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技術轉讓

會議室內,十多名將領正襟危坐,全神貫注的聽着雷霄霆做的情報簡介。

因爲陳錦寬不想聲張海軍內部出現奸細的事情,所以雷霄霆沒有提到反諜報的調查工作,情報簡介的重點放在了德國提出的需求上。

可以說,這個問題非常敏感。

當時,蕭鼎昆已經明確表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帝國會向同盟國提供幫助。關鍵就在“力所能及”這個詞的含義上。

數百年來,帝國海軍能夠稱霸全球,除了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巨大的海外利益,堅實的民衆基礎,悠久的海軍文化,英勇的海軍官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領先於全世界的技術水準,以及依靠先進技術建造出來的強大戰艦。

按照戰後最保守的估計,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帝國在與海軍有關的二十八項關鍵技術方面,總體上比美國領先了三年,比英國領先了五年,比日本領先了十年。正是如此巨大的領先優勢,才讓帝國海軍在戰爭期間,從始至終的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最強大的戰艦,並且以此彌補了兵力上的欠缺。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與軍隊,特別是與海軍有關的技術,肯定是最高機密。

雖然戰艦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件武器,但是戰艦設計又是一個高度綜合的系統工程,要想造出先進的戰艦,必須在多個邊緣學科,以及重點學科上取得突破,並且需要數年到數十年的技術積累。

別說整艘戰艦的設計,哪怕是某一項重要技術,都決定着海軍的成敗。

不說別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出售最先進的戰艦,即便是幫助盟國設計戰艦,也不會用上最先進的技術與最先進的設計理念。

以美國與英國向日本提供的援助來看,雖然英國幫助日本設計了“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但是其基本技術來自於當時已經顯得過失地“虎”級戰列巡洋艦,而在此之後,英國就建造了更先進的“聲望”級與“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同樣的,美國也從來沒有向日本提供過最好的戰艦設計理念,以及任何可以用與戰艦的先進技術。

據帝國海軍已經掌握地情報。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就多次向美國提出。希望能夠從美國購買十六英寸艦炮(mK6型。還不是mK7型)與相關彈藥地製造技術。以裝備其正在設計地戰列艦(“大和”級)。結果不管日本開出多高地價格。甚至答應用自己地一些先進技術(包括氧氣魚雷地技術)做交換。美國都沒有答應。搞到最後。日本因爲無法制造出威力能夠與帝國海軍四百毫米艦炮媲美地十六英寸艦炮。不得不將新式戰列艦地主炮口徑提高到十八英寸。並且因此導致“大和”級地標準排水量超過了六萬噸。

美國與英國這對“親密盟友”之間地關係也差不多。

戰爭爆發之前。英國在設計“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地時候。就考慮過採用十六英寸主炮。並且尋求過美國地幫助。無果之後。才後退了二十年。繼續採用十四英寸主炮。爲此。英國在設計“獅”級戰列艦之前。就投入重金研製新式十六英寸艦炮。只是進度嚴重託後。直到戰爭爆發之後。在英國出錢出人參與研製地情況下。美國才答應在研製成功之後。將mK7型十六英寸艦炮地生產技術轉讓給英國。

由此可見。別說戰艦地總體設計。就連與戰艦息息相關地關鍵技術都是國家最高機密。

當然。這並不是說各國。特別是盟國間地海軍就沒有任何交往與相互幫助了。

實際上。帝國一直在向德國提供力所能及地幫助。

德國在設計“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時候,帝國就提供了“果敢”號戰列巡洋艦的部分設計圖紙,好讓那些十多年沒有設計過戰艦的德國工程師能夠掌握大型戰艦,特別是戰列巡洋艦的基本設計方法。

另外,德國在設計“俾斯麥”級戰列艦地時候。帝國也提供了“長江”級戰列艦的相關設計圖紙,讓德國的工程師明白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的區別,並且知道該怎麼加強戰列艦的防禦,提高戰列艦的生存力。

當然,帝國提供的都是已經過時的設計圖紙。

除了技術保密的限制之外,各國設計戰艦地不同標準,以及不同的設計觀念也對“合作”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比如,當年英國在爲日本設計“金剛”級的時候,就出現了英制單位與公制單位不匹配的問題。結果。日本在自行建造後三艘的時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煩,僅僅修改圖紙標示就花了半年的時間。

標準問題帶來的麻煩還不止這一點。很多建造戰艦地設備也受到了影響。

如果再擴大一點,連很多基礎工業都要受到影響。

比如,採用不同地尺寸單位時,生產裝甲的鋼鐵廠必須得調整生產線,從而導致對原有設備進行改進,甚至更換生產設備。

還好,德國與帝國採用地都是公制標準。

設計觀念的差別帶來的影響更大。

比如在設計“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時候,帝國海軍就提議德國引進四百毫米,或者三百五十毫米艦炮,採用三座雙聯裝炮塔,或者在降低一些速度指標的情況下采用四座雙聯裝炮塔的佈局方式,可是德國海軍堅決強調速度與火力密度,而且捨不得花大價錢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四百毫米艦炮,結果只能在排水量不比“果敢”號小多少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上安裝十一英寸(準確的說,應該是二百八十三毫米)口徑的艦炮。到最後,德國海軍還不得不費時費力的對其進行改進,重新採用了十五英寸艦炮。

在設計“俾斯麥”級的時候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可以說,任何一支海軍都要根據其實際情況,以及主要作戰目的來設計自身的戰艦,不可能照搬其他海軍的經驗。

比如說,帝國海軍一直推行全球存在與全球部署的戰略,因此要重點確保戰列艦的生存能力,並且大力發展物美價廉的輕巡洋艦。相反,日本海軍則強調重點對付,關鍵戰役的觀點,強調戰列艦的火力與速度,並且將重巡洋艦當作了次級主力艦。

毫無疑問,德國海軍與帝國海軍的性質完全不一樣。

德國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突破英國海軍的封鎖,前出到北大西洋,掐斷英國的海上生命線,爲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獲得勝利奠定基礎。因此,德國海軍的基本戰略是“破交與攝製”,屬於“小海軍”範疇,與帝國海軍推行的“全球存在”,即“大海軍”戰略有着本質是的區別。

如此一來,帝國海軍的戰艦不一定能夠滿足德國海軍的需要。

比如,帝國海軍可以爲了奪取全球霸權,一口氣建造十二艘同一級別的戰列艦,可德國海軍受到本土資源,本國工業生產力,以及總體戰略的限制,別說十二艘,連建造二艘都感到吃力。要知道,建造一艘快速戰列艦花費的鋼鐵,足以武裝一個步兵師,或者一個裝甲旅。而一艘戰列艦執行一次戰鬥任務所消耗的物資,足以滿足一個步兵團,或者一個裝甲營執行一次大規模戰役行動的需求。

戰略目的與戰術要求決定了設計理念。

如此看來,帝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不見得能夠滿足德國海軍的要求。比如,帝國海軍要求快速戰列艦的續航力必須在一萬二千海里之上,最好能夠達到一萬五千海里。對德國海軍來說,這項性能要求就完全沒有意義,因爲德國海軍的戰列艦不會到四千海里之外去執行作戰任務。

這並不表示帝國海軍的所有戰艦都無法適合德國海軍。

當時,至少有一種戰艦正好能夠滿足德國海軍的戰略需要,並且能夠滿足德國海軍的戰術指標,那就是帝國海軍的大型巡洋艦。

對德國海軍來說,帝國海軍的大型巡洋艦相當於其戰列巡洋艦。最重要的是,德國海軍在近期之內,其主要任務還是破壞英國的海上生命線,爭取在戰略上壓垮英國。如此一來,速度快、火力強、防護適中、續航力巨大、自持能力強大的大型巡洋艦正好能夠滿足德國海軍執行破交作戰的需求。

按照雷霄霆的分析,德國海軍有足夠的能力按照帝國海軍的設計建造大型巡洋艦。

另外,德國海軍可以選擇從帝國引進三百毫米艦炮的生產技術,如果德國不願意花大價錢購買,也可以在大型巡洋艦上使用其已有的十一英寸艦炮。

最重要的是,帝國不需要花費多少力氣就能幫助德國完成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工作。

會議開到了大半夜,在雷霄霆介紹了基本情況之後,陳錦寬並沒有急着做出決定。

照陳錦寬的意思,蕭鼎昆正在與德國元首接洽,在雙方政府就轉讓戰艦建造技術達成相關協議之前,帝國海軍只需要做好基本的準備工作,不需要急着給雷德爾答覆。反正,這類事情一般都不會由海軍做主。

第26章 當局者迷第39章 美國投降第16章 前進誘敵第45章 戰艦代溝第19章 料敵如神第32章 海軍形象第18章 尊重對手第54章 擒賊擒王第1章 血戰海地第22章 主力戰線第31章 攻佔虎穴第31章 破交艦隊第43章 打打跑跑第20章 突襲突襲第40章 大敵當前第60章 第一要素第24章 戰略佈局第1章 專業旗艦第20章 不是運氣第25章 無路可退第34章 輕重對決第54章 潛入戰場第42章 炮轟東京第55章 鳴金收兵第52章 高手對決第2章 戰略調整第14章 秘密動員第60章 無力招架第1章 血戰海地第25章 全面進攻第11章 兵不刃血第47章 危機並存第25章 噩運戰艦第25章 打打談談第35章 命運之手第32章 小打小鬧第36章 明顯差距第12章 質的飛躍第42章 炮轟東京第9章 迫在眉睫第18章 尊重對手第25章 一發全身第45章 戰艦代溝第2章 瘋狂擴充第57章 求勝心切第24章 關鍵情報第40章 搶佔先機第6章 先海後陸第67章 全殲死敵第41章 頭陣落敗第26章 江南之行第49章 狐狸轉身第20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落荒而逃第37章 海龍發威第20章 窮途末路第6章 棄車保帥第44章 後悔晚矣第4章 罵纔是愛第22章 西拆東補第39章 偵察前哨第30章 時不待己第70章 名將獻禮第35章 海上狐狸第39章 絕密計劃第36章 靜觀其變第25章 噩運戰艦第52章 等待機會第18章 軍歌嘹亮第51章 指揮換人第5章 爲何自信第19章 誘敵送死第9章 戰局突變第54章 民主日本第12章 再逢敵手第36章 原形畢露第5章 動態發展第19章 主力登場第64章 繼續前進第17章 天降奇兵第67章 別有用心第17章 以攻代守第6章 帝國首輔第16章 未戰先敗第30章 爭先搶前第37章 關鍵砝碼第37章 冰火兩極第37章 疏忽大意第36章 一石千浪第48章 前仆後繼第25章 摸黑前進第33章 主力決戰第3章 少有所爲第31章 將錯就錯第38章 預謀巧合第18章 一炮斬首第30章 戰略影響第38章 突然遭遇第26章 心情大好第21章 見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