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守株待兔

bookmark

帝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旗艦“黃河”號。

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即便以“穩重、冷靜”著稱的李玉民都感到有點焦急了。已經整整八天了,仍然沒有收到任何與日本聯合艦隊有關的消息!

從日本東京灣到達沃灣的直線航行距離大概是三千五百公里,也就是一千八百九十海里,按照十四節的巡航速度計算,聯合艦隊只需要一百三十五個小時,也就是大概五天半的時間就能到達。即便中途遇到什麼麻煩(比如氣候變化),或者是選擇了更安全一點的航線,聯合艦隊也最多隻需要七天時間就能趕到。

也就是說,昨天就應該有所發現了!

“有偵察艦的消息嗎?”

面對李玉民的焦急目光,通信參謀與作戰參謀都搖了搖頭。

難道與日本聯合艦隊錯過了?

懷着這個疑問,李玉民的目光又回到了遠方的大海上。

爲了確保順利攔截聯合艦隊,李玉民選擇了最保守,也是最穩妥的戰術部署:將主力戰鬥羣留在達沃灣的大門口。如此一來,李玉民也只能採用最保守,最穩妥的戰術:守株待兔,等待聯合艦隊自己送上門來!

當然,並不能因此說李玉民沒有能力。

即便出身豪門,李玉民要想成爲海軍將領,而且成爲艦隊司令官,也必須具備優秀的個人素質。說白了,帝國海軍從來就不缺乏豪門,“鄭氏家族”,“王氏家族”。“馬氏家族”,“陳氏家族”,“袁氏家族”,“李氏家族”等等海軍豪門,每一代都會誕生幾名,甚至十幾名將領,其中不乏陳錦寬這樣的海軍元帥。

相對與平民軍官來說,豪門子弟只是起點更高,門檻更低而已,如果沒有能力。還是會被淘汰掉。大概也正是如此,數百年來,海軍豪門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隨着越來越多的平民將領建立起自己地家族基礎。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豪門。

比如,李玉民的“李氏家族”就由一百多年前,出任帝國海軍元帥的李弘博。也就是李玉民的曾祖父創立的。後來,李弘博的五個兒子,全都成爲了海軍將領,其三兒子,也就是李玉民的祖父李顯祖也出任過海軍元帥。並且由此鞏固了李家在海軍的地位。在李玉民父輩這一代,李家先後出了八名海軍將領。到李玉民這一代。李家已經有六名將軍,其中李玉民的成就最爲耀眼。

按照大多數人地觀點,只要不出以外,李玉民很有可能成爲陳錦寬的接班人。

如此看來,絕不能說李玉民沒有半點才能。相反,作爲一名參加過上次世界大戰,並且在“爪哇海戰”中指揮巡洋艦編隊立下重大戰功,得到當時東洋艦隊司令官高仁杰的器重,從此平步青雲。李玉民的能力得到了絕大部分人地認同。大概。只有祖壽清那種“目中無人”的將領纔會認爲李玉民一文不值吧。

當然,如果硬要給李玉民“定性”。他就是一名典型的“保守派”將領。

自從海戰進入火炮時代,“保守派”與“激進派”就成了海軍最主要地兩大戰術思想派系,而且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保守派”佔了絕對優勢,並且成爲了海軍的主導戰術思想,創造了很多經典戰例,也爲帝國的海外擴張產生了重大影響。

嚴格的說,“保守”與“激進”的主要區別在戰役與戰略層面上,而不在戰術層面上。

相對而言,不管是“保守派”還是“激進派”地將領,在指揮艦隊作戰時,都會在戰術行動中爭取掌握主動權。

問題是,海軍的戰術與戰役區別比較大,與戰略地區別就更加明顯了。

比如,“存在的艦隊”,這一“保守派”的經典戰略思想就被海軍奉行了數百年之久。其主要觀點就是,在重點地區,一支存在的,而且能夠活動,具有戰鬥力的艦隊是保證帝國利益的決定性因素。

按照這一思想,帝國海軍擴建了各大艦隊,並且在戰役行動中儘量避免與敵人決戰,儘量通過威懾、威脅、封鎖等等手段打擊敵人,最終迫使敵人投降。

這一思想一直延續到上次世界大戰初期,當時帝國遠征艦隊在大西洋上的作戰行動幾乎就是按照這一思想進行的。最終的事實證明,隨着技術進步,艦隊戰鬥力地提升,海軍持續作戰能力地增強,“存在的艦隊”不再適合新時代地海戰。

正是帝國海軍首先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纔在後來的“爪哇海戰”中力克羣雄,確保了帝國的根本利益。

當然,一種戰術的沒落,並不代表整套戰術思想的沒落。

按照絕大部分海軍將領的觀點,保存艦隊實力,避免在艦隊決戰中過度消耗,是確保海軍,確保帝國利益的關鍵因素。

毫無疑問,李玉民一思想的代表者。

同樣的,東洋系軍官幾乎都是“保守派”的代表。這也與東洋系的豪門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說白了,幾乎所有豪門都認爲應該“守成”,而不是“擴張”。不管是從個人利益,家族利益,豪門集團利益,還是帝國利益出發,幾乎所有東洋系軍官都認爲,應該以防禦,以確保現有利益爲主,而不是耗費寶貴的力量,進行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擴張。

相反,南洋系軍官則是“激進派”的代表。

說白了,這也與平民將領自身有關。不管是從個人利益,還是從利益集團的利益,或者是從帝國利益出發,這些平民軍官都希望建立更多的戰功,獲得更高的地位。如此一來,帝國必須推行擴張政策,海軍也就得跟隨帝國的擴張步伐對外用兵!

如果追根溯源,“保守派”與“激進派”的鬥爭甚至可以追溯到帝國早期,舊貴族、大地主與新興資本家、商人集團之間的經濟、政治與軍事鬥爭。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帝國海軍的內部分歧與矛盾有多麼的嚴重。

回到海戰上來。

按照李玉民的推測,日本聯合艦隊也應該採取相對保守的戰術。即從東北方向進入,先用偵察艦探明情況,然後用艦隊決戰的方式與主力戰鬥羣分出高低。

正是按照這一預先判斷,李玉民才採取了現在的戰術部署。

問題是,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八天,如果日本聯合艦隊按照他的預測趕來決戰,早就應該有所發現了!

難道,日本聯合艦隊採取了更激進的戰術!?

想到這,李玉民也不敢有絲毫大意。

這次作戰行動灌注了陳錦寬與衛延年的所有心血,也出動了海軍幾乎所有的力量,如果有所閃失,他根本承擔不起責任。

就算李玉民一直不太“喜歡”陳錦寬,更討厭“狐假虎威”的衛延年,他也不敢有絲毫疏忽。要知道,首輔蕭鼎昆非常重視這次作戰行動,甚至將其定爲快速擊敗日本的關鍵戰役。如果誰在這時候“玩忽職守”,或者是沒有盡到職責,得罪的就不是僅僅是陳錦寬,也不是衛延年,而是掌握着帝國最高權力的蕭鼎昆!

當然,用“得罪”來形容還太輕巧了。

來到海圖桌邊,李玉民用標尺迅速測算了一下距離。

多出的這一天多時間,足夠讓日本聯合艦隊機動到任何一個想要的位置上去。也就是說,此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東北方向上已經不能確保及時發現日本聯合艦隊了。

問題是,主力戰鬥羣內,只有巡洋艦以上級別的戰艦配備了雷達。

即使將所有巡洋艦都派出去,也不足以在遼闊的海面上拉出一條密不透風的警戒線。也就是說,要想監視所有方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此一來,必須得預先判斷日本聯合艦隊可能出現的方向,然後重點部署偵察力量。

日本聯合艦隊會從哪個方向殺出來呢?

北面顯然不大可能。淺水區,暗礁淺灘密佈,而且陸戰隊佔領聖阿古斯丁角之後,在那邊設有觀察哨。另外,如果從北面進入,聯合艦隊只能向西機動,到時候主力戰鬥羣直接北上,就能將聯合艦隊堵在達沃灣裡面。只要聯合艦隊司令官還有點頭腦,並且足夠的理智,就不會選擇這個方向。

東面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從東面進入,戰鬥早就打響了。

西面是陸地,而且日本聯合艦隊是從東北方向殺來的,除非走蘇里高海峽與保和海這條航線,繞過棉蘭老島,不然很難機動到西面去。走這條航線的話,需要多花三天左右的時間,如果聯合艦隊想在十五天之內完成任務,就不會浪費這寶貴的三天時間。

剩下的,就只有南面了!

這時,李玉民的目光也落到了海圖上,南面廣闊的海洋上。蘇拉威西海,塔勞羣島,馬魯古海峽。如此廣闊的海域,足夠聯合艦隊完成戰役機動,也足夠聯合艦隊選擇新的戰場。

問題是,繞到南面去之後,聯合艦隊勢必要與主力戰鬥羣死戰。

日本海軍做好了與帝國海軍決一死戰的準備嗎?

第23章 熟人見面第69章 角色轉變第4章 時來運轉第1章 喜憂並存第15章 繞道而行第56章 海軍寫照第25章 打打談談第38章 撲朔迷離第38章 適得其反第36章 明顯差距第12章 第二戰場第56章 如實總結第33章 麻煩不斷第28章 義無返顧第65章 獨當一面第27章 紛紛擾擾第10章 守株待兔第14章 專業狼羣第2章 艦隊改制第9章 戰略投送第4章 戰局分析第27章 以儆效尤第18章 戰鬥到底第23章 響亮耳光第14章 戰爭橫財第45章 俄國戰敗第33章 糧食危機第37章 柳暗花明第5章 十年規劃第20章 盲目追擊第24章 見好就收第18章 鳴金收兵第7章 絕對虐殺第13章 不留後路第22章 載譽而歸第37章 提前謝幕第26章 意料之中第1章 全面進攻第3章 持續推進第9章 得意忘形第14章 調整狀態第32章 轉移重點第21章 仁者無敵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7章 以攻代守第16章 有勇有謀第46章 窒息炮擊第61章 以多打少第12章 第二戰場第4章 關鍵雞肋第23章 滿載而歸第60章 無力招架第34章 艦隊拆分第17章 兵力調整第59章 迎頭痛擊第3章 戰爭動員第13章 火中取栗第62章 完勝死敵第16章 兄弟感情第6章 事故調查第8章 重點戰場第21章 海上混戰第20章 不是運氣第47章 危機並存第19章 料敵如神第15章 謹慎爲先第63章 羣毆強敵第37章 疏忽大意第16章 談判之門第21章 海上混戰第4章 積極戰術第41章 大夢初醒第6章 重重險阻第25章 戰術意圖第12章 腹背受敵第2章 閉門會議第24章 關鍵情報第39章 鬼使神差第50章 當頭棒喝第2章 權宜之計第29章 下定決心第39章 得意忘形第40章 舊貌新顏第29章 火速回國第17章 狼入羊羣第10章 爲人精明第46章 進退兩難第7章 彈如雨下第9章 完美計劃第21章 關門打狗第53章 倒黴戰艦第44節 蟻穴之患第7章 絕對虐殺第39章 明確目的第4章 將官培訓第51章 指揮換人第17章 將計就計第15章 炮彈長眼第5章 責無旁貸第46章 頂級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