駁。不管是從大義上還是利益上,都挑不出毛病。其實贊成派還有一條理由沒說出口,那就是信王。如果有可能,最好不要讓他再落到金人手裡。

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怎麼救援?

正常的救援路線,是出井陘,經獲鹿,繞欒城,過元氏,最後到達趙州的贊皇縣。全程約一百五、六十里,遠倒是不遠,但途中所經州縣及道路,無不在金軍勢力範圍之內,甚至可以說是在真定城金東路大軍的眼皮子底下。援軍隨時會遭到真定金軍出城截擊,更有可能遭到沿途各州縣金軍多方伏擊。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擁有兩萬人馬的真定金軍,都不可能放任天誅軍援兵,暢通無阻地直趨五馬山。

目下天樞城的機動兵力,除卻不宜動用的女兵營之外,尚有第一、第三、第四步兵營及警備營,共計兩千兵力。由於有前車之鑑,最少要留下一千兵力守城,能動用的只有一千兵馬。

一千天誅軍,能否在平原之上與上萬金軍野戰?

一千天誅軍,能否在平原之上與上萬金軍野戰,並戰而勝之?

一千天誅軍,能否在平原之上與上萬金軍野戰,並戰而勝之,然後還有餘力馳援五馬山?

沒人知道答案,所以也沒人敢做這個提議。

這條路行不通,還有沒有別的路? щшш¤ ttk an¤ ¢o

狄烈反覆查看掛在後面石板屏風上的簡陋地圖,指揮棒繞着平定軍劃了個圈,然後對着平定東南方向敲了敲,道:“平定軍與趙州接壤,雖然兩地接合部地處太行山中,卻未必無路可通……嗯,傳劉澤與那名信使進來。”

金東路軍橫掃太行,劉澤的浮山寨是唯一沒被波及的寨子。劉澤在大嘆自家運氣好的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正因浮山寨處在平定軍的勢力範圍內,金軍一日不破奈何關,奪下天樞城,一日就不可能兵臨平定城下,威脅浮山寨。可以說,浮山寨能有這樣的幸運,全賴有天誅軍在前方頂住金軍的火力。若非如此,浮山寨的命運不會比其餘太行三大寨好到哪裡去。

正因爲有了這樣的認識,劉澤纔在寨子沒有受到金軍直接壓力的情況下,毅然投向天樞城——既然已經是別人的盤中菜了,早晚都是要附歸的,晚投不如早投。

此刻,劉澤正與那五馬山信使一道。畢恭畢敬立在階下,聽候詢問。

狄烈剛將問題道出,劉澤便不假思索道:“平定與趙州之間,有數條山道可通,不過,大多是崎嶇難行的羊腸小道。其中只有一條從靜陽寨前的吊橋通過的道路可堪通行,只不過……”

狄烈有些不耐煩:“少賣關子,有話直說!”

劉澤連道不敢,小心說道:“山道險絕難行,多要翻山越嶺。有些險道,更是隻容一人通行……這樣的地形,小股兵力通行尚可,若是大隊人馬……只怕大半個月都走不到地界……”

那名信使也證實,大隊人馬很難通過從百井寨到靜陽寨這一段路程。當然,如果不趕時間,慢吞吞地走去,也是可以的。只是,軍情如火。救兵如水,哪可能不趕的?這可不是遊山玩水。

狄烈讓劉澤與信使一同在地圖上標出兩地大致的里程之後。不動聲色讓二人下去。隨即,向與會軍政首腦,提出自己的決定:“派遣一個都的兵力,裝備最精良的武器,抄小路從平定翻越太行山,進入趙州。此次救援,須達成以下戰役目的——一、儘可能牽制、並消耗金兵有生力量於五馬山下;二、盡最大努力,轉移五馬山寨的寨衆。達成以上目的之後,立即放棄五馬山寨。撤回平定。”

狄烈的這個決議,是綜合了贊成與反對兩方的意見,取了個折中之策。既能收取足夠的利益,也不至於將自家的精銳部隊置於險地。按狄烈的估算,守寨之戰,有一個百人火槍隊,支撐老弱婦孺及非戰鬥人員轉移。應該不會有問題。

天樞城的軍政首腦,也是一致贊同,貌似再沒有比這個決議更好的方略了。

既然派出的是援兵,而且還是小股部隊。自然要以精銳爲主。天誅軍中,以敢打硬仗、惡仗、作風狠辣,近來銳氣正盛的張銳,便進入狄烈的視線。

於是,定下由剛剛晉升爲第四步兵營第十八都都頭的張銳帶隊,率領一個都,馳援五馬山。

張銳所率領的這個都,並非常規成建制的一個都。而是勾抽本都精銳二十人,帶足武器裝備,與駐守平定軍西北方的教導營,抽調的八十名行將結業的學員,帶足糧秣,於百井寨匯合,合編成一個都,執行救援任務。

狄烈爲這個合編都命名爲“獵兵都”——獵兵者,獵殺敵兵是也。

在日後天誅軍與金軍鏖戰的沙場上,令金兵聞風喪膽的“獵兵營”,便肇始於此。

張銳等二十人,使用了二十匹騾馬,馱運各種裝備物資。這一個救援獵兵都,所配備的武器裝備計有:單筒望眼鏡一副、火槍一百支、備用槍管三百根、定量發射藥與鉛彈每人二百發、五斤裝霹靂彈五百枚、新式地雷二十顆、十五斤與二十斤炸藥包各十個;其餘標配火槍兵的鐵笠帽與半身甲,以及近戰腰刀、旁牌、糧秣豆料、軍帳、水壺、急救包等物俱備。

這些東西加起來足有近萬斤重,二十匹騾馬,勉強能夠馱動而已。

獵兵都成員中,除一百名作戰隊員之外,還配備了兩名醫士、五名工匠,各自攜帶藥品及修理工具若干。此外,還有三個編外人員:趙梃、樑興與劉澤。

作爲預備役成員的趙梃,本來是沒有資格參加到這支精銳小分隊裡的,但是,有一項任務又非他莫屬。那就是辯認這位信王,究竟是不是真貨!

事實上,在另一個時空的宋史上,關於信王趙榛的真僞,就衆說紛紜,難辯真假。狄烈雖然不清楚這一段歷史的狗肉帳,但對歷史上某些義軍打着某位皇子的旗號,招攬人心這一套,還是知之甚詳的。比如明末的朱三太子,算是最具知名度的一個了。

狄烈當然不想被人當傻瓜一樣,弄個真假莫辯的信王回來,所以很有必要派一個識貨的人去親眼識別,毫無疑問,趙梃是完成這個任務的不二人選。

趙梃本人當然樂於前往,不僅是因爲可以親身參與大戰,更重要的是,臨行前狄烈親口對他說,他此行是將功折罪。順利完成任務的話,之前的苦役處罰可以減免。就衝這,趙梃就非去不行。

樑興的參與,則純屬其自告奮勇的結果。他有一個不容拒絕的理由:五馬山寨建寨之初,原山寨頭領馬保,是他的親表舅。當初,樑興還代表黑崖山寨,支援了一批物資給這位表親,並且還爲五馬山寨訓練了一批弓手。可以說,與五馬山寨頗有淵源。既然樑興有這樣的人脈,天樞城自然不會閒置浪費。

而劉澤與馬保素識,而且因爲地緣接近的關係,當初兩寨還結成同盟。這也是五馬山寨的救援信使,不直接找上天樞城,而是首先找到劉澤引見的緣故。

有樑興與劉澤這樣對五馬山寨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居中協調,相信可以讓救援行動更加順利。

十二月初九,救援小隊從天樞城出發,當夜就趕到百井寨,與先期到達的教導營學員匯合。這些學員基本上都是來自四大步兵營的有功士官,與張銳等人都是熟悉。而且張銳還有一個優勢,他是教導營首批結業的學員,是這八十名後學的學長。

在首任總教官狄烈有意識的引導之下,教導營頗有幾分後世黃埔軍校的理念。教導營後進的學員,最看重比自己早入學的學長的,尤其是軍主擔任總教官的首屆學長。單憑這一點,張銳在指揮上就沒有半點阻礙。

百名獵兵都成員集結到位,領取槍械、甲具,同時按原軍中職位高低,自行指定各級隊、什、伍長。能夠進入教導營培訓的,無一不是天誅軍精銳。不僅在戰技、體能、紀律、膽略上出類拔粹,而且每一個人都有參加過一兩場大戰的經歷。殺過金兵見過血,更有擊潰柺子馬,正面以步破騎的出色戰績。

這是一支屢戰屢勝,以弱破強,打出了強大自信心的隊伍。

獵兵都士兵們齊刷刷在百井寨前的曬穀場上一站,那股精銳的森嚴殺氣,彷彿千軍萬馬,迎面壓來。

那五馬山寨的信使,本對天樞城只派出百人隊救援,就有些腹誹。雖然山道難行,大隊人馬不便通過,但三五百人還是可以的,卻偏偏只派出百人,這能頂什麼事?但當他親眼見到這百名盔明甲亮、挎刀背盾、手持一把銀亮色奇形管狀兵器的戰士們,宛如一座鋼鐵叢林屹立於眼前時,不由得一陣陣地肝顫。

能夠被派出做爲求援信使,這人也非等閒之輩,膽量身手自不待說。但即便是面對五馬山寨兩千精銳時,都未曾有過這樣的威壓,不想卻在這區區百人勁卒身上感受到……或許,這支所謂的獵兵都,真有可能力挽狂瀾亦未可知……

樑興與劉澤都是看得目眩神迷,如此齊整的隊伍,精良的裝備,輕捷剽悍的精神面貌,正是他們這些山寨頭領心目中理想的強兵模樣。

如此強兵,但有一都在手,便是縱橫太行亦是等閒。而天樞城,又何止區區一都這樣的強兵?

樑興從來沒有一刻像眼下這般,如此迫切想要成爲這獵兵都中的一員。或許,這一次救援行動,就是一個機會。

張銳站在一具石轆轤之上,環顧一眼手下這一羣殺氣騰騰的虎狼,胸中豪氣生增雲。在這一刻,就算前方有千軍萬馬,他也有信心,率領這羣虎狼之士,將敵人碾壓成齏粉。

面對這支剛整合組建而成的獵兵都,首任指揮官張銳的訓話卻是極短,他長臂向東戟指,言語鏗鏘:“獵兵者,獵殺敵兵是也!男兒當殺人,獵兵當獵首!自此而後,獵兵不問哪裡有敵人,只問敵人在哪裡!現在,我們的敵人在哪裡?”

“五馬山!”

“咄!兵發五馬山!”

“獵兵不問哪裡有敵人,只問敵人在哪裡!”這句話,從此之後,就成爲獵兵營的口號。

第328章 詭異行動第275章 旋翼彈與狙擊隊第261章 行 軍第401章 和還是戰?第215章 天誅第一軍第405章 以戰促和第25章 屈 敵第171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三)第二 次奈何關之戰四女兵營首戰第104章 餘恨未了第118章 斷鞭碎拳第156章 迎頭痛擊(下)第100章 第一次奈何關之戰(下)第328章 詭異行動第212章 宗輔的對策第393章 女兵最終戰(四)第409章 好 事 近第421章 郭藥師之死第398章 誰主南宋?第374章 屈 服第211章 死人換活人第410章 溫柔鄉即英雄冢第126章 豐碑與勳章第438章 東京版“牽羊禮”第53章 下 馬 威第65章 狙 殺(上)第170章 第二次奈何關之戰(十二)第56章 設也馬的收穫第55章 太行義軍第208章 翻 盤第2章 帝國的黃昏第29章 怒火燎原(四)第378章 嚴峻考驗第110章 自殺式衝擊第22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二)第86章 研發火槍第90章 大練兵之急行軍第176章 宗輔的震驚第258章 兩位來使第418章 奪 橋第68章 易水瀟瀟第424章 兇靈入侵第230章 單挑太原第461章 狙擊終焉第9章 七槍九命第316章 死 亡 區第103章 天樞之城第216章 天誅軍不是西軍!第212章 宗輔的對策第447章 作死的西夏第306章 隔河對峙第388章 風暴前夜第412章 清洗風暴第386章 寒梅旗飄揚第431章 最後一戰第382章 一槍斷橋第455章 踏破賀蘭山缺第398章 誰主南宋?第117章 柺子馬VS火槍兵第300章 誰都有後手第260章 風雷聚銀州第74章 戰幕拉開第449章 鐮計劃第52章 拂曉阻擊第324章 風雪歸途第112章 困獸之鬥第397章 天 驕第233章 虎入狼羣第445章 立 國第212章 宗輔的對策第382章 一槍斷橋第444章 南遷北徙第274章 太原軍校第378章 嚴峻考驗第408章 又一個官家上位了第241章 殺出重圍第367章 吃幹抹淨第238章 誤入歧途第42章 國已亡,家何在?第152章 禮花計劃第81章 太行!太行!第308章 三激婁室(上)第338章 決不饒恕第51章 夤夜脫逃第223章 有足之城第302章 全面反擊(中)第131章 大練兵之女兵走光(上)第260章 風雷聚銀州第185章 血色五馬山(二)第438章 東京版“牽羊禮”第291章 東京暗流第425章 雨 戰(上)第390章 女兵最終戰(一)第44章 “炮狙”復活!第195章 血色五馬山(十二)第458章 消除後患第431章 最後一戰第54章 復裝子彈的威力第273章 被遺忘的大禮第87章 軍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