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變法強國之路

辰凌對蘇秦的話非常認可,繼續問道∶“蘇丞相認爲,強國之本,治國之道,將如何取捨?”

蘇秦謹慎道∶“強國爲本,自古有王道、仁政、無爲,不過盡皆虛幻之說,與強國之道冰炭不能同器,再看七雄之中,六國變法,魏國乃甲兵財貨之強,齊國和韓國乃明君吏治之強,楚國爲地廣人衆之強,,趙國正在進行‘胡服騎射’改革,只是軍事上的變更,固然能使趙力強盛,但都不是根本!”

“唯有秦國的商鞅變法,以法治國,才取得最大的成效,使五十年的弱小衰落的秦國,三十年期間一躍成爲強國,在這二十年間,突顯了張力,若不是秦武王好勇少謀,排擠走了張儀,廢除了秦惠文王生前擬定的對付諸侯的外交策略,這次五國斷不會如此輕易就結盟抗秦!”

“說得好!”辰凌對於蘇秦的口才,那是非常佩服,不愧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縱觀中國歷史長河,能比得上蘇秦的口才和外交手段的,只怕唯有張儀了。

蘇秦、張儀乃是鬼谷子的縱橫高徒,也是縱橫家裡首屈一指的兩大宗師人物。

在-的文官策士,-言也都建----,-一-很好理解,因-都是-生-的事,大家看看目前七-的排名,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就能-比出-。

當局者迷,局外者清,站在第七國的立場,看那六國,自然一目瞭然。

辰凌身爲儲君,不輕易發表論點,而是讓這些重臣先說,最後做總結,這是古今領導層常用的手段。

“蘇丞相,請爲我們解析一下,那五國變法的弱點,以及秦國變法之所長,好爲我等點明一條治國之策來,讓大家參詳一二!”辰凌推波助瀾追問道。

蘇秦面色肅然,侃侃而論∶“前五種強國範式之根本弱點,在於只強一時,不強永遠,只強表面,不強根本!”

“魏國在文侯武侯兩代是蒸蒸日上,真正強盛,自魏罌稱王,魏國便每況愈下。齊國是這一代齊王強盛,之後必然衰弱,楚國則自楚悼王以後,一直是外強中乾,不堪真正的一擊,後來變法的韓國,也是一代之強,甚至不出一代便會逞衰落之勢。”

“此中根源何在?其一,變法不深徹,李悝助魏文侯變法,以廢除井田、獎勵農耕、興旺田業爲主,疏忽了軍制、吏制、爵制、國制、民制之全面變法。齊國韓國則更是粗淺的整軍治吏之變法,沒有深徹的再造翻新。楚國之變法,因吳起慘死而中途夭折,對舊世族只有些須觸動,正在變法趙國效仿胡人的騎射,改動民俗和軍隊騎兵編制,也沒有對舊貴氏族、律法等做出調整,更休提深徹二字。”

“其二,法令不穩定,沒有留下一個國家應當長期信守的鐵律,前代變法,後代復辟,根基不穩,必然是興也忽焉,亡也忽焉。有此兩大缺憾,豈能強大於永遠?又豈能成大業於千秋?惟其如此,四強五國不足以效法,唯有秦國之變法,從根本上做出了變革,廢除舊制,建立新律,使秦國煥然一襲,達到強盛!”

辰凌微微點頭,他只知道,歷史對商鞅變法評價甚高,但對其它國變法,並沒有細看過,聽說過有這厶一個人變法,但具體如何展開的,真實效果如何,史書記載也不全,即使如史家之絕唱《史記》,真實度也不過幾成而已。

此時聽蘇秦娓娓道來,對各國的變法,大致有些瞭解,辰凌稱讚道∶“想不到丞相對法家也有此研究,但不知,燕國要變法,是否也要走商鞅變革之路?”

蘇秦嘆道∶“非商鞅變法之路不可!”

這蘇秦可是外交大家,察言觀色是他最擅長的,早在數日前與儲君探討,就揣摩到了儲君的心意,想要依法治國,因此今日在朝會上,君臣一唱一和,頓時把朝會的重點引到變法上來。

這時廷尉徐渭公,掌管司法審判一職,他邁出臣列,拱手道∶“啓稟儲君,老臣覺得不可,商鞅變法雖然使秦國強盛,但律法太過嚴厲,酷刑頗多,充滿血腥之氣,燕國剛剛清除了外敵,還有內患未平,百廢待興之時,民衆人心不穩,貿然實行變法,恐怕引起各方民變,請儲君三思!”

徐渭公是燕國舊貴,他這厶一說,有一些燕國舊臣貴族的人,也出來紛紛支持徐廷尉的觀點,認爲不能採用商鞅變法,或者認爲時機不成熟,暫時不該變法。

辰凌心中微微一凜,幸虧自己還沒有發表觀點,這樣一來,就能看清各方不同意見,如果自己加入討論辯解,很容易與羣臣對立,真正的君王,懂得帝王之術,都是不動聲色,讓羣臣先pk一番,皇帝做最後總結陳詞。

蘇秦鐵口如江河,自然不會示弱,這邊回道∶“燕國百廢待興,舊制老法,陳舊不堪,猶如夕陽垂暮,這次齊國入侵,鄰邦排擠,正給我們燕國人上了一課,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燕國若不崛起,必然會被戰國六雄無情拋下,如今燕國老舊勢力被重創,正是爲變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現在燕國難民成堆,各行各業都要重新規劃,直接變法,省去了商鞅變法時,秦國老舊勢力的阻礙,即使有,也會小的多,血腥之路必然減弱,一旦朝政頒佈新法令,阻擋者,大多都因守舊的利益遭受衝擊,纔會反對,而這些人恰恰是頑固勢力,是燕國發展的阻礙,理所當然要採取強制手段,任何一國的變法,沒有綿羊般軟發,都是鐵血般利劍,披荊斬棘!”

幾位舊臣被蘇秦的話堵塞得無言以對,因爲他們根本沒料到今日早朝上,會探討變法的話題,使得一些守舊派,根本沒來得及準備長篇大論和例證,相反蘇秦早就和儲君通過氣,回去專門翻閱了各國變法的資料,論點硬朗,論清晰,一時間橫掃朝政對手。

辰凌心明眼亮,堅實舒坦,此時微笑道∶“丞相一番理論,當真是高屋建瓴,勘透天下,使得寡人撥雲見日,憂心頓去,看來燕國要強大,非變法一路,別無它圖,只可惜暫時我燕國沒有法家人物,只能辛苦丞相,暫時擔任變法的領頭人,根諸國變法之優劣,起草一份文書,下一次寡人會協同衆臣一起商討抉擇!”

“當然現在燕國正處在鉅變之中,徐大夫剛纔的話也有幾分道理,變法不可冒進,商鞅變法效果雖好,但太過冷血殘酷,寡人覺得,要‘依法治國,以德固基’的思想,法是根本,建立健全的律法、刑法、民法、訴訟法等,保護燕國百姓的利益和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同時要加強道德弘揚和普及,宣揚仁政、品德建設,讓百姓能知書達理,不違法的情況下,都要受到保護,對於那些嚴重危害國家和百姓的壞人,自然要嚴懲不貸!”

他的幾句話,既堅定了蘇秦變法的觀點,又把徐大夫的話兜了一下,給了臺階,避免他鑽牛角尖,變成頑固勢力,這樣一說,兩人個人都緩和一些矛盾,覺得儲君公正寬宏,而且辰凌最後提出‘依法治國,以德固基’,就是糅合法家、儒家等思想,不走偏激,過分強調哪一種治國之法,因爲朝廷機腹很複雜,並不能一言拍死,要懂得融會變通!

第318章 君臣同心第376章 玉人含春第568章 持久戰第824章 敲開心扉第765章 引胡決戰(上)第292章 對酒當歡第708章 金蟬脫殼第55章 寶劍配英雄第60章 舌戰羣雄第196章 臨時王城第316章 鳳舞門來人第330章 王者歸來第536章 翻臉無情第885章 趙軍伐韓第815章 劫後餘生第608章 第一次對男人微笑第198章 母子談心第916章 - 劍指魏韓楚第549章 大軍壓境第327章 一曲七雄始戰歌第303章 談論變法第740章 布六國局第383章 念君別657 今晚無第372章 活字印刷術第44章 反襲殺第184章 接手城池657 今晚無第555章 雄關起火第95章 國府驛館第277章 兵行險招第905章 燕軍威武第156章 出征第663章 範睢入朝第479章 舌戰女刺客第122章 十大修煉聖地第636章 睡墨仙子第516章 安置姚氏姊妹第714章 三女聚首第740章 布六國局第245章 兵不厭詐第599章 戰國第一紅顏第366章 驚險一幕第697章 兵臨城陽邑第145章 青樓爭風第506章 供枕以宿第891章 長平之戰(上)第765章 引胡決戰(上)16 系統問題第530章 探訪故友第90章 提升實力第750章 轉攻爲守第388章 羣星雲集第398章 詩會席散第554章 縱覽全局第717章 定朝威第43章 引敵入甕第551章 勘察敵營第763章 親征在即第833章 恨悠悠幾時休第1002章 遭遇戰第486章 入宮請罪第287章 帶着美女逃命第458章 燕王問話第122章 十大修煉聖地第604章 寒山夜宿佳人伴第815章 劫後餘生第767章 步兵陣對鐵騎(下)第419章 激烈的五強賽第209章 鐵馬金戈聚函谷第820章 了結第835章 含恨行刺第768章 凱旋歸來第668章 武器製造第989章 夾攻戰策第126章 男兒覺醒第397章 紅顏榜八女齊聚第252章 託付終身的一晚第553章 深夜行動第25章 密談第692章 花開堪折第540章 出征第996章 將計就計第561章 兵插衛境第726章 佳人梳妝第1018章 陽謀平亂第173章 用計第135章 調教六歌姬第456章 兵圍遼源邑第537章 劫獄風波第344章 問情何物第966章 如意算盤要落空第908章 廉頗歸燕第937章 事關重大第156章 出征第451章 向仙子表白第245章 兵不厭詐第329章 辰凌重回魏營第121章 虎符調兵第351章 替人垂淚到天明