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瘋狂滅亡

bookmark

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四月一日,對帝國海軍來說,這一天發生的幾件事情,算得上是悲喜交加。

經過兩輪的艱苦談判,大明帝國、美國與英國最終妥協,簽署了《倫敦海軍條約》。

這是自《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之後,第二份以限制海軍軍備競賽爲核心的國際條約,也是針對當時最強大的三個國家的海軍條約。

談判中,美英先是堅持按照《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方式繼續限制海軍軍備發展,大明帝國則以日本退出《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爲由,堅決要求放寬對海軍的約束,以應付日本的潛在威脅。

第一輪談判後,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先後退出談判,並且啓動了各自的新式戰艦設計與建造工作。隨即,英國的態度轉向,同意放寬對主力艦的限制。最終,美國也在第二輪談判中做出妥協。

按照新條約規定,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被提高到了四萬五千噸,主炮口徑由十四英寸提高到十六英寸(三百五十毫米提高到四百毫米),且主力艦總噸位在《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說,三個簽約國可以建造更強大的主力艦,以應付新的威脅。

也就在同一天,一份重要情報送到了海軍司令部。因爲陳錦寬去了京城,所以由衛延年主持海軍司令部的工作。

白佑彬來到會議中心的時候,其他參會人員都到了。

嚴國榮向他招了招手,同時把椅子向旁邊挪了挪。

“發生什麼事了?”剛坐下,白佑彬就問了出來。

嚴國榮沒有開口,直接把手裡的一份文件副本遞了過來。

翻開一看,白佑彬就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這是一份新式戰列艦的設計草圖,只不過,這不是帝國的戰列艦,而是德國的新式戰列艦。

總長二百四十八米,寬三十六米,吃水八米七;標準排水量四萬二千噸,滿載排水量五萬噸;十二臺鍋爐,三臺蒸汽輪機,三軸三漿推進,最快速度二十九節;八門三百八十毫米(實爲三百八十二毫米)口徑主炮,十二門一百五十毫米口徑副炮;主裝甲帶厚達三百二十毫米,炮塔正面與司令塔裝甲厚三百六十毫米!

除了在主炮火力上略有差距之外,與帝國海軍正在設計的新式戰列艦幾無區別。

“這是德國人的?”

“現計劃建造兩艘,也許還會增加,不過可能性不大。”嚴國榮壓低了聲音。“德國人主動送過來的,希望我們能夠幫助其完成設計。另外,德國方面希望我們提供括四百毫米主炮在內的幾項關鍵技術,幫助完成下一級戰列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德國人的野心真不小!”

嚴國榮笑着搖了搖頭,示意白佑彬聽參謀長講的話。

白佑彬也是一語雙關,一是說德國海軍擴軍備戰的野心不小,二是說德國人獅子大開口,竟然提出這麼多的要求。

不說別的,帝國正在開發的四百毫米五十倍徑主炮屬於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列艦主炮之一,採用了大量其他國家沒有的技術與工藝,威力遠遠超過了英國海軍“納爾遜”級戰列艦採用的MKⅠ型十六英寸主炮與美國海軍“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MK5型十六英寸主炮。能夠與之媲美的,只有數年後美國海軍裝備的MK7型十六英寸主炮。

只是,德國是帝國的“傳統盟友”。

當年,“鐵血宰相”俾斯麥能夠完成德國的統一大業,就多虧了帝國的暗中幫助。當然,從根本上講,帝國幫助德國完成統一,並不是出於道義上的支持,而是出於帝國自身的利益需要。

德國統一之後,立即成爲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對西面的法國,東面的俄羅斯都構成了巨大威脅,從而減輕了帝國在西北方向上的壓力,並且爲帝國在歐洲地區的霸權地位提供了保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是同盟國集團內,除大明帝國之外最強大的國家。

戰後,帝國不惜損失自身的海外利益,也力保德國的完整與統一,沒有讓德國像奧匈帝國一樣,被肢解成數個小國家。顯然,對帝國來說,一個統一強大的德國不但是天然盟友,還是牽制歐洲列強的重要砝碼。

正是如此,直到現在,德國仍然是帝國在歐洲地區最重要的盟友。

在日本退出《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之後,德國立即採取相應政策,宣佈在日本答應限制海軍軍備之前,德國不會簽署,也不會參於任何限制海軍軍備的談判。因此,德國主動退出了倫敦談判,爲後面的海軍軍備競賽埋下了伏筆。

結果,於去年開工建造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對《倫敦海軍條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從前面的數據對比上就能看出,《倫敦海軍條約》對主力艦的限制,基本上就是針對“俾斯麥”級戰列艦制訂的。另外,英國在第二輪談判中“回心轉意”,也是對德國擴大海軍軍備的直接回應。

爲了表達誠意,德國送來了正在建造的主力艦的設計圖紙,還送來了一份禮物。

準確的說,是兩份禮物。

一是意大利與法國正在建造的兩型主力艦,即“維托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與“黎塞留”級戰列艦。

意大利海軍的“維托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的首艦在六十六年開工建造,並且計劃於今年下水。之前,帝國的情報部門一直在設法獲取該級戰列艦的主要性能與設計圖紙,只是搞到手的都不完整。

法國海軍的“黎塞留”級戰列艦首艦在六十七年開工建造,因爲工程進度不盡如人意,下水日期一拖再拖。同樣的,作爲帝國海軍在地中海最主要的潛在對手,帝國情報部門也在努力獲取該級戰列艦的主要性能指標。

從德國提供的情報來看,這兩級在“條約期限”內開工建造的戰列艦都超過了條約限制,只是其性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彈藥庫設置以及水下防護存在嚴重的設計缺陷。“黎塞留”級的主炮配製過於極端,且水下防護也有缺陷。

因爲意大利與法國一直不是帝國的頭號潛在對手,所以德國的這個“人情”意義並不大。

只不過,德國情報部門送來的第二份情報就非同一般了。

此時,衛延年正在親自闡述分析這份情報的內容:日本海軍新式主力艦的性能指標。

標準排水量超過了六萬噸,滿載排水量七萬噸;十二臺燃油鍋爐,四軸四漿推進,最高速度二十七節;九門四百六十毫米主炮,十二門一百五十五毫米副炮;主裝甲帶厚達四百一十毫米,炮塔正面裝甲六百五十毫米,司令塔裝甲厚達五百毫米!

雖然德國提供的情報也不精確,很多地方加上了“可能”,“也許”等修飾詞,但是這是帝國海軍迄今爲止得到的,關於日本新式戰列艦最精確的情報!

“最重要的是……”衛延年長吸了口氣,“日本內閣政府已經批准了該級戰艦的建造計劃,前兩艘的經費最遲在下年度安排,如果局勢有所改變的話,甚至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安排。也就是說,今年年底,最遲明年初,日本就將開工建造兩艘迄今爲止,世界上最爲龐大的戰列艦!”

這裡,衛延年用的是“龐大”,而不是“強大”。

白佑彬暗暗鬆了口氣,過了好一陣,才漸漸恢復平靜。

雖然日本的工業基礎並不雄厚,如果沒有美英等國的暗中支持,日本根本成不了海軍強國。以日本的技術水平以及工業實力,完全不可能在同等噸位的條件下造出比帝國海軍更好的戰列艦。但是,六萬多噸的排水量,四百六十毫米口徑主炮,最厚達到了六百五十毫米的裝甲,這能說明什麼?

就算日本的技術再落後,這艘戰艦建成之後,帝國海軍現有的,以及正在設計的戰列艦無一是它的對手!

當然,從另外一個方向看待的話,在座的帝國海軍官兵會好受一點。

說白了,如果日本有足夠先進的技術與工業生產能力,需要把戰列艦搞得這麼大嗎?不說別的,多出的幾萬噸鋼材,需要多少錢啊?另外,過於龐大的艦體還會嚴重影響施工建造,延長建造工期,從而無法大批量生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事實早就證明,大規模戰爭中,數量往往更有決定性。

“怎麼樣,精彩吧?”嚴國榮冷冷一笑,“日本人看來快被我們逼瘋了。對了,你有沒有宗教信仰?”

“我?”白佑彬搖了搖頭,不明白嚴國榮怎麼提起這個話題。

“那你知道不知道,基督教有一句名言,叫作:上帝欲使其滅亡,比先使其瘋狂。”嚴國榮挪了下屁股,又說道,“日本此時此刻的瘋狂表現,不就應對了這句話嗎?”

“將軍,現在可不是開玩笑的時候。”

“各位!”衛延年又把衆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問題已經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現在,該我們緊起直追了。如果沒有什麼疑問的話,會議就到此。嚴國榮將軍,你們先留下,我們商討下新式戰艦的設計問題。”

嚴國榮點了點頭,同時讓白佑彬也留了下來。

****

新書衝榜,求推薦票!

第44節 蟻穴之患第9章 主次顛倒第14章 野心膨脹第49章 於公於私第50章 智者千慮第28章 驅逐殺手第10章 簡單決定第7章 決戰在即第63章 羣毆強敵第17章 爲國盡忠第30章 一反常態第19章 不爲所動第18章 絕對優勢第43章 默契無間第28章 短兵相接第49章 廢物利用第48章 速度紀錄第40章 二十分鐘第32章 全速攔截第6章 出奇制勝第8章 鉅艦逞威第60章 無力招架第26章 意料之中第31章 艱難返航第9章 海軍精神第33章 好友重聚第5章 守株待兔第24章 戰略佈局第22章 臨危而退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4章 見好就收第15章 野心膨脹第19章 奔赴戰場第10章 簡單決定第21章 敵後包抄第3章 快人快語第4章 積極戰術第40章 半斤八兩第47章 背水之戰第18章 初爲人父第19章 提前轉向第18章 尊重對手第12章 繞來繞去第27章 臨時變陣第10章 敵軍動態第12章 難以理解第4章 元帥到訪第14章 渾水摸魚第50章 傷痕累累第20章 突襲突襲第9章 爭取主動第28章 杞人憂天第20章 窮途末路第64章 繼續前進第22章 等君入甕第17章 各懷鬼胎第22章 除惡務盡第4章 將官培訓第29章 果敢遇襲第19章 重新佈局第42章 緊急馳援第8章 心情可好第3章 替人出頭第69章 角色轉變第43章 新貌舊顏第52章 高手對決第19章 趁勝追擊第16章 兄弟感情第22章 雙雄爭功第4章 將官培訓第13章 偷樑換柱第21章 仁者無敵第11章 偷襲專家第46章 利益衝突第42章 順理成章第40章 全面突擊第五捲回 天夢滅第五捲回天夢滅第31章 艱難返航第28章 血債血嘗第5章 爲何自信第26章 心情大好第22章 東南之爭第31章 海陸並進第34章 單刀赴會第7章 秘密任務第15章 刺刀見血第30章 時不待己第48章 前仆後繼第35章 優勢劣勢第31章 意外驚喜第15章 萬變不離第49章 廢物利用第14章 改頭換面第5章 精兵雲集第14章 秘密動員第11章 老將交鋒第29章 節外生枝第39章 情勢不明第14章 改頭換面第50章 緊急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