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以艦換艦

bookmark

這封長達一百多頁的電報足足用了半天的時間才全部發出去。

就白佑彬所知,電報在到達海軍總參謀部的通信中心之前,還要經過設在亞丁港、科倫坡港與榆林港的三個通信中轉中心。當時,還沒有可以直接跨越半個地球的電臺,所有長途電報都得經過帝國海軍設在世界各地的通信中心轉發。

這些通信中心沒有翻譯電報的密碼,只是直接轉載電碼。

二日之後,也就是六月七日,海軍總參謀部發來了回電。內容很簡單:陳錦寬與衛延年採納了白佑彬的建議,要求第四艦隊儘快安排第41艦隊前往獅城,與第三艦隊完成交接工作。由四艘“省”級戰列艦組成的艦隊將於八日從舟山出發,在六月二十三日之前就能到達直布羅陀,且隨行的還有四艘快速綜合補給艦。

顯然,衛延年考慮得非常周到。

被派來的四艘“省”級戰列艦肯定都沒有進行過相應的改裝,不能使用高雜質重油,因此派了四艘快速綜合補給艦過來。有了這四艘戰艦的支持,白佑彬就不用急着爲戰艦的適應能力擔心了。

八日,白佑彬就讓趙賻禮跟着第41艦隊出發了。

趙賻禮的任務不是去與第三艦隊交割第41艦隊,而是到科倫坡去等着前來替換第41艦隊的那支艦隊,並且在艦隊前往直布羅陀的途中進行戰術訓練。

官兵的訓練工作是否到位,這是白佑彬最擔心的事情。

四艘新服役的“省”級戰列艦配備的肯定是新兵,即便有部分來自前第11艦隊,也就是第一批四艘“省”級戰列艦上的老兵,絕大部分官兵仍然是新手。第二批八艘“省”級戰列艦在六月初服役,也就是說,被派到第四艦隊來的這四艘戰列艦是在服役之後就被派了過來,肯定有很多訓練工作沒有完成。

送走趙賻禮之後,白佑彬就着手製訂作戰方案。

當時。藍凌波已經跟隨鍾長生去了羅馬。參加同盟國聯合艦隊司令部地第一次全體大會。白佑彬只能與楊定方、于右任、畢長勝等人商討下一步作戰行動。

這次。大部分參謀都贊同白佑彬地觀點。

新編艦隊到達之後。第四艦隊就要採取行動。這樣才能拖住英國海軍。如果能夠在六月底。或者七月初再次重創英國海軍。就能迫使美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留下至少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然後與美國海軍決戰。

雖然衛延年在電報中沒有提到與美國海軍有關地事情。但是在白佑彬地建議中就明確提到。加強第四艦隊除了能夠向英國海軍施加壓力。完成既定地作戰任務之外。還能夠迫使美國海軍分兵駐守大西洋。減輕帝國海軍在太平洋上受到地壓力。從而確保西南太平洋上地戰略進攻能夠順利完成。

如此一來。不管白佑彬願意不願意。他都得設法牽制住美國海軍。

第二批八艘“衣阿華”級戰列艦最遲於六月底建成服役。隨後就將開赴太平洋。這樣一來。如果不能在七月上旬之前重創英國海軍。美國很有可能將八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全部派往太平洋。

另外,英國海軍的四艘“獅”級戰列艦也即將服役。即便這四艘戰列艦很難迅速形成戰鬥力,可是其威脅卻不得不考慮。因此,要想重創英國海軍,就得趕在四艘“獅”級戰列艦正式服役之前下手。

綜合這些情況,楊定方甚至提出在新編艦隊到達前挑戰英國海軍。

按照楊定方地意思,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外加二艘“長江”級戰列艦(雖然這二艘戰艦編在第41艦隊,但是在第41艦隊離開直布羅陀的時候。這二艘戰艦都在進行維護,沒有跟隨艦隊一同出發。按照計劃,在其修繕之後,就將離開直布羅陀,去第三艦隊報道),第四艦隊有足夠的實力戰勝目前的英國海軍。

當時,其他參謀也贊同這一做法,就連一向保守的于右任都覺得可以這麼幹。

按照于右任的觀點,只要第四艦隊牽制住了英國本土艦隊。德國海軍就會採取行動,到時候英國海軍很有可能用機動艦隊去對付德國海軍。如此一來,第四艦隊要對付的只是僅僅擁有四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英國本土艦隊。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之後,白佑彬否決了參謀地建議。

不是他不想與英國海軍決戰,也不是他沒有信心用手力的兵力戰勝英國海軍,而是條件不成熟。

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的改進工作要到六月十五日之後才能完成,二艘“長江”級戰列艦地維護工作也要持續到六月二十日左右。而新編艦隊在六月二十三日就能到達,英國海軍的“獅”級戰列艦在六月下旬就能服役。最重要的是,即便第四艦隊在六月二十日離開直布羅陀。英國海軍也不會立即採取行動。也就無法達到重創英國海軍的目的。

如果英國海軍選擇避戰,等待美國採取行動。第四艦隊就只能在不利的情況下與二個強大的敵人決戰。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可能在大西洋上狠狠教訓美國海軍,就連重創英國海軍的希望都變得極爲渺茫。

要讓英國海軍出來決戰,就必須給英國人一些信心。

如此一來,就必須等到四艘“獅”級戰列艦服役之後才能採取行動。到時候,英國海軍會將四艘沒有完成所有訓練工作的“獅”級戰列艦留在本土艦隊,用四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組成大西洋艦隊,加上由二艘“前衛”級爲核心地機動艦隊,英國海軍將再次恢復兩線作戰的能力。

按照這樣的構思,白佑彬讓第42艦隊參謀部着手製訂相關的作戰計劃。

因爲白佑彬還不是很熟悉第四艦隊司令部的情況,所以他沒有動用第四艦隊司令部的人員,而是讓第42艦隊參謀部代替了第四艦隊司令部。

十三日,藍凌波從羅馬帶回來了一條不太好的消息。

因爲涉及到了衆多國家的利益,加上之前第四艦隊地行動並沒有知會聯合艦隊司令部,所以意大利與德國都堅決反對帝國海軍在大西洋上單獨採取行動。換句話說。如果第四艦隊要想再次發動進攻,意大利與德國海軍不會配合第四艦隊,也不會爲第四艦隊提供任何實質性地支持。

這一點,早在白佑彬的預料之中。

同日,完成了改裝工作的第42艦隊從亞歷山大港出發了。

三日後,趙賻禮從科倫坡發來了電報。

新編艦隊已經到達了科倫坡。有四艘戰列艦,八艘輕巡洋艦與十二艘驅逐艦,隨行的後勤保障艦艇中,除了四艘快速綜合補給艦之外,還有二艘快速戰鬥支援艦。另外,帝國海軍已經在亞丁囤積了二十五萬噸低雜質重油,以及五萬噸彈藥。這些作戰物資可以由後勤保障艦艇運送到直布羅陀。

一切準備工作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着。

以往,在太平洋上作戰地時候,因爲有以嚴國榮爲首的後勤保障部門的支持。所以白佑彬不需要爲後勤工作操心。現在,他卻不得不首先考慮後勤保障,畢竟作爲第四艦隊司令官。他要爲艦隊的所有事情負責。

十四日,按照藍凌波地私下建議,白佑彬重組了第四艦隊司令部。

除了留用幾名“德高望重”地高級軍官之外,白佑彬重點提拔了前南洋艦隊的軍官。這其中就包括了他在“太祖”號服役時地那幾個搭檔,即戴秉國、蘇鼎昌、阮文彪、樊曉明等人。

隨後,白佑彬將原先安排給第42艦隊參謀部的工作移交給了第四艦隊司令部。

十五日,一封從海軍總參謀部發來地電報送到了白佑彬的手上。

美國海軍第二批八艘“衣阿華”級戰列艦中的第一艘,即BB69“肯塔基”號已經在美國東海岸時間十三日下午建成,並且移交給了美國海軍。按照海軍情報局提供地消息。另外七艘也將在未來八到十天之內相繼建成服役。按照計劃,這八艘戰列艦在服役之後,都將前往古巴的關塔那摩海軍基地,接受爲期一個月到二個月的訓練,然後再決定編入太平洋艦隊,還是大西洋艦隊。

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將在七月下旬決定這八艘戰列艦的“歸屬”。

三日後,也就是十八日,海軍情報局再次送來消息。

英國海軍“獅”級戰列艦的第一艘。即“獅”號已經於十七日下午建成,並且正式移交給英國皇家海軍,另外三艘也將在未來五天之內陸續完工。隨後,這四艘戰列艦將前往設得蘭羣島海域進行適應性訓練,到時候英國本土艦隊與機動艦隊也將離開港口,隨同其進行訓練。

另外,海軍情報局正式,四艘“獅”級戰列艦都將被編入英國本土艦隊。

隨着各方面情報陸續送達,第四艦隊的行動迫在眉睫。

二十日。剛剛被白佑彬提拔爲第四艦隊作戰參謀的阮文彪向他提交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同日。負責第四艦隊後勤保障工作的蘇鼎昌也將儲備物資報表交到了白佑彬地手上。除了囤積在亞丁的物資難以及時動用之外,帝國海軍在地中海地區的所有作戰物資都已調查清楚。且隨時可以調用。

白佑彬沒有急着展開行動,因爲新編的第41艦隊還沒有到達直布羅陀。

第47章 僥倖歸來第7章 彈如雨下第12章 難以理解第34章 輕重對決第67章 全殲死敵第40章 大敵當前第43章 最後死戰第28章 冒進政策第60章 無力招架第41章 頭陣落敗第27章 民主政治第27章 主動迎戰第33章 草草收兵第51章 神奇電報第44章 內心矛盾第2章 戰略調整第30章 戰略影響第50章 傷痕累累第34章 評估報告第7章 直搗龍潭第22章 海陸對轟第7章 一觸即發第7章 重新適應第31章 攻佔虎穴第23章 惡意中傷第23章 乖僻將領第51章 鬥勇鬥狠第7章 慘重損失第55章 鳴金收兵第59章 迎頭痛擊第23章 熟人見面第16章 談判之門第35章 引蛇出洞第33章 主力決戰第6章 棄車保帥第28章 杞人憂天第39章 實驗田地第15章 炮彈長眼第11章 網開一面第41章 頭陣落敗第28章 超難考卷第62章 承前啓後第28章 石頭落地第28章 驅逐殺手第6章 遙感戰鬥第11章 主力上陣第9章 得意忘形第23章 惡意中傷第31章 炮火兇猛第46章 窒息炮擊第12章 戰術規劃第44節 蟻穴之患第47章 僥倖歸來第41章 大夢初醒第1章 最高榮譽第21章 海上混戰第11章 兵不刃血第65章 獨當一面第2章 四重密碼第1章 欲蓋彌彰第24章 東洋南洋第44章 支柱崩潰第56章 嚴重錯誤第13章 瘋狂構想第12章 繞來繞去第31章 艱難返航第38章 新年新相第33章 麻煩不斷第42章 對外新政第10章 簡單決定第59章 迎頭痛擊第23章 盡職盡責第33章 絕望之旅第22章 攔截行動第11章 百密一疏第6章 棄車保帥第31章 意外驚喜第11章 盡職盡忠第14章 各打各的第13章 混亂之戰第38章 聯手絞殺第30章 時不待己第4章 戰局分析第33章 草草收兵第3章 快人快語第10章 人生岔口第28章 最高懲罰第18章 怒海追蹤第25章 摸黑前進第49章 於公於私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8章 短兵相接第33章 迫敵決戰第14章 改頭換面第69章 角色轉變第47章 積重難返第11章 推波助瀾第32章 絕地反擊第23章 熟人見面第39章 鬼使神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